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最新进展研讨会顺利召开,为肺癌诊疗开创崭新的局面

时间:2021-12-28 19:01:5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21年12月24日~12月26日,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周崧雯教授牵头,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生物信息学会、慧算基因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三届全国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最新进展研讨会“在上海顺利召开。本次大会,国内外肿瘤学著名专家及基础研究领域知名学者共同携手,围绕肺癌精准诊治最新进展及面临的挑战展开深入的讨论,交流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及体会,协作促发展,旨在将个体化、精准医学理念融入肺癌的诊疗,建立全过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加强人才培训并提高其诊疗能力,促进行业发展。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艾开兴教授,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教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心内科研究所所长葛均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周清华教授、李亦学教授、周彩存教授、季红斌教授、樊旼教授、卢铀教授、周崧雯教授、范忠泽教授、谢博雄教授、肖建如教授、张鹏教授、孙希文教授、王火强主任医师、程海英副教授、邓沁芳副主任医师、武春燕教授、孙辉副主任医师、王和勇研究员、王岚副主任医师、王茵副主任医师、张洁主任医师、郑迪主任医师、罗洁副主任医师、方启宇讲师、黄李华副主任护师、鲍昱辰博士后、李超博士、王慧勇博士、粟波研究员、刘启文副研究员、李雪飞副研究员、万小英等参与会议,并展开专题题演讲。在专家们的共同见证下,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谱写抗击肺癌新篇章。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党委书记陈昶书记、张雷书记和张哲民副院长主持开幕式,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艾开兴教授、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教授和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心内科研究所所长葛均波院士为大会的成功召开进行了致辞和寄语。

(图)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艾开兴致辞

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艾开兴致辞时表示,随着靶向及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已提高至16%,同时,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分子标志物,帮助临床进行肺癌精准分析和治疗。同时,二代测序、基因编辑、3D打印、类器官培养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诊疗思路。

(图)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院长致辞

同济大学医学院郑加麟院长谈到,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向前发展需要基础和临床、临床和企业的紧密结合,标准化、高质量的人类遗传资源库不仅是重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临床诊疗技术提高,肿瘤免疫治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实现转化医学最重要的保证,更是当今生命科学原创性研究、生物健康产业自主创新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图)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心内科研究所所长葛均波院士致辞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心内科研究所所长葛均波院士认为肺癌作为重大疾病之一,死亡率居高不下,很大原因是在分子遗传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即使相同病理类型的癌症患者,对抗癌药物反应迥异,因此肺癌是精准诊治的最重要领域之一。肺癌的精准诊疗需要获得病理分型,更需要分子分型。人工智能介入肺癌的诊疗,必将为肺癌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带来新的突破。通过NGS全基因组测序,将患者分类治疗、全程管理;大数据分析后筛选出关键的预后因子,可以为肺癌的基因编辑、基因治疗提供干预靶点及理论依据。

(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 主题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作为首位演讲嘉宾,做出精彩报告。樊嘉院士高屋建瓴,给与会的众多学者阐述了精准医疗在肝癌领域的应用现状:“近年来,癌症的临床诊治及创新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借助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等多组学技术,对癌症发生和发展机制及其基因表型特征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单细胞、基因编辑、药物开发等技术的进步,使得癌症创新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越来越开阔。希望我们始终进一步探寻治癌之道,使患者生存获益。

(图)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党委书记陈昶书记主持开幕式现场

(图)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党委书记张雷书记主持开幕式现场

(图)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张哲民副院长主持开幕式现场

(图)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周崧雯教授(大会主席)

其他受邀嘉宾们也纷纷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以主题演讲、NGS实验演示、论文汇报等不同形式从肿瘤精准治疗的意义、液态活检最新进展、基因测序新技术、NGS检测大数据分析、肺癌转移新机制及新进展、免疫治疗耐药研究新进展、PET-CT在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及新进展、基因编辑及基因治疗在肿瘤中的应用、肺癌临床研究设计及新进展等角度,为参会人员形象的展示了科技技术在肺癌的个体化精准治疗上提供的巨大助力。会议期间,与会嘉宾们也互相讨论了目前研究发展的阻碍和不足之处,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图)会议现场照片

(图)会议现场照片

(图)会议现场照片

随着二代测序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及靶向、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基于基因或基因组学的分子分型势必逐步取代传统的病理组织学分型,成为肺癌精准诊疗的关键环节,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治疗,降低肺癌死亡率,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

两天半的会议已落下帷幕,但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给广大肺癌患者带来新的曙光与希望,任重道远,仍是我们长期努力的方向。建立更好的疗效预测体系,在精细分层的基础上进行精准治疗和全程管理,实现患者的最大获益,是我们研究的最高追求。多学科协作,科技引领创新,为肺癌诊疗开创崭新的局面,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上一篇: JAMA Pediatr:上呼吸道感染期...

下一篇: European Radiology:使...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