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靖州江瑶》徐靖州江瑶(大结局小说全集完整版)徐靖州江瑶小说_全文阅读笔趣阁
时间:2023-08-10 11:04:2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江瑶的家在光华路二十八号,从地图上看,是在川江市的北郊,那是以前光华高中的家属楼,有五层高,两个单元,每层两户,在一九九八年的时候建成。每套房子的面积不大,两室一厅,大概五十平,江瑶一家三口在这里住了十几年。
光华高中在 二零零九年的时候迁去了南郊的新址。也就是在同一年,江瑶的老婆,还差一个月就可以退休的物理老师杨秋红被查出卵巢癌,半年后,抗癌失败,杨秋红病逝。那个时候她和江瑶的儿子于孝文已经考上了大学去了外地,只有在寒暑假的时候才回来住,毕业后他参加工作,虽然回了川江,可单位在西郊,平常他都住在单位宿舍里,后来攒了点钱,再加上江瑶的补贴,于孝文瞅准机会在开发区按揭了一套小二居。儿子长成了大男人,江瑶也不想搬去同住。时光流逝间,这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常住人口就只有江瑶一个了。
江瑶今天起了个大早,于孝文一周前就跟他打过招呼,说要在今天带女朋友回家吃饭。他自然喜不自胜,一大早就起来去早市买菜买肉,回来打扫房子,可在欢喜忙碌的间隔里,他也会感觉到一丝落寞。人家姑娘第一次上门,是不是得给个见面礼?是要包红包吗?该包多少才算合适?是不是还得给个金手镯之类的东西来表达男方家长的诚意?
如果杨秋红还在就好了,江瑶一边在水池边择菜一边在心底叹气。也就是在这样的时候,他才会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该听别人的劝,再找个老伴,最起码遇到事的时候身边有个可以商量的人。
其实也不是没人给他介绍过,杨秋红走的那年,就有人跟他提过这事,被他一口回绝。不仅仅是因为他自己心里还迈不过那个坎,他也得顾着儿子的感受。古人还都要守孝三年,他虽然不是个完全秉承旧观念的人,只是他心里还念着杨秋红,而且良心也告诉自己,不能在结发妻子还尸骨未寒的情况下就心无旁骛地开启新生活。
后来又过了几年,已经参加工作的儿子在一次周末回家的时候主动提起这事,儿子说自己单位里有位几年前失去了丈夫的阿姨,人很不错,自己可以帮着介绍。儿子还说自己明白父亲爱母亲的心,但日子还要过,自己只是希望父亲晚年幸福。
饭桌上的父子俩都沉默了很久。江瑶感激孩子的开明,只是他明白,在一起过日子也不仅靠缘分,更多的是要确保在现实的问题上两个人的三观一致。双方的财产,房子,退休工资的分配归属,各自的孩子,孙子,交际圈,最后才是双方的兴趣和性格合不合适。
而关于现实的话题,每一个单独提出来都是一座沉甸甸的大山。更别提堆积到一块了。他见过那些老婆一死就很快续弦的人,也不能说人家就是狼心狗肺,因为有的人就是没办法承受寂寞,就是得每天都回到一个还有别人在等他的家里。但他知道自己不是那样的人,如果遇不到真正合适的人,他宁可选择安详平静的孤独。
“也许有的人一辈子就只有一次遇到合适伴侣的机会,而我呢,已经遇到过你母亲了,我该知足了。”江瑶对儿子说。
想到母亲,于孝文的眼眶也有些发红。他知道母亲的心里最放不下的肯定就是自己。母亲开始化疗的时候,他本想休学回家照顾母亲,可父母都坚决不同意。也许他和父亲的心里都觉得应该还有点时间,他们谁都没有想到母亲会那么快地离开。
那个冬天,母亲的病情突然急转直下,人从能吃能笑能说话到弥留的状态就是那么一个礼拜的事。虽然电话一挂他就冲去了火车站买了车票往家里赶,可还是晚了,母亲的眼睛已经永远地闭上了。没能跟母亲好好的告别,这是他这一辈子最大的遗憾。
他问江瑶:“就真的不再找了?”
江瑶说:“现在我还不想考虑,我还有很多事要做。”
于孝文点点头,不再说话。父子俩在饭桌上沉默地吃完饭。
杨秋红还在的时候就是这样,父子俩面对面坐着吃饭,杨秋红坐在他们中间,饭桌上的气氛全靠活泼的杨秋红来调节。她虽然是学理科出身的,但身上却一点也没有固有印象里理科女生呆板和过于严谨的气息。她从小就是文艺骨干,爱动爱笑,有她在家里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而现在,整个屋子里除了电视背景音以外,就只有江瑶默默的叹气声。江瑶在心里暗暗期盼,儿子待会带回家的姑娘能给这个家带来新的欢笑和活力。
儿子以前也交过别的女朋友,可带回家里来的这还是第一个,江瑶问过儿子,年纪也不算小了,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啊,儿子说反正心里已经认定了现在的这个,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不是今年就是明年吧。
姑娘叫徐靖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现在在群众路小学教语文,也是三年级一班的班主任。于孝文一个大学同学的外甥是徐靖州班里的学生,孩子的妈妈对文静的徐靖州印象极好,本想撮合自己的弟弟和徐靖州,于是很热心地安排了两人见面,可两个人见了面以后才发现气场完全不合,尴尬地聊了一会后就没有什么下文了,倒是陪着哥儿们一起去相亲的于孝文却对徐靖州一见倾心,他想方设法加了人家姑娘的微信,每天早中晚三次雷打不动地请安问好,一到周末就约她出去吃饭看电影。
他们俩的关系真正有进展是在徐靖州了解了于孝文的家庭也是单亲以后,于孝文觉得在那之后的徐靖州才开始对他推心置腹。她的家庭也是单亲,母亲也是死于癌症,她甚至还要比自己更不幸一点。因为她的生父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意外去世,后来母亲带着她嫁给继父,又生了妹妹。继父虽然对她不错但显然对自己亲生的女儿更好。
于孝文知道她的心里有很多惆怅,他都懂。有的时候,他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注意到她在微微走神,像是一起过马路等红灯的时候,或者是在地铁的车厢里,于孝文望向她,会看到她微微锁着眉头,眼神望向虚无,脸上有淡淡的哀伤之色。每当这个时刻,他都会更紧地握紧她的手。他希望她开心,但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正是被她的忧伤所吸引。她是那种不笑比笑起来更美的女孩。
江瑶已经布置好了餐桌,碗筷都是新买的,今天他做了四菜一汤,一个凉菜三个热菜。三个热菜里两荤一素,汤是西湖牛肉羹。他又掏出手机,想确认一下于孝文在微信里说好的会到家的时间。
就在这个时候,他注意到了手机里有两条来自王睿明的未读语音微信,第一条是:“师傅,你在家吗?有件事我得跟你说。”听背景的杂音,他发这条语音的时候应该是在外面。江瑶又点开第二条:“师傅,我现在在从旗城往回赶的路上,如果顺利的话,下午一点就可以到川江,我直接去家里找你,那个案子现在有了点进展。”
王睿明是江瑶的徒弟,一入刑警队就一直跟着江瑶,去年王睿明刚被提拔成川江市刑警队的一组的副组长。
江瑶直接拨了王睿明的电话,打了两次都提示说您拨打的手机正在通话中,江瑶给王睿明回了一条微信:“好的,我在家里等你,回来的路上注意安全。”
他又看了一下时间,现在是 2018 年 10 月 28 号的十一点四十。于孝文说好会十二点到。十二点到一点,一个小时的时间,应该够了吧。
他从抽屉里找出了一个新买的红包信封,点了六千六百六十六放了进去,钱是几天前去银行取的,数目不会出错,可他还是又数了好几遍。他明白此时此刻的自己有点心神不宁,这全都怪王睿明发来的那条微信。
“那件案子现在有了点进展。”
能让他们师徒两个用“那件案子”来形容的,就只能是那件事了。
他焦躁不安地在阳台和客厅之前来回踱步,想抽根烟,可又不想弄得一屋子烟味。就在这个时候,门铃响了。
进入楼道前,徐靖州又掏出手机检查了一下自己的妆容。虽然来的一路上于孝文都说她看起来很好,可是徐靖州还是觉得口红的颜色是不是有点太红了。
“别紧张。”在她前面上楼的于孝文笑着说,“你放心,我爸肯定会喜欢你的。”
楼道有点黑,感应灯似乎也不够敏感,从一楼到五楼,于孝文不停地大力跺脚,徐靖州的高跟鞋有点硌脚,她跟在他的身后,小心翼翼地注意着脚下的台阶。
大概从两个月前开始,于孝文就跟她提过好几次见家长的事,但一直到了今天才终于实现。她明白见家长是件意义重大的事,拜见父母以后,她和于孝文两个人的关系也不仅仅只是他们两个人的事了。徐靖州曾经很多次听于孝文跟她提起过江瑶,说他高中毕业后参军,因为在部队里表现突出,部队栽培,他考上了军校,后来遇到裁军,就转业当了警察。退休以前,他一直都是一名奋斗在一线的老侦查员,参与破获过的案子不计其数,还经历过多次和犯罪嫌疑人近身搏斗的危险时刻,身上有刀伤,肩膀上还有一个弹孔。每当提起父亲,于孝文的脸上总是挂着与有荣焉的骄傲神采。于孝文一米七八,于是在徐靖州的想象里,素未谋面的江瑶一定也是个高大威猛铁骨铮铮的汉子。
来开门的却是个有点干瘪的小老头。笑嘻嘻跑来开门的他身上还系着围裙,个头看起来应该刚过一米七。徐靖州有点后悔自己穿了高跟鞋。
“爸,”先进门的于孝文说:“这是小雅。”
徐靖州换了鞋,于孝文帮她把带来的保健品放在客厅的桌子上。徐靖州记得于孝文说过,几年前江瑶还没退休的时候,胳膊总是疼,去医院里一检查,竟是骨裂。当时大夫就说他有点骨质疏松,让他一定要多注意补钙。可江瑶不喜欢奶制品,于孝文给他买的钙片他也总是忘记吃。徐靖州有个大学室友毕业后去了美国,她托室友在美国买了治疗骨质疏松的保健品作为自己第一次登门的见面礼。
在餐桌前坐定后,徐靖州简单地环顾四周,屋里的装潢走的是简约风,家具的样式是几年前流行过的款式,屋子打扫得很干净,阳台上挂着洗好的衣服,窗台上的绿植看起来生机勃勃。
“都是些家常便饭。”江瑶一脸谦虚地说:“你第一次来家里,也不知道你的口味。”
徐靖州低头一看,桌上的菜都是平日里自己喜欢吃的,想必江瑶为了迎接她也是做足了功课,她赶紧说:“谢谢叔叔,这些我都特别喜欢。”
“那太好了。”江瑶举起装满饮料的杯子:“欢迎小雅来家里做客,你就把这里当成是自己的家,以后一定要常来。”
徐靖州跟江瑶碰了杯,说:“谢谢叔叔。”
“来,吃菜吃菜,喜欢什么自己夹着吃啊。”江瑶热情地说。他指了指餐桌上摆着的公筷。
“我爸手艺很好的。”于孝文一边给徐靖州乘汤一边说,“我上高中的时候,每个周末我们班同学都想来我家蹭饭。周一的时候我把剩饭带到学校去,都有人要跟我抢着吃。”
老于谦虚地摆摆手:“夸张了夸张了。我那会整天忙着工作,有的时候一个礼拜才能回一次家,孝文妈妈整天忙着备课,也不太会做饭,我不在家的时候他们俩就吃学校的食堂,只有我周末回家的时候才能做顿好的。”
这是徐靖州不知道的事。
“小雅,你家里都好吗?你爸爸和妹妹都好吗?”
“他们都挺好的,我爸有点脂肪肝,最近开始早起去公园晨练了。”
江瑶没再多问,她家里的情况于孝文应该已经跟江瑶报备过了。
“工作忙吗?给几个班代课啊?”
“我教三年级的语文,也是一个班的班主任。”
“哎哟那真的是挺忙,肯定要操不少心……”江瑶说,“小文,你别老顾着自己吃,也给小雅夹菜呀……”
注意到徐靖州碗里的米饭少了一半的时候,江瑶觉得时机到了,他从口袋里掏出那个鼓囊囊的红包。“小雅,你和我们孝文也交往了一段时间了,孝文跟我说过,他很喜欢你,心里是已经认定你了。我今天见了你,心里除了高兴,还是高兴……”他突然有点伤感,于是赶紧停下来努力压抑住自己的情绪,免得带出哽咽的腔调。
“爸……”于孝文叫他。
“我们孝文是个好孩子,努力上进诚实,就是有的时候啊,跟我一样,驴脾气上来了以后他就犯倔,认死理。这一点你一定得多包涵。”他把红包往徐靖州的方向推了过去:“这个红包呢,算是我和孝文妈妈一起给你的见面礼,当然孝文妈妈是没这个福气坐在这里,那我就代表她,表达一下我们作为父母的喜悦之情,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不多,希望你不要嫌弃,收下。”
徐靖州本来还想推脱一下,可江瑶情真意切的一番话真的让她无法拒绝。她双手接过红包,真诚地说:“谢谢叔叔,也谢谢阿姨。”她望向于孝文,看到他的脸上也有了动容的神色。
江瑶抹了一把脸,把伤感的神色抹去:“其实你们年轻人的事我不该参和,只是,你们如果有什么计划,得提前跟我说一下,我也好有个准备……”
“爸!”于孝文打断他,“不用这么着急吧?”
“哦,好好好,我不催了不催了。”江瑶乐呵呵地说。
吃完了饭,徐靖州和于孝文一起帮江瑶收拾碗筷,江瑶还想跟徐靖州客气,让她去沙发里坐着休息,可于孝文却说:“爸你忙了一上午了,做了这么一桌子的菜,你去歇着吧,我和小雅两个人收拾就行。”
江瑶嗔怪地说:“人家第一次来你就使唤人家干活啊,你自己收拾吧!”他又冲徐靖州招招手:“小雅,你来,你想不想看孝文小时候的照片?”
“好啊好啊。”徐靖州笑着说。江瑶说:“都在他的房间里。”说着就朝于孝文的房间走,徐靖州也跟着他进了于孝文的房间。
于孝文的房间不大,摆设也很简单,只有一张单人床,一个写字台,一个大衣柜。于孝文不常回来住,可房间老于每天都会打扫。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儿子大了,妻子走了,他必须得保证自己依旧遵循生活里的秩序,才能让自己的生活不失控。
江瑶从写字台下面的抽屉里取出几本旧影集。里面有他和杨秋红从结婚那年开始的照片。这还是徐靖州第一次见到于孝文的妈妈,结婚照里她穿着一看就是照相馆提供的简陋的婚纱,一脸甜蜜地靠在年轻的丈夫身边。眼睛里都是充满希望的光。照片里的江瑶穿着警服,一脸的意气风发。相册的同一页里还有几张有美丽湖景作为背景的双人照,照片下面有题字,“西湖留念。”那正是江瑶和杨秋红新婚燕尔的时候,他们结婚的时候没有办宴席,而是旅游结婚,那是那个时代经费有限的小两口流行的结婚方式。
于孝文洗完了碗,也进到里屋来,三个人对着一张于孝文婴孩时期的照片笑了起来,照片里张嘴大哭的于孝文一只手举着布浪鼓,一只手握着一根雪糕的木棒,脚前面的地上是一块摔碎的雪糕,想必按下快门的几秒前三岁的于孝文还是乐呵呵的。
就是这样充满温情的时刻,再次让徐靖州肯定了自己决定来见于孝文家长的决定没错。大概从去年过年开始,徐靖州就感受到了来自继父的越来越多的暗示。他的那些或明或暗的催婚里,并没有几分出于对徐靖州个人未来命运的担心,更多的反倒是快点有一个能让徐靖州正式脱离这个家庭的理由。也对,妈妈走了以后,那个家似乎和她也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了,如果非要说还有什么血缘上的牵绊,那也仅仅限于和自己有着同样母亲的妹妹。徐靖州在心里笃定,妹妹对妈妈的感情不会有自己对妈妈的感情深。毕竟在继父出现前的那些年里,自己的世界里只有妈妈,而妈妈的世界里也只有自己。不可否认的,继父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拯救了妈妈,可也让自己少了一半的妈妈,妹妹出生后,原本的二分之一又被分走了一半。妹妹小,要让着妹妹。爸爸妈妈工作忙,你要帮妹妹辅导功课。出门要带好妹妹,你是姐姐,要时时刻刻保护好妹妹。这些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妈妈对她说的最多的话,她是比妹妹大了七岁,可她一直觉得妹妹的内心其实比自己的强大了太多,她有爸爸,也有妈妈,昂首挺胸理直气壮,走路都带风。自己才是弱小的,需要时刻被保护的那个,可是,那个只剩四分之一的妈妈什么也不知道。
徐靖州知道她努力了,她用尽全力却又尽量不露声色地做到一碗水端平,也努力维系着自己的丈夫和前夫留下来的女儿之间的敏感关系。不光是她,家里另外的两口人也看到了,所以三个人心照不宣地在她的面前扮演着父慈女孝姐妹情深的画面,一直到她病逝。丧事一办完,继父对她曾有过的亲近都如卸妆时被擦掉的油彩一样消失了,他开始用对待客人一般的态度对待徐靖州,礼貌却拒人于千里之外。徐靖州心里还念着母亲病逝前交待她的话,让她一定要孝顺父亲照顾妹妹,于是她每个月都至少提着东西回家一次,提着的东西里有时令水果,有给继父的衣服,还有给妹妹的参考书和文具,一开始他们三个还能坐下来一起吃一顿饭,渐渐的,饭被一杯茶或者一杯水替代,后来明知道今天是自己要回来的日子,自己也提前打过了招呼,可她一进门就见继父正忙着换鞋出门,说突然跟人约好了有事。妹妹一个人在里屋学习,跟她打过一声招呼后,就关上了卧室的门。她一个人木然地在客厅的沙发里坐下。自己是如此的孤独,她想念自己四分之一的妈妈,如果妈妈能活过来,哪怕她从此能说的话就仅仅只是托付的叮嘱,只要能握住她的手,看着她的眼睛,她也心甘情愿。
在那之后她不再每个月都回一次家,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象征性地露一下脸。那里已经不是她的家了,如果再想有家,就只能靠自己了。
徐靖州压制住内心翻涌出来的酸楚,微笑着翻动着指尖的相册。
光华高中在 二零零九年的时候迁去了南郊的新址。也就是在同一年,江瑶的老婆,还差一个月就可以退休的物理老师杨秋红被查出卵巢癌,半年后,抗癌失败,杨秋红病逝。那个时候她和江瑶的儿子于孝文已经考上了大学去了外地,只有在寒暑假的时候才回来住,毕业后他参加工作,虽然回了川江,可单位在西郊,平常他都住在单位宿舍里,后来攒了点钱,再加上江瑶的补贴,于孝文瞅准机会在开发区按揭了一套小二居。儿子长成了大男人,江瑶也不想搬去同住。时光流逝间,这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常住人口就只有江瑶一个了。
江瑶今天起了个大早,于孝文一周前就跟他打过招呼,说要在今天带女朋友回家吃饭。他自然喜不自胜,一大早就起来去早市买菜买肉,回来打扫房子,可在欢喜忙碌的间隔里,他也会感觉到一丝落寞。人家姑娘第一次上门,是不是得给个见面礼?是要包红包吗?该包多少才算合适?是不是还得给个金手镯之类的东西来表达男方家长的诚意?
如果杨秋红还在就好了,江瑶一边在水池边择菜一边在心底叹气。也就是在这样的时候,他才会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该听别人的劝,再找个老伴,最起码遇到事的时候身边有个可以商量的人。
其实也不是没人给他介绍过,杨秋红走的那年,就有人跟他提过这事,被他一口回绝。不仅仅是因为他自己心里还迈不过那个坎,他也得顾着儿子的感受。古人还都要守孝三年,他虽然不是个完全秉承旧观念的人,只是他心里还念着杨秋红,而且良心也告诉自己,不能在结发妻子还尸骨未寒的情况下就心无旁骛地开启新生活。
后来又过了几年,已经参加工作的儿子在一次周末回家的时候主动提起这事,儿子说自己单位里有位几年前失去了丈夫的阿姨,人很不错,自己可以帮着介绍。儿子还说自己明白父亲爱母亲的心,但日子还要过,自己只是希望父亲晚年幸福。
饭桌上的父子俩都沉默了很久。江瑶感激孩子的开明,只是他明白,在一起过日子也不仅靠缘分,更多的是要确保在现实的问题上两个人的三观一致。双方的财产,房子,退休工资的分配归属,各自的孩子,孙子,交际圈,最后才是双方的兴趣和性格合不合适。
而关于现实的话题,每一个单独提出来都是一座沉甸甸的大山。更别提堆积到一块了。他见过那些老婆一死就很快续弦的人,也不能说人家就是狼心狗肺,因为有的人就是没办法承受寂寞,就是得每天都回到一个还有别人在等他的家里。但他知道自己不是那样的人,如果遇不到真正合适的人,他宁可选择安详平静的孤独。
“也许有的人一辈子就只有一次遇到合适伴侣的机会,而我呢,已经遇到过你母亲了,我该知足了。”江瑶对儿子说。
想到母亲,于孝文的眼眶也有些发红。他知道母亲的心里最放不下的肯定就是自己。母亲开始化疗的时候,他本想休学回家照顾母亲,可父母都坚决不同意。也许他和父亲的心里都觉得应该还有点时间,他们谁都没有想到母亲会那么快地离开。
那个冬天,母亲的病情突然急转直下,人从能吃能笑能说话到弥留的状态就是那么一个礼拜的事。虽然电话一挂他就冲去了火车站买了车票往家里赶,可还是晚了,母亲的眼睛已经永远地闭上了。没能跟母亲好好的告别,这是他这一辈子最大的遗憾。
他问江瑶:“就真的不再找了?”
江瑶说:“现在我还不想考虑,我还有很多事要做。”
于孝文点点头,不再说话。父子俩在饭桌上沉默地吃完饭。
杨秋红还在的时候就是这样,父子俩面对面坐着吃饭,杨秋红坐在他们中间,饭桌上的气氛全靠活泼的杨秋红来调节。她虽然是学理科出身的,但身上却一点也没有固有印象里理科女生呆板和过于严谨的气息。她从小就是文艺骨干,爱动爱笑,有她在家里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而现在,整个屋子里除了电视背景音以外,就只有江瑶默默的叹气声。江瑶在心里暗暗期盼,儿子待会带回家的姑娘能给这个家带来新的欢笑和活力。
儿子以前也交过别的女朋友,可带回家里来的这还是第一个,江瑶问过儿子,年纪也不算小了,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啊,儿子说反正心里已经认定了现在的这个,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不是今年就是明年吧。
姑娘叫徐靖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现在在群众路小学教语文,也是三年级一班的班主任。于孝文一个大学同学的外甥是徐靖州班里的学生,孩子的妈妈对文静的徐靖州印象极好,本想撮合自己的弟弟和徐靖州,于是很热心地安排了两人见面,可两个人见了面以后才发现气场完全不合,尴尬地聊了一会后就没有什么下文了,倒是陪着哥儿们一起去相亲的于孝文却对徐靖州一见倾心,他想方设法加了人家姑娘的微信,每天早中晚三次雷打不动地请安问好,一到周末就约她出去吃饭看电影。
他们俩的关系真正有进展是在徐靖州了解了于孝文的家庭也是单亲以后,于孝文觉得在那之后的徐靖州才开始对他推心置腹。她的家庭也是单亲,母亲也是死于癌症,她甚至还要比自己更不幸一点。因为她的生父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意外去世,后来母亲带着她嫁给继父,又生了妹妹。继父虽然对她不错但显然对自己亲生的女儿更好。
于孝文知道她的心里有很多惆怅,他都懂。有的时候,他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注意到她在微微走神,像是一起过马路等红灯的时候,或者是在地铁的车厢里,于孝文望向她,会看到她微微锁着眉头,眼神望向虚无,脸上有淡淡的哀伤之色。每当这个时刻,他都会更紧地握紧她的手。他希望她开心,但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正是被她的忧伤所吸引。她是那种不笑比笑起来更美的女孩。
江瑶已经布置好了餐桌,碗筷都是新买的,今天他做了四菜一汤,一个凉菜三个热菜。三个热菜里两荤一素,汤是西湖牛肉羹。他又掏出手机,想确认一下于孝文在微信里说好的会到家的时间。
就在这个时候,他注意到了手机里有两条来自王睿明的未读语音微信,第一条是:“师傅,你在家吗?有件事我得跟你说。”听背景的杂音,他发这条语音的时候应该是在外面。江瑶又点开第二条:“师傅,我现在在从旗城往回赶的路上,如果顺利的话,下午一点就可以到川江,我直接去家里找你,那个案子现在有了点进展。”
王睿明是江瑶的徒弟,一入刑警队就一直跟着江瑶,去年王睿明刚被提拔成川江市刑警队的一组的副组长。
江瑶直接拨了王睿明的电话,打了两次都提示说您拨打的手机正在通话中,江瑶给王睿明回了一条微信:“好的,我在家里等你,回来的路上注意安全。”
他又看了一下时间,现在是 2018 年 10 月 28 号的十一点四十。于孝文说好会十二点到。十二点到一点,一个小时的时间,应该够了吧。
他从抽屉里找出了一个新买的红包信封,点了六千六百六十六放了进去,钱是几天前去银行取的,数目不会出错,可他还是又数了好几遍。他明白此时此刻的自己有点心神不宁,这全都怪王睿明发来的那条微信。
“那件案子现在有了点进展。”
能让他们师徒两个用“那件案子”来形容的,就只能是那件事了。
他焦躁不安地在阳台和客厅之前来回踱步,想抽根烟,可又不想弄得一屋子烟味。就在这个时候,门铃响了。
进入楼道前,徐靖州又掏出手机检查了一下自己的妆容。虽然来的一路上于孝文都说她看起来很好,可是徐靖州还是觉得口红的颜色是不是有点太红了。
“别紧张。”在她前面上楼的于孝文笑着说,“你放心,我爸肯定会喜欢你的。”
楼道有点黑,感应灯似乎也不够敏感,从一楼到五楼,于孝文不停地大力跺脚,徐靖州的高跟鞋有点硌脚,她跟在他的身后,小心翼翼地注意着脚下的台阶。
大概从两个月前开始,于孝文就跟她提过好几次见家长的事,但一直到了今天才终于实现。她明白见家长是件意义重大的事,拜见父母以后,她和于孝文两个人的关系也不仅仅只是他们两个人的事了。徐靖州曾经很多次听于孝文跟她提起过江瑶,说他高中毕业后参军,因为在部队里表现突出,部队栽培,他考上了军校,后来遇到裁军,就转业当了警察。退休以前,他一直都是一名奋斗在一线的老侦查员,参与破获过的案子不计其数,还经历过多次和犯罪嫌疑人近身搏斗的危险时刻,身上有刀伤,肩膀上还有一个弹孔。每当提起父亲,于孝文的脸上总是挂着与有荣焉的骄傲神采。于孝文一米七八,于是在徐靖州的想象里,素未谋面的江瑶一定也是个高大威猛铁骨铮铮的汉子。
来开门的却是个有点干瘪的小老头。笑嘻嘻跑来开门的他身上还系着围裙,个头看起来应该刚过一米七。徐靖州有点后悔自己穿了高跟鞋。
“爸,”先进门的于孝文说:“这是小雅。”
“叔叔好!”徐靖州乖巧地说。
“哎呀,小雅,快,快进来!”江瑶笑成了眯眯眼,“路上累了吧,饭已经做好了,你们快洗洗手,咱们就开饭了。”他又冲着于孝文说:“鞋柜最下面一层有新拖鞋,快给小雅拿出来。”
徐靖州换了鞋,于孝文帮她把带来的保健品放在客厅的桌子上。徐靖州记得于孝文说过,几年前江瑶还没退休的时候,胳膊总是疼,去医院里一检查,竟是骨裂。当时大夫就说他有点骨质疏松,让他一定要多注意补钙。可江瑶不喜欢奶制品,于孝文给他买的钙片他也总是忘记吃。徐靖州有个大学室友毕业后去了美国,她托室友在美国买了治疗骨质疏松的保健品作为自己第一次登门的见面礼。
在餐桌前坐定后,徐靖州简单地环顾四周,屋里的装潢走的是简约风,家具的样式是几年前流行过的款式,屋子打扫得很干净,阳台上挂着洗好的衣服,窗台上的绿植看起来生机勃勃。
“都是些家常便饭。”江瑶一脸谦虚地说:“你第一次来家里,也不知道你的口味。”
徐靖州低头一看,桌上的菜都是平日里自己喜欢吃的,想必江瑶为了迎接她也是做足了功课,她赶紧说:“谢谢叔叔,这些我都特别喜欢。”
“那太好了。”江瑶举起装满饮料的杯子:“欢迎小雅来家里做客,你就把这里当成是自己的家,以后一定要常来。”
徐靖州跟江瑶碰了杯,说:“谢谢叔叔。”
“来,吃菜吃菜,喜欢什么自己夹着吃啊。”江瑶热情地说。他指了指餐桌上摆着的公筷。
“我爸手艺很好的。”于孝文一边给徐靖州乘汤一边说,“我上高中的时候,每个周末我们班同学都想来我家蹭饭。周一的时候我把剩饭带到学校去,都有人要跟我抢着吃。”
老于谦虚地摆摆手:“夸张了夸张了。我那会整天忙着工作,有的时候一个礼拜才能回一次家,孝文妈妈整天忙着备课,也不太会做饭,我不在家的时候他们俩就吃学校的食堂,只有我周末回家的时候才能做顿好的。”
这是徐靖州不知道的事。
“小雅,你家里都好吗?你爸爸和妹妹都好吗?”
“他们都挺好的,我爸有点脂肪肝,最近开始早起去公园晨练了。”
江瑶没再多问,她家里的情况于孝文应该已经跟江瑶报备过了。
“工作忙吗?给几个班代课啊?”
“我教三年级的语文,也是一个班的班主任。”
“哎哟那真的是挺忙,肯定要操不少心……”江瑶说,“小文,你别老顾着自己吃,也给小雅夹菜呀……”
注意到徐靖州碗里的米饭少了一半的时候,江瑶觉得时机到了,他从口袋里掏出那个鼓囊囊的红包。“小雅,你和我们孝文也交往了一段时间了,孝文跟我说过,他很喜欢你,心里是已经认定你了。我今天见了你,心里除了高兴,还是高兴……”他突然有点伤感,于是赶紧停下来努力压抑住自己的情绪,免得带出哽咽的腔调。
“爸……”于孝文叫他。
“我们孝文是个好孩子,努力上进诚实,就是有的时候啊,跟我一样,驴脾气上来了以后他就犯倔,认死理。这一点你一定得多包涵。”他把红包往徐靖州的方向推了过去:“这个红包呢,算是我和孝文妈妈一起给你的见面礼,当然孝文妈妈是没这个福气坐在这里,那我就代表她,表达一下我们作为父母的喜悦之情,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不多,希望你不要嫌弃,收下。”
徐靖州本来还想推脱一下,可江瑶情真意切的一番话真的让她无法拒绝。她双手接过红包,真诚地说:“谢谢叔叔,也谢谢阿姨。”她望向于孝文,看到他的脸上也有了动容的神色。
江瑶抹了一把脸,把伤感的神色抹去:“其实你们年轻人的事我不该参和,只是,你们如果有什么计划,得提前跟我说一下,我也好有个准备……”
“爸!”于孝文打断他,“不用这么着急吧?”
“哦,好好好,我不催了不催了。”江瑶乐呵呵地说。
吃完了饭,徐靖州和于孝文一起帮江瑶收拾碗筷,江瑶还想跟徐靖州客气,让她去沙发里坐着休息,可于孝文却说:“爸你忙了一上午了,做了这么一桌子的菜,你去歇着吧,我和小雅两个人收拾就行。”
江瑶嗔怪地说:“人家第一次来你就使唤人家干活啊,你自己收拾吧!”他又冲徐靖州招招手:“小雅,你来,你想不想看孝文小时候的照片?”
“好啊好啊。”徐靖州笑着说。江瑶说:“都在他的房间里。”说着就朝于孝文的房间走,徐靖州也跟着他进了于孝文的房间。
于孝文的房间不大,摆设也很简单,只有一张单人床,一个写字台,一个大衣柜。于孝文不常回来住,可房间老于每天都会打扫。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儿子大了,妻子走了,他必须得保证自己依旧遵循生活里的秩序,才能让自己的生活不失控。
江瑶从写字台下面的抽屉里取出几本旧影集。里面有他和杨秋红从结婚那年开始的照片。这还是徐靖州第一次见到于孝文的妈妈,结婚照里她穿着一看就是照相馆提供的简陋的婚纱,一脸甜蜜地靠在年轻的丈夫身边。眼睛里都是充满希望的光。照片里的江瑶穿着警服,一脸的意气风发。相册的同一页里还有几张有美丽湖景作为背景的双人照,照片下面有题字,“西湖留念。”那正是江瑶和杨秋红新婚燕尔的时候,他们结婚的时候没有办宴席,而是旅游结婚,那是那个时代经费有限的小两口流行的结婚方式。
于孝文洗完了碗,也进到里屋来,三个人对着一张于孝文婴孩时期的照片笑了起来,照片里张嘴大哭的于孝文一只手举着布浪鼓,一只手握着一根雪糕的木棒,脚前面的地上是一块摔碎的雪糕,想必按下快门的几秒前三岁的于孝文还是乐呵呵的。
就是这样充满温情的时刻,再次让徐靖州肯定了自己决定来见于孝文家长的决定没错。大概从去年过年开始,徐靖州就感受到了来自继父的越来越多的暗示。他的那些或明或暗的催婚里,并没有几分出于对徐靖州个人未来命运的担心,更多的反倒是快点有一个能让徐靖州正式脱离这个家庭的理由。也对,妈妈走了以后,那个家似乎和她也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了,如果非要说还有什么血缘上的牵绊,那也仅仅限于和自己有着同样母亲的妹妹。徐靖州在心里笃定,妹妹对妈妈的感情不会有自己对妈妈的感情深。毕竟在继父出现前的那些年里,自己的世界里只有妈妈,而妈妈的世界里也只有自己。不可否认的,继父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拯救了妈妈,可也让自己少了一半的妈妈,妹妹出生后,原本的二分之一又被分走了一半。妹妹小,要让着妹妹。爸爸妈妈工作忙,你要帮妹妹辅导功课。出门要带好妹妹,你是姐姐,要时时刻刻保护好妹妹。这些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妈妈对她说的最多的话,她是比妹妹大了七岁,可她一直觉得妹妹的内心其实比自己的强大了太多,她有爸爸,也有妈妈,昂首挺胸理直气壮,走路都带风。自己才是弱小的,需要时刻被保护的那个,可是,那个只剩四分之一的妈妈什么也不知道。
徐靖州知道她努力了,她用尽全力却又尽量不露声色地做到一碗水端平,也努力维系着自己的丈夫和前夫留下来的女儿之间的敏感关系。不光是她,家里另外的两口人也看到了,所以三个人心照不宣地在她的面前扮演着父慈女孝姐妹情深的画面,一直到她病逝。丧事一办完,继父对她曾有过的亲近都如卸妆时被擦掉的油彩一样消失了,他开始用对待客人一般的态度对待徐靖州,礼貌却拒人于千里之外。徐靖州心里还念着母亲病逝前交待她的话,让她一定要孝顺父亲照顾妹妹,于是她每个月都至少提着东西回家一次,提着的东西里有时令水果,有给继父的衣服,还有给妹妹的参考书和文具,一开始他们三个还能坐下来一起吃一顿饭,渐渐的,饭被一杯茶或者一杯水替代,后来明知道今天是自己要回来的日子,自己也提前打过了招呼,可她一进门就见继父正忙着换鞋出门,说突然跟人约好了有事。妹妹一个人在里屋学习,跟她打过一声招呼后,就关上了卧室的门。她一个人木然地在客厅的沙发里坐下。自己是如此的孤独,她想念自己四分之一的妈妈,如果妈妈能活过来,哪怕她从此能说的话就仅仅只是托付的叮嘱,只要能握住她的手,看着她的眼睛,她也心甘情愿。
在那之后她不再每个月都回一次家,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象征性地露一下脸。那里已经不是她的家了,如果再想有家,就只能靠自己了。
徐靖州压制住内心翻涌出来的酸楚,微笑着翻动着指尖的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