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热推免费新书应淑裴卫东小说八零二嫁小甜妻全文完整版-应淑裴卫东完整版全文在线赏析
时间:2023-04-25 16:19:4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春花儿,上回树铁找我那事儿,我想应下。”
周春花一个激灵,翻身坐起来:“你不要命了!那是跟车,拿命赚钱的活计!你怎么又提起了这茬!”
“……刘波刘涛都得读书,娶媳妇,你不是计划着还要攒钱盖个砖瓦房,我不出去赚钱,这钱难攒啊。”
周春花红了眼眶:“你是不是计较我白天要赶应淑走?我是鬼迷了心窍,那会儿子不知道想啥呢……”
“哎,哭啥,别哭!”刘国强坐起来轻拍她的背:“当初你嫁给我,委屈坏你了。你家条件那么好,嫁给我啥都没有。把应淑接过来,我也没能照顾好她。我心里有愧啊,不光对你,也是对他们姐弟俩。”
“那天晚上,我背着应淑去卫生院,小满还没波波高呢,跟着我一路跑去了镇上,一声苦都没叫。应熟睡着,他跪下来求我,求我把应淑当闺女,给她一口饭吃。”
“那俩孩子是真没活路了啊。”
“有钱又怎么样?招来的都是祸事!”
“应淑那孩子读过书,重感情,懂事,咱俩就俩淘小子,我想着添个闺女也不错。她也大了,能花几个钱。”
“我不知道怎么开口,没来得及跟你商量。”
刘国强笑了下:“瞧我这事儿干的,全坏我身上了。”
“说一千道一万,没钱是真不行啊。得趁我还有两把子力气,多赚点钱。”
周春花默默地淌着泪,懊悔得青了肠子。
刘国强心气高,他心里愧疚如此浓,又让她怎么说得出口,让他跟着应淑做生意?
她拦不住他了。
第l̶l̶l̶二天起来,应淑就拉着周春花,开始说她想做的生意。
在农村,当然脱离不了农产品,比起做豆腐炸油饼,应淑发掘出另一个绝好的选择!
“我想卖炒货!”
“成本低,做法简单,一次炒几十上百斤,可以放着慢慢卖,而且我发现咱们村附近种葵花的特别多,收葵花籽很方便!”
第33章 统治地位不可动摇
炒货——尤其是瓜子,在中国人传统零食届的统治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它便宜、香、磕起来贼上头。
应淑上辈子的助理,门牙就是磕瓜子磕歪的,工作后花了好十几万做贴片。
即使是在物资短缺的时代下,贫穷的人们也很愿意抓一捧瓜子,坐在门檐下,一边吐着瓜子壳,一边唠两嘴家长里短。要是有人打架吵架,那更好了,就着能磕一天。
让应淑决定贩卖炒货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瓜子票和花生票少!福利再好的单位,也就过年的时候能发一次瓜子票,大多数人都在黑市或者货郎手里买炒货。
这是一个和鱼一样,急需经营者抢占的空白市场!
“舅妈,我已经收到了78斤葵花籽,50斤花生,先浅浅试一下水。”
应淑扛出俩编织袋,一个袋子里是处理得干干净净的葵花籽,一个袋子里是新鲜的花生。周春花检查了下,惊讶地发现这些葵花籽和花生都是晒干的。
“花生和葵花最近刚下来,你这怎么都是干的?”
“嗯,我特意跟他们说好我只收干的葵花籽,他们晒透剥好我才收的。”她缺人手,没有多余的力气再处理葵花盘。要不是得等农户把葵花籽剥好晾干,她也不至于准备这么多日。
“你多少钱一斤收的?”
“花生一毛八,瓜子三毛三。”
周春花眼一亮,又心疼钱:“你不早跟舅妈说,咱家就有花生!我娘家那边也种葵花,你要是再收,我带你一块去,三毛钱就能收到!”
应淑笑了笑,知道她是什么意思,干脆送了这个顺水人情:“那下次我把钱给你,舅妈你去帮我收。”
说着话,应淑把葵花籽和花生从袋子里倒出来,都装进盆里。
编织袋里除了花生和瓜子,还有糖盐和五香料。
周春花心里咋舌,糖不便宜,五香料都是炖肉用,光那么多调料,估计都花了不少钱。
用簸箕筛过几遍秕的,葵花籽和花生得先洗干净。乡下没有水龙头,全靠从井里挑水洗。幸亏有周春花,她力气大,只有应淑一个人,怕是光洗瓜子都得累趴下。
“体力活我能干,但怎么炒……”周春花搓着手,面露难色。
“舅妈放心。”应淑朝周春花眨眨眼:“我会炒!”
她上辈子开饭店早期,跟别人求过一个炒货方子当小食,做出来的花生和瓜子特别香酥可口,虽然比不上后世干果大企业花样繁多的口味,但也能拍着胸脯保证,味道绝对好!
洗干净葵花籽和花生,应淑烧了满满一锅温水,调成浓度合适的温盐水和五香水,把瓜子和花生分成四份,分别泡进温水里。
“这费柴费水的,我咋看别人都是直接炒?”周春花疑惑询问。
应淑调皮地卖了个关子,“等我炒出来,舅妈你就知道了。”
浸泡这一步其实现在还没有,九十年代初才出现,是恰恰老总参考了南瓜子的炒制方法研究出来的,不过,他舍弃了效率低下味道不足的浸泡,将浸泡优化成水煮。
但问题是,应淑这不是……
没钱吗。
她没有大锅炉,生产效率低,水煮难免次次都得配新料,而浸泡……虽比水煮慢,也没有那么入味,但能多用几遍盐水和五香水。
应淑惆怅地叹了一口气,分外怀念起后世先进的科技来。
花生和瓜子泡过一夜,应淑尝了尝味道,略淡了些,算是勉强及格。便从水里捞出来,稍稍用风吹干。
等到瓜子和花生表面没有了明显的水分,便及时收回,不能再用太阳暴晒。
“炒的时候果仁里含些水分,能保护油脂更稳定挥发出香味。”
应淑仔细地跟周春花讲解步骤。
周春花和应小满一起点头,心想她这做法,可比别人讲究多了,也不知道能炒出多好吃的瓜子。
周春花心里没数,应小满却相信应淑的实力,对此满含期待。
“你今天怎么来了?”
周春花去烧锅点火,应淑得空了片刻,站到一边问应小满。她忙了这么久都没叫应小满,想让他静心读书。但才几天没见,他又自己跑了过来。
周春花竖起耳朵听,脸教灶火烤着,又烫又疼,胸腔里像有七八个水桶在打水,七上八下。
难道他听说了?前天她闹得不好看,村里那些好生事的长舌妇故意学给他听也不是不可能……
“我算着时间差不多了,来给你送点河沙,你就别再回去了。”她炒干货,河沙必不可少,山沟窝哪儿都好,就是没河,想要河沙,得去裴家村才行。
应淑揉了把应小满的头发,眉眼温柔下来。
周春花暗中松口气,赶紧道:“跑一趟这么远,今天别回去了。你姐买的肉还剩半斤,晚上咱们吃了它——顺便,给你舅舅送送行。”
应淑和应小满惊讶:“送行?小舅要去哪儿?”
“刘波快要上初中了……趁没秋播,你舅出去赚点儿钱。”周春花苦涩道。
应淑皱起眉:“那为什么要出去?卖炒货赚的钱肯定不比他出去少。”
更何况,小舅出去又能干什么?应淑总觉得心里很不安。
“放心,你小舅是跟村里的人搭伙,不怕遇事儿。”周春花安慰她:“不是嫌卖炒货赚得少,你小舅觉得正好有这么个机会,能多赚点是一点。”
“……”应淑和应小满对视一眼,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灶膛里火烧了起来,应小满把他带来的河沙倒进锅里,应淑上前炒制花生和瓜子,没有谁再开口,因为这个消息,氛围难以避免地变得消沉。
瓜子和花生的量不多,但炒制仍是个苦累活。三个人轮换着忙活了大半日,总算手酸腰麻的全都炒了出来。
上称一称,拢共一百二十二斤,损耗六斤。
收来的瓜子既没有标准也没有经过筛选,只损耗六斤已然相当幸运了。
炒货刚出锅时的焦香弥漫在空气里,应淑很是怀念,是她小时候那种老式炒货店的味道。后来商业越来越发达,现炒现卖的炒货店就被市场给淘汰了。
这是应淑怀念的味道,却是应小满和周春花没有闻过的味道。
看着两个人的表情,应淑抿嘴一笑,装了一盆炒瓜子,一盆炒花生放到两人面前:“尝尝味道,看看好不好吃。”
瓜子和花生都是卖钱的,应小满和周春花不敢多吃,分别拿了一个尝了尝味儿,脸上就亮了起来。
“姐!姐!又入味儿又香!真好吃!”
“还真跟别人的不一样。”周春花回味了下:“就是还不够脆。”
“热的就是不够脆,等凉了就脆了。”
正说着话,刘波和刘涛放学回来了,他俩还没进屋,在院子里就闻见了味儿,大声喊着:“娘,家里做了啥?”冲进了厨屋。
他俩不是周春花和应小满,不知道是要拿去卖钱的,应淑让他们吃,他们抓起一把就磕起来。
“姐,这是你炒的?真好吃,和别人卖的不一样!”
这年代没有零食,什么甜草根儿啊,姑娘果啊,烤蚱蜢啊,就能让农村的小孩儿吃得津津有味。更别提炒瓜子和炒花生了。
就算是过年,家里宽裕阔绰买来一些,那也是招待外客的,自家人得省着吃。
两盆瓜子和花生端上桌来痛快吃,那可真是从来没有过的大美事儿。
刘波和刘涛吃起来就停不住嘴,让周春花打了两下,可有应淑护着,又联合了应小满,三个小男孩没一会儿就吃了一地瓜子皮和花生皮。
“你们觉得哪个好吃?”她想决定一个主打产品。
刘波:“瓜子儿!”
刘涛:“花生!”
应小满:“都好吃!”
意见居然还挺平均,应淑黑线,转头问周春花:“舅妈你觉得呢?”
周春花也忍不住多吃了几口,她的眼神在花生和瓜子上游移着:“我也觉得都好吃。花生更酥,瓜子更香。花生吃起来过瘾,瓜子也磕着停不下来,非要我说哪个好吃……还真选不出。”
“那要是让你买,你买哪个?”
周春花沉默:“两个都要点吧。”
“……”
第34章 世上只有一个应淑
自家人是抉择不出主打产品了,应淑决定把选择权交给顾客!
哪个卖得好,哪个就能成为她的主打!
她和周春花商量好了,她有车,骑着去黑市上卖,周春花则在附近几个村里卖,跟应淑五五分成,卖出去多少她就分到多少钱。
应淑很是佩服周春花的胆色,她卖个鱼生怕被人发现,周春花却敢担着炒货,直接去各个村卖——这是她脚下没根儿,没有依仗的缘故。
她要是被人抓着小辫子,不怎么着都能折腾去小半条命,而周春花遇见事儿,刘国强解决不了,回娘家一趟,什么也就平息了。
这就是保守而现实的农村社会,像她这样只有一个弟弟的独身女人,不管干什么事儿都显得万分艰难。
应淑把炒货装上车,趁着清新的晨风骑上山路。
转过一道弯,她看见应小满站在路口跟她招手:“姐,我跟你一块去!”
“你不学习了?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现在学得怎么样?我抽时间给你出张卷子得考考你。”
应小满挠挠头:“反正在学。和璞哥走了,说是等过完年才回来。”
应淑一怔:“他也走了?去哪儿了?”怎么一个个的,全都走了。
“三姑奶奶没跟我说。”
应淑低头想了想:“他一走走三个月,三姑奶奶还在村里住吗?”
应小满摇摇头。
“那你拿着书到小舅家来读吧,和刘波刘涛一起,也有人作伴。”
应小满犹豫了下,这次同意了。
姐弟俩去了镇上,然而这次,应淑却没有像上次卖鱼一样,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卖。
一进黑市,她就骑着车叫卖起来:“卖花生、卖瓜子喽,香脆的花生瓜子。”
应小满涨得满脸通红,躲在应淑身后说不出话:“姐——”看他们的人太多了!
应淑拍了他一下:“害羞什么,脸皮太薄做不了生意!”
说罢,又脸不红心不跳地叫卖起来。
招摇地转了黑市一圈,叫卖出乎预料地管用,时不时就有人喊停应淑。
“您先尝尝,看味道好不好!”应淑延续卖鱼的试吃策略,仍是先尝后买。
但是瓜子又不是鱼,谁卖瓜子会不让尝呢,所以试吃策略用在瓜子上并没有像卖鱼一般见成效。
生意虽然也源源不绝,却不像卖鱼时那么大排长队的火爆。
更让应小满失望的是,瓜子和花生价格低廉,着实是不赚钱。就算顾客觉得味道好,哪个尝过都愿意买上一毛两毛的,小半天下来,也才入账两块钱。
减去人工和成本,比起卖鱼,卖炒货真就是不值一提的小本买卖了!
应淑从他脸上看出他的想法,不由得又气又笑。
“卖鱼本来就是侥幸,你还想一口吃个胖子!”她拧了拧应小满的耳朵:“万事别想一步登天,都得一步一步来。我让你立马考个清华,你能考上吗?”
“考不上……”应小满吐了吐舌头,压下失望摆正了心态。
应淑也理解他的想法。
并非卖炒货不赚钱,而是卖鱼太赚钱了,前后对比落差太大,应小满的心理就有些失衡。不论是谁失衡都是难免的,这也是为什么她没一口答应跟刘老三合伙。
就这么卖上一个月的炒货,指不定还没他卖两天肉赚得多。
“想赚大钱,必须得动动脑子,想得比其他人更远,更深。炒货单价是赚的少,要是卖多了呢?”应淑意味深长地说。
应小满眨眨眼:“可就你和舅妈,连炒带卖,又能卖多少斤?”
“是啊,只有我和舅妈,究竟能卖出去多少呢?”
应淑没有回答应小满的问题,喃喃地反问了回去,应小满却觉得,她心里一定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因为她的嘴角,含着一抹无比笃定的微笑。
第一天,应淑和应小满一共跑了两处黑市,二十斤花生、三十斤瓜子尽数卖光。
去的时候是两筐炒货,回来的时候满身毛票。
周春花也一样卖得不错,只有花生剩下半斤挑剩下的,也不值当再拿去卖,直接给应小满他们处理掉。
应淑数好钱,跟周春花对了下账。
她那边没什么问题,周春花却少收了五块多钱。
估计是第一次卖东西,手忙脚乱忙中出错,让人给浑水摸鱼了。
周春花又愧疚,又难过,又生气,一边掉着眼泪自责,一边又怒骂那些占小便宜的人。
“没事舅妈,什么样的人都有,你第一次卖没防备。下次一定就好了。”应淑毫不在意地安慰她,说实话,只有五块钱的缺口,已经着实让应淑惊喜了。
周春花小学都没毕业,大字不识两个,她对周春花的要求只有把钱算清,别赔。
“你卖得比我多那么多,难道没遇上不要脸的人?镇上和县城的人还是比村里人素质高。”
听着周春花艳羡的语气,应淑忍不住笑了下:“哪有啥区别,再往前倒二十年,不都是农民出身?不要脸的城里人不比乡下少。”
“那你咋没赔?”
“哦,很简单,我每斤单价比你定的提高了一毛二。”应淑低头记着账本:“有的人买不起一斤,我就按五分钱卖一杯。这么卖其实更赚钱。”
周春花张口结舌,她结结巴巴地问:“咱们不是商量好价格了吗?”
应淑无奈:“舅妈,那是最低价,再比那个价格低,弄不好就赔了。你卖瓜子的时候不抓给人家一把?人家要尝,有那抓一兜去吃的,能不给他吃?”
“这些损耗,都得算进定价里。”
周春花张大了嘴,卖个炒货,居然也有这么多的讲究!她若有所思,心道自己要不也跟应淑一样涨两毛?
应淑一眼就看穿她心里在想啥。
贪心谁都有,一样的货,她比周春花高一毛二,周春花心里肯定不乐意。
但是——
“舅妈,城里人比乡下人有钱。你要考虑好,涨一毛二顾客还买不买账。”
卖货最忌一天一个价钱,顾客一旦流失,就算她再降两毛,也很难再挽救回来。
“……”周春花不吭声了,她犹豫了一会儿,决定价格还是保持不变。
应淑微微摇了摇头。她想不明白,周春花比应小满大二十多岁,该稳重些啊,怎么也和他一样有点急功近利,老想一夜暴富呢?
应小满看着清晰明了的两边账本,比谁都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
因为应淑就站在身前最近的地方,向他们证明了赚钱究竟有多容易!
然而,就算他们和应淑血脉相连,比谁都知道应淑是怎么赚钱的,也拍马都比不上她。
这世上只有一个应淑啊。
第35章 挺直腰杆回娘家
一百二十二斤炒货,两天就卖完了。
周春花喜不自胜,比谁都热衷于卖炒货这件事,简直是一头扑在了炒货上。
卖完炒货当天,她立刻拿着钱回了趟娘家,去收葵花籽。
花生自家菜园子里种了三分,那是偷着种来榨油的。周春花心疼钱,不愿意去收花生,不过应淑还是公私分明地记了账。
按她的说法,几块十几块的,自家人怎么给都行,牵扯到生意,就必须丁是丁卯是卯,不能乱规矩。
她说这话的时候,一反平常的万事好商量,态度很威严,周春花压根不敢出声反对。
她觉得同一个屋檐下住了快一个月,好像才真正认识了应淑。
这孩子并不可怜,她也许遭遇了不少厄运,但也比谁都坚韧,比谁都活得强。要是可怜她,那就是在低看她!
无须怜悯,无须帮助。
就算无家可归,她也不是随水漂流的浮萍,而是一阵自由驰骋的大风,不但能改变自身的环境,甚至还能带着旁人飞起来!
这样的人,又有什么好可怜的?只能让旁人发自内心的来敬佩!
周春花也被应淑这一阵大风吹大了胆子,吹足了勇气。
她拿着钱回到娘家,第一次不是回来借钱要粮。
周春花的娘家在大宋村,大宋村是个很大的村庄,一半人姓宋,一半人姓周。周春花的弟弟周德平在周姓里很有声望,周春花总是很依赖周德平。
她爹娘心疼闺女,知道她日子过得苦,乐得周德平愿意帮扶她,从来不说什么。只要周春花来,一定会给她塞吃的塞用的。
周德平的媳妇心里很是不舒服,有气只能往肚子里吞。长年累月下来,最烦看见周春花,只要周春花一回来,她就摔盆子摔碗,阴阳怪气地讽刺她。
周春花自己气短,不管她说啥都心字头上一把刀,只能忍。
没办法啊,她靠娘家接济,听几句难听话算啥呢。反正她爹娘活着,周德平又护着她,弟妹也就只能嘴上说说。
但无论如何,她心里不是不难受。
要是她有条件,当然也愿意带着礼来回娘家。
这次回来,周德平媳妇又习惯性地张嘴讽刺,周春花理都不带搭理她的,
周春花一个激灵,翻身坐起来:“你不要命了!那是跟车,拿命赚钱的活计!你怎么又提起了这茬!”
“……刘波刘涛都得读书,娶媳妇,你不是计划着还要攒钱盖个砖瓦房,我不出去赚钱,这钱难攒啊。”
周春花红了眼眶:“你是不是计较我白天要赶应淑走?我是鬼迷了心窍,那会儿子不知道想啥呢……”
“哎,哭啥,别哭!”刘国强坐起来轻拍她的背:“当初你嫁给我,委屈坏你了。你家条件那么好,嫁给我啥都没有。把应淑接过来,我也没能照顾好她。我心里有愧啊,不光对你,也是对他们姐弟俩。”
“那天晚上,我背着应淑去卫生院,小满还没波波高呢,跟着我一路跑去了镇上,一声苦都没叫。应熟睡着,他跪下来求我,求我把应淑当闺女,给她一口饭吃。”
“那俩孩子是真没活路了啊。”
“有钱又怎么样?招来的都是祸事!”
“应淑那孩子读过书,重感情,懂事,咱俩就俩淘小子,我想着添个闺女也不错。她也大了,能花几个钱。”
“我不知道怎么开口,没来得及跟你商量。”
刘国强笑了下:“瞧我这事儿干的,全坏我身上了。”
“说一千道一万,没钱是真不行啊。得趁我还有两把子力气,多赚点钱。”
周春花默默地淌着泪,懊悔得青了肠子。
刘国强心气高,他心里愧疚如此浓,又让她怎么说得出口,让他跟着应淑做生意?
她拦不住他了。
第l̶l̶l̶二天起来,应淑就拉着周春花,开始说她想做的生意。
在农村,当然脱离不了农产品,比起做豆腐炸油饼,应淑发掘出另一个绝好的选择!
“我想卖炒货!”
“成本低,做法简单,一次炒几十上百斤,可以放着慢慢卖,而且我发现咱们村附近种葵花的特别多,收葵花籽很方便!”
最重要的是,在黑市上,便宜又香酥的炒货远比糖还受欢迎!
第33章 统治地位不可动摇
炒货——尤其是瓜子,在中国人传统零食届的统治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它便宜、香、磕起来贼上头。
应淑上辈子的助理,门牙就是磕瓜子磕歪的,工作后花了好十几万做贴片。
即使是在物资短缺的时代下,贫穷的人们也很愿意抓一捧瓜子,坐在门檐下,一边吐着瓜子壳,一边唠两嘴家长里短。要是有人打架吵架,那更好了,就着能磕一天。
让应淑决定贩卖炒货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瓜子票和花生票少!福利再好的单位,也就过年的时候能发一次瓜子票,大多数人都在黑市或者货郎手里买炒货。
这是一个和鱼一样,急需经营者抢占的空白市场!
“舅妈,我已经收到了78斤葵花籽,50斤花生,先浅浅试一下水。”
应淑扛出俩编织袋,一个袋子里是处理得干干净净的葵花籽,一个袋子里是新鲜的花生。周春花检查了下,惊讶地发现这些葵花籽和花生都是晒干的。
“花生和葵花最近刚下来,你这怎么都是干的?”
“嗯,我特意跟他们说好我只收干的葵花籽,他们晒透剥好我才收的。”她缺人手,没有多余的力气再处理葵花盘。要不是得等农户把葵花籽剥好晾干,她也不至于准备这么多日。
“你多少钱一斤收的?”
“花生一毛八,瓜子三毛三。”
周春花眼一亮,又心疼钱:“你不早跟舅妈说,咱家就有花生!我娘家那边也种葵花,你要是再收,我带你一块去,三毛钱就能收到!”
应淑笑了笑,知道她是什么意思,干脆送了这个顺水人情:“那下次我把钱给你,舅妈你去帮我收。”
说着话,应淑把葵花籽和花生从袋子里倒出来,都装进盆里。
编织袋里除了花生和瓜子,还有糖盐和五香料。
周春花心里咋舌,糖不便宜,五香料都是炖肉用,光那么多调料,估计都花了不少钱。
用簸箕筛过几遍秕的,葵花籽和花生得先洗干净。乡下没有水龙头,全靠从井里挑水洗。幸亏有周春花,她力气大,只有应淑一个人,怕是光洗瓜子都得累趴下。
“体力活我能干,但怎么炒……”周春花搓着手,面露难色。
“舅妈放心。”应淑朝周春花眨眨眼:“我会炒!”
她上辈子开饭店早期,跟别人求过一个炒货方子当小食,做出来的花生和瓜子特别香酥可口,虽然比不上后世干果大企业花样繁多的口味,但也能拍着胸脯保证,味道绝对好!
洗干净葵花籽和花生,应淑烧了满满一锅温水,调成浓度合适的温盐水和五香水,把瓜子和花生分成四份,分别泡进温水里。
“这费柴费水的,我咋看别人都是直接炒?”周春花疑惑询问。
应淑调皮地卖了个关子,“等我炒出来,舅妈你就知道了。”
浸泡这一步其实现在还没有,九十年代初才出现,是恰恰老总参考了南瓜子的炒制方法研究出来的,不过,他舍弃了效率低下味道不足的浸泡,将浸泡优化成水煮。
但问题是,应淑这不是……
没钱吗。
她没有大锅炉,生产效率低,水煮难免次次都得配新料,而浸泡……虽比水煮慢,也没有那么入味,但能多用几遍盐水和五香水。
应淑惆怅地叹了一口气,分外怀念起后世先进的科技来。
花生和瓜子泡过一夜,应淑尝了尝味道,略淡了些,算是勉强及格。便从水里捞出来,稍稍用风吹干。
等到瓜子和花生表面没有了明显的水分,便及时收回,不能再用太阳暴晒。
“炒的时候果仁里含些水分,能保护油脂更稳定挥发出香味。”
应淑仔细地跟周春花讲解步骤。
周春花和应小满一起点头,心想她这做法,可比别人讲究多了,也不知道能炒出多好吃的瓜子。
周春花心里没数,应小满却相信应淑的实力,对此满含期待。
“你今天怎么来了?”
周春花去烧锅点火,应淑得空了片刻,站到一边问应小满。她忙了这么久都没叫应小满,想让他静心读书。但才几天没见,他又自己跑了过来。
周春花竖起耳朵听,脸教灶火烤着,又烫又疼,胸腔里像有七八个水桶在打水,七上八下。
难道他听说了?前天她闹得不好看,村里那些好生事的长舌妇故意学给他听也不是不可能……
“我算着时间差不多了,来给你送点河沙,你就别再回去了。”她炒干货,河沙必不可少,山沟窝哪儿都好,就是没河,想要河沙,得去裴家村才行。
应淑揉了把应小满的头发,眉眼温柔下来。
周春花暗中松口气,赶紧道:“跑一趟这么远,今天别回去了。你姐买的肉还剩半斤,晚上咱们吃了它——顺便,给你舅舅送送行。”
应淑和应小满惊讶:“送行?小舅要去哪儿?”
“刘波快要上初中了……趁没秋播,你舅出去赚点儿钱。”周春花苦涩道。
应淑皱起眉:“那为什么要出去?卖炒货赚的钱肯定不比他出去少。”
更何况,小舅出去又能干什么?应淑总觉得心里很不安。
“放心,你小舅是跟村里的人搭伙,不怕遇事儿。”周春花安慰她:“不是嫌卖炒货赚得少,你小舅觉得正好有这么个机会,能多赚点是一点。”
“……”应淑和应小满对视一眼,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灶膛里火烧了起来,应小满把他带来的河沙倒进锅里,应淑上前炒制花生和瓜子,没有谁再开口,因为这个消息,氛围难以避免地变得消沉。
瓜子和花生的量不多,但炒制仍是个苦累活。三个人轮换着忙活了大半日,总算手酸腰麻的全都炒了出来。
上称一称,拢共一百二十二斤,损耗六斤。
收来的瓜子既没有标准也没有经过筛选,只损耗六斤已然相当幸运了。
炒货刚出锅时的焦香弥漫在空气里,应淑很是怀念,是她小时候那种老式炒货店的味道。后来商业越来越发达,现炒现卖的炒货店就被市场给淘汰了。
这是应淑怀念的味道,却是应小满和周春花没有闻过的味道。
看着两个人的表情,应淑抿嘴一笑,装了一盆炒瓜子,一盆炒花生放到两人面前:“尝尝味道,看看好不好吃。”
瓜子和花生都是卖钱的,应小满和周春花不敢多吃,分别拿了一个尝了尝味儿,脸上就亮了起来。
“姐!姐!又入味儿又香!真好吃!”
“还真跟别人的不一样。”周春花回味了下:“就是还不够脆。”
“热的就是不够脆,等凉了就脆了。”
正说着话,刘波和刘涛放学回来了,他俩还没进屋,在院子里就闻见了味儿,大声喊着:“娘,家里做了啥?”冲进了厨屋。
他俩不是周春花和应小满,不知道是要拿去卖钱的,应淑让他们吃,他们抓起一把就磕起来。
“姐,这是你炒的?真好吃,和别人卖的不一样!”
这年代没有零食,什么甜草根儿啊,姑娘果啊,烤蚱蜢啊,就能让农村的小孩儿吃得津津有味。更别提炒瓜子和炒花生了。
就算是过年,家里宽裕阔绰买来一些,那也是招待外客的,自家人得省着吃。
两盆瓜子和花生端上桌来痛快吃,那可真是从来没有过的大美事儿。
刘波和刘涛吃起来就停不住嘴,让周春花打了两下,可有应淑护着,又联合了应小满,三个小男孩没一会儿就吃了一地瓜子皮和花生皮。
“你们觉得哪个好吃?”她想决定一个主打产品。
刘波:“瓜子儿!”
刘涛:“花生!”
应小满:“都好吃!”
意见居然还挺平均,应淑黑线,转头问周春花:“舅妈你觉得呢?”
周春花也忍不住多吃了几口,她的眼神在花生和瓜子上游移着:“我也觉得都好吃。花生更酥,瓜子更香。花生吃起来过瘾,瓜子也磕着停不下来,非要我说哪个好吃……还真选不出。”
“那要是让你买,你买哪个?”
周春花沉默:“两个都要点吧。”
“……”
第34章 世上只有一个应淑
自家人是抉择不出主打产品了,应淑决定把选择权交给顾客!
哪个卖得好,哪个就能成为她的主打!
她和周春花商量好了,她有车,骑着去黑市上卖,周春花则在附近几个村里卖,跟应淑五五分成,卖出去多少她就分到多少钱。
应淑很是佩服周春花的胆色,她卖个鱼生怕被人发现,周春花却敢担着炒货,直接去各个村卖——这是她脚下没根儿,没有依仗的缘故。
她要是被人抓着小辫子,不怎么着都能折腾去小半条命,而周春花遇见事儿,刘国强解决不了,回娘家一趟,什么也就平息了。
这就是保守而现实的农村社会,像她这样只有一个弟弟的独身女人,不管干什么事儿都显得万分艰难。
应淑把炒货装上车,趁着清新的晨风骑上山路。
转过一道弯,她看见应小满站在路口跟她招手:“姐,我跟你一块去!”
“你不学习了?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现在学得怎么样?我抽时间给你出张卷子得考考你。”
应小满挠挠头:“反正在学。和璞哥走了,说是等过完年才回来。”
应淑一怔:“他也走了?去哪儿了?”怎么一个个的,全都走了。
“三姑奶奶没跟我说。”
应淑低头想了想:“他一走走三个月,三姑奶奶还在村里住吗?”
应小满摇摇头。
“那你拿着书到小舅家来读吧,和刘波刘涛一起,也有人作伴。”
应小满犹豫了下,这次同意了。
姐弟俩去了镇上,然而这次,应淑却没有像上次卖鱼一样,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卖。
一进黑市,她就骑着车叫卖起来:“卖花生、卖瓜子喽,香脆的花生瓜子。”
应小满涨得满脸通红,躲在应淑身后说不出话:“姐——”看他们的人太多了!
应淑拍了他一下:“害羞什么,脸皮太薄做不了生意!”
说罢,又脸不红心不跳地叫卖起来。
招摇地转了黑市一圈,叫卖出乎预料地管用,时不时就有人喊停应淑。
“您先尝尝,看味道好不好!”应淑延续卖鱼的试吃策略,仍是先尝后买。
但是瓜子又不是鱼,谁卖瓜子会不让尝呢,所以试吃策略用在瓜子上并没有像卖鱼一般见成效。
生意虽然也源源不绝,却不像卖鱼时那么大排长队的火爆。
更让应小满失望的是,瓜子和花生价格低廉,着实是不赚钱。就算顾客觉得味道好,哪个尝过都愿意买上一毛两毛的,小半天下来,也才入账两块钱。
减去人工和成本,比起卖鱼,卖炒货真就是不值一提的小本买卖了!
应淑从他脸上看出他的想法,不由得又气又笑。
“卖鱼本来就是侥幸,你还想一口吃个胖子!”她拧了拧应小满的耳朵:“万事别想一步登天,都得一步一步来。我让你立马考个清华,你能考上吗?”
“考不上……”应小满吐了吐舌头,压下失望摆正了心态。
应淑也理解他的想法。
并非卖炒货不赚钱,而是卖鱼太赚钱了,前后对比落差太大,应小满的心理就有些失衡。不论是谁失衡都是难免的,这也是为什么她没一口答应跟刘老三合伙。
就这么卖上一个月的炒货,指不定还没他卖两天肉赚得多。
“想赚大钱,必须得动动脑子,想得比其他人更远,更深。炒货单价是赚的少,要是卖多了呢?”应淑意味深长地说。
应小满眨眨眼:“可就你和舅妈,连炒带卖,又能卖多少斤?”
“是啊,只有我和舅妈,究竟能卖出去多少呢?”
应淑没有回答应小满的问题,喃喃地反问了回去,应小满却觉得,她心里一定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因为她的嘴角,含着一抹无比笃定的微笑。
第一天,应淑和应小满一共跑了两处黑市,二十斤花生、三十斤瓜子尽数卖光。
去的时候是两筐炒货,回来的时候满身毛票。
周春花也一样卖得不错,只有花生剩下半斤挑剩下的,也不值当再拿去卖,直接给应小满他们处理掉。
应淑数好钱,跟周春花对了下账。
她那边没什么问题,周春花却少收了五块多钱。
估计是第一次卖东西,手忙脚乱忙中出错,让人给浑水摸鱼了。
周春花又愧疚,又难过,又生气,一边掉着眼泪自责,一边又怒骂那些占小便宜的人。
“没事舅妈,什么样的人都有,你第一次卖没防备。下次一定就好了。”应淑毫不在意地安慰她,说实话,只有五块钱的缺口,已经着实让应淑惊喜了。
周春花小学都没毕业,大字不识两个,她对周春花的要求只有把钱算清,别赔。
“你卖得比我多那么多,难道没遇上不要脸的人?镇上和县城的人还是比村里人素质高。”
听着周春花艳羡的语气,应淑忍不住笑了下:“哪有啥区别,再往前倒二十年,不都是农民出身?不要脸的城里人不比乡下少。”
“那你咋没赔?”
“哦,很简单,我每斤单价比你定的提高了一毛二。”应淑低头记着账本:“有的人买不起一斤,我就按五分钱卖一杯。这么卖其实更赚钱。”
周春花张口结舌,她结结巴巴地问:“咱们不是商量好价格了吗?”
应淑无奈:“舅妈,那是最低价,再比那个价格低,弄不好就赔了。你卖瓜子的时候不抓给人家一把?人家要尝,有那抓一兜去吃的,能不给他吃?”
“这些损耗,都得算进定价里。”
周春花张大了嘴,卖个炒货,居然也有这么多的讲究!她若有所思,心道自己要不也跟应淑一样涨两毛?
应淑一眼就看穿她心里在想啥。
贪心谁都有,一样的货,她比周春花高一毛二,周春花心里肯定不乐意。
但是——
“舅妈,城里人比乡下人有钱。你要考虑好,涨一毛二顾客还买不买账。”
卖货最忌一天一个价钱,顾客一旦流失,就算她再降两毛,也很难再挽救回来。
“……”周春花不吭声了,她犹豫了一会儿,决定价格还是保持不变。
应淑微微摇了摇头。她想不明白,周春花比应小满大二十多岁,该稳重些啊,怎么也和他一样有点急功近利,老想一夜暴富呢?
应小满看着清晰明了的两边账本,比谁都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
因为应淑就站在身前最近的地方,向他们证明了赚钱究竟有多容易!
然而,就算他们和应淑血脉相连,比谁都知道应淑是怎么赚钱的,也拍马都比不上她。
这世上只有一个应淑啊。
第35章 挺直腰杆回娘家
一百二十二斤炒货,两天就卖完了。
周春花喜不自胜,比谁都热衷于卖炒货这件事,简直是一头扑在了炒货上。
卖完炒货当天,她立刻拿着钱回了趟娘家,去收葵花籽。
花生自家菜园子里种了三分,那是偷着种来榨油的。周春花心疼钱,不愿意去收花生,不过应淑还是公私分明地记了账。
按她的说法,几块十几块的,自家人怎么给都行,牵扯到生意,就必须丁是丁卯是卯,不能乱规矩。
她说这话的时候,一反平常的万事好商量,态度很威严,周春花压根不敢出声反对。
她觉得同一个屋檐下住了快一个月,好像才真正认识了应淑。
这孩子并不可怜,她也许遭遇了不少厄运,但也比谁都坚韧,比谁都活得强。要是可怜她,那就是在低看她!
无须怜悯,无须帮助。
就算无家可归,她也不是随水漂流的浮萍,而是一阵自由驰骋的大风,不但能改变自身的环境,甚至还能带着旁人飞起来!
这样的人,又有什么好可怜的?只能让旁人发自内心的来敬佩!
周春花也被应淑这一阵大风吹大了胆子,吹足了勇气。
她拿着钱回到娘家,第一次不是回来借钱要粮。
周春花的娘家在大宋村,大宋村是个很大的村庄,一半人姓宋,一半人姓周。周春花的弟弟周德平在周姓里很有声望,周春花总是很依赖周德平。
她爹娘心疼闺女,知道她日子过得苦,乐得周德平愿意帮扶她,从来不说什么。只要周春花来,一定会给她塞吃的塞用的。
周德平的媳妇心里很是不舒服,有气只能往肚子里吞。长年累月下来,最烦看见周春花,只要周春花一回来,她就摔盆子摔碗,阴阳怪气地讽刺她。
周春花自己气短,不管她说啥都心字头上一把刀,只能忍。
没办法啊,她靠娘家接济,听几句难听话算啥呢。反正她爹娘活着,周德平又护着她,弟妹也就只能嘴上说说。
但无论如何,她心里不是不难受。
要是她有条件,当然也愿意带着礼来回娘家。
这次回来,周德平媳妇又习惯性地张嘴讽刺,周春花理都不带搭理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