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万未接种疫苗群体数据,揭示「奥密克戎」真实毒力!
时间:2022-01-18 10:21:1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日,我国多地疫情反扑,已有14个省份报告奥密克戎确诊病例。与此同时,有自媒体认为“奥密克戎症状更轻,相当于大号流感”。 和其他毒株相比,奥密克戎的毒力到底如何,真的是「大号流感」吗? 来自南非、美国的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和德尔塔相比,奥密克戎感染者的住院率降低40%-67%,入院患者死亡率降低83%-91%。因此,研究学者得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比德尔塔更温和」的结论,相关论文分别发表在JAMA和medRxiv上。 图源:JAMA 然而,在上述研究中,有24.2%-49.9%的感染者曾接种过疫苗,病情严重程度会受到疫苗接种情况的影响,很难直观地比较奥密克戎和德尔塔的真实毒力。相反,在未接种疫苗的情况下,比较2种毒株引发的疾病严重程度才更直观。 1月13日,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表在medRxiv上的研究,比较了奥密克戎流行前后,美国5岁以下儿童(未接种疫苗)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疾病严重程度。这是全球首个排除了接种疫苗的混杂因素,单纯对比奥密克戎与德尔塔毒力的研究。 图源:medRxiv 此次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79,592名首次感染新冠的5岁以下儿童,并将其分为3组: (1)奥密克戎组=7,201人 在2021年12月26日至2022年1月6日间首次感染新冠。根据CDC数据,在这两周内,奥密克戎占全美所有流行病毒变异株的92%以上。 (2)德尔塔组=63,203人 在2021年9月1日至2021年11月15日间首次感染新冠。该时期内,德尔塔为主要毒株,占99.0%。 (3)德尔塔2组=9,188人 在2021年11月16日至2021年11月30日间首次感染新冠。这段时间是美国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之前,但德尔塔仍占主导地位。 对比患者基线特征发现,奥密克戎组感染者比德尔塔的年龄小0.24岁(奥密克戎组:德尔塔组=1.49±1.42岁:1.73±1.41岁)。对比人种发现,奥密克戎更偏好黑人,而德尔塔更偏好白人,但在亚洲人种中并无偏好。相比于德尔塔,奥密克戎引发的合并症更少,如癌症、哮喘、肥胖等。 为了得到更科学严谨的结论,研究学者采用了倾向得分匹配法对数据进行调整,消除了奥密克戎组与德尔塔组之间混杂因素引起的差异。 为对比2种毒株引起疾病严重程度的差异,研究学者纳入「首次感染新冠后的三天窗口期内」急诊科就诊、住院、ICU、使用机械通气辅助的数量作为判断标准。 结果显示:与德尔塔组相比,奥密克戎组的急诊科就诊次数减少29%(奥密克戎组:德尔塔组=18.83%:26.67%),住院人数下降67%(1.04%:3.14%),ICU重症人数减少68%(0.14%:0.43%),使用机械通气辅助降低71%(0.33%:1.15%)。证明奥密克戎组的疾病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德尔塔组。 此外,研究学者还对比了两组德尔塔的数据,发现两组的疾病严重程度并无显著差异。 提示感染者的疾病情况并未受到感染时间、天气寒冷、是否放假等因素的混杂影响,从而证实了奥密克戎与德尔塔的差异源于病毒本身的固有特性。 由于在感染2种毒株后的3天内,受调查儿童的死亡案例很少,所以本试验未将死亡风险纳入在内。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了在未接种疫苗的情况下,奥密克戎感染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比德尔塔更轻,前者住院率仅为后者的1/3。 但即便症状更温和,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奥密克戎感染者仍有着1.04%的住院率,0.14%的重症率,0.33%的机械通气使用率。 现阶段我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人口覆盖率达89.63%。反过来说,仍有超10%的人群没有接种疫苗,这部分人群大多是不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奥密克戎的强免疫逃逸能力使得接种过疫苗的人仍难逃感染,虽然这部分人群表现为无症状或轻症,但依然会传染给未接种疫苗的人。后者一旦感染,会产生较高的住院率与重症率。
图源:Our world in data
也就是说,虽然感染奥密克戎后表现出更轻的症状,但由于其传播性增加,仍会给医疗行业带来极大的负担。因此,奥密克戎绝不是「大号流感」,对待新毒株应持更谨慎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Maslo C, Friedland R, Toubkin M, Laubscher A, Akaloo T, Kama B.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South Africa During the COVID-19 Omicron Wave Compared With Previous Waves. JAMA.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30, 2021. doi:10.1001/jama.2021.24868 [2] COVID infection severity in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before and after Omicron emergence in the US. Lindsey Wang, Nathan A. Berger, David C. Kaelber, Pamela B. Davis, Nora D. Volkow, Rong Xu. medRxiv 2022.01.12.22269179;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2.01.12.2226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