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干涩,无法自行缓解?当心是类风湿的侵袭
时间:2021-09-29 16:03:1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人们一直认为类风湿是仅累及关节的一种疾病,其实并非如此,类风湿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可累及患者各脏器、多系统,对心、脑、肺、肾都不放过。值得注意的是心灵之窗——双眼,也难逃类风湿的侵袭。
风湿可引起眼部
类风湿可引起眼部疾病
据有关专家研究,类风湿患者约有15%并发干燥综合征,从而使角、结膜干燥不适,如病情不严重时,患者常不易察觉。
类风湿干眼的发病机制是由多种因素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而产生各种炎性介质,而泪腺组织炎症性和破坏性病变均由这些炎性介质影响,泪腺及眼表的炎症导致其上皮细胞损伤和凋亡,泪腺被淋巴细胞浸润导致局部导管和腺体上皮细胞增生,泪腺进一步退化萎缩、破坏、被纤维组织代替。
因此丧失分泌功能,导致泪液中水样液及黏液的分泌减少,角膜上皮因此剥落,泪膜不稳定,以至于干眼发生。
眼睛干涩的症状在傍晚会比较严重,表现为蒸发性眼干症。其他一些症状还包括眼睛发红、视力模糊、眼中有异物感等。
(图源:摄图网)
中医认为类风湿干眼与五脏六腑功能有关 类风湿干眼在中医学中并无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于中医眼科学“神水将枯症”范畴。《诸病源候论》曰:“夫五脏六腑皆有津液,通于目者为泪。”外感风热燥邪侵袭使得气血津液受损,热病余热未尽耗伤津液,湿热蕴脾气机不畅。五轮学说中白睛属肺,肺阴不足白睛失养,肝肾不足虚火上炎则阴津耗损均可使气血津液不能上荣于目,目失濡养而致干涩,泪液枯少。中医认为类风湿干眼与五脏六腑功能有关
另一方面,津液在目化为神水,于眼外润泽为泪,于眼内充养为液,津液亏损则发为干眼。五脏六腑之精气还需经络沟通上下内外,可上养于目。干眼病因复杂,结合祖国医学之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原则,专家认为其病机与五脏六腑功能、气血津液、经络运行有关。
干眼属“尪痹”并发症之一,故辨证与尪痹有相似之处。尪痹病因不外乎“正虚”“邪侵”“痰浊瘀血内生”,正气不足包括人体精及气血津液等物质的不足以及脏腑功能的低下。
因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故在尪痹中主要表现为肝、脾、肾亏损。风寒湿热邪气侵袭关节、肌肉筋脉、阻滞经络为标,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血停为瘀、湿凝为痰”,最终痰瘀互结,闭阻经络,使病情加重。
类风湿继发干眼患者须辨证治疗
类风湿患者继发干眼患者需要辩证治疗
其中类风湿继发干眼患者根据全身和局部症状辨证分为 6 个证型: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亏虚证;
其中类风湿干眼在肝肾亏虚证(40.5%)、痰瘀痹阻证(19.0%)、湿热痹阻(16.7%)中较常见。
因此类风湿继发性干眼治疗需标本兼顾,不能按照普通干眼辨证治疗。
风湿痹阻证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最长,说明风湿痹阻证患者津伤不甚;患者眼部症状评分肝肾亏虚证最高。所以治疗的同时应兼顾肝肾亏虚证患者的眼表症状,以减轻患者痛苦。
因此对于类风湿患者,特别是病程长、相关实验室指标阳性、中医证型为肝肾亏虚证、痰瘀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患者应常规进行眼表检查,以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形成严重干眼。
同时在临床上发现严重干眼患者,要做相关血清学检查,考虑是否有类风湿存在,使治疗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丁宁,高卫萍.(2018).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干眼的相关性研究.西部中医药
[2]夏朝霞,郭慧,冯志贞.(2011).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干眼症的临床分析.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44-145.doi:CNKI:SUN:ZSYK.0.2011-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