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肺癌患者肿瘤消失90%以上!《柳叶刀》子刊:中国学者探索治疗新策略
时间:2024-12-15 06:00:4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含铂术后辅助化疗被推荐作为2~3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标准治疗方式,但研究发现,相比于单纯手术,尽管辅助化疗在无病生存期(DFS)上有显著优势,但5年生存率增加却十分有限(约5%)。新辅助化疗模式的出现延长了NSCLC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5年DFS,但总体获益仍有待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可切除NSCLC患者的长期结局是临床关注的热点。当前,新辅助化学免疫治疗已成为可切除NSCLC患者的治疗新策略,既往研究显示,相比于单纯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学免疫治疗可提高客观缓解率(ORR)和病理学缓解率,且或有助于改善患者长期结局。
近日,eClinicalMedicine发表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3b期可切除NSCLC患者围手术期中,采用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联合铂类化疗,主要病理学缓解率可达到44.4%,相关不良反应可耐受,有望在大多数患者中实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该研究通讯作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马锴教授。
来源:eClinicalMedicine
这是一项开放标签、单臂、2期试验,研究纳入年龄18~75岁,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3b期NSCLC患者30例,76.6%为男性,60%有吸烟史。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相关治疗,经多学科研究团队评估为原发病灶且接受转移性淋巴结根治性切除的可能性较高。
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2个周期的新辅助治疗,其中腺癌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培美曲塞二钠;非腺癌的患者则接受紫杉醇或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aclitaxel)治疗。每3周的第一天加用卡铂或顺铂,而后行手术切除。术后参照新辅助治疗方案进行2个周期的辅助治疗,而后给予信迪利单抗单药维持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共有28例(93.3%)完成了计划内的新辅助治疗,2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在第二周期顺铂用量减少30%。63.3%(19/30)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33.3%(10/30)病情稳定,3.3%(1/30)患者在完成新辅助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
共有27例患者完成计划内手术治疗,其中96.3%(26/27)患者达到根治性切除(R0)。这些患者中,44%(12例)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即主要病理学缓解(MPR,定义为手术切除的肺肿瘤中仅存在≤10%的存活肿瘤细胞,不考虑淋巴结状态),22.2%(6/27)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
最终有85.2%(22/27)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完成辅助治疗;51.9%(14/27)患者完成辅助+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持续1年。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参与评估的患者(30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4.7个月,共有18例(60%)患者发生疾病进展或复发,或死亡。在关键次要终点方面:
-
无事件生存(EFS)率: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分别为83.3%、50.0%和42.8%。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位EFS约为34.7个月,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约为6.8个月(P<0.001);
-
总生存(OS)率: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OS率分别为96.7%、86.7%和70.1%。
-
符合治疗方案的患者(27例)中,13例(48.1%)出现疾病进展(6例仅发生远处转移、6例同时发生远处转移和局部区域转移、1例患者仅发生单独肺转移)。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的DFS率为96.3%、84.4%和52.9%,OS率分别为100%、88.9%和70.4%。
安全性方面,新辅助治疗与整个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类似,并未增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总之,对于具备切除可能的3b期NSCLC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信迪利单抗联合含铂类化疗MPR为44.4%,毒性反应很少,且提高了根治性切除率,并显示出具有希望的长期获益。文章表示,根据现有证据和本次研究结果,围手术期给予免疫抑制剂联合化疗,或有望为最初不可切除或可能可切除的NSCLC(T1-2N3和T3-4N2)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且最终可能提高生存率。
参考资料
[1] Xiangyang Yu, Chujian Huang, Longde Du,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rioperative sintilimab plus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for potentially resectable stage IIIB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eriSCOPE): an open-label, single-arm, phase II trial. December 7, 2024. eClinicalMedicine. DOI: 10.1016/j.eclinm.2024.10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