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主动通勤与抑郁和焦虑发生率的关联:前瞻性队列研究
时间:2025-02-04 12:09:3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挑战。据估计,全球每年因心理健康障碍所带来的经济负担高达25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60万亿美元。其中,抑郁症和焦虑症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分别影响全球约3.22亿和2.64亿人。这些疾病已成为全球致残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识别和管理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因素对于疾病预防至关重要。
身体活动被认为是可调节的健康行为,可以有效缓解抑郁和焦虑。尽管大量研究已证实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但关于日常主动通勤(如步行和骑行)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现有证据仍然有限。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通勤方式与抑郁和焦虑发生率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分析炎症指标在此关联中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前瞻性队列数据,共纳入240,547名在职通勤者,排除基线时已有抑郁或焦虑诊断的个体。研究采用电子问卷收集通勤方式信息,包括非主动通勤(驾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主动通勤(步行、骑行或混合模式)。研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不同通勤方式与抑郁和焦虑发生率的关联,抑郁和焦虑的诊断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代码。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作为系统性低度炎症的反映,进一步用于中介效应分析。
图1:不同通勤方式下通勤距离与抑郁和焦虑发生率的关联,模型调整了年龄、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BMI、吸烟和饮酒状态、睡眠时长及失眠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在平均13.67年的随访期间,共发生10,862例抑郁和9,407例焦虑事件。与非主动通勤相比,骑行通勤者的抑郁风险显著降低(HR=0.775,95%CI:0.674–0.890),混合模式步行(HR=0.858,95%CI:0.800–0.919)和混合模式骑行(HR=0.821,95%CI:0.744–0.907)也显示出显著的保护效应。类似地,骑行(HR=0.781,95%CI:0.675–0.904)、混合模式步行(HR=0.867,95%CI:0.805–0.934)和混合模式骑行(HR=0.810,95%CI:0.728–0.902)均与焦虑风险降低相关。相较之下,单纯步行通勤与抑郁或焦虑发生率之间未发现显著关联。
进一步分析通勤距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现,骑行通勤者在通勤距离较长的情况下,抑郁和焦虑的风险降低更为显著,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而步行通勤者则未观察到类似趋势。此外,职业类型对通勤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具有调节作用。对于从事较少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的人群,主动通勤的心理健康益处更为显著,而重体力劳动者和需要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个体则未表现出相同的保护效果。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炎症指标在骑行与抑郁和焦虑之间的关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分别解释了19.75%和18.05%的关联。类似的中介效应也出现在混合模式通勤人群中。这一发现提示,主动通勤可能通过降低系统性炎症水平,进而改善心理健康状态。
为确保结果的稳健性,研究进行了多项敏感性分析,包括调整潜在混杂因素、排除早期事件、控制既往疾病史等,结果均与主分析一致。此外,研究还使用PHQ-9和GAD-7量表作为补充评估工具,进一步验证了主动通勤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稳健关联。尽管本研究具有大样本量、长时间随访和严格统计分析等优势,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通勤方式和距离的数据依赖自我报告,可能存在信息偏倚。其次,尽管采用了前瞻性设计,研究仍无法完全排除未测量混杂因素的影响。最后,研究对象为英国在职人群,结果的普遍性需在不同人群中进一步验证。
图2:按职业类型分层分析不同通勤方式与抑郁和焦虑发生率的关联,模型调整了通勤距离及其他潜在混杂因素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了主动通勤,特别是骑行,与较低的抑郁和焦虑发生风险相关,且部分效应可能通过降低系统性炎症实现。这一发现为公共健康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如增设自行车道、提供骑行激励措施等)来促进主动通勤,从而提升人群心理健康水平。
文献出处:
Fan J, Zhang X, Jia X, Fan Z, Yang C, Wang Y, Zhao C, Wang N, Shi X, Yang Y. Association of active commuting with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ransl Psychiatry. 2025;15:39. doi:10.1038/s41398-024-03219-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