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舒朱瞻基(好孕皇后娘娘她日日求被废)全文在线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景舒朱瞻基全文在线阅读无弹窗)好孕皇后娘娘她日日求被废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景舒朱瞻基)
时间:2023-07-16 18:17:4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外面天寒地冻,百官们的心情却一点儿也不冷。
太孙竟然有如此远见,是大明之福啊。
“臣等为皇上贺,为太孙贺,为大明贺。”
这开年就赢了个大胜仗,皇上要是心情好了,会不会好心给他们涨一点点俸禄呢?
朱胖胖也是一脸骄傲地看着好大儿,还好儿子早有准备,不然边疆的百姓今年怕是又难过了。
小朱同学却不骄不躁,不过是占了重生一世的机遇而已,算不上有多了不起。
可他不骄傲的模样,却再次赢得了爷爷和老爹赞赏的目光。
“可惜了。”朱棣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语气很是遗憾。
“阿鲁台太过狡诈,都这样了,还没去见阎王,真是祸害遗千年。”
百官们心中警铃大作,皇帝该不是还想去打仗吧?
果然,下一秒就听朱棣道。
“他敢来扰边,朕就敢打去他老巢,等着吧,朕要让阿鲁台所部,不复存在。”
底下的百官我看看你,你看看我,谁都不敢说话。
就怕到时候成了和夏尚书同样的待遇,不,说不定还不如呢。
最后,还是杨士奇出列道。
“皇上,此次阿鲁台吃了大亏,想必短时间内是不敢再犯了。不如咱们暂且休战,缓上一缓。”
朱棣摆摆手,显然是没把他的话放在耳朵里。
“缓?我大明在缓,难不成敌人就不缓了?等他们缓过来,那大明得死多少将士?”
他要一次解决问题!
朱棣下朝后就直接宣了各武将,还有朱瞻基和太子爷。
“不仅仅是鞑靼,瓦剌的兵力也渐渐起来了。
咱们这回不但要收拾鞑靼,还要顺便给瓦剌一击。
理由就用,脱欢明明说要送老婆来京城,却一直没动静。
这不是在敷衍朕,不把我大明放在眼里,你们觉得这个理由如何?”
朱胖胖自然是不耻的,但武官们都是极其兴奋。
遂安伯陈英,更是直言道。
“这次的功劳,让郑亨那小子抢了先,皇上可不能再偏心,得让臣当前锋才是。”
武将们都是靠打仗加官进爵的,所以只要一有战事。
他们的反应,可要比文官们兴奋得多。
“樊忠这回就别去了。”朱棣看着满脸希冀的少年将军道。
“你留下,好好教导太子爷的孙子,将来啊,有你上战场,杀敌立功的时候。”
樊忠有些失望,但更多还是高兴。
皇上这话的意思他是明白的,只要他把皇帝的重孙教好了,那他的前途是一片大好的。
朱瞻基知道,自己是劝不动爷爷的,所以早就开始撺掇朱棣,让他对瓦剌起了战心。
不管怎么样,他都会陪着爷爷的。
朱胖胖拉着儿子回了文华殿,把人都赶出去了以后。
问道:“儿啊,你爷爷这次亲征,你……”
还去吗?
“爹,儿得去。”朱瞻基说的一脸认真,并道:“爷爷身体不好,他身边不能没有一个亲人。”
朱胖胖抿抿唇,把自己身子也越发不舒坦的话给咽了下去。
并欣慰道:“我儿孝顺,这是好事,爹不拦着你,只是你也要小心。”
他不安得很!
父子俩聊到深夜才散,景舒对朱棣还要去亲征倒是不奇怪,只不过皇帝想随便找个借口打瓦剌?
她扭头,试探地问朱瞻基:“殿下,是您怂恿皇上打瓦剌的吧?”
只有他,才会对瓦剌有那么大的恨意。
“什么叫怂恿?说那么难听。”朱瞻基笑的有些贱。
“明明就叫建议,爷爷只是采纳了我的建议而已。”
景舒:“……”
她翻了个白眼,无语道:“你才回来两个月就又要走,母妃不会答应的,她肯定会急得跳起来。”
何况,现在还是正月,那么冷的天儿呢。
太子妃心疼儿子呢!
“我不在家。”朱瞻ᴊsɢ基摸了摸她脑袋上的簪花,温柔道:“哄母妃高兴的事,就劳烦娘子了。”
他这回,一定要把瓦剌十多年的家底打没。
在过几十年,他要在草原建布政司,建衙门,建太学,收税赋……
景舒瞪了他一眼:“我是儿媳妇,尽心尽力也只能讨母妃一笑。”
“可你是儿子,只要你每天能平安回来吃饭,母妃就非常开心了。”
太子妃在喜欢她,那她也不是人家嫡亲的孩子。
总归是隔了一层的,这男人把事情想的也忒简单了。
两日后,景舒着了凉,有些咳嗽,让石榴去太医哪儿拿些药。
不料,石榴却带回来了一个消息。
“太孙妃,周太医说,皇爷近两月里私下见了十来次医官,还都是在晚上,并不许人记录。”
景舒:“……”
老朱的身体果然不行了啊!
她抬头看向石榴道:“你以后,要是见了周太医,尽量绕着他走,不管他和你说什么,都不要正面回话。”
周泽林想守着原主,有什么事都会找机会提醒自己。
这非常不好!
她会觉得亏欠与不好意思,并且无以为报。
还是冷一些,让他死心,最好做到互不打扰。
朱棣宣布了第五次亲征的时间,顺便宣布了随从的名单,朱瞻基赫然在列。
太子妃知道儿子又要出征时,当即急的便从榻上站了起来。
她声音更是止不住地颤抖:“你这孩子。”
太子妃上前抬手打了儿子一下,伤心道:“你才回来多久,你就又要出去?”
“儿啊,瞻基,你瞧瞧你爹,这一年头发都白了多少了?”
“你别去了,娘去跟你爷爷说,这回你就留下来吧,听话,啊?”
她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想着怎么距离下次出征,也要个一年半载的。
谁知,才两个月就又要走。
“娘,我得陪着爷爷。”朱瞻基伸出手,为她擦了脸上的泪水。
“您是祖母教养长大的,祖母有女诸生之称,娘,我相信您能帮爹的。”
后宫不得干政,那是为了防止女子弄权导致外戚做大。
可是,他娘不是这种人,他两个舅舅都是爹看着长大的,也不是这种人。
他明白,爷爷还有爹心里都明白,他们都放心。
“胡说。”太子妃抱着儿子哭,声音带着哭腔。
“早知道你这么爱打仗,我当初就不会把你给你爷爷养……”
见她哭着把朱棣扯了出来,朱胖胖连忙把她扯到一边。
轻声斥道:“这话也是能乱说的吗?”
到时候,给老爷子听见了,他又该阴阳怪气的了。
“本来就是。”太子妃才不管,她哭唧唧地道。
“现在,锦儿也在老爷子跟前长大,等将来长大了,估计又是个爱打打杀杀的。
到时候,我什么也不用干了,只管每日在宫里心惊胆颤,祈祷他们爷俩……三儿能平安回来。”
她本想着,等锦儿长大,老爷子肯定早挂了,所以才说爷两儿。
可话到嘴边,她又连忙拐了个弯,听得朱胖胖那叫一个心惊胆战。
“行了,你别啰嗦了。”朱胖胖揣揣手,劝道:“孩子想跟老爷子出去闯闯,那就让他去闯闯也好。”
“我身子还好,还能坚持,若是实在坚持不了,你就来文华殿帮帮我。”
太子妃擦了擦泪,也知道自己不能改变儿子的主意,也就不继续劝了。
“爹。”
朱瞻基看向胖爹,后者立刻慈爱地回道。
“欸。”
“你要好好注意自个儿的身子,要是实在太累就歇歇,可以多折腾为难大臣,但千万别折腾自己。”
朱胖胖听的连连点头,他心中很是感动。
儿子心里头还是有自己的。
大臣:“……”
皇太孙殿下,您听听你说的是人话吗?
临行前,小朱去见了也先,受儒家文化熏陶了两个月,这位瓦剌未来的英雄此时已经人比黄花瘦了。
那些言官,可谓是尽职尽责,不但只是讲授书本上的知识,就连他坐姿、吃饭该如何拿筷子都要管。
他明明都瞧见了,大明的皇帝和太孙也翘二郎腿,他们吃饭也吧唧嘴,这些言官却都不管,只管自己。
自己要是不听,就会被捆起来,这些文官也不知道哪里来那么大的力气。
他居然挣脱不开!
这会儿见朱瞻基终于来了,他便忍不住嘲讽道。
“都说大明是礼仪之邦,天朝上国,这便是你们的待客之道?
如今瞧着,还不如我瓦剌有礼节,起码我们会宰牛羊、煮酒来招待客人,更不会对客人施以枷锁。”
也先的心理素质还是不错的,起码到现在为止,他的脑子还算清醒,并没有被洗脑到。
“你又不是客,你只是瓦剌的弃子。”
朱瞻基气死人不偿命,他靠在门上,淡淡说着金忠的待遇。
“像金忠,他就是我大明的客人,我爷爷赏了他府邸,绫罗绸缎,金银玉器,美人无数。
他的侄子把台,官至都督佥事,正二品武官,将来说不定就带着大军,去把你老家给平了。
到时候立下战功,封个公爵侯爵,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你在家里还有什么牵挂,不妨同我说说,我给你带回来?”
不顾也先的怒目,朱瞻基假装想了想以后道。
“听闻,你们有儿继父妻的习俗,不如我就把你爹的后妈们都带回来,赏给你如何?”
也先不顾身上的绳索,奋力地挣扎怒骂道。
“姓朱的,我瓦剌什么时候得罪过你,我什么时候得罪过你,你别欺人太甚了,有种你就直接杀了我。”
他虽然生在草原,但也是学过汉人文化的,当然知道朱瞻基是在嘲笑、侮辱他们瓦剌。
但是他想不懂,这到底是为什么?
朱瞻基没有回答他,只是轻笑着离开了,顺便告诉东厂的人。
“看好了,不许他自杀,若是他死了,孤唯你们是问。”
他就是要也先看着,他是怎么拿下瓦剌,瓦剌是怎么消失的。
景舒去奉天殿接儿子的时候,朱棣正好在,他正手把手教锦儿写字。
别看朱棣喜欢打仗,其实文化也是相当不错的。
除开《永乐大典》外,朱棣还组织了一系列大型编书活动。
《文华宝鉴》、《圣学心法》等等,都是这位皇帝让人编纂的。
别的先不说,就说永乐大典,后世法国,两册《永乐大典》在巴黎知名德鲁奥拍卖公司举拍。
经过激烈竞拍,最终由一位中国女士以六百四十万欧元(人民币六千五百多万)的净价拍得。
两年后,这两本离开祖国的珍书,总算是回到了中国,被存放于杭州国家版本馆。
记住,被拍卖的,仅仅是两册而已。
那些外国人不懂中国文化,可他们却懂文物对我们华夏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卯足了劲加价。
逼迫国人,不得不以高昂的价格,来买回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永乐大典,总共有一万一千多册,却在后世大部分不知所终。
可以说是国人心目中永远的痛吧。
景舒心中感慨,脸上却没有表露出来,上前给皇帝行礼:“孙媳,给皇爷爷问安。”
朱棣抬头看她,笑眯眯地道:“孙媳妇来了,你等等,让我再瞧这小子写几个字儿,狗儿,快给太孙妃赐座。”
虽然他已经给狗儿赐了名字,但还是习惯喊原来的名字。
他摸摸重孙的脑袋,从书桌走到最上首坐下,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才笑着和景舒说话。
“大孙子要和我去打仗,太子妃不高兴了吧?”
景舒勉强笑了笑,并没有答话,您什么都知道,还让她说什么呢?
朱棣也没指望她说,自顾自地道。
“这也是应该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当娘的,什么都能割舍下,就是割舍不下自己的孩子啊。”
“瞻基这小子,打小就养在我跟前,他爹娘一直多有抱怨。”
“现在,我还要养她们孙子,她们就更不高兴了,孙媳妇,只怕你也是不高兴的吧?”
他像是在拉家常,可景舒却从他的话里面听出了几分难过?
“孙媳没有。”景舒起身想要行礼,却被朱棣抬手制止,她只好又坐了回去,认真道。
“皇爷爷文治武功,能养着太孙,养着锦儿实乃他们的福气,至于母妃,只是舍不得殿下而已,一时胡言,皇爷爷千万不要往心里去。”
刚开始,她确实有点不高兴,可看着儿子越长大越像模像样,就什么情绪都没有了。
老实说,让她自己来教,她可能教不了那么好。
她说的真心,朱棣倒是听着高兴,他点点头:“我才不和他们计较,总有他们理解我的时候。”
都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他确实是只有三个儿子没错,可作为皇帝,天下百姓,都是他的爱子,他也要为天下计一计。
而培养一个优秀的帝王、打击草原游牧民族的势力等等政策,就是他所能为百姓未来所计的。
太孙竟然有如此远见,是大明之福啊。
“臣等为皇上贺,为太孙贺,为大明贺。”
这开年就赢了个大胜仗,皇上要是心情好了,会不会好心给他们涨一点点俸禄呢?
朱胖胖也是一脸骄傲地看着好大儿,还好儿子早有准备,不然边疆的百姓今年怕是又难过了。
小朱同学却不骄不躁,不过是占了重生一世的机遇而已,算不上有多了不起。
可他不骄傲的模样,却再次赢得了爷爷和老爹赞赏的目光。
“可惜了。”朱棣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语气很是遗憾。
“阿鲁台太过狡诈,都这样了,还没去见阎王,真是祸害遗千年。”
百官们心中警铃大作,皇帝该不是还想去打仗吧?
果然,下一秒就听朱棣道。
“他敢来扰边,朕就敢打去他老巢,等着吧,朕要让阿鲁台所部,不复存在。”
底下的百官我看看你,你看看我,谁都不敢说话。
就怕到时候成了和夏尚书同样的待遇,不,说不定还不如呢。
最后,还是杨士奇出列道。
“皇上,此次阿鲁台吃了大亏,想必短时间内是不敢再犯了。不如咱们暂且休战,缓上一缓。”
朱棣摆摆手,显然是没把他的话放在耳朵里。
“缓?我大明在缓,难不成敌人就不缓了?等他们缓过来,那大明得死多少将士?”
他要一次解决问题!
朱棣下朝后就直接宣了各武将,还有朱瞻基和太子爷。
“不仅仅是鞑靼,瓦剌的兵力也渐渐起来了。
咱们这回不但要收拾鞑靼,还要顺便给瓦剌一击。
理由就用,脱欢明明说要送老婆来京城,却一直没动静。
这不是在敷衍朕,不把我大明放在眼里,你们觉得这个理由如何?”
朱胖胖自然是不耻的,但武官们都是极其兴奋。
遂安伯陈英,更是直言道。
“这次的功劳,让郑亨那小子抢了先,皇上可不能再偏心,得让臣当前锋才是。”
武将们都是靠打仗加官进爵的,所以只要一有战事。
他们的反应,可要比文官们兴奋得多。
“樊忠这回就别去了。”朱棣看着满脸希冀的少年将军道。
“你留下,好好教导太子爷的孙子,将来啊,有你上战场,杀敌立功的时候。”
樊忠有些失望,但更多还是高兴。
皇上这话的意思他是明白的,只要他把皇帝的重孙教好了,那他的前途是一片大好的。
朱瞻基知道,自己是劝不动爷爷的,所以早就开始撺掇朱棣,让他对瓦剌起了战心。
不管怎么样,他都会陪着爷爷的。
朱胖胖拉着儿子回了文华殿,把人都赶出去了以后。
问道:“儿啊,你爷爷这次亲征,你……”
还去吗?
“爹,儿得去。”朱瞻基说的一脸认真,并道:“爷爷身体不好,他身边不能没有一个亲人。”
朱胖胖抿抿唇,把自己身子也越发不舒坦的话给咽了下去。
并欣慰道:“我儿孝顺,这是好事,爹不拦着你,只是你也要小心。”
他不安得很!
父子俩聊到深夜才散,景舒对朱棣还要去亲征倒是不奇怪,只不过皇帝想随便找个借口打瓦剌?
她扭头,试探地问朱瞻基:“殿下,是您怂恿皇上打瓦剌的吧?”
只有他,才会对瓦剌有那么大的恨意。
“什么叫怂恿?说那么难听。”朱瞻基笑的有些贱。
“明明就叫建议,爷爷只是采纳了我的建议而已。”
景舒:“……”
她翻了个白眼,无语道:“你才回来两个月就又要走,母妃不会答应的,她肯定会急得跳起来。”
何况,现在还是正月,那么冷的天儿呢。
太子妃心疼儿子呢!
“我不在家。”朱瞻ᴊsɢ基摸了摸她脑袋上的簪花,温柔道:“哄母妃高兴的事,就劳烦娘子了。”
他这回,一定要把瓦剌十多年的家底打没。
在过几十年,他要在草原建布政司,建衙门,建太学,收税赋……
景舒瞪了他一眼:“我是儿媳妇,尽心尽力也只能讨母妃一笑。”
“可你是儿子,只要你每天能平安回来吃饭,母妃就非常开心了。”
太子妃在喜欢她,那她也不是人家嫡亲的孩子。
总归是隔了一层的,这男人把事情想的也忒简单了。
两日后,景舒着了凉,有些咳嗽,让石榴去太医哪儿拿些药。
不料,石榴却带回来了一个消息。
“太孙妃,周太医说,皇爷近两月里私下见了十来次医官,还都是在晚上,并不许人记录。”
景舒:“……”
老朱的身体果然不行了啊!
她抬头看向石榴道:“你以后,要是见了周太医,尽量绕着他走,不管他和你说什么,都不要正面回话。”
周泽林想守着原主,有什么事都会找机会提醒自己。
这非常不好!
她会觉得亏欠与不好意思,并且无以为报。
还是冷一些,让他死心,最好做到互不打扰。
朱棣宣布了第五次亲征的时间,顺便宣布了随从的名单,朱瞻基赫然在列。
太子妃知道儿子又要出征时,当即急的便从榻上站了起来。
她声音更是止不住地颤抖:“你这孩子。”
太子妃上前抬手打了儿子一下,伤心道:“你才回来多久,你就又要出去?”
“儿啊,瞻基,你瞧瞧你爹,这一年头发都白了多少了?”
“你别去了,娘去跟你爷爷说,这回你就留下来吧,听话,啊?”
她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想着怎么距离下次出征,也要个一年半载的。
谁知,才两个月就又要走。
“娘,我得陪着爷爷。”朱瞻基伸出手,为她擦了脸上的泪水。
“您是祖母教养长大的,祖母有女诸生之称,娘,我相信您能帮爹的。”
后宫不得干政,那是为了防止女子弄权导致外戚做大。
可是,他娘不是这种人,他两个舅舅都是爹看着长大的,也不是这种人。
他明白,爷爷还有爹心里都明白,他们都放心。
“胡说。”太子妃抱着儿子哭,声音带着哭腔。
“早知道你这么爱打仗,我当初就不会把你给你爷爷养……”
见她哭着把朱棣扯了出来,朱胖胖连忙把她扯到一边。
轻声斥道:“这话也是能乱说的吗?”
到时候,给老爷子听见了,他又该阴阳怪气的了。
“本来就是。”太子妃才不管,她哭唧唧地道。
“现在,锦儿也在老爷子跟前长大,等将来长大了,估计又是个爱打打杀杀的。
到时候,我什么也不用干了,只管每日在宫里心惊胆颤,祈祷他们爷俩……三儿能平安回来。”
她本想着,等锦儿长大,老爷子肯定早挂了,所以才说爷两儿。
可话到嘴边,她又连忙拐了个弯,听得朱胖胖那叫一个心惊胆战。
“行了,你别啰嗦了。”朱胖胖揣揣手,劝道:“孩子想跟老爷子出去闯闯,那就让他去闯闯也好。”
“我身子还好,还能坚持,若是实在坚持不了,你就来文华殿帮帮我。”
太子妃擦了擦泪,也知道自己不能改变儿子的主意,也就不继续劝了。
“爹。”
朱瞻基看向胖爹,后者立刻慈爱地回道。
“欸。”
“你要好好注意自个儿的身子,要是实在太累就歇歇,可以多折腾为难大臣,但千万别折腾自己。”
朱胖胖听的连连点头,他心中很是感动。
儿子心里头还是有自己的。
大臣:“……”
皇太孙殿下,您听听你说的是人话吗?
临行前,小朱去见了也先,受儒家文化熏陶了两个月,这位瓦剌未来的英雄此时已经人比黄花瘦了。
那些言官,可谓是尽职尽责,不但只是讲授书本上的知识,就连他坐姿、吃饭该如何拿筷子都要管。
他明明都瞧见了,大明的皇帝和太孙也翘二郎腿,他们吃饭也吧唧嘴,这些言官却都不管,只管自己。
自己要是不听,就会被捆起来,这些文官也不知道哪里来那么大的力气。
他居然挣脱不开!
这会儿见朱瞻基终于来了,他便忍不住嘲讽道。
“都说大明是礼仪之邦,天朝上国,这便是你们的待客之道?
如今瞧着,还不如我瓦剌有礼节,起码我们会宰牛羊、煮酒来招待客人,更不会对客人施以枷锁。”
也先的心理素质还是不错的,起码到现在为止,他的脑子还算清醒,并没有被洗脑到。
“你又不是客,你只是瓦剌的弃子。”
朱瞻基气死人不偿命,他靠在门上,淡淡说着金忠的待遇。
“像金忠,他就是我大明的客人,我爷爷赏了他府邸,绫罗绸缎,金银玉器,美人无数。
他的侄子把台,官至都督佥事,正二品武官,将来说不定就带着大军,去把你老家给平了。
到时候立下战功,封个公爵侯爵,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你在家里还有什么牵挂,不妨同我说说,我给你带回来?”
不顾也先的怒目,朱瞻基假装想了想以后道。
“听闻,你们有儿继父妻的习俗,不如我就把你爹的后妈们都带回来,赏给你如何?”
也先不顾身上的绳索,奋力地挣扎怒骂道。
“姓朱的,我瓦剌什么时候得罪过你,我什么时候得罪过你,你别欺人太甚了,有种你就直接杀了我。”
他虽然生在草原,但也是学过汉人文化的,当然知道朱瞻基是在嘲笑、侮辱他们瓦剌。
但是他想不懂,这到底是为什么?
朱瞻基没有回答他,只是轻笑着离开了,顺便告诉东厂的人。
“看好了,不许他自杀,若是他死了,孤唯你们是问。”
他就是要也先看着,他是怎么拿下瓦剌,瓦剌是怎么消失的。
景舒去奉天殿接儿子的时候,朱棣正好在,他正手把手教锦儿写字。
别看朱棣喜欢打仗,其实文化也是相当不错的。
除开《永乐大典》外,朱棣还组织了一系列大型编书活动。
《文华宝鉴》、《圣学心法》等等,都是这位皇帝让人编纂的。
别的先不说,就说永乐大典,后世法国,两册《永乐大典》在巴黎知名德鲁奥拍卖公司举拍。
经过激烈竞拍,最终由一位中国女士以六百四十万欧元(人民币六千五百多万)的净价拍得。
两年后,这两本离开祖国的珍书,总算是回到了中国,被存放于杭州国家版本馆。
记住,被拍卖的,仅仅是两册而已。
那些外国人不懂中国文化,可他们却懂文物对我们华夏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卯足了劲加价。
逼迫国人,不得不以高昂的价格,来买回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永乐大典,总共有一万一千多册,却在后世大部分不知所终。
可以说是国人心目中永远的痛吧。
景舒心中感慨,脸上却没有表露出来,上前给皇帝行礼:“孙媳,给皇爷爷问安。”
朱棣抬头看她,笑眯眯地道:“孙媳妇来了,你等等,让我再瞧这小子写几个字儿,狗儿,快给太孙妃赐座。”
虽然他已经给狗儿赐了名字,但还是习惯喊原来的名字。
他摸摸重孙的脑袋,从书桌走到最上首坐下,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才笑着和景舒说话。
“大孙子要和我去打仗,太子妃不高兴了吧?”
景舒勉强笑了笑,并没有答话,您什么都知道,还让她说什么呢?
朱棣也没指望她说,自顾自地道。
“这也是应该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当娘的,什么都能割舍下,就是割舍不下自己的孩子啊。”
“瞻基这小子,打小就养在我跟前,他爹娘一直多有抱怨。”
“现在,我还要养她们孙子,她们就更不高兴了,孙媳妇,只怕你也是不高兴的吧?”
他像是在拉家常,可景舒却从他的话里面听出了几分难过?
“孙媳没有。”景舒起身想要行礼,却被朱棣抬手制止,她只好又坐了回去,认真道。
“皇爷爷文治武功,能养着太孙,养着锦儿实乃他们的福气,至于母妃,只是舍不得殿下而已,一时胡言,皇爷爷千万不要往心里去。”
刚开始,她确实有点不高兴,可看着儿子越长大越像模像样,就什么情绪都没有了。
老实说,让她自己来教,她可能教不了那么好。
她说的真心,朱棣倒是听着高兴,他点点头:“我才不和他们计较,总有他们理解我的时候。”
都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他确实是只有三个儿子没错,可作为皇帝,天下百姓,都是他的爱子,他也要为天下计一计。
而培养一个优秀的帝王、打击草原游牧民族的势力等等政策,就是他所能为百姓未来所计的。
相关Tags: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