原创梁武帝被侯景叛军困于建康台城,各地援兵为何不拼力勤王救驾?
时间:2019-11-06 16:53:0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高祖叹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梁书·列传第二十一》
萧衍的梁国虽然自得自失,确实不必遗恨,但江东千万百姓的性命,却在侯景之乱中给萧衍一家一姓陪葬,其恨不可谓不大。
侯景之乱的背景
当时侯景两次背主,西魏东魏两国均欲除之而后快,无奈之下,侯景只能南逃至萧梁,被萧衍封为河南王,镇守寿阳。刚开始梁武帝善待侯景,除了他老迈昏庸、信任佞臣以外,也有他自己的一番道理:侯景败亡之将,兵少人稀,地生人陌,看上去确实掀不起什么乱子。而且,抚纳侯景,也可以给北人来降树立个“样板”,争取更多的降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萧梁祸起萧墙,国内矛盾激烈,梁武帝均一无所知,而后多米诺骨牌一倒,连锁反应,五十年繁华江左,就这样毁在一个羯族跛子手里。
正赶上东魏高欢去世,萧衍派人吊唁,顺便想换回自己兵败被北齐俘虏的侄子萧渊明, ,这边高澄刚继位,也想理顺国内关系,改朝换代踢掉东魏的傀儡皇帝,于是两国迅速缓和了敌对的态势。这让政治嗅觉敏感的侯景心中十分不安,怕萧衍用自己换侄子,于是派人假装东魏使者向萧衍提出这一要求,萧衍果然答应了,于是侯景暗中做好各项准备,不断地要兵器粮草,等待时机成熟就起兵作乱。
侯景以一地之力,又是背主降将,如果单凭自己的力量估计很快就会被平灭,于是他找到了建康城中的一个重要内应,萧衍的侄子兼养子——萧正德。本来萧衍最开始的时候没儿子,就过继了萧正德当儿子,结果后面生了好几个儿子,萧正德继位无望,于是心怀怨念,叛投了东魏,后来又回到了梁国,萧衍不计前嫌,原谅了他。但这就是个喂不熟的白眼狼,侯景找到他之后,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当内应。
于是,一切准备妥当的侯景,起兵造反,在投降小人、历阳太守庄铁的建议下,侯景不计较城池得失,一剑封喉,直扑建康城下,又在内鬼萧正伦的帮助下攻陷外城,将萧衍围在了台城之内。
让人无奈的萧氏子弟
此时,梁朝荆州刺史、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听闻建康台城被围的消息,移檄其所督统的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察,命他们率兵勤王。同时,梁朝江州刺史当阳公萧大心、郢州刺史南平王萧恪等人皆发兵入援。
萧家宗室,真不知是何种遗传基因导致生成如此之多父子兄弟相残之徒。萧衍本人并非凶暴之父君。其侄萧正德叛梁逃魏,回来后萧衍唯哭泣申斥而已,照用不误,且当以重位。至于儿子辈,萧伦只是荒悖无断识,不算坏人;萧绎观望成败,居心叵测;萧纪、萧范、萧誉、萧察等人,似乎闻有君难马上提兵赴援,但都是“迁延坐视”,唯一的目的就是等敌人把骨肉亲属干掉后自己称尊。
找遍萧家子弟,只有简文帝太子萧纲是个全忠全孝的人物,至死不背君叛父,但他的能力又实在欠佳。白袍将军陈庆之的儿子陈昕先前被侯景军队俘获,在战俘营中他居然策反了敌人的将领范桃棒,准备投降萧衍,结果萧纲认为是假投降,没有及时纳降,结果导致范桃棒和陈昕都被杀害。后面侯景明显是假议和,萧纲反而信以为真,各种满足侯景的无礼要求,甚至驱散了部分勤王军队,这个萧纲除了忠孝实在是没什么能力。
陆续赶到的各路人马
扯远了,接着说回勤王部队。实际上勤王部队有很多,也不都是出工不出力的观望着。
原先奉命出击侯景的邵陵王萧伦听说侯景已渡采石进围台城,忙回军京口,率三万精兵自京口西上。侯景闻讯,忙调军到江乘(今江苏句容以北)迎击。萧伦等人径向钟山,避过侯景军,在钟山上扎营。侯景大惧,忙把先前抢掠的珍宝、美女集中在石头城,准备随时乘船逃走。双方初战,侯景大败。但是,萧伦没有抓住时机,与侯景对阵不攻。侯景佯退,梁朝安南侯萧骏以为有机可乘,忙率壮士追击,不料侯景忽然止步反击,萧骏不支败走,梁朝“常败将军”赵伯超根本不救援,扭头就跑。侯景乘胜追击,梁军大溃,多名宗室、将领被擒,萧伦仅剩不到一千兵士,仓皇逃走。
当晚,梁朝鄱阳王萧范的世子萧嗣与另外两路援兵赶到,于蔡州扎营。侯景见状把南岸居民全部赶到江北,“焚其店舍,扫地俱尽”。又过几日,湘东王萧绎遣世子萧方入援,并命竟陵太守王僧辩率舟师万人,自汉川出发,载粮东下入援。
此后各地梁朝援军纷纷赶到。衡州刺史韦粲率五千精兵,会同江州刺史当阳公萧大心,赶至南州;韦粲表弟司州刺史柳仲礼也率步骑万余人至横江;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宣猛将军李孝钦、南陵太守陈文彻以及前司州刺史羊鸦仁均合军一处,屯于新林。在韦粲建议下,众人推柳仲礼为大都督,统帅各路援军。
差点击杀侯景的缩头乌龟大都督
由于大雾,韦粲一军迷路,刚至青塘,被侯景攻击,韦粲与子弟数人皆力战而死,“亲戚死者数百人”。当时,柳仲礼正吃饭,闻讯,投箸披甲,率亲兵百余骑驰救大表哥,逆战侯景于青塘,竟也大败贼军,斩首数百,贼军掉入淮水中淹死的也有一千多人。最惊险的一幕是,柳仲礼手中长矟已经差数寸就刺入侯景脖子,贼将支伯仁突马而前,一刀砍中柳仲礼肩膀。战马惊起,柳大将军堕于泥沼之中。贼兵数百人围来,齐齐举矟要刺。恰巧梁将赶到,柳仲礼得免。
自此,侯景和柳仲礼两人都是麻杆打狼两头怕,侯景再也不敢上南岸,柳仲礼再也不言出战。特别是柳仲礼,那一刀似乎不是砍在他肩上,而是砍在他的胆上,自彼时起,昔日英威四振的大将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成为缩头王八。
败走的邵陵王萧伦此时也收散卒回返,与萧大连、萧在成等宗室合兵,屯于大桁南,仍推柳仲礼为大都督。每次读到这里,我都十分纳闷,那么多萧梁的王爷、公爷、侯爷,非要让柳仲礼这么个货来当大都督,只能解释为明白人是故意的,想要萧衍死,自己趁乱牟利;蠢人是被柳仲礼先前差点杀了侯景的举动迷惑了,真以为他有本事。要知道柳仲礼的亲爹柳津就在台城里面陪萧衍呢,不管皇帝也就算了,连亲爹都不要了。
一盘散沙的勤王部队
此后勤王部队曾再次发动攻击,鄱阳王萧范的世子萧嗣、邵陵王萧伦的儿子永安侯萧确、庄铁(这王八蛋首先出坏主意给侯景,后来“开小差”跑掉,又回到政府军)、羊鸦仁、李迁仕、樊文皎以及柳仲礼之弟柳敬礼等人一齐将兵渡过淮水,猛攻东府前栅,并放火焚毁了侯景贼军树立的栅栏,贼军败退。李迁仕、樊文皎两位勇将率五千锐卒乘胜独进,向纵深冲击,所向披靡。但他们有一点忽略了,侯景(包括几乎所有北朝将领),最会玩的就是先败后胜,你说他诱敌深入也好,说他败中反胜也好,说他使回马枪也好,反正就是瞅准了南兵“勇于乘胜、怯于交斗”的弱点,贼将宋子仙埋伏兵马,忽然半路杀出,反把梁军打得大败,樊文皎战死,李迁仕逃得一命,五千梁兵基本被侯景贼军包了饺子。
此败之后,建康城外诸路援军离心离德,一盘散沙。乱世尊军将。柳仲礼不过一介州刺史,被推为大都督后,只是在刚到时为救大表哥韦粲时亲自打过一仗,差点临阵刺死侯景。肩上中刀后,这位大都督就再没有亲自打过仗,只知天天于营帐内饮酒吃肉,且“神情傲狠,陵蔑诸将”。邵陵王萧伦每天执鞭至门,准时报到,这位柳将军也常常延迟不见。由此,恨得萧伦和萧大连等人牙根直痒痒。同时,临城公萧大连又与永安侯萧确合不来。诸军互相猜忌,莫有战心。这些“官军”初至建康,老百姓扶老携幼迎候,谁料子弟兵刚过淮水,皆纵兵剽掠,“由是士民失望,贼中有谋应官军者,闻之亦止”。没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失去民心,肯定要玩完。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
此后台城内十分困顿,必需品很快耗损殆尽,台城内众人只能把尚书省全部拆毁,以名贵的梁木劈柴烧火。军士劳苦,没有下饭的吃食,只能煮铠甲、烧鼠尸、捕飞鸟来填肚子。当然侯景夹在中间的日子也不好过,于是假意求和,没想到在太子萧纲的力主之下,真的被同意了。
于是侯景的各种无理要求都被满足了,太子之子萧大款以侍中身份入侯景营为信质,同时,“敕诸军不得复进”,并下诏立封围城杀人的侯景为大丞相,河南王,“割江西四州地给侯景”。此时,又有南康王萧会理、湘潭侯萧退,西昌侯世子萧彧三人统大军三万来援,军于马卬洲。侯景害怕这路梁军自白下突来袭击,便上书要这支梁军还南岸,“否则,妨臣济江”。恐令智昏,太子萧纲竟然同意,严令萧会理等人从白下移军至江潭苑。
侯景缓过了一口气,城外的军队各自心怀鬼胎,“(大都督)柳仲礼唯聚妓妾,置酒作乐,诸将日往请战,仲礼不许”。于是侯景再次发动进攻。屯守太阳门的主将是邵陵王世子萧坚,只会吃喝玩乐的公子哥,“吏士有功,未尝申理,疫疠所加,亦不存恤”,士卒皆怨恨。关键时刻关键地点,萧坚的两个书吏夜间于城西北楼用绳子吊侯景贼兵入城,上城先把萧坚剁成数段。终于台城告破,萧衍萧纲父子宗室都成了侯景的俘虏。
再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因为萧衍都次拒绝在侯景的人事任命诏书上用印,被侯景断了饮食。公元549年阴历五月丙辰,老皇帝躺在净居殿,多病口苦,想喝口蜜水,无人答应。凄惶之下,连叫两声“嗬嗬”,崩殂,时年八十六。“嗬嗬”之声,后人有不少解释,有的讲是武帝作冲杀之声,有的讲是武帝作愤恨呐喊,有的讲是武帝临终冷笑,笔者觉得,老爷子临死两声叫唤没有多大意思,就是想吃口甜东西,不能满足,哀叹叫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