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Cancer:聂润聪/李元方团队发现可有效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标志物

时间:2025-01-11 12:09:0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24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聂润聪、李元方团队在Molecular Cancer 在线发表题为“Transcriptional landscape and predictive potential of long noncoding RNAs in peritoneal recurrence of gastric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探索了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转录景观及其预测潜力,构建了基于lncRNA的胃癌腹膜复发预测系统,并发现CASC15可通过激活JNK和p38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可作为胃癌腹膜转移新的治疗靶点。

图片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22年我国癌症研究中心报告,胃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5位,占所有新发恶性肿瘤的7.4%,胃癌相关死亡人数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3位,占总体肿瘤死亡人数的10.1%。由于早期胃癌缺乏典型症状,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进展期甚至出现远处转移。腹膜是胃癌远处转移及术后复发的常见部位,预后差,而且常规CT和PET/CT等方式诊断腹膜转移的效果欠佳,漏诊率达20-30%。因此,如何精准识别甚至预测胃癌腹膜转移极具临床意义。

为了解决这一临床难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聂润聪、李元方团队组建了涵盖肿瘤外科、生物信息、基础研究的多学科联合攻关团队,从胃癌腹膜转移患者配对的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以及正常胃黏膜上皮组织的lncRNA转录组谱入手,通过231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癌患者数据与414例TCGA胃癌患者数据双队列共同识别关键lncRNA,构建腹膜复发预测模型,并进一步通过体内体外实验验证其背后的理论依据。

图片

研究团队通过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5个关键lncRNA(CASC15、CH17-360D5.2、LINC01094、MIR4435-2HG、RP11-400N13.3),并构建腹膜转移评分,该评分可有效预测胃癌患者的无腹膜复发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以及生存率。随后,通过整合临床病理信息,构建综合评分模型,进一步提高了其对无腹膜复发生存率的预测效能,5年pRFS的AUC达0.79。

图片

图片

为了进一步探索该预测能力背后的机制,探索lncRNA在胃癌腹膜转移的作用,研究团队针对CASC15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体外和体内多维度实验验证CASC15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关键作用。此外,血浆的CASC15水平具备作为液体活检标志物诊断胃癌腹膜转移的潜力。机制研究表明,CASC15主要通过激活JNK和p38信号通路促进上皮间质转化和转移。

图片

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大样本的临床数据,成功识别并验证了与胃癌腹膜复发相关的关键lncRNA,首次构建了一个基于lncRNA的预测胃癌患者腹膜转移复发风险模型,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揭示了CASC15促进胃癌腹膜转移的分子机制,并发现其作为液体活检标记物的潜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李元方副主任、聂润聪副主任医师、袁庶强主任医师、病理科蔡木炎主任医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小霞博士、陈国明博士、郑子奇博士、殷怡昕博士、王爽博士,南方医院乔立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谢丹教授对本研究提供宝贵的建议和帮助。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186/s12943-024-02196-4

上一篇: BMC Infectious Disea...

下一篇: ACS Nano:吉林大学杜志阳团队构建...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