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期刊针对中国学者大规模撤稿?抹黑中国以偏概全决不允许!

时间:2021-12-25 10:01:4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最近几天,有关国际期刊大规模撤销中国学者稿件的新闻再次吸引普罗大众的眼球。

Retraction报道,从2018年至2021年11月8日, 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OncoTargets and Therapy、Bioscience Reports、RSC Advances、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等25种期刊共撤回中国学者的文章913篇。

所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非编码RNA,作者单位主要是中国的医院。撤稿的原因包括:图片重复341篇,结论不可靠279篇,数据完整性存在疑问120篇,涉嫌操纵同行评审过程44篇,结果无法重复27篇,文章提交后作者及其单位发生改变13篇,操纵数据10篇。

更有甚者,10月28日,美国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为中国学术不端撤稿论文出版了一期不寻常的增刊。期刊社将发表于该刊上的129篇被指控造假而撤稿的论文进行结集出版,其中1篇为2020年撤稿,其余128篇均为今年被撤稿。所有这129篇论文的作者均来自中国的医疗系统。为源于中国的造假论文出版专门的增刊,而未收录任何其他国家的撤稿,编者居心何在?抹黑中国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作为一位毕生办刊的出版人,笔者以为,学术期刊的撤稿由来已久,质疑学术论文造假乃至学术期刊撤稿的事件,均属于正常情况。早在2015年,Scientific American就宣称,权威科学期刊的学术不端问题严重,可见撤稿是世界性的问题,也绝非中国独有。撤稿问题的实质是学术期刊自我净化、自我纠错的机制,正常的做法是期刊针对已发表的论文,发现有问题就及时撤稿。但最近几年国际期刊多次出现针对我国作者的大规模撤稿,难免令人匪夷所思。

已有资料显示,随着我国科学研究的突飞猛进,中国作者每年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已突破25万篇,其中医学论文占据着半壁江山,多种久负盛名的国际名刊中不乏源于中国的优秀科技论文。

如果仅以一些世界中等水平学术期刊不足千篇的撤稿来以偏概全,抹黑我国的科技发展和贬低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科研道德水平,甚至将被撤稿上纲上线到阻碍了国家的科技进步甚至创新步伐,窃以为实属不当。

何况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刘筱敏提供的资料显示:全球被撤稿最多者为日本的Yoshitaka Fujii,一共被撤稿183篇。不仅如此,个别作者的科研道德及学术水平并不能代表其国家科技界的整体素质。

透过现象究其本质,涉及到我国医务工作者科技论文撤稿的事件不断发生,除去众所众知的科研道德水平等因素,必然有其客观的原因。

首当其冲的是目前对中国医生晋升职称评价体系的问题,临床医生也要按照大学的科研评价标准进行评估,实属勉为其难。他们一边要忙着救治患者,同时又要为撰写论文操心,必定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于是国际上某些学术期刊、中介机构为了赚钱,在中国医院的科研大跃进中与一小撮急功近利的医者各取所需地“携手并进”,合伙制造学术垃圾。

稍有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事先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已经刊发的论文出现任何问题,一本严肃的学术期刊和声名显赫的出版集团都必定难辞其咎。依据撤稿者公开的理由,部分论文的作者通过伪造莫须有的同行评议得以在审稿过程中蒙混过关,使得论文投稿者“既是运动员,又充当了裁判”,因此导致论文得以发表。

作为资深办刊人,笔者对这种说法不敢苟同,如果将全部的责任都推卸给论文作者或所谓的“论文工厂”,完全是办刊人和出版者推卸责任的托词,无异于掩耳盗铃。

此次大规模撤稿是2015年以来撤稿的延续,尽管几年前出版者就已经将此事公之于众,但并未采取任何亡羊补牢之举措。

有鉴于此,出版集团和编辑部仅以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借口来搪塞,并没有采取积极而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必定难辞其咎。

平心而论,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者,尽管我们不应袒护这些被撤稿文章的作者,但理当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履行了学术发表守门人的职责。笔者以为,当下编辑工匠精神的缺失是编者挥之不去的痛。

依据编辑传统,期刊是允许作者推荐审稿人供编辑部参考选用的,为何第三方中介能够假手其间?

这并非同行评议存在形同虚设的漏洞,从轻处而言是学术编辑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的缺失,从重处来看也不能完全排除编辑、出版者与中介公司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狼狈为奸。因此,对学术期刊的出版来说,倡导工匠精神必将有助于创建风清气正的出版环境,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图片

上一篇: 神奇!论文被JCO撤稿,然后同一天再投稿...

下一篇: 单身有理!Nature:何时发生首次性行...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