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野水,巍巍青山,正是傍晚时分,山头上的老树映着残霞,几缕流云飘散在远岫间。
头戴方巾的书生穿着一领缀满补丁的青布衲袄,骑着毛驴走在崎岖山路上。毛驴不甚健壮,他更是瘦得可怜,一张脸因多日没有油水落肚而泛黄。
这可怜的书生姓秦,名半山,是莱州府的一名秀才,前不久家里遭了灾,把薄薄的积蓄都耗尽了。他无力养活自己,只好借了一点盘缠,去真定府无极县投奔亲戚。
看看红日将沉,天黑之前是赶不到前面的村子了,秦半山就在一株大松树下歇了。
夜里月色明朗,照在不远处的一面石壁上,好似结了层银霜。忽闻咔嚓一声,石壁从中裂开,显出一道车轮宽的口子,隐隐地透出光亮。
秦半山正惊奇地看着,一名女子提着绛纱灯,从石壁口子里姗姗走将出来。
只见她花生丹脸,绿鬓堆云,红裳映月,夜风卷起她薄如蝉翼的广袖,真似织女下瑶台,姮娥离月殿。
秦半山呆住了,那女子目光一转,向他看过来。秦半山心知她绝非凡人,或许是吸人精气的妖精鬼魅,自己本该逃跑,脚下却生了根似的,半步也挪动不得,眼睁睁看着她轻移莲步,走到面前。
他的心怦怦直跳,屏住呼吸,还是有丝丝幽香逸入鼻腔,叫人骨酥筋软。
女子一双明眸上下打量着他,道:“敢问公子可是姓秦?”
她的声音清脆甜美,敲冰戛玉一般。秦半山怔了怔,道:“姑娘怎知小可姓秦?”
女子道:“我不仅知道你姓秦,还知道你叫秦半山,是莱州府的秀才,要去真定府无极县投靠亲戚。”
秦半山愕然,转念一想,她不是凡人,知道这些也不奇怪,拱手深深一揖,道:“仙姑真是神机妙算,无所不知。”
女子嫣然一笑,微微低了头,拨弄着腕上的金钏儿,神态有些娇羞,轻声道:“秦公子,其实我想问你借一样东西,还望你勿要吝啬。”
秦半山道:“小可一贫如洗,身无长物,不知仙姑想借什么?”
女子幽幽叹了口气,道:“ 拙夫桑重是清都派五长老,日前与我合气,离家出走,见在无极县。我想去找他,面上又过不去,所以想借公子的皮囊一用。”
四更天时,东方泛起鱼肚白,一人一驴走在缈缈晨雾中,两旁松林郁郁含烟。日光渐盛,雾气散去,远看好似一幅金碧山水画。
“桑长老,事情是这样的。”
鲍知县将手中的茶盏搁在花梨木桌上,身后的墙壁上挂着一轴赵大年的山水,左上角题诗:山重水复碧参差,花笑莺啼二月时。无限江南好风景,一面摹写一回思。
桑重看着这幅色彩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的画,听鲍知县娓娓道:“邻县的窦相公今年四十多岁了,膝下只有一女。这位小姐生得是花容月貌,聪慧伶俐,不幸体弱多病,自小药当饭吃。窦相公和夫人舍不得她出嫁,便招了个女婿上门。谁想这姑爷比小姐命还薄,没过两年,溺水而亡。”
说到这里,鲍知县长叹一声,他和窦老爷有些交情,见过几次窦家姑爷,仪表堂堂的年轻人,实在可惜。
桑重心想这窦老爷没有儿子也就罢了,招个女婿还短命,子女缘真是薄得狠了。
他面上无甚表情,鲍知县看看他,心想到底是仙家,凡人的生老病死,于他们而言,只是过眼云烟罢了。
鲍知县口中接着道:“姑爷死后,窦小姐的病一发重了,本月初九早上撒手人寰,头七这日,怪事来了。”
窦小姐的头七是十六,一大早,下着濛濛细雨,天色昏暗,街上没什么人。一名妇人乘轿来到窦家,自称是窦小姐,要见老爷和夫人。
她撑着一把油纸伞,穿着靛蓝布衫,素白布裙,身材高挑,容长脸,青布裹头,像是穷苦人家出来的,与窦小姐截然不同。
阍人本该将她当做疯子轰走,可是她的声音和窦小姐一模一样,说话的语气神态也极为相似,仿佛被窦小姐的魂魄附身,阍人都呆住了。
窦老爷和夫人听人通报,甚是惊奇,让她进来。
这妇人走到厅上,见了他们,眼中便掉下泪来,哭哭啼啼道:“爹,娘,女儿未尽孝道,舍不得离去,魂魄附在这董氏身上,还望爹娘勿要见怪,只当女儿活着才好。”
这番话,真和窦小姐口中说出来的一般,窦老爷和夫人面面相觑,拿家里的事问她,桩桩件件,事无巨细,她都知道。
“桑长老,你说这事怪不怪?”鲍知县也是听人说的,并不曾亲眼看见,此时捏着一撮胡须,满脸匪夷所思。
桑重还是神情淡淡的,道:“这个自称是窦小姐的董氏,原本是什么人?”
鲍知县道:“是个卖唱的,她汉子一年前死了,家里穷得叮当响。”
桑重道:“她可曾见过窦小姐?”
鲍知县道:“应该不曾见过,桑长老,我知道你怀疑她认识窦小姐,存心模仿窦小姐,骗窦相公和夫人认她做女儿,从此锦衣玉食。可窦家来的人说,老爷和夫人问的那些事,外人绝不可能知道,只怕真是小姐的魂魄附身,听说你在这里,请你务必过去看看。”
桑重点了点头,道:“那贫道明日就去。”
鲍知县展颜道:“如此甚好,多谢长老,我这里清水衙门,无可见意,略备素酒,还请长老将就用些。”
离开县衙,天色已黑,桑重不要人送,自己提着灯,不紧不慢地往住处走。
他来到无极县,已有十余日,无极县的百姓都知道,县里来了一位姓桑的道士,听说是青城派,不对,不是这两个字,清城,也不对,清都,对了,好像是清都派的长老。
究竟是青城派,还是清都派,这些修仙问道的门派远离红尘,不食人间烟火,老百姓也搞不清他们,只知道这位桑长老一点都不老,他唇红齿白,满头青丝,平日戴着逍遥巾,行动间飘带摇曳,活脱脱一个俊俏少年郎。
起初他在街上摆摊算卦,兼卖膏药,大家都以为少年人靠不住,看看就过去了。偶有妇人见他生得好,便想照顾他的生意,买他一卦,才发现他的卦极灵。
后来又有人买他的药,经年的顽疾,一帖药下肚,次日便有了起色。这可了不得,求药的人蜂拥而至,有的锦衣皂靴,捧着白花花的银子,他却不屑一顾,有的衣衫褴褛,只拿得出几文钱,他却笑脸相迎。
倒不是他脾气古怪,而是仙家治病救人,也讲究因果。那些欺男霸女的大户,救他岂不是造孽?
许多爱他容色的妇人,听说他这个做派,一发欢喜,或是找他算卦,或是在摊位周围踅来踅去,暗送秋波。因此名声传出去,桑重便不摆摊了,待在住处等人上门。
他住的是一间小小的关圣庙,往日冷冷清清,近来门槛都被踏破了。
小庙年久失修,处处油漆斑驳,蛛网尘封,房梁大多被虫蛀了,屋顶也千疮百孔。后院三间屋子,正房情况最好,住着庙祝,西厢房最破,一直空着。
桑重住在东厢房,刚来时,庙祝不知他的身份,态度十分冷淡,后来见他有本事,才恭恭敬敬地作揖奉茶,请教他的师门。
得知他竟是清都派的长老,偌大一座泰山,惊得双目圆睁,当即要跪,被桑重拦住了。庙祝连说了七八声恕罪,还战战兢兢,诚惶诚恐。
之后伺候他比伺候关老爷还尽心,这会儿在屋里见他回来了,急忙打着灯笼出来,堆笑迎上前,嘘寒问暖。
桑重见西厢房有光亮,透过窗纸上的破洞,看着房里的人影,道:“这屋里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