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孟女知乎》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孟玉写的一本言情小说,是一本已完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孟玉向柯,讲述了:太子的造反,开始得轰轰烈烈,结束得无声无息。陛下拟了圣旨,将他发配去守皇陵,三弟四弟皆死在了这场叛乱中。附从的世家被问罪,京师又是血流成河的灾难。宫门外的叫骂声沸反盈天,陛下坐在至高之处,面无表情。太子妃沈氏在东宫被查抄那日触柱而死,陛下恩德,本不欲杀她,沈家族诛,太子妃恩准保全,同废太子一同圈禁皇陵。可她不愿意。我甚少见她,模糊印象中是个鲜活明媚的少女,爱穿红裙子,下巴总是扬起来。...
太子的造反,开始得轰轰烈烈,结束得无声无息。
陛下拟了圣旨,将他发配去守皇陵,三弟四弟皆死在了这场叛乱中。附从的世家被问罪,京师又是血流成河的灾难。宫门外的叫骂声沸反盈天,陛下坐在至高之处,面无表情。
太子妃沈氏在东宫被查抄那日触柱而死,陛下恩德,本不欲杀她,沈家族诛,太子妃恩准保全,同废太子一同圈禁皇陵。
可她不愿意。
我甚少见她,模糊印象中是个鲜活明媚的少女,爱穿红裙子,下巴总是扬起来。
她穿着太子妃的命妇衣冠,妆容严正,恰似一个木偶,看到我撑伞站在外面,鲜红的嘴唇弯起一个笑,随后毅然决然地扑向了鎏金雕龙的柱子。
屋内传出凄厉的尖叫,是一个少女,容色很清秀,脸色苍白,看着吓坏了。
可她的手中却紧紧抱着一个孩子,手捂在孩子的眼睛上,嘴唇颤抖,见我走来,一步步后退,很是恐惧。
我问:「她是谁?」
东宫使女回答道:「殿下,她是颜氏。」
「颜氏是谁?」
东宫长史告诉我,颜氏是太子去江南收的人,本想封为侧妃,却遭到太子妃的反对,最后竟成了个没名没分的侍妾,名字也没上玉碟。
而她怀里的孩子,是太子唯一的女儿,只是胎里不足先天虚弱,太子妃并不喜欢她,现在孩子是颜氏在照顾。
女使将孩子抱给我,孩子长得很白胖,看不出先天不足的影子。
她被照顾得很好。
这个孩子是可怜的,因着她还未满周岁,摊上这样一对父母,哪怕生在皇家,也不会过得很好。
颜氏见我冷漠,唯恐我将孩子摔死,又被按在地上不得起身,只能一下又一下地叩头,哭着说:「殿下,孩子是无辜的,孩子是无辜的啊。殿下,您把孩子给我吧,我带着孩子回江南,日后绝不会出现在您的面前。」
我不太明白她的想法。
她是太子的侍妾,本可以做侧妃,却因着太子妃成为了没名没分的侍妾,后更是成为了这个孩子的使女,她不怨恨?
这孩子惊醒了,咧着嘴在哭,可怜的样子。
她长得可真丑。
我命人将颜氏带下去,亲自抱了孩子去太极殿。
陛下看着我手中的孩子,问我:「心软了?」
我道:「她的父母一废一死,不必再牵连她了。到底是阿兄留下的一点血脉。」
陛下道:「你给她起个名字,带回去好好养着吧!」
夏天到了,天气热了起来,雨水很足。
孩子在我怀中哭得几乎要背过气去。
我道:「孟辞,您看怎么样?」
陛下颔首。
我从不知道,孩子是这样磨人的。
公主府的女官赵氏将从前东宫的乳母提了出来,让她们继续照顾孩子。阿蛮转而时时盯着孩子,生怕别人照顾得不周。
我忙着处理废太子留下的事情,从早忙到晚,直至有一日,属下的人将颜氏同太子的恩怨纠葛摆在了案头,我将其看完,虽然仍旧不解,但也命人将颜氏放了出来。
从前觉得此人深不可测,现在看来却是有些多想了。
她没那么深的心思。
颜氏并未遭到苦头,心中仍挂念着孩子,我便让她到孩子身边侍奉。
事情都结束后,我去皇陵看望废太子,颜氏向我提出了入府后的第一个请求:她希望带着孟辞和我一同前去看望废太子。
我答应了她,没让她带着孩子去。孟辞年幼,皇陵虽有皇,却终究是陵,若是吓到了不好。而我那兄长,听闻伺候的人说很是不得志,整日借酒消愁。
马车平缓而行,我看到素日整洁端方的太子殿下,变成了胡子拉碴的阶下囚。
我应当说些话的,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便离开了。
颜氏进屋,待了很久,也出来了,眼眶红红,像是哭过。
她问我:「殿下,您会杀了他吗?」
我道:「不会。」
曾经他说过,会保我一世平安富贵,我自也不会杀他,虽圈禁皇陵,可是有山有水,衣食住行比之亲王,当一富贵闲人,终老山林之间,也是人生美事。
回程路上,颜氏再次提出请求带着孩子回江南。
我仍旧拒绝。
颜氏道:「殿下,阿辞只是个女孩子,不会影响您的。我保证带着她回江南去,在那里终老。我有房子铺子,能照顾好她。」
我道:「她虽出身皇家,却也是罪臣之后,有那不堪的父母,纵使隐姓埋名,却也不得安生。你在江南,到底也只是一富商,如此底蕴,如何支撑得起孟辞。」
颜氏落泪道:「总好过在皇室之中不得自由。阿辞没有父母依仗,更没有母家支持,将来若是两国相争,这样的孩子,最容易被推出去和亲了。」
我诧异地看了她许久,却想不到这小小商户女郎也可有如此见识,随即笑道:「孟辞不会和亲。」
她惊讶地看向我,我道:「大梁的任何一个女儿都不会去和亲。」
西域贸易发达,可风沙噎人,梅执风同我兄长一般大,硬生生磋磨得像是两代人。
孟辞不会去和亲,我的妹妹不会去和亲,我的侄女不会去和亲,千千万的大梁女儿家不会去和亲。
要和,只能是他们捧着国书,带着质子来和,大梁的女儿家不应当为了担不起的大义凛然去牺牲。
颜氏长出了一口气,真心实意地说:「你是个好人。」
我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