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宝宝变成“小黄人”,大便白如陶土!出生40天紧急手术,竟因胆道被锁死!

时间:2025-03-31 12:11:0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3岁的女孩小鹏,从出生开始就与常人不同。他的皮肤黄染,黄疸并未得到缓解,家人初时以为是新生儿黄疸,过几天就能好转。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小鹏的黄疸并未退去,体重增长缓慢,胃口差,哭闹不断。最令人担忧的是,他的腹部膨胀越来越明显,肝脏肿大,皮肤上渐现小血点。

家人带他去医院检查,首先排除了感染等常见疾病。接下来,经过B超检查,医生发现小鹏的肝脏和脾脏肿大,胆囊也表现出异常情况。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和肝功能检测确认了先天性胆道闭锁(BA)。

新生儿疾病

先天性胆道闭锁(BA)是一种罕见的新生儿疾病。患儿出生后不久就会表现出阻塞性黄疽的症状。病变一般最初发生在肝外胆道,如未经及时治疗可迅速向肝内胆道发展,引引起严重的胆汁淤积和迅速发展的肝硬化。患儿随即出现肝脾肿大,腹水,静脉曲张,凝血功能减退等肝功能失代偿和门脉高压征象,严重者可致死亡。

分型

胆道闭锁(BA)按病因学和发病特点分为四型:

第I型为Alagille综合症(胆道闭锁脾脏畸形综合症),患者常有脾脏畸形、内脏转位、肝后下腔静脉缺如、心脏畸形等,女性多发,且在东亚及有色人种中较为常见。该型病理表现为肝外胆道萎缩,预后较差,手术难度较大。

第II型为猫眼综合症,表现为神经系统、眼耳部畸形,约31%的患者伴有胆道闭锁,还可能有直肠-肛门闭锁和心脏畸形,占BA的10%左右,I型较为常见。

第III型为囊肿型BA,占BA的10%。尽管该型曾认为病变较小,预后较好,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其肝内外胆道有明显炎性浸润,预后较差,且需要肝移植的比例与其他类型相当。

第IV型是最常见的单发型BA,约占80%以上,发病率存在地域差异,如在欧洲为1/15000-1/19000,在中国台湾为1/5400-1/5800,患者无明显性别和季节差异,预后相对较好。

诊断

胆道闭锁(BA)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尤其是90天以内进行Kasai手术能显著提高预后。研究显示,70天以内手术预后无明显差异,但超过90天,肝移植间隔时间缩短,手术成功率降低,因此早发现、早治疗非常关键。

目前,没有单一的确诊检查,诊断需通过多步骤鉴别。常用筛查方法包括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粪便比色卡和B超检查,但这些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限。肝脏活检和HBS SPECT诊断准确率较高,MRCP和B超的表现较差。研究还显示,苯巴比妥的使用可以提高HBS的诊断准确性。

此外,血清学小分子如ICAM-1和miR-200b/429也有潜力作为BA的诊断标志物,提供了新的诊断思路。

治疗

肝移植是治愈胆道闭锁(BA)的唯一手段,但研究表明,肝移植越晚进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越低。因此,对于肝功能迅速恶化或未能及时进行Kasai手术的患儿,肝移植成为一线治疗。Wang等人的研究表明,与Kasai手术相比,肝移植作为一线治疗的术后一月生存率相近,但术后一年生存率显著更高(84%比61%)。然而,供肝稀缺、术后需长期免疫抑制以及高昂的费用仍是肝移植的短板。

确定哪些患儿在Kasai手术后最终需要肝移植是当前研究的重点。研究发现,PELD评分>15分或手术时大于60天的患儿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风险显著增加。Kawahara等人的研究则表明,术后3个月内,直接胆红素(DB)>0.7mg/dl或谷草转氨酶(AST)>94IU/L是预后不良的提示因素。

参考文献:

[1]单禹华,龙喜带,夏强.先天性胆道闭锁最新研究进展[J].肝胆外科杂志,2014,22(02):154-157.

[2]郭振亚,张若岩,柳明江,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病因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08):1343-1346.

[3]李鑫,潘娟.小婴儿胆道闭锁的手术配合[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12):79-81.

上一篇: BMC Nephrol:早产儿动脉导管未...

下一篇: MC Pediatr:N-乙酰半胱氨酸治...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