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一粒种子

时间:2022-11-10 11:59:5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小说主人公是李丕荣张丽的书名叫《时代的一粒种子》,小说《时代的一粒种子》作者为黄振华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


李丕荣从没想过,除了自己母亲,还有被其他女人打耳光的一天。


眼前的张丽对着自己怒目直视,她右手五指紧紧并拢,依旧保持着先前接触李丕荣面部的姿势。张丽穿着一件运动款套头衫,很适合做挥臂之类的大幅度动作,套头衫胸前位置印着一只猩猩头像,目光正对着李丕荣,以至于刚开始吵架的时候,李丕荣感到了双倍的压力。


对于这记突发耳光,李丕荣没来得及做出反应,甚至都没感到脸疼。几秒钟后,一股火气直冲李丕荣脑门,但正当他准备咆哮时,张丽转身走进了卧室,猛地关上了门,“咔哒”一声上了锁。


李丕荣一口气憋得肺部生疼,但他能做的只是捶打房门以及发出“张丽,你给我出来”之类的无力威胁。李丕荣自认为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机灵人,但在这一年多的婚姻中,他似乎总是慢这个女人一拍。


李丕荣折腾了半天,张丽没有一丝反应。李丕荣刚要作罢,就听见从屋里闷闷地传出几个咬牙切齿的字:“李丕荣,我要和你离婚!”


在这个大城市里,李丕荣没有任何亲戚,他的亲戚或者在老家的乡下种地,或者在天南海北的工地上搬砖。李丕荣十八岁时考上这里的大学,从农村迈进了城市,经过摸爬滚打混上一个事业部经理的职位。这座城市的房价曾经很贵,但十多年前突然下跌后便再也没有涨起来过,李丕荣买了房之后,在生活开销上依然没有多少顾虑。


李丕荣并不是一个内向的人,但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让他难以休息,即便遇到空闲时间,李丕荣也很难再有体力和精神出去活动,萎靡地只能窝在沙发上刷手机。尤其是当上经理之后,脑子里除了工作更难有其他的事情,偶尔与朋友聚一聚,但手机才是最亲密的伙伴。


上周三晚上,李丕荣读到一篇网络媒体推送的文章,题目是《我们是时代的一粒种子》,看起来略带一点史诗感,文章大意是每个人在这个时代都很渺小,要顺应时代发展大潮,才能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李丕荣读完之后觉得很有道理,随手点赞收藏。这种感觉持续不到二十四小时,李丕荣在上周四晚又读到了同一网络平台推送的另一篇文章,题目却是《我们不是时代的一粒种子》,这篇文章的意思与《我们是时代的一粒种子》恰好相反,讲的是每个人必须主动出击,寻找他人不曾发现的时代机遇,即便看起来逆时代潮流也在所不惜,这样才能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李丕荣读完之后,对这篇文章同样认可,同样点赞收藏。要说一个人到底是不是种子,李丕荣也闹不清楚,他只觉得上周三的时候自己还是粒种子,上周四的时候自己又不是粒种子了,而上周五到现在,李丕荣觉得自己既是种子又不是种子。


李丕荣的父亲早逝,只有母亲一人在老家生活。老太太知道儿子工作忙,平时电话打得不多,一年也就见上一两次面。老太太是个严厉的人,李丕荣自小没少挨打,到他长大之后,老太太打不动了,只能把手换成了嘴,见到李丕荣就唠叨个没完。老太太现在没啥要求,唯一的愿望就是早点见儿媳妇。李丕荣心想,大家都这么忙,能约朋友出来聚聚已经很难得,哪有时间出去谈恋爱;再说网上的文章都说了,现在的姑娘个个都很有个性,把实现自我价值放在第一位,老太太一门心思想着儿媳妇“相夫教子”,只怕将来自己娶回来后家里天天鸡犬不宁。但无论李丕荣怎么解释,老太太就是不听,还反过来指着李丕荣的鼻子骂,你不结婚就是欺师灭祖。


春节时,老太太给李丕荣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今年还不领证,老太太就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只能喝农药一死了之。李丕荣心中暗自好笑,现在农作物都有改造的防虫基因,能喝死人的农药早就不产了,凭老太太的活动能力半径,想喝也买不到。不过,李丕荣知道老太太性子烈,怕她真闹出事来,还是计划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一回到城里,李丕荣便联系坤哥出来。坤哥是李丕荣的公司同事,当年是李丕荣入职时的师傅,现在只是副经理,但李丕荣依然很尊重坤哥,一来坤哥年长几岁,二来坤哥做事沉稳,考虑问题很周到。每当李丕荣遇到挠头的事情,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坤哥。


酒过三巡,李丕荣叹了口气,向坤哥讲述了老太太发过毒誓的心愿,但目前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下要建立一段亲密关系是困难重重。李丕荣知道坤哥路子比较广,问他能不能直接帮着介绍一个靠谱的姑娘。


坤哥想了想,对李丕荣说:“我现在没有合适的介绍给你,要不你去试试大数据配对?”


李丕荣没听说过这个词,疑霍地问:“什么是大数据配对?”


坤哥说:“听说政府正在弄了一个帮人找对象的民生项目,每个城市都有,我们这儿的上个月才对外营业,只收很少的手续费,你要不去看看?”坤哥一边说,一边从手机中刷出那条新闻,递给李丕荣看。


李丕荣盯着看了一会儿,然后打开自己的手机检索了网络平台的看法,然而网络平台依旧同往常一样,有的说科技发展让找对象更容易了,有的却说这是骗子的,和街上摆摊的算命老头差不多。李丕荣将自己的手机上的各类说法指给坤哥,将信将疑地问:“靠谱么?”


坤哥没有看手机上的内容,只是深深地吸了一口烟,说:“小李,你在公司对各项业务流程都掌握的很熟,工作上是一把好手,但工作之外的事情,你不能总是在手机上道听途说,得亲自去试试才知道,对吧。”


李丕荣按照新闻的地址找到了这家单位,单位门口大大的牌子写着“婚姻促进服务中心”,大门侧面的简介上列出了一连串的政府合作机关,看来是有官方背景,李丕荣心里稍稍多了几分信任。简介上主要写了中心成立的种种曲折和光辉历程,末尾简单注明了业务范围,包括婚前培训、妇女权益保障等等,李丕荣顺往下看,却看到“大数据配对”几个格格不入的带有一些科技感的汉字,这大概就是坤哥说的那个民生项目。李丕荣随即进门取了号,坐在长椅上等待。


李丕荣打量了一下这家“中心”的布置,和一般的政府办事机关差不多,一排大约七八个办事窗口正对着大门,大门右侧便是数排长椅,稀稀拉拉地坐了十几个人在等叫号。李丕荣看到办事窗口的正上方有一段鲜红的大字:“依法组建家庭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义务。”李丕荣被这几个字深深打动,想到自己高龄未婚,不由暗自责备自己这些年活的缺乏责任感。


等了大概十多分钟,显示屏上出现了李丕荣的号码。他按照提示来到窗口,一位办事员语气平淡地问:“要办什么?”李丕荣一紧张,突然忘了那个词怎么说了,结结巴巴地说:“找、找对象”。办事员看了李丕荣一眼,问道:“是申请大数据配对吗?”李丕荣用力地点点头。办事员先检查了李丕荣的身份证,接着让李丕荣对着摄像头进行人脸核实,确认了李丕荣的身份之后,办事员拿出一个二维码和一张表,对李丕荣说:“扫这个注册,再把申请单填写一下,末尾处签上姓名和日期。”


李丕荣掏出手机扫了码,跳转出来一个名叫“喜相逢”的app,下载之后打开软件,弹出来的是一个红彤彤的喜庆界面,大大的“喜相逢”三个字放在正中间,然后左边一个丘比特在射箭,右边一个月老在牵线。李丕荣填了自己的身份信息,按下了“完成”,界面马上烟花四起,一个卡通小姑娘举出一个“恭喜你成为会员!”的牌子。


李丕荣开始填表,这是一张标题为《调取个人信息申请单》的文件,标题下一段说明写着:“申请人自愿授权本中心调取个人信息,以作为本申请事项之用途”。李丕荣依次写上自己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在用途一栏有些犯难,刚要发问,办事员似乎未卜先知,继续平淡地说:“用途那里就填大数据配对。”李丕荣“哦”了一声,然后赶紧填完交给了办事员。


办事员接过申请单,麻利的抬起印章“啪啪”地盖上,然后在电脑上操作了几下,窗口旁的一个打印机便开始工作,慢慢吐出一张小单。办事员把小单交给李丕荣,用极快的语速说:“这是回执,七个工作日内中心会短信通知受理情况,请保持手机畅通,谢谢。”李丕荣将回执单收进包里,小心翼翼地问:“这…就可以了吗?是会给我分配一个对象是吗?”办事员笑了一下,向李丕荣解释道:“不是分配对象,我们按照你的申请向政府的公共数据中心提出请求,公共数据中心会依据你的情况在本市匹配最合适的人选,然后通知你们见面。那边显示屏下面有宣传单,你去看看就明白了。”


李丕荣道了一声谢,取了宣传单,仔细阅读了“大数据配对”的工作机制。原来,政府建立的公共数据中心中存储了全部市民的个人信息数据,这些信息来自所有提供服务并收集用户信息的企业,包括购物网站、购票网站、外卖网站、社交网站、支付平台等等,这些企业都必须定期将数据交由公共数据中心进行备份。当不同领域的数据汇总起来时,这些信息可以对每个市民进行完整的描述和定义,准确性远远超过市民对自己的了解。当然这些数据对外是绝对保密的,只有特定的使用场景出现,比如发生特别严重的犯罪行为,才会经过极为严格的层层审批后,将对应的个人数据交给特定的机关使用。“婚姻促进服务中心”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却也是特别批准可以“使用”数据的单位,但这个“使用”也仅仅是代为提出申请和取得结果。当李丕荣申请调用个人数据后,“公共数据中心”会在内部对个人数据进行分析和匹配,最后将配对成功的结果交给“婚姻促进服务中心”,再由“婚姻促进服务中心”组织双方见面。


李丕荣读完宣传单,才想起大概五年前确实有这么一个事,当时颁布了一项法律,允许政府建立数据管理部门,也就是“公共数据中心”。李丕荣记得,当时舆论的反应非常激烈,网络上打成一片,有的文章反对这项立法,认为侵犯了个人隐私,但也有的文章表示支持,认为搜集个人数据是非常常见的商业行为,一些大企业已经在私下互相交换各自掌握的个人信息,既然如此,把个人信息存放在政府手里反而更保险。李丕荣对什么数据、隐私不是很了解,他只觉得两边都有道理,所以他对两种观点的文章都点赞了。


从“婚姻促进服务中心”回来的第四天,李丕荣收到了申请通过的短信。短信告诉他,公共数据中心将对他的信息进行运算,并在半个月内将结果通知他。果然,半个月后,李丕荣又收到了一条短信,通知他已经给他匹配好了合适的人选,对方名字叫“张丽”,而他必须在“喜相逢”上确定见面时间,并同时阅读一份发到他邮箱的报告。


李丕荣打开“喜相逢”,定了一个周末的时间,然后点开了那份报告。报告是公共数据中心直接发给他的,里面具体列出了他与匹配对象的契合之处,包括一些共同的爱好、相似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等等,并有一段“配对建议”。“配对建议”摆出了一大堆读不懂的专业名词之后,综合认为李丕荣与那个叫张丽的姑娘在很多观点和兴趣爱好上保持了高度一致,而且消费能力按照性别换算之后比较接近。此外,通过人脸信息,李丕荣的外貌等级与张丽相同,经过系统比对,张丽的五官特征与李丕荣经常关注的几位女明星具有相似性。


李丕荣又读了一遍报告,心里充满了希望。李丕荣从小就知道一句“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而且有很多网络文章都在论证这个观点。现在那些高科技的电脑帮他介绍了个对象,这可不是虚头巴脑的东西,不仅对外貌进行挑选,连灵魂都读取了,绝对靠谱。


“还是得相信科学啊!”李丕荣放下手机,仰头躺在沙发上,脸上的笑容久久没有褪去。


见面的日子到了,李丕荣特意提早一些来到“婚姻促进服务中心”。李丕荣内心感到一阵紧张,因为这是先进的电脑为他挑选的灵魂伴侣,是最最合适的配偶人选。李丕荣先是担心这个“张丽”本人会不会很糟糕,如果是这样,只能说明被匹配的自己也很糟糕,这会严重打击他的自尊心;同时,李丕荣也害怕,如果与这个灵魂伴侣都谈不成,那他这辈子只怕要孤独终老了。


“婚姻促进服务中心”的办事员把李丕荣带到了后厅,看着一间间谈话室,李丕荣才知道这个中心的空间如此巨大。七绕八拐之后,办事员打开一间房门,里面已经坐了一个女人,看来有人比李丕荣更紧张。办事员随即关上门离开,房间里只剩下李丕荣和张丽两个人。


李丕荣在张丽对面坐下,打量着张丽,这是一个不算漂亮的女人,但李丕荣却觉得很顺眼,尤其是她那双有着内双眼皮的大眼睛。张丽也在打量李丕荣,虽然不知道她的内心想法,但李丕荣没有从张丽的脸上看到反感的表情。


两人仿佛见到外星人一般互相扫描了几十秒,似乎要确认对方是不是真人。短暂沉默后,张丽开口了:“你好,我叫张丽,是计算机匹配的我们俩,我是女的。”


李丕荣说:“我知道。我叫李丕荣,我是男的。”


张丽说:“我也知道。”


两人相视一笑。因为已经读过报告,两人很容易找到共同点,交谈起来格外顺利。李丕荣从谈话中得知,张丽也读了《我们是时代的一粒种子》和《我们不是时代的一粒种子》,她的感受和李丕荣一样,觉得两篇文章都很有道理。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直到办事员敲门进来告诉他们下班了,两人才醒悟过来。两人离开中心后又一起吃了一顿饭,从娱乐八卦到社会新闻,一直聊到很晚才分开。临走之前,两人约定了下一次见面的时间。


李丕荣真切地认为,科技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电脑的计算是非常精确的,他和张丽就是命中注定要在一起的。张丽说,她也有相同的想法,他们的相逢就是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是最最正确的。


李丕荣和张丽很快建立了关系,两个月后就领证结了婚。


不知道矛盾是何时开始的,两人产生裂痕之快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吵架的周期也越来越短,如今两三天就得恶语相向一次。随着蜜月期的迅速过去,两人之间的生活差异逐渐显现,当意见相左时,双方都拒绝向对方妥协,李丕荣会向张丽发送一篇《男人应该如何生活》进行分辩,而张丽会回复一篇《女人不能犯的二十个错误》进行反驳,接着便很容易从一件家庭琐事上升到对对方人格的不信任。李丕荣和张丽都觉得相处起来很痛苦,但神奇的是,当两人关系稍稍缓和时,却又很容易聊到一起。就这样起起伏伏的一次次折腾,双方的耐心还是耗尽了。


当那天被张丽打了之后,李丕荣觉得实在无法忍受,便找到了坤哥,将他和张丽的种种过往一股脑地倒出来。坤哥刚开始以为只是日常的小矛盾,但看到李丕荣抱怨了一个小时还没有停下来,而且语气越来越重的时候,坤哥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坤哥说:“不对啊,你们搞对象的事不是经过大数据计算的吗,为什么还会过成这样?”李丕荣喝了两口水,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没好气地说:“我哪儿知道,可能是那白痴电脑算错了,以前我就在手机上刷到过一篇《知识并不是万能的》的文章,现在看来那文章很对。”坤哥也没办法,只得说:“这样吧,明天你到那个什么中心去问问,看看是不是他们算错了。”


第二天,李丕荣找了个借口从公司里溜出来,直奔“婚姻促进服务中心”。窗口的办事员还没开口,李丕荣就把自己的报告递了上去,请办事员帮忙查一下是不是配错了。办事员摇着头说:“我们没有权限去查看配对的过程,没有办法帮你。”李丕荣一听十分气恼,开始大声诉说自己婚后生活的不幸,而一切的根源都是这个什么大数据配对。李丕荣的举动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办事员也有点慌,连忙劝阻李丕荣:“先生你先别急,你的问题找我们主任反映一下吧,看他有没有办法解决。”


主任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把李丕荣接进办公室,给他倒了杯茶,温和地说:“这位先生,你有什么问题和我说吧,我一定想办法帮你。”主任的声音十分厚重,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


李丕荣稍微冷静了一下,从申请配对开始,将整个事情讲给主任听。主任听完后面色凝重,站起来走了几步,对李丕荣说:“我理解你的感受。中心成立这两年来,已经有不少通过大数据配对结识的夫妻来反映情况了,和你说的差不多,都是刚开始很顺利,后面问题就越来越多。我怀疑是系统的计算方式出现了问题,前几天已经向上级单位报告过了,他们会邀请专家去核查系统的情况。”主任停了停,接着说:“另外,你是否愿意提供你和你太太的数据,作为案例让专家进行复核?这有助于找出问题,我承诺会第一时间告诉你复核结果。当然,这需要你们双方的同意。你和你太太商量一下,可以的话让她现在过来,你们一起签字。”


李丕荣打了几次电话给张丽,但张丽都直接挂断。李丕荣只好发了个长长的信息,把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张丽回复了三个字:“我过来。”一个小时后,张丽来到了中心,和主任问了两句后签了字,签完便匆匆离开,全程没有和李丕荣说过一句话。


待李丕荣签完字后,主任和他握了握手,说:“你先回去吧,有结果了我联系你。”


张丽晚上回家后,对李丕荣依然不理不睬。第二天李丕荣被公司派去外地出差一周,待他回来时,张丽已经搬出去住了。李丕荣心灰意冷,分居不久便同意了张丽的要求,和她办了离婚手续。


李丕荣离婚后半年的一天,主任突然打来电话,先客气地问李丕荣的近况,李丕荣说了和张丽离婚的事。主任劝慰了李丕荣几句,然后切入主题,告诉他专家的调查结果出来了,希望他可以到中心来当面了解一下。李丕荣本欲拒绝,但主任坚持让李丕荣过来聊聊,并说这是为了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李丕荣想想也对,便答应了。


主任照例给李丕荣泡了一杯茶,说:“专家复查了你和小张的信息,都没有问题,而系统也是按照既定的算法进行匹配的,结果显示你和小张确实最为般配。”


李丕荣瞪大了眼睛,觉得简直不可理喻,正要开口反驳,主任用手势制止了他,接着说:“我仔细听过专家在技术方面的说明,也把你以及类似的案例与专家进行了充分沟通。我自己有一个初步的结论可以解释,但不代表官方,只代表我对你的个人意见。”李丕荣点了下头,主任说:“根据专家的介绍,大数据配对的原理,是把你和小张的各种信息进行比对,这些信息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资产和消费信息,也就是经济基础,在双方收入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主要是在消费习惯上进行匹配,避免因为经济上的分歧出现重大问题,这是以往很重要的一个离婚缘由。第二类信息,是你们的人脸信息和异性关注度信息比对,既不能让你们的相貌差别太大,也会从你们日常对异性的关注习惯,比如对哪些类型的异性点击和检索比较多,来识别你们对异性面容的喜好。当然,具体的算法是很复杂的,我只是陈述原理。”


主任喝了口水,接着说:“第三类信息,也是最为重要的,是你们关注、点赞或创作的文章、视频、影视剧、书籍、新闻等等,这是属于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等精神方面的匹配,是系统进行配对计算时权重最大的部分,因为离婚理由中占最多的一项,便是性格不合,当然这个性格不合只是笼统的说法,我认为就是在精神方面的不匹配。根据大数据比较,你和小张关注和点赞的内容是高度重合的,配合上之前的两类信息统计结果,本市范围内你和小张的匹配度最高。”


李丕荣越听越迷糊,这不正好说明他和张丽适合在一块生活吗?主任望着李丕荣,说道:“但是,我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我问你,除了工作,你了解外界信息的渠道是什么?”李丕荣努力地回忆了一会儿,摇摇头说:“大多来自手机上的各类信息平台吧,还有来自和朋友的聊天,其他的没有了。”主任又问:“那你和朋友聊天的内容又来自哪里,是不是还是手机上读来的?”李丕荣愣了一下,思考了几秒钟,说:“应该是的,每次我说起什么的时候,我的朋友们也都知道,大家的话题都是网络平台上的那些。”主任说:“那就是了,如果大多数人的信息源都是相同的,那么系统在分析你们时,大多数人在第三类精神方面的匹配度应该都不会差别太大。虽然你和小张的数值最为接近,但我相信,你和其他人的数值相差应该是很小很小的。甚至更进一步地说,对于第一类信息中的消费部分和第二类信息中的外貌喜好部分,大多数人的数值也不会相差太多,因为你们的信息渠道是高度同质化的,导致你们的消费观和审美观都受到相同内容的指引。”


主任的话,李丕荣从内心是认可的,一股悲哀之情油然而生,原来大家都差不多,都是千人一面的芸芸众生,他和张丽也并不是什么天生一对,也许只是比他人多了小数点后面不知多少位的几个数值。李丕荣虽然很沮丧,但还是带有一些惋惜地问到:“既然大家差不多,为什么我和张丽还是没法一起生活?”


主任几番欲言又止,最后还是说:“这些话本不该由我说,不太礼貌,不过既然你已经遭遇了感情的挫折,我还是说说我的看法。你和小张,每天都在网上接受海量的类似信息,在现代城市的生活模式下,这几乎是塑造你们人格的唯一渠道,但这些信息永远是有正反两面的,因为只有“冲突”,才会吸引人们持续关注和讨论。任何一个主题,正方和反方都会出现,像指挥棒一样带动你们的思想和情绪。所以,你们永远活在别人定义的自相矛盾的世界里,你们只是在用别人的理论代替自己生活,却没有机会去从生活中建立自己的理论。当生活的矛盾出现时,你们都能为自己找到对应的理论支持,就像辩论赛一样,你们在网络影响下的思维始终困在对抗之中,没有办法互相磨合和理解。”主任刚说完,似乎感到失言了,马上笑着说:“好了,刚才都是我瞎说的,就当我们闲聊了,我还是祝福你能尽快找到自己心仪的另一半,也欢迎继续使用我们中心的服务。”话毕,主任便站起来向李丕荣伸出了手,李丕荣也没有继续聊下去的想法,和主任握了握之后,便离开了。


李丕荣走出办公室后,主任的话犹在耳旁回荡,好像触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但却又不是特别清晰。李丕荣掏出手机,想检索一下网络上对这事的看法,却发现主任的话中很难归纳出准确的关键词。


踌躇了一会儿,李丕荣试着检索了一下“生活”二字,紧接着跳转出见不着边的文章列表,最上面的一篇赫然便是那篇《我们是时代的一粒种子》,紧接着第二篇则是《我们不是时代的一粒种子》。


李丕荣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无力感。他不舍得放弃思考这个问题,却又不得要领。突然,李丕荣想起去年看过的一篇热门网络文章中的一句话:“放下无解的问题,让生活继续前行。”李丕荣觉得,这句话简直就是为这一刻而写的,于是他瞬间释然了,转身来到了“婚姻促进服务中心”的大厅,取了一个号,坐在了等候区,静静等待着下一轮的叫号。

上一篇: 长鹏号入轨前的30分钟

下一篇: 不见深情如昨日


 最新资讯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