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就是在发低烧!人体温度为什么越来越“凉”?哈佛科学家:缺乏活动

时间:2021-11-09 23:01:3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我们通常认为,人体正常内部温度(体温)为37℃。但你会发现,在疫情防控期间,出入一些室内机构需要登记体温时,一张写满陌生人体温的记录表上,基本都是36℃左右。如今,体温达到37℃已经算是低烧了。那么这个37℃是怎么来的呢?

1851年,德国医生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从25000名受试者中进行了数百万次的体温测量,并基于这些数据撰写了一篇影响深远的文章,设定了这个奉行一个多世纪的体温标准,即人体正常体温是37 ℃。

图片

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 

然而,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发现,我们的“正常”生理似乎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有几项研究对Wunderlich的测量提出了质疑,呼吁将标准体温再降低一些。

去年,发表在《eLife》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美国内战后联邦陆军退伍军人的医疗记录,以查看大约一个世纪前的人体体温。然后,将这些数据与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国家健康调查的和代表21世纪初的斯坦福临床数据平台的记录进行比较。

图片

总体而言,该团队通过分析超过50万份个体温度测量的详细信息,发现在本世纪初出生的男性体温比大约200年前出生的男性体温平均低0.59摄氏度。另一方面,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的体温下降了0.32摄氏度。

图片

当时,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与疾病引起的炎症有关,而炎症又与体温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医学的兴起,慢性感染已经下降,作者认为,这或许导致人体体温下降的原因。

近期,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玻利维亚一个相对偏远的土著部落中也发现了人体体温降低的现象。尽管那里已经发生了一些现代变化,但感染仍然很普遍,医疗护理水平也很低。

图片

因此,体温下降的原因显然不仅仅是卫生条件改善、饮用水清洁或医疗保健改善。

那还有什么原因呢?

近日,发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给出了另一种解释:身体活动大幅减少。

图片

肌肉是人体内最大的发热器官。当一个人经常锻炼时,肌肉量的增加往往伴随着基础代谢水平的增加,这反过来会使其体温升高持续数小时甚至一天。这表明,身体活动减少,体温就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此外,由于空调的问世,人类长期居住在不受温度刺激的环境里,导致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逐渐失去了接收刺激的反馈,使体温调节的需求减少。

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口身体活动水平下降了多少是未知的。因为,测量身体活动水平的加速度计和双标记水法都是最近几十年才开发出来的。

为了比较现代人和200年前人口的身体活动水平。研究人员使用了历史静息体温数据作为人口水平的“温度计”。他们认为,如果能对身体活动、代谢率和体温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理论上就可以反向开展研究,即倒推。

这个想法始于研究人员最初的估算。虽说是估算,但它仍然基于一系列假设。

随后,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模型表明,历史体温每升高1°C,静息代谢率就会发生大约10%的变化。考虑到自19世纪20年代以来男性体温的下降程度,他们的代谢率在同一时间内应该下降了6%。

图片

根据计算结果,这相当于每天大约半小时的身体活动。更准确地说,对于体重75公斤重的男性来说,快走或慢跑27分钟。

研究通讯作者、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系骨骼生物学家Andrew Yegian解释说:“这是对获取生理数据并尝试量化人口身体活动减少的初步估算。下一步将尝试将其作为一种工具应用于其他人群。”

由于这些初步估算使用体温作为代谢率的指标,并使用代谢率作为身体活动的指标,因此这些结果不太可能完美地反映现实。

一个人的热量代谢率不仅仅取决于身体活动,如今,由于汽车、电视和沙发的出现,以及工作环境的变革,现代人的平均运动量比50年前要少很多。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对我们代谢率和体温的影响还不太清楚。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可能还存在差异。

此外,脂肪也起到了绝缘体的作用,影响身体散热,同时也增加了身体活动的成本。这个初步的估算方法并没有矫正脂肪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现代环境中体温调节需求的减少也可能影响我们的代谢率,健康和营养的改善也是如此。

该团队承认,他们的模型需要进一步完善,但他们希望这个近似值可以成为理解工业时代身体活动减少如何影响健康和发病率的一个基准。

参考资料:

[1]https://doi.org/10.1016/j.cub.2021.09.014

[2]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49555

[3]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c6599 

上一篇: JAHA:冠状动脉钙预测因素与年轻人死亡...

下一篇: 以毒攻毒,病毒治脑癌!日本率先实现应用溶...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