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妈妈如何破茧成蝶?
时间:2020-05-30 22:46:5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在中国式大家庭内,你最需要意识到,不是一个人在困境中。要想获得持续的幸福体验,就要从浮躁氛围中抽离出来,安静地去观察和了解自己,有能力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上来感知世界。困境突围,恰恰提供了最好的机会,来重新审视自己,成长蜕变。
成为妈妈,是一个女人在复杂关系里成长的开始。生儿育女带来喜悦,但每个妈妈的生存现状天壤之别。很多产后抑郁的妈妈,心智没有做好准备,陷入崩溃边缘。
产后抑郁有生理激素影响,也和个人的人格特征、分娩前心理准备、产后适应不良、睡眠不足、过于疲劳、产妇年龄小、夫妻关系、社会支持、经济状况、婴儿健康状况等密切相关。
如果有意识地调节,如亲人关怀,自我觉察,行动疗法来改善,伴随孩子的成长,很多会慢慢疗愈。但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对新手妈妈的有效关怀,遇到观念冲突的长辈或伴侣,缺乏自我觉察和调整的意识,这些因素叠加交织在一起,悲剧非常容易酿成。
复杂关系,你准备了吗?
老年人缺乏界限感?年轻人缺乏沟通技巧?理解年代差异的思维?困境,不是单独造成的,往往是交织着时代背景、文化差距和生活习惯等综合要素。
有位妈妈吐槽,婆婆看不惯儿媳房间摆放,随意调整。她一边收拾,一边发表意见。可是,年轻人不希望居住空间被任意干涉,哪怕是长辈。
而婆婆扎堆的地方,也会集体吐槽儿媳:一位婆婆委屈地说,儿媳有洁癖,家里一尘不染,已经擦了几遍的地,她还要指出污点。
有位妈妈一直不被小姑子认可。小姑子在她婚礼上说,“她是外来人,不是自己人”。这件事情困扰她多年,觉得价值没有得到承认。
……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认为,人的烦恼,大部分来自于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身处关系旋涡,又担负家庭润滑剂,妈妈如果仅靠知识经验,很难应对不同年代、阅历、生活背景的摩擦。
成长公式 陪你重启
对于产后抑郁症,可以建立科学的意识观念,也是可以伴随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结合来进行的。以下几个基础成长公式,或许会对焦虑急躁的妈妈有所启发。
即使身处各种挑战期,你也可以把挑战变成重塑的机会。
第一个公式:成长思维+格局力。
不被小姑子认可的妈妈可静下心来,先去拓展一下时代认知,意识到小姑子不过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设想一下,如果是其他人嫁给她老公,小姑子也会发表同样的观点。于是,自己就不再介怀。
如果意识到时代局限性,很多问题即使棘手,但站在新的思维高度来看待,而不是非要定义为“受害者”。很多老年人观念陈旧,僵化观点很难撼动。强硬地对抗,容易引发冲突。那么,如何改变对抗性思维呢?
前提是建立客观冷静的大环境格局观,认识到不同时代的思维差距。“和而不同”放在今天同样适用。一方面,针对老年人陈旧观念,如不伤大雅,比如有时缺乏界限感,但是妈妈可以更包容;另一方面,针对一些实在难以接受的观念,可以心平气和地交流。
第二个公式:有效沟通+亲密力。
“被认可”,是一个人生存的底层需要。一个睿智的丈夫,懂得协调与斡旋。话说回来,智慧的妈妈,也需要积极争取丈夫认同,而不是发泄。
在遇到和强势婆婆分歧时,委屈落泪。如果丈夫握住她的手说:“知道你不易,但她是我妈,也不好批评,咱下楼散步,带你去吃好吃的。”几句话就会让妻子冷静下来。
当我们在强调原生家庭重要性时,往往忽略了亲密关系建设。马歇尔博士倡导非暴力沟通,“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尊重对方的立场,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语言可以是一堵墙,也可以是一扇窗。语言是刀剑,破坏关系,也可以是水,融化冰霜。
第三个公式:认知自我+学习力。
哈佛大学的泰勒·本·沙哈尔在《幸福的方法》中提到“人生的四种汉堡”模型。你可以对照,是处在忙碌奔波型、虚无主义型、享乐主义型还是活在当下型。书中给出了方法论,指导人们更了解内心需求,和追溯生命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普通人更好地去观察思维模式,和设定有质量的目标。
刚才提到的“洁癖”妈妈,她在认识到生活习惯带来的问题后,反思自己,调整状态,平衡和长辈的关系。
今天所处的时代,虽然物质极大丰富,信息极度发达,可在精神成长和心智成熟方面,并不一定成正比。当一个开始向内探索自己的妈妈,想要尝试时,她内心最大的阻力,可能来自外界的观点,和自己脑海中的假想敌,被这些观念束缚了自我成长的脚步。当你冷静观察,也许从最小化可行性的试验行动开始,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另外,很多心灵鸡汤的文章好像在强调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但很多是缺乏系统的方法论,反而让妈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容易陷入焦虑和愧疚。
学习情绪管理的渠道有很多种,但一定不要陷入头疼医头,盲目克制情绪,需要以上一个公式为前提:认知自我,从冰山下的模型里深入了解自己,觉察自己情绪波动的根源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