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夕照(宁卉夏令沐青)小说全文-金台夕照小说宁卉夏令沐青免费阅读大结局
时间:2023-08-08 21:11:5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夏令冲下酒店扶梯的同时,宁卉也出了酒店。
她要去的花厨,就在酒店对面,两边有一个地下天桥相连,好歹不用再淋雨了,可通道里已经变成一条暗河,黑黢黢的,她脱了鞋,提着裙摆,涉水而过。
刚才在酒店的洗手间提起“相亲”两个字,同行的两个女孩不约而同地向她投来同情的目光,像看着一具不幸溺亡的尸体。
她并不讨厌相亲。
对于婚姻生活,她没有玫瑰色滤镜,这种一旦下注,银行账户和家庭关系就瞬间打通的高风险行为,当然是条件透明、头脑清醒时做更不致命。没有比相亲更高效的方法了,人品性格、经济条件、家庭关系,先由推荐的亲友筛一遍,接下来就是拼概率的盲盒游戏。
更何况,作为一个调查记者,能认识新人的场合都不算坏。
事实上,作为一个土著盲盒,她的行情并不坏。
没过生日,就还是 26 岁。从不错的大学毕业,在有点名头的杂志社工作,表面上的家世背景,也拿得出手,介绍人总会提一句,她父亲是知名大学的教授。有这三条加持,她在大多数女性人才库里,都被放在畅销区,每个周末晚上,几乎都是已订出、配适中的状态。
对今晚上的这个泡水盲盒,她期待不高。条件是好的,海归、年薪可观、工程师。但这种鬼天气,多炽热的求偶之心,都得给浇熄了。
沐青说的没错,店里果然有一整面花墙,应季的三色绣球,细碎的花瓣微微浮动,像彩色的浪。
店里人不多,她坐下的小圆桌正在花墙之下,对方还没到,她低头专心研究菜单。
她习惯这样,如果早到就先点自己份的晚餐,并提前买单,如果晚到,就在点单的时候告诉对方这一餐大家分摊。根本没有交情,干嘛要欠人一顿饭。
她点了半只香草烤鸡和一杯店里的特色玫瑰露酒,请店员先上酒水。
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亮起的路灯在雨中有一种朦胧的美。
她摸出手机,看到路上同乘的女孩夏令把群名改成了“滔滔不绝”,很衬这个不同寻常的傍晚。
门铃发出干净的碰撞声,他一进来,她就确信,这是她今天在等的人。
七点整,很守时,画风有点让她意外,衬衫,西裤,接近严肃的正装,不太高,相貌平淡到有点呆板。一坐下来,就开口道歉,让路更远的她等,又解释说,本来该约的离她更近,可因为今天在半岛酒店参加科技研讨会,公司大佬都在,不方便早退。听到她已经给自己买了单,笑说,那后面的酒水全都归我。
像所有相亲局的开端,他们从和介绍人的关系一路聊起,不热闹,但也不冷场,说起对相亲的态度,还有点投契。
酒上来时,他们正好进入到互相吐槽领导环节,这种话题,比酒上头,小哥的衬衫领子上都挂着愁苦,说,我们老大,简直了,内卷界的泰山北斗。甭管什么时候,我来了,他已经在公司了,我走了,他还没走。邮件当微信使,早起一查邮箱,人凌晨五点已经开始工作了,邮件捅出来三四封,让人眼前一黑。
宁卉听得直乐,说,没准人在被窝里一睁眼,先发几封邮件,再睡回笼觉。领导不都这样嘛,考验的是执政水平,不是业务能力。
小哥连连摇头:“我要这么说就违心了,水平是真有,但工作狂叠加完美主义,就不是什么好事儿了,基本等同于奴隶主。”
宁卉想起自己读研时的导师:“那他头发还好么?要同情他。他肯定不......大行。”最后两个字发得很轻,几乎和酒一起吞下去。
小哥笑得打了个响亮嗝,正要说什么,咧开的嘴突然刹车,手尴尬地在裤子上抹了抹,站起来,有点磕巴地说:“程总......那什么,你咋也来,吃饭?”
宁卉回过头,就看见了站在她身后的程矩。
真行。这个晚上还真是一黑到底。
他永远出色。
有点旧的衬衫,细框眼镜,斯文好看的书卷气,表情和她记忆中的一样,嘴角略微向上弯,像藏着一个慧黠的笑。
他快步走过来,站在她背后,手撑着她旁边的椅背,冲她对面的小哥打了个招呼:“约会?”
靠背椅在地上划出仓促的一声,小哥后退了一步,脸上浮起一层油:“......和朋友吃个饭。”正纠结该怎么介绍,程矩先开口:“你和宁宁是朋友,怎么认识的?”
“相亲。”她先说,“认识了大概......三十分钟?”她看了一眼手机,没跟着站起来,没动,也没笑,胸口压着一口气。
那小哥被他们这一出弄得有点社交宕机,反应了一会儿:“哦,你们认识的?”
程矩低头在她脸上寻了寻,见她神色如常,才说:“我和宁宁是一个大院的,一起长大的。”
那人听了如蒙大赦:“那还挺巧的。”清了清嗓子,“那要不,你们老朋友叙叙旧,会议那边场子收了,我还得忙,先走一步。”
程矩也不推辞,点点头,目送那人去了,在她对面坐下,小圆桌正上方的吊灯追光一样打在两人中间。
宁卉一直算不上顶美,外形最突出之处是一头乌密的秀发,缎子一样裹着象牙白的皮肤,整个人像有了景深。五官偏浓,气质中正端方,小时候有阵子流行宫廷戏,大院里的阿姨就喜欢形容,宁老师家的闺女长得好教养,一脸正宫相。
过去的叠影和现在重合,程矩打开又送上来的菜单:“要不加一杯烈一点的?驱驱身上的雨气。”
很普通很客气的一句话。
让人讨厌。
他们多少年没见了?七年,足够一个人把大学快念完两次了,他一开口就多了解她似的。
过去像钢筋水泥,兜头浇下来。
录取通知书上的邮戳墨还新鲜,父母的婚姻精确地维持到她考上大学的那一天。街上雇来的厢式小货车,填满了旧家具,车厢里又挤又闷,校服粘了灰,有点发酸。
车沿着城市环线一直开,城市变得异常大,新家是老城区边缘的平房,荒,活物都不多的样子,和一片荫绿的高校家属区,是两个世界。
当了一辈子家庭妇女,宁教授的屋里人,丢了老公,就等于丢了生计,又搬到这样的住地,妈妈的情绪总是不好,身边只有她一个会喘气的活物,怨气火铳子似的往她身上怼。
要是儿子,可能就不会离婚了。
另外那头家,踩着她们的脸,爬上来,不就是靠儿子?
她只能尽量耽在学校里。暑假,校园空了大半图书馆的借阅室也只开半天,中午收了馆,外面暑气正盛,她就爬上天台,坐在水箱的背阴处看书,等着傍晚降临,她的一天真正开始。
那年程矩还在清华念书,暑期在南门口的园区找了个公司实习,下班之后,会骑车过来,载上她,再返回学校东门口吃东西。有时候要看电影,他们会直接穿过对面学校的西门,把自行车停在三角地大礼堂门口,当时三角地邮局附近的那条街还没改造,沿街一排是小超市、水果店和各式小吃店。他们常点了一份凉面拎着,去邮局对面的小摊吃麻辣烫。露天,煮麻辣烫的大方灶周围摆着几条长几,大家挤挤插插地坐下,一次性的小塑料碗里拌上麻酱、醋、香菜,吃什么就从锅里捡什么,他们不喝汽水,总是要两瓶冻出霜的啤酒,带着一点酒意穿过夏夜的校园,去礼堂门口排队。
少年心事,是一块圆融无瑕的水晶,把混乱嘈杂的生活屏蔽在外。对十八岁的她来说,未来像校园广场的地砖一样明晰,横平竖直地伸向前方。和程矩一起念书,然后,再去哪里都不重要了,反正他们总是一起的。
“给你点了杯和我一样的,还给你点了个汤。”有服务员走过来上菜,程矩把东西往她面前送了送,“喝一口?夏天湿衣服贴着人也不舒服。”
她一直知道,他们总会再见面。
这么些年,她在脑海里把他们再次见面的场景推演过无数次。
他们都过了三十岁,她已经结婚好几年。
他们都过了三十五岁,她已经是成就等身的学者。
他们都过了四十岁,她儿女绕膝,两个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丈夫、成就、孩子,她总有些足以傍身的东西在面前抵挡一下,让她站得高一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有一片烂兮兮的裙子。
七年过去了,高和低,光和暗,他们之间的差距还是没变。
宁卉觉得舌头凭空消失了,只留下一片空洞,找了半天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拿起勺子在汤里搅了搅,才问:“什么时候回来的?”
“上上周六,上午十点。”太具体,几乎不给人客套的余地。他把一直挂在胸口的工牌推给她看,“回来就开始工作了,墨都没干。”
她凑近去看,工牌上只有名字,没有职位,公司的 logo 她也并不熟悉,中间是两寸大小的标准照,让她想起当年把他的学生卡攥在手里端详的时候。
他几乎就还是老样子,成熟了点,加州的阳光也让他更明亮了点。
“节奏这么快,不休息一下再上班。”
“躺着就睡乱了,上班更容易倒时差。”
“很忙吧?”
“小公司,一人分饰多角,总是会乱一点。”
“在对面酒店开会?”
“行业性质的展会,有好多技术大牛,来学习学习。”
她问得不咸不淡,他答得认认真真,倒是比之前和他同事,更像一场礼貌的相亲局。宁卉觉得他始终情绪很好的样子,看不出心里有什么往事地沉渣泛起,毕竟过去在每个人心里都是个私人版本,她反复思量的那些事儿,别人还记得多少都不好说。
七年,对他这样的人,是不是等于前世的另一种说法。出来开会,遇到家属大院的黄毛丫头,宁教授家的妹妹,仅此而已。
宁卉客气地把酒喝完,才开始频繁地翻看手机,他终于觉得了,看一眼腕表:“九点多了,你待会儿还有事儿?”
没事,只是不想和你在这里坐着而已。
她当然没这么说:“嗯,十点在这附近,要看一个朋友的演出。”也不算说谎。
一起拉开餐厅的大门,风和雨一起从屋檐上挂下来,程矩摁亮手机:“微信加上吧。”她低头去扫,突然听见他低声说:“宁宁,刚才真的在相亲?”
“嗯。相亲。”她没抬头。
“那我误事了。”他的声音像被雨声消了磁,听不出有什么情绪。
她抬起头,脸上慢慢洇出一个笑:“不会。真缘分打不散。既然是同事,你帮我了解一下他的人品?”
汤头又添了一次,一顿火锅吃到近九点,邵平见她开始低头摆弄手机,把房卡又往前推了一下。
摘掉面具,这卡的威慑力立马不同,夏令连连摆手:“这么晚了,我可不敢接。喝了,也不敢接。”
邵平又笑:“我这两天一直在用酒店的车,你去前台,报房间号,让司机送你一趟。”
“不用,不用。十点我还要去对面的剧场找我朋友。”
“对面?这是二环以里,对面都是老四合院。”
“私人剧场,就在四合院里。”夏令把圈在手里的门票展开,让他看地址。
邵平扫了一眼,露出一个有点困惑的表情,稍纵即逝:“好。结束还回不去......”
“再找大佬求救!”
夏令出了酒店,沿着店铺的屋檐慢慢往前走,在群里圈了一下沐青:“我这边结束了,还下着,我去看你演出吧?”
“来!现在都没人,你来能包场。”
“我也去。”宁卉冒出来。
“都来!你俩的专场。”沐青扔进群里一张手画的地图,过了天桥,胡同一直走到底,倒数第二个门,看起来像民居,但旁边有“天桥剧场”字样的牌匾。
从念大学算起,夏令来京也已经第七年了,只在大学毕业那年看过一场开心麻花的话剧,最便宜的座位,在距离舞台遥远的二楼,台上的演员像剪纸小人,只有寸把长,看不清面部表情,声音倒出奇的大,怪不协调的感觉。
这种藏在胡同里的民间剧场,她之前听同事提起过,空间不大,观众像站在演员身边一样,更有沉浸感。
矮院墙,对开的老式木门,门廊里还真坐着一个验票的,把她的票拽过来,挥挥手示意她往里走。穿过四方天井,一进门,却不是剧场,老北京四合院堂屋,四散的沙发卡座,落地灯,气氛安静。
有人上来招呼她先坐,说,彩排在隔壁,十点准时开始,可以先吃点茶点。她在群里说话:“我到了。话说这只给我们俩演,你们这场亏不亏呀?”
沐青隔了一会儿才回:“我上了全妆,就不出来接你了。待会儿见。”
她坐了一会儿,四处看看,慢慢觉出这地儿的高档来,黄金地段的四合院,用来做民间剧场,已经是奢侈,屋里的装修尽量保持了老房子的原貌,低调古朴,设施却十分现代,四周都看不见有音箱,音乐像是从天花板上一层一层降下来。
左手边的一整面墙,图书馆的样式,是内嵌的酒窖,她扬手招呼服务员,想点一瓶啤酒,就看见宁卉走了进来:“正要点啤酒,来一瓶?”
“行。”宁卉坐下来,四处看看:“是我没见过世面么?这是剧场?”
夏令笑:“这世面我也没见过。感觉这儿像个有钱人的客厅,哦,应该叫私人会所。”
“你工作搞完了?”
“嗯。你呢,相亲怎么样?”
“不会有下文那种。”宁卉在心里轻轻呼出一口气,程矩的影子一直在眼前悬着,她来的路上,瞟了一眼她和程矩的聊天窗口,那句通过好友验证的简单招呼,不知道会不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里,他们唯一的对话。她把心事压下去,说起刚才的前半场,相亲对象是什么人工智能领域的工程师。
“哦!我看半岛酒店是正在办什么人工智能大会。”话题还没展开,就有服务人员过来请人,说演出马上就开始了,现在可以入场。
右手边的金属大门洞开,里面像是开场前的电影院,黑洞洞一丝光也没有,她们被安排在接近舞台的一张小圆桌坐下,冻啤酒和两碟小食跟着被送上来。门关上之后,只有地上的银色引导线发着微弱的光。
夏令不由压低声音说话:“还搞得怪神秘的,观众席离舞台这么近。”
宁卉伸手摸了摸垂在面前的黑丝绒幕布:“有点像单口喜剧那种台子,就是更大。”
幕布从她手里流出去,向两边快速收拢。那个瞬间,两个人都有点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
幕布后面的舞台是半个电影屏幕大小的水箱,水箱的背面像是一幅油画,朱红色一段城墙接着断壁残垣,水影晃动,影幢幢的,倒真像一座沉在湖底的城市。音乐声和水声一起响起来,四个做飞天打扮的演员从池壁跃入水中,开始翩翩起舞,她们身上的衣裙像是用什么特殊材质做成,遇水更舒展开来,像浮在水底城市的一片烟霞,美得不似人间。
距离极近,连演员眉梢眼角的油彩都辨的清,夏令扯扯宁卉的衣袖:“哪个是沐青?”
“角落,腰最细那个。”
“真是没想到,城里还有这种去处。”她想起很早之前看过的一个关于法国红磨坊的纪录片,里面的舞剧就是声光电的实景,没想到在城中的四合院,还有这样的装置和表演。
移幕换景,演员也不断变换造型,夏令隐隐约约看出,这个舞剧是有情节的,似乎是个国破山河在的故事。周围被光影水色照亮,舞台的围栏是半个椭圆形,观众席像被水汽浸染,虽然没湿,气氛是氤氲的。
水下舞剧并不长,三十分钟,一个流动的梦。
她们重新回到外面的沙发座,等了一会儿,就见沐青脚步轻快地从后台跑出来,她已经换上了 T 恤短裤,脸上的妆还没下干净,湿头发一拧,随便盘在头顶:“怎么样?是不是还挺好看的。”
夏令捏捏她瘦伶伶的手腕:“说挺好看的,谦虚了。简直美得仙气飘飘,鬼气森森。”
宁卉说,本来以为要看场话剧,没想到她是舞蹈演员。
沐青伸手去搓脸上的粉末,说她只能算是舞蹈演员的替身,她们表演的场,都是新换了布景或者有新动作,她们先替演员们走走位,试试效果:“赠票就是演员和替身带朋友来玩的。”
夏令问出心里的疑惑:“你们这阵仗这么大,我看观众席都没多少座位。票得卖多少钱一张,才算得过来啊?”
沐青显然没想过这问题,葱管一样的手指在脸颊上敲了敲,才反应过来:“你是觉得老板会亏钱呀?”她凑近一点,压低声音说:“我也听人说,一套四合院就天价了,何况这个位置,这个面积的,用来做啥都划不来。反正是老板自己的东西,他就拿来做私人艺术馆。借来当舞台的,都是跟他有交情的,原本也不是为了挣钱。这些搞舞台剧的,要是刨掉房租,应该也不亏钱吧。”
“那你这算是下班了?”
“嗯。”沐青掐掐脑门,“脑子都泡胀了。你们等我会儿,我去领工钱,咱们就走。”
她要去的花厨,就在酒店对面,两边有一个地下天桥相连,好歹不用再淋雨了,可通道里已经变成一条暗河,黑黢黢的,她脱了鞋,提着裙摆,涉水而过。
刚才在酒店的洗手间提起“相亲”两个字,同行的两个女孩不约而同地向她投来同情的目光,像看着一具不幸溺亡的尸体。
她并不讨厌相亲。
对于婚姻生活,她没有玫瑰色滤镜,这种一旦下注,银行账户和家庭关系就瞬间打通的高风险行为,当然是条件透明、头脑清醒时做更不致命。没有比相亲更高效的方法了,人品性格、经济条件、家庭关系,先由推荐的亲友筛一遍,接下来就是拼概率的盲盒游戏。
更何况,作为一个调查记者,能认识新人的场合都不算坏。
事实上,作为一个土著盲盒,她的行情并不坏。
没过生日,就还是 26 岁。从不错的大学毕业,在有点名头的杂志社工作,表面上的家世背景,也拿得出手,介绍人总会提一句,她父亲是知名大学的教授。有这三条加持,她在大多数女性人才库里,都被放在畅销区,每个周末晚上,几乎都是已订出、配适中的状态。
对今晚上的这个泡水盲盒,她期待不高。条件是好的,海归、年薪可观、工程师。但这种鬼天气,多炽热的求偶之心,都得给浇熄了。
沐青说的没错,店里果然有一整面花墙,应季的三色绣球,细碎的花瓣微微浮动,像彩色的浪。
店里人不多,她坐下的小圆桌正在花墙之下,对方还没到,她低头专心研究菜单。
她习惯这样,如果早到就先点自己份的晚餐,并提前买单,如果晚到,就在点单的时候告诉对方这一餐大家分摊。根本没有交情,干嘛要欠人一顿饭。
她点了半只香草烤鸡和一杯店里的特色玫瑰露酒,请店员先上酒水。
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亮起的路灯在雨中有一种朦胧的美。
她摸出手机,看到路上同乘的女孩夏令把群名改成了“滔滔不绝”,很衬这个不同寻常的傍晚。
门铃发出干净的碰撞声,他一进来,她就确信,这是她今天在等的人。
七点整,很守时,画风有点让她意外,衬衫,西裤,接近严肃的正装,不太高,相貌平淡到有点呆板。一坐下来,就开口道歉,让路更远的她等,又解释说,本来该约的离她更近,可因为今天在半岛酒店参加科技研讨会,公司大佬都在,不方便早退。听到她已经给自己买了单,笑说,那后面的酒水全都归我。
像所有相亲局的开端,他们从和介绍人的关系一路聊起,不热闹,但也不冷场,说起对相亲的态度,还有点投契。
酒上来时,他们正好进入到互相吐槽领导环节,这种话题,比酒上头,小哥的衬衫领子上都挂着愁苦,说,我们老大,简直了,内卷界的泰山北斗。甭管什么时候,我来了,他已经在公司了,我走了,他还没走。邮件当微信使,早起一查邮箱,人凌晨五点已经开始工作了,邮件捅出来三四封,让人眼前一黑。
宁卉听得直乐,说,没准人在被窝里一睁眼,先发几封邮件,再睡回笼觉。领导不都这样嘛,考验的是执政水平,不是业务能力。
小哥连连摇头:“我要这么说就违心了,水平是真有,但工作狂叠加完美主义,就不是什么好事儿了,基本等同于奴隶主。”
宁卉想起自己读研时的导师:“那他头发还好么?要同情他。他肯定不......大行。”最后两个字发得很轻,几乎和酒一起吞下去。
小哥笑得打了个响亮嗝,正要说什么,咧开的嘴突然刹车,手尴尬地在裤子上抹了抹,站起来,有点磕巴地说:“程总......那什么,你咋也来,吃饭?”
宁卉回过头,就看见了站在她身后的程矩。
真行。这个晚上还真是一黑到底。
他永远出色。
有点旧的衬衫,细框眼镜,斯文好看的书卷气,表情和她记忆中的一样,嘴角略微向上弯,像藏着一个慧黠的笑。
他快步走过来,站在她背后,手撑着她旁边的椅背,冲她对面的小哥打了个招呼:“约会?”
靠背椅在地上划出仓促的一声,小哥后退了一步,脸上浮起一层油:“......和朋友吃个饭。”正纠结该怎么介绍,程矩先开口:“你和宁宁是朋友,怎么认识的?”
“相亲。”她先说,“认识了大概......三十分钟?”她看了一眼手机,没跟着站起来,没动,也没笑,胸口压着一口气。
那小哥被他们这一出弄得有点社交宕机,反应了一会儿:“哦,你们认识的?”
程矩低头在她脸上寻了寻,见她神色如常,才说:“我和宁宁是一个大院的,一起长大的。”
那人听了如蒙大赦:“那还挺巧的。”清了清嗓子,“那要不,你们老朋友叙叙旧,会议那边场子收了,我还得忙,先走一步。”
程矩也不推辞,点点头,目送那人去了,在她对面坐下,小圆桌正上方的吊灯追光一样打在两人中间。
宁卉一直算不上顶美,外形最突出之处是一头乌密的秀发,缎子一样裹着象牙白的皮肤,整个人像有了景深。五官偏浓,气质中正端方,小时候有阵子流行宫廷戏,大院里的阿姨就喜欢形容,宁老师家的闺女长得好教养,一脸正宫相。
过去的叠影和现在重合,程矩打开又送上来的菜单:“要不加一杯烈一点的?驱驱身上的雨气。”
很普通很客气的一句话。
让人讨厌。
他们多少年没见了?七年,足够一个人把大学快念完两次了,他一开口就多了解她似的。
过去像钢筋水泥,兜头浇下来。
录取通知书上的邮戳墨还新鲜,父母的婚姻精确地维持到她考上大学的那一天。街上雇来的厢式小货车,填满了旧家具,车厢里又挤又闷,校服粘了灰,有点发酸。
车沿着城市环线一直开,城市变得异常大,新家是老城区边缘的平房,荒,活物都不多的样子,和一片荫绿的高校家属区,是两个世界。
当了一辈子家庭妇女,宁教授的屋里人,丢了老公,就等于丢了生计,又搬到这样的住地,妈妈的情绪总是不好,身边只有她一个会喘气的活物,怨气火铳子似的往她身上怼。
要是儿子,可能就不会离婚了。
另外那头家,踩着她们的脸,爬上来,不就是靠儿子?
她只能尽量耽在学校里。暑假,校园空了大半图书馆的借阅室也只开半天,中午收了馆,外面暑气正盛,她就爬上天台,坐在水箱的背阴处看书,等着傍晚降临,她的一天真正开始。
那年程矩还在清华念书,暑期在南门口的园区找了个公司实习,下班之后,会骑车过来,载上她,再返回学校东门口吃东西。有时候要看电影,他们会直接穿过对面学校的西门,把自行车停在三角地大礼堂门口,当时三角地邮局附近的那条街还没改造,沿街一排是小超市、水果店和各式小吃店。他们常点了一份凉面拎着,去邮局对面的小摊吃麻辣烫。露天,煮麻辣烫的大方灶周围摆着几条长几,大家挤挤插插地坐下,一次性的小塑料碗里拌上麻酱、醋、香菜,吃什么就从锅里捡什么,他们不喝汽水,总是要两瓶冻出霜的啤酒,带着一点酒意穿过夏夜的校园,去礼堂门口排队。
少年心事,是一块圆融无瑕的水晶,把混乱嘈杂的生活屏蔽在外。对十八岁的她来说,未来像校园广场的地砖一样明晰,横平竖直地伸向前方。和程矩一起念书,然后,再去哪里都不重要了,反正他们总是一起的。
“给你点了杯和我一样的,还给你点了个汤。”有服务员走过来上菜,程矩把东西往她面前送了送,“喝一口?夏天湿衣服贴着人也不舒服。”
她一直知道,他们总会再见面。
这么些年,她在脑海里把他们再次见面的场景推演过无数次。
他们都过了三十岁,她已经结婚好几年。
他们都过了三十五岁,她已经是成就等身的学者。
他们都过了四十岁,她儿女绕膝,两个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丈夫、成就、孩子,她总有些足以傍身的东西在面前抵挡一下,让她站得高一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有一片烂兮兮的裙子。
七年过去了,高和低,光和暗,他们之间的差距还是没变。
宁卉觉得舌头凭空消失了,只留下一片空洞,找了半天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拿起勺子在汤里搅了搅,才问:“什么时候回来的?”
“上上周六,上午十点。”太具体,几乎不给人客套的余地。他把一直挂在胸口的工牌推给她看,“回来就开始工作了,墨都没干。”
她凑近去看,工牌上只有名字,没有职位,公司的 logo 她也并不熟悉,中间是两寸大小的标准照,让她想起当年把他的学生卡攥在手里端详的时候。
他几乎就还是老样子,成熟了点,加州的阳光也让他更明亮了点。
“节奏这么快,不休息一下再上班。”
“躺着就睡乱了,上班更容易倒时差。”
“很忙吧?”
“小公司,一人分饰多角,总是会乱一点。”
“在对面酒店开会?”
“行业性质的展会,有好多技术大牛,来学习学习。”
她问得不咸不淡,他答得认认真真,倒是比之前和他同事,更像一场礼貌的相亲局。宁卉觉得他始终情绪很好的样子,看不出心里有什么往事地沉渣泛起,毕竟过去在每个人心里都是个私人版本,她反复思量的那些事儿,别人还记得多少都不好说。
七年,对他这样的人,是不是等于前世的另一种说法。出来开会,遇到家属大院的黄毛丫头,宁教授家的妹妹,仅此而已。
宁卉客气地把酒喝完,才开始频繁地翻看手机,他终于觉得了,看一眼腕表:“九点多了,你待会儿还有事儿?”
没事,只是不想和你在这里坐着而已。
她当然没这么说:“嗯,十点在这附近,要看一个朋友的演出。”也不算说谎。
一起拉开餐厅的大门,风和雨一起从屋檐上挂下来,程矩摁亮手机:“微信加上吧。”她低头去扫,突然听见他低声说:“宁宁,刚才真的在相亲?”
“嗯。相亲。”她没抬头。
“那我误事了。”他的声音像被雨声消了磁,听不出有什么情绪。
她抬起头,脸上慢慢洇出一个笑:“不会。真缘分打不散。既然是同事,你帮我了解一下他的人品?”
摘掉面具,这卡的威慑力立马不同,夏令连连摆手:“这么晚了,我可不敢接。喝了,也不敢接。”
邵平又笑:“我这两天一直在用酒店的车,你去前台,报房间号,让司机送你一趟。”
“不用,不用。十点我还要去对面的剧场找我朋友。”
“对面?这是二环以里,对面都是老四合院。”
“私人剧场,就在四合院里。”夏令把圈在手里的门票展开,让他看地址。
邵平扫了一眼,露出一个有点困惑的表情,稍纵即逝:“好。结束还回不去......”
“再找大佬求救!”
夏令出了酒店,沿着店铺的屋檐慢慢往前走,在群里圈了一下沐青:“我这边结束了,还下着,我去看你演出吧?”
“来!现在都没人,你来能包场。”
“我也去。”宁卉冒出来。
“都来!你俩的专场。”沐青扔进群里一张手画的地图,过了天桥,胡同一直走到底,倒数第二个门,看起来像民居,但旁边有“天桥剧场”字样的牌匾。
从念大学算起,夏令来京也已经第七年了,只在大学毕业那年看过一场开心麻花的话剧,最便宜的座位,在距离舞台遥远的二楼,台上的演员像剪纸小人,只有寸把长,看不清面部表情,声音倒出奇的大,怪不协调的感觉。
这种藏在胡同里的民间剧场,她之前听同事提起过,空间不大,观众像站在演员身边一样,更有沉浸感。
矮院墙,对开的老式木门,门廊里还真坐着一个验票的,把她的票拽过来,挥挥手示意她往里走。穿过四方天井,一进门,却不是剧场,老北京四合院堂屋,四散的沙发卡座,落地灯,气氛安静。
有人上来招呼她先坐,说,彩排在隔壁,十点准时开始,可以先吃点茶点。她在群里说话:“我到了。话说这只给我们俩演,你们这场亏不亏呀?”
沐青隔了一会儿才回:“我上了全妆,就不出来接你了。待会儿见。”
她坐了一会儿,四处看看,慢慢觉出这地儿的高档来,黄金地段的四合院,用来做民间剧场,已经是奢侈,屋里的装修尽量保持了老房子的原貌,低调古朴,设施却十分现代,四周都看不见有音箱,音乐像是从天花板上一层一层降下来。
左手边的一整面墙,图书馆的样式,是内嵌的酒窖,她扬手招呼服务员,想点一瓶啤酒,就看见宁卉走了进来:“正要点啤酒,来一瓶?”
“行。”宁卉坐下来,四处看看:“是我没见过世面么?这是剧场?”
夏令笑:“这世面我也没见过。感觉这儿像个有钱人的客厅,哦,应该叫私人会所。”
“你工作搞完了?”
“嗯。你呢,相亲怎么样?”
“不会有下文那种。”宁卉在心里轻轻呼出一口气,程矩的影子一直在眼前悬着,她来的路上,瞟了一眼她和程矩的聊天窗口,那句通过好友验证的简单招呼,不知道会不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里,他们唯一的对话。她把心事压下去,说起刚才的前半场,相亲对象是什么人工智能领域的工程师。
“哦!我看半岛酒店是正在办什么人工智能大会。”话题还没展开,就有服务人员过来请人,说演出马上就开始了,现在可以入场。
右手边的金属大门洞开,里面像是开场前的电影院,黑洞洞一丝光也没有,她们被安排在接近舞台的一张小圆桌坐下,冻啤酒和两碟小食跟着被送上来。门关上之后,只有地上的银色引导线发着微弱的光。
夏令不由压低声音说话:“还搞得怪神秘的,观众席离舞台这么近。”
宁卉伸手摸了摸垂在面前的黑丝绒幕布:“有点像单口喜剧那种台子,就是更大。”
幕布从她手里流出去,向两边快速收拢。那个瞬间,两个人都有点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
幕布后面的舞台是半个电影屏幕大小的水箱,水箱的背面像是一幅油画,朱红色一段城墙接着断壁残垣,水影晃动,影幢幢的,倒真像一座沉在湖底的城市。音乐声和水声一起响起来,四个做飞天打扮的演员从池壁跃入水中,开始翩翩起舞,她们身上的衣裙像是用什么特殊材质做成,遇水更舒展开来,像浮在水底城市的一片烟霞,美得不似人间。
距离极近,连演员眉梢眼角的油彩都辨的清,夏令扯扯宁卉的衣袖:“哪个是沐青?”
“角落,腰最细那个。”
“真是没想到,城里还有这种去处。”她想起很早之前看过的一个关于法国红磨坊的纪录片,里面的舞剧就是声光电的实景,没想到在城中的四合院,还有这样的装置和表演。
移幕换景,演员也不断变换造型,夏令隐隐约约看出,这个舞剧是有情节的,似乎是个国破山河在的故事。周围被光影水色照亮,舞台的围栏是半个椭圆形,观众席像被水汽浸染,虽然没湿,气氛是氤氲的。
水下舞剧并不长,三十分钟,一个流动的梦。
她们重新回到外面的沙发座,等了一会儿,就见沐青脚步轻快地从后台跑出来,她已经换上了 T 恤短裤,脸上的妆还没下干净,湿头发一拧,随便盘在头顶:“怎么样?是不是还挺好看的。”
夏令捏捏她瘦伶伶的手腕:“说挺好看的,谦虚了。简直美得仙气飘飘,鬼气森森。”
宁卉说,本来以为要看场话剧,没想到她是舞蹈演员。
沐青伸手去搓脸上的粉末,说她只能算是舞蹈演员的替身,她们表演的场,都是新换了布景或者有新动作,她们先替演员们走走位,试试效果:“赠票就是演员和替身带朋友来玩的。”
夏令问出心里的疑惑:“你们这阵仗这么大,我看观众席都没多少座位。票得卖多少钱一张,才算得过来啊?”
沐青显然没想过这问题,葱管一样的手指在脸颊上敲了敲,才反应过来:“你是觉得老板会亏钱呀?”她凑近一点,压低声音说:“我也听人说,一套四合院就天价了,何况这个位置,这个面积的,用来做啥都划不来。反正是老板自己的东西,他就拿来做私人艺术馆。借来当舞台的,都是跟他有交情的,原本也不是为了挣钱。这些搞舞台剧的,要是刨掉房租,应该也不亏钱吧。”
“那你这算是下班了?”
“嗯。”沐青掐掐脑门,“脑子都泡胀了。你们等我会儿,我去领工钱,咱们就走。”
相关Tags:鬼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