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门吉他(余阳褚逸)精彩美文摘抄-小说快门吉他余阳褚逸大结局全文免费阅读
时间:2023-05-28 18:08:2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12 年。
余阳坐在报到处前的凳子上,看着面前挂着“实习证”的工作人员在电脑上迅速填写着资料。
直到进入广电大楼之前,余阳一直以为自己因在校园歌手大赛上获了冠军、而被保送进的这个叫做《歌声》选秀节目并不是什么大型综艺。但来到这里,看到报到处排队等待的人群,以及每个工作人员身上齐整的制服,她才忽然意识到这节目似乎有点规模。
她面前的实习生胸卡上写着 Ella 的名字,不见中文名。
“你是今天的第 27 号,这是流程单和前采表。”Ella 打印出表单,交到余阳手里,“详细的选拔规则和前采需要的问题都在这里了,一会儿去候场区的时候仔细看一下填一下。27 号的话,可能上台要排到晚上了,可以先在候场区准备一下。”
余阳从她手里接过订书机装在一块的两份纸,捏了捏厚度,点点头:“好。”
“带了几个家属?”Ella 低着头给空了的订书机装钉子,又问道。
余阳默了默:“就我一个人来的。”
Ella 意外地抬起头,看了余阳一眼。想说什么,又觉得什么都不合适,讪讪地指了个方向:“行…电梯在那边,上三楼会有人带你去候场。”
“谢谢。”余阳低头致谢。
从报到处离开,余阳看着流程单,坐电梯到了三层。
电梯门开,又是一个实习生等在门口,带着满满一电梯上来的人往候场区走。一边走,一边语速飞快,想来今天已经说了很多回:“节目在九点半才会正式开始录制,现在四位评委老师都还在化妆。今天我们一共做四十位选手的展示。我们盲选阶段是不安排彩排的,现场乐队的伴奏都用的是跟各位先前确认过的谱子。所以各位在候场的时候,可以再准备准备,开开嗓。”
余阳跟在这一电梯十几人的最后,一只手护着脖子上挂着的相机,另一只手闲放在牛仔裤的口袋里。这个口袋里还放着一个 iPod 和耳机,略显拥挤。
一批人之中有人出声询问:“我们上台的时候,四位导师是背对着我们的吗?”
实习生笑了笑:“对,这些在流程单上都有写。各位上台的时候,导师们是背对着舞台的。如果导师认为你唱得好,要选你进入他的队伍,就会拍下座位上的按钮,旋转椅就会转过来,面向舞台。”
又有个声音甜美的姑娘俏皮地举了手,眨了眨眼:“姐姐,那如果一个导师都没转呢?”
“那就是淘汰了。”
“没有其他的机会?”
“没有。公平公正,唱得好就能转,转就能晋级。”
“哦。”那姑娘眉眼瞬间低垂了。
实习生用胸卡刷开了一道玻璃门,推开门带着选手和家属们进去:“这整个三层都属于《歌声》组,休息室、采访间、化妆间、卫生间都在里面,大家听指挥就行。现场棚在最里面,没轮到你候场的时候就别往那边去了,那里设备多,人也多,怪挤的。”
余阳跟在人群的末尾,走进了玻璃门。
玻璃门里的大型会客厅中布置满了沙发和休闲椅,打着凉空调的室内让人萌生睡意,进门的诸人纷纷给自己找位置落座。余阳看了一圈,所有的单人座都已经坐满,要拼座的地方拥挤着男人女人们的腿脚,翘起的高跟鞋占据了座前狭窄的路面。
她毫无去和他们分享柔软座位的想法,从桌子上拿了笔,便拿着手头的纸坐到了候场区角落的高脚凳上。
身后是贴着瓷砖的墙,身前是吵闹的人群,余阳的耳机不怎么降噪,但她迫使自己静下心来看手头的表格。
大大的标题写着“前采表”三字,她作为摄影专业的学生,曾也和新闻学部的同学合作过一些访谈,知道前采对于节目的重要性。有了前期采访,了解了被采访人的生平故事,主持人在录制节目时才能更好地引导话题,不让舞台尴尬住。
余阳一直以为自己是扛相机的人,不大会有站在镜头前的机会。有朝一日要填写前采表的人变成了自己,忽然生出种喧宾夺主之感。
她其实不喜欢被镜头捕捉,而更享受执掌镜头带来的自由。
前采表的表头都是些基本信息的填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这些在来这里之前早就填写过无数次的东西再一次需要被一笔一画地书写。余阳的字写得隽永又流畅,只有在写到“曾用名”一项时停了停笔。
笔尖点在表格的空处,她短暂思索一两秒,写上了个“无”字。
基本信息的下边就是些更加抽象的内容,例如自己跟唱歌的故事,最喜欢的歌手,自己或家人是否是四位导师的歌迷,又或者“你的梦想是什么”。
余阳看着表单上的这些文字,下意识地想要去咬笔头。意识到这笔可能经过了几百人之手,赶紧住了嘴,认真地思索起这些问题的答案。
跟唱歌的故事吗?要不是被辅导员强制报名了校园歌手大赛,美其名曰“为班争光”地去比了几场,然后赢下比赛,获得了《歌声》的海选保送名额,直接来到了选拔赛现场,余阳都不知道原来自己是个会唱歌的人。
而喜欢的歌手?四位评委的歌迷?刚才在楼下时,她看到过《歌声》的四位导师的海报。四个都是歌坛赫赫有名的前辈,其中不乏余阳曾有好感的歌手。但说是歌迷又太夸张,毕竟没喜欢到那个程度。
这几栏都被她写上了“无”字。
至于梦想是什么,余阳倒是有东西可写。一大片空处,被她用几个俊逸的小字填上:自由摄影师。
填完了表,就要交到工作人员手里。余阳是一个人来的,离开了位置,一会儿回来时这儿也许又坐了人。她只好摘下耳机放在椅子上,短暂宣告这个位置的归属。
走到交表处,工作人员翻了翻她的表单,告诉她:“背面还有,你漏填了。”
表又被递回余阳手里,她翻到表单的背面,看到背后满满一页的表格空处都留给了最后一个问题:“你最想与观众和评委导师分享的事。”
余阳看着这个问题,又有些发愣。她回忆回忆自己的生活,有些事不能拿出来与人分享,有些事不必拿出来分享,这空处落不下一个字,不知从何写起。
收表的工作人员看她滞住,点拨一句:“例如有什么亲人去世了,或者是最近开了家小店,这些生活中的大小事都可以写的。”
“没事,那就这样吧。”
她在表单上又写下一个“无”字,交过去。
“你确定吗?”
“嗯。”
一个印章盖在了表单的尾巴上,重重敲下,一声闷响。
余阳点头说了声“谢谢”,不确定在嘈杂环境中,对面的人是否能听到。
回到角落里的位置上,耳机安然无恙地等待着她。
她重新把耳朵塞上,专心看起了手上的另一份文件。
节目的流程被清晰明了地画成了流程图,说明赛制和录制时间等问题。今天余阳来参与的是节目的盲选阶段,导师们会背过身去听选手们一一登台唱歌。听歌时,导师们可以为选手转身,代表选择选手进入战队。如果只有一个导师为选手转身,该选手自动加入导师战队。如有两个及以上导师转身,选手则拥有了选择权,可以自己选择战队加入。
盲选的参赛选手一共三百余人,每个导师的战队有 14 个名额。四个导师,意味着三百余人中,只有 56 人能晋级下一轮。
盲选结束后,即为队内的三轮淘汰赛,以及最后的总决赛。
余阳的目光没有停留在之后的赛制上,她来到这里纯属机缘巧合。一会儿能在那些歌星面前唱歌已算是意外,三百进五十,她丝毫没有晋级的计划。
倒是不远处沙发上坐着的一家人,说说笑笑着,给参赛的女儿树立信心,说她一定能成功晋级。
余阳抬眼看了眼那一团和谐的人,想起前几天节目组跟她确认信息时,提到过可以带一到四个亲友过来。
她问了句“一定要带吗”,通话的那人笑了:“不带也行。”
于是今天来到这里的,就只有她一个。
看那被父母盛赞唱功的女孩笑靥如花,余阳揭下镜头盖,把眼睛放在取景器上。
镜头对焦时的轻微噪音紧贴着她耳朵而涌入。
长期与相机打交道的人都熟悉这电动对焦的声音,有人对噪音要求高,凡是对焦时声音大的镜头统统不用,余阳却对这变焦声没什么挑剔,听见镜头内部一点点传来的微弱抖动,有种自己捧着的相机也正活着的错觉。
焦对在那女孩的脸上,大光圈把女孩身后的背影虚化得模糊,人物的面容清晰凸显着,嘴边的小虎牙和上翘的眼尾都鲜活。
快门按下,卡擦。余阳的眼睛从取景器上撤开,看着预览图里的照片,她笑了笑。
今天真幸运,竟能拍到一张这么灵动的照片。
她坐在角落,没什么人注意得到她,喧哗之中,自然也没人听得见她的快门声。
但她抬起眼,却能把整个候场区收在眼底。
旁若无人哼唱着歌的选手,为自己的朋友紧张的亲友,互相搭讪的男女,从茶水间拿了小零食出来的孩子……
有工作人员从现场棚的方向快步走来,余阳错眼去看她,觉得她身上的黑色包臀裙衬极了红金色的头发。如果能给她拍一套写真,那效果应该不错。
她手上按着个对讲机,正讲着:“乐队过来了,乐队过来了。休息室空调赶紧开一下,我现在去给他们开门。”
包臀裙下细长笔直的腿踩在高跟鞋上,每一步都走得干练。大步子又快又稳,从内拉开自动上锁的玻璃门。
候场室陷入了短暂两秒的安静,为了探索安静的来源,零散分布的人们目光汇集到一处,看向那玻璃门外被工作人员紧张接待进来的乐队。
从玻璃门外走来的四个男人看上去年纪都在三十左右,各自背着或拎着自己的包。贝斯、架子鼓棒、键盘,他们的分工从乐器包的形状上即可见一斑。
走在最前头的那个鼓手手里拿着架子鼓的鼓棒包,后面紧跟着贝斯手和键盘手。三人勾肩搭背地走着,不知在笑些什么。键盘手扎了个小马尾,笑起来有酒窝。贝斯手散着发,手上戴着一枚蛇纹戒指。
余阳的眼睛很好。那些她觉得可以入镜的细节,她的眼睛都不会放过。
走在前头的三人都生了好面孔,目光看向他们的人自然不止余阳一个。年轻的男女们总是对长发的摇滚乐手们抱以偏爱,尤其这个现场伴奏的乐队在圈子里也有些名气。
最后进来的那个男人背着的是吉他。他生得高,造型却不像前头三个男人一般惹人注目。黑灰色的背心配一条工装裤,普通的容貌和寸头发型。脸上没什么特点可言,身材倒挺结实。
余阳先看见的是他背后露出一截的吉他包,然后是他身上的黑色背心,最后是他的脸,平平淡淡。
他的相貌甚至会让余阳看了觉得面熟,总觉得在人群中太常见,丢在大街上或许就找不着了。
她靠在身后的墙上,双腿凌空晃荡着。看他穿行过候场区,总是跟在前面队友们两步后的位置。
当他感受到她紧紧跟随的目光,抬起眼望角落看去时,余阳竟忘了躲避视线,直愣愣地与他对视上。
那男人也没意料到窥看自己的姑娘盯他盯得这么大大方方,一眼看去,看见她生了双漂亮的眼睛。
先挪开目光的是他。
乐队的休息室在选手候场区的里边,他低下头看路,跟着前人往里走着。
余阳坐在报到处前的凳子上,看着面前挂着“实习证”的工作人员在电脑上迅速填写着资料。
直到进入广电大楼之前,余阳一直以为自己因在校园歌手大赛上获了冠军、而被保送进的这个叫做《歌声》选秀节目并不是什么大型综艺。但来到这里,看到报到处排队等待的人群,以及每个工作人员身上齐整的制服,她才忽然意识到这节目似乎有点规模。
她面前的实习生胸卡上写着 Ella 的名字,不见中文名。
“你是今天的第 27 号,这是流程单和前采表。”Ella 打印出表单,交到余阳手里,“详细的选拔规则和前采需要的问题都在这里了,一会儿去候场区的时候仔细看一下填一下。27 号的话,可能上台要排到晚上了,可以先在候场区准备一下。”
余阳从她手里接过订书机装在一块的两份纸,捏了捏厚度,点点头:“好。”
“带了几个家属?”Ella 低着头给空了的订书机装钉子,又问道。
余阳默了默:“就我一个人来的。”
Ella 意外地抬起头,看了余阳一眼。想说什么,又觉得什么都不合适,讪讪地指了个方向:“行…电梯在那边,上三楼会有人带你去候场。”
“谢谢。”余阳低头致谢。
从报到处离开,余阳看着流程单,坐电梯到了三层。
电梯门开,又是一个实习生等在门口,带着满满一电梯上来的人往候场区走。一边走,一边语速飞快,想来今天已经说了很多回:“节目在九点半才会正式开始录制,现在四位评委老师都还在化妆。今天我们一共做四十位选手的展示。我们盲选阶段是不安排彩排的,现场乐队的伴奏都用的是跟各位先前确认过的谱子。所以各位在候场的时候,可以再准备准备,开开嗓。”
余阳跟在这一电梯十几人的最后,一只手护着脖子上挂着的相机,另一只手闲放在牛仔裤的口袋里。这个口袋里还放着一个 iPod 和耳机,略显拥挤。
一批人之中有人出声询问:“我们上台的时候,四位导师是背对着我们的吗?”
实习生笑了笑:“对,这些在流程单上都有写。各位上台的时候,导师们是背对着舞台的。如果导师认为你唱得好,要选你进入他的队伍,就会拍下座位上的按钮,旋转椅就会转过来,面向舞台。”
又有个声音甜美的姑娘俏皮地举了手,眨了眨眼:“姐姐,那如果一个导师都没转呢?”
“那就是淘汰了。”
“没有其他的机会?”
“没有。公平公正,唱得好就能转,转就能晋级。”
“哦。”那姑娘眉眼瞬间低垂了。
实习生用胸卡刷开了一道玻璃门,推开门带着选手和家属们进去:“这整个三层都属于《歌声》组,休息室、采访间、化妆间、卫生间都在里面,大家听指挥就行。现场棚在最里面,没轮到你候场的时候就别往那边去了,那里设备多,人也多,怪挤的。”
余阳跟在人群的末尾,走进了玻璃门。
玻璃门里的大型会客厅中布置满了沙发和休闲椅,打着凉空调的室内让人萌生睡意,进门的诸人纷纷给自己找位置落座。余阳看了一圈,所有的单人座都已经坐满,要拼座的地方拥挤着男人女人们的腿脚,翘起的高跟鞋占据了座前狭窄的路面。
她毫无去和他们分享柔软座位的想法,从桌子上拿了笔,便拿着手头的纸坐到了候场区角落的高脚凳上。
身后是贴着瓷砖的墙,身前是吵闹的人群,余阳的耳机不怎么降噪,但她迫使自己静下心来看手头的表格。
大大的标题写着“前采表”三字,她作为摄影专业的学生,曾也和新闻学部的同学合作过一些访谈,知道前采对于节目的重要性。有了前期采访,了解了被采访人的生平故事,主持人在录制节目时才能更好地引导话题,不让舞台尴尬住。
余阳一直以为自己是扛相机的人,不大会有站在镜头前的机会。有朝一日要填写前采表的人变成了自己,忽然生出种喧宾夺主之感。
她其实不喜欢被镜头捕捉,而更享受执掌镜头带来的自由。
前采表的表头都是些基本信息的填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这些在来这里之前早就填写过无数次的东西再一次需要被一笔一画地书写。余阳的字写得隽永又流畅,只有在写到“曾用名”一项时停了停笔。
笔尖点在表格的空处,她短暂思索一两秒,写上了个“无”字。
基本信息的下边就是些更加抽象的内容,例如自己跟唱歌的故事,最喜欢的歌手,自己或家人是否是四位导师的歌迷,又或者“你的梦想是什么”。
余阳看着表单上的这些文字,下意识地想要去咬笔头。意识到这笔可能经过了几百人之手,赶紧住了嘴,认真地思索起这些问题的答案。
跟唱歌的故事吗?要不是被辅导员强制报名了校园歌手大赛,美其名曰“为班争光”地去比了几场,然后赢下比赛,获得了《歌声》的海选保送名额,直接来到了选拔赛现场,余阳都不知道原来自己是个会唱歌的人。
而喜欢的歌手?四位评委的歌迷?刚才在楼下时,她看到过《歌声》的四位导师的海报。四个都是歌坛赫赫有名的前辈,其中不乏余阳曾有好感的歌手。但说是歌迷又太夸张,毕竟没喜欢到那个程度。
这几栏都被她写上了“无”字。
至于梦想是什么,余阳倒是有东西可写。一大片空处,被她用几个俊逸的小字填上:自由摄影师。
填完了表,就要交到工作人员手里。余阳是一个人来的,离开了位置,一会儿回来时这儿也许又坐了人。她只好摘下耳机放在椅子上,短暂宣告这个位置的归属。
走到交表处,工作人员翻了翻她的表单,告诉她:“背面还有,你漏填了。”
表又被递回余阳手里,她翻到表单的背面,看到背后满满一页的表格空处都留给了最后一个问题:“你最想与观众和评委导师分享的事。”
余阳看着这个问题,又有些发愣。她回忆回忆自己的生活,有些事不能拿出来与人分享,有些事不必拿出来分享,这空处落不下一个字,不知从何写起。
收表的工作人员看她滞住,点拨一句:“例如有什么亲人去世了,或者是最近开了家小店,这些生活中的大小事都可以写的。”
余阳问:“可以空着吗?”
“也不是不行。”工作人员撇撇嘴,“但如果什么都不写的话,到时候上台,评委与你的沟通可能就会少一点,镜头相应也会变少。”
“没事,那就这样吧。”
她在表单上又写下一个“无”字,交过去。
“你确定吗?”
“嗯。”
一个印章盖在了表单的尾巴上,重重敲下,一声闷响。
余阳点头说了声“谢谢”,不确定在嘈杂环境中,对面的人是否能听到。
回到角落里的位置上,耳机安然无恙地等待着她。
她重新把耳朵塞上,专心看起了手上的另一份文件。
节目的流程被清晰明了地画成了流程图,说明赛制和录制时间等问题。今天余阳来参与的是节目的盲选阶段,导师们会背过身去听选手们一一登台唱歌。听歌时,导师们可以为选手转身,代表选择选手进入战队。如果只有一个导师为选手转身,该选手自动加入导师战队。如有两个及以上导师转身,选手则拥有了选择权,可以自己选择战队加入。
盲选的参赛选手一共三百余人,每个导师的战队有 14 个名额。四个导师,意味着三百余人中,只有 56 人能晋级下一轮。
盲选结束后,即为队内的三轮淘汰赛,以及最后的总决赛。
余阳的目光没有停留在之后的赛制上,她来到这里纯属机缘巧合。一会儿能在那些歌星面前唱歌已算是意外,三百进五十,她丝毫没有晋级的计划。
倒是不远处沙发上坐着的一家人,说说笑笑着,给参赛的女儿树立信心,说她一定能成功晋级。
余阳抬眼看了眼那一团和谐的人,想起前几天节目组跟她确认信息时,提到过可以带一到四个亲友过来。
她问了句“一定要带吗”,通话的那人笑了:“不带也行。”
于是今天来到这里的,就只有她一个。
看那被父母盛赞唱功的女孩笑靥如花,余阳揭下镜头盖,把眼睛放在取景器上。
镜头对焦时的轻微噪音紧贴着她耳朵而涌入。
长期与相机打交道的人都熟悉这电动对焦的声音,有人对噪音要求高,凡是对焦时声音大的镜头统统不用,余阳却对这变焦声没什么挑剔,听见镜头内部一点点传来的微弱抖动,有种自己捧着的相机也正活着的错觉。
焦对在那女孩的脸上,大光圈把女孩身后的背影虚化得模糊,人物的面容清晰凸显着,嘴边的小虎牙和上翘的眼尾都鲜活。
快门按下,卡擦。余阳的眼睛从取景器上撤开,看着预览图里的照片,她笑了笑。
今天真幸运,竟能拍到一张这么灵动的照片。
她坐在角落,没什么人注意得到她,喧哗之中,自然也没人听得见她的快门声。
但她抬起眼,却能把整个候场区收在眼底。
旁若无人哼唱着歌的选手,为自己的朋友紧张的亲友,互相搭讪的男女,从茶水间拿了小零食出来的孩子……
有工作人员从现场棚的方向快步走来,余阳错眼去看她,觉得她身上的黑色包臀裙衬极了红金色的头发。如果能给她拍一套写真,那效果应该不错。
她手上按着个对讲机,正讲着:“乐队过来了,乐队过来了。休息室空调赶紧开一下,我现在去给他们开门。”
包臀裙下细长笔直的腿踩在高跟鞋上,每一步都走得干练。大步子又快又稳,从内拉开自动上锁的玻璃门。
候场室陷入了短暂两秒的安静,为了探索安静的来源,零散分布的人们目光汇集到一处,看向那玻璃门外被工作人员紧张接待进来的乐队。
从玻璃门外走来的四个男人看上去年纪都在三十左右,各自背着或拎着自己的包。贝斯、架子鼓棒、键盘,他们的分工从乐器包的形状上即可见一斑。
走在最前头的那个鼓手手里拿着架子鼓的鼓棒包,后面紧跟着贝斯手和键盘手。三人勾肩搭背地走着,不知在笑些什么。键盘手扎了个小马尾,笑起来有酒窝。贝斯手散着发,手上戴着一枚蛇纹戒指。
余阳的眼睛很好。那些她觉得可以入镜的细节,她的眼睛都不会放过。
走在前头的三人都生了好面孔,目光看向他们的人自然不止余阳一个。年轻的男女们总是对长发的摇滚乐手们抱以偏爱,尤其这个现场伴奏的乐队在圈子里也有些名气。
最后进来的那个男人背着的是吉他。他生得高,造型却不像前头三个男人一般惹人注目。黑灰色的背心配一条工装裤,普通的容貌和寸头发型。脸上没什么特点可言,身材倒挺结实。
余阳先看见的是他背后露出一截的吉他包,然后是他身上的黑色背心,最后是他的脸,平平淡淡。
他的相貌甚至会让余阳看了觉得面熟,总觉得在人群中太常见,丢在大街上或许就找不着了。
她靠在身后的墙上,双腿凌空晃荡着。看他穿行过候场区,总是跟在前面队友们两步后的位置。
当他感受到她紧紧跟随的目光,抬起眼望角落看去时,余阳竟忘了躲避视线,直愣愣地与他对视上。
那男人也没意料到窥看自己的姑娘盯他盯得这么大大方方,一眼看去,看见她生了双漂亮的眼睛。
先挪开目光的是他。
乐队的休息室在选手候场区的里边,他低下头看路,跟着前人往里走着。
相关Tags:背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