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输液管内被爆出现毛发
时间:2023-07-16 21:13:3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7 月 10 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在孩子输液管中发现了一根毛发,引发网友关注。
视频显示,一根毛发出现在了输液管内部,该网友配文称,自己的孩子因为支原体肺炎,在广东中山坦洲人民医院儿科住院,10 日上午在输液过程中发现输液管内部有一根毛发。
7 月 11 日,该视频发布者称,发现输液管内有毛发后,他们将这一问题投诉给了卫健委、食药监局等部门,但相关部门回复表示患者家属可以先与医院协商处理,医院则称毛发应该原本就在输液管内,需要联系生产厂家处理。
“我们昨天接到了患者家属的投诉电话,建议对方先跟医院沟通协商解决。”中山市坦洲镇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表示,当时她跟患者家属说明,如果医院的处理结果满意就不需要投诉了,不满意可以再来找行政部门投诉,后续患者家属没有再打电话过来。
静脉输液作为重要的药物治疗途径,为儿科门诊开展治疗的常用手段,具有给药快速、机体痛苦较少及起效快等优势。但儿科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表现为头痛胸闷、畏寒发热及恶心呕吐等症状,重者易产生昏迷及休克、死亡。研究发现,患儿于静脉输液过程中一旦出现输液反应,可导致机体痛苦增加,增加患儿家庭医疗支出及经济损失,进一步加重原发病,影响医患关系,引发医疗纠纷。
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
研究表明,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多认为与护士操作、医师的处方配伍、患者身体状态、药品质量等原因有关。
1、液体与药品质量的问题
液体或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混入了致热源。致热源进入人体导致寒战发热反应。
致热源为输液反应发生的重要有害物质,能导致机体体温增高,产生继发性病理、生理变化。同时,微粒亦为输液反应出现的主要成分,如药物生产及包装、配制药液、输注过程中出现的纤维、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等,或是从直接接触、空气等相关因素带入的致病菌及灰尘,均能经静脉输液途径侵入患者体内,诱发过敏反应、栓塞、类热源样反应、静脉肉芽肿及肺水肿等疾病。
制药厂家生产的大输液产品,由于生产程序中未根据国家药典规定实施操作,或是药物提取纯度欠佳及变质、过期,可引发输液反应;而于药品输液及储存过程中亦可因瓶塞及瓶口、瓶身受损后出现污染,或是输液器自身质量问题,可因存在致热源,在超出允许范围情况下,多数患儿于输液治疗开始 30 min 内出现输液反应。
2、液体配制中的问题
①在液体配制过程中麻痹大意,不履行“三查七对”,对液体外观未予仔细查验。②未做到“一人一管”、“一液一针”,用同一支注射器给多人或多组液体配制药液会增加反应的发生几率。
③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部分医护人员无菌操作过程中,不仔细工作,或医护人员对无菌操作认知不足,会导致操作过程中发生错误,输液反应发生率大大提高。
3、液体与体温温差的问题
临床中输液反应常发生于酷热或寒冷季节。如果存放液体的房间,冬天供暖不足,夏天制冷过度,都会使液体温度过凉,使液体与人体温差加大,过凉的液体输入人体则可能诱发输液反应。
4、液体配伍过杂的问题
如果一组液体中加入药物品种过多,药品之间产生肉眼不可见的化学反应,生成致热原而致输液反应。如有的一组液体中加入青霉素、病毒唑、双黄连或炎琥宁、地塞米松等加上液体本身的药物成分共5、6种之多,这都容易出现输液反应。
几种常见的输液反应
1、热原反应
引起机体致热的物质主要是细菌内毒素,机体对细菌内毒素有一定的耐受范围,被污染的静脉输液剂进入体内的热原累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量时,便发生热原反应。
临床表现: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甚至高热,伴之以寒颤、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快速升高,白细胞减少,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以至昏迷,甚至导致休克、死亡。
2、热原样反应
由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一种类似热原反应的反应。当使用的输液剂或其临床复配剂受到生产、贮存、输液器具、输液操作过程及输注环境等污染,不溶性微粒超过限量或个体耐受阈值时,临床上即可能发生热原样反应。
临床表现:临床症状类似热原反应。
3、过敏反应
除表现有皮肤瘙痒、红斑样皮疹等一般过敏反应外,临床常见有类似热原反应的严重过敏反应,难与热原反应区别,应注意鉴别。
临床表现:头痛、头昏、气急、心慌、发热,甚至发生寒颤、恶心、呕吐、口唇发绀、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神志模糊等,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
4、细菌污染引起的反应
被细菌或真菌污染的液体进入患者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比热原反应更为严重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反应,如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
5、静脉炎
当患者静脉输液的疗程较长,输入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或因反复穿刺致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等都会导致静脉炎。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6、空气栓塞
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
临床表现: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输液反应抢救措施
1、不要拔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拔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会错过抢救时机。
2、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糖水、或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议加药。
3、联合用药:
①立即高流量吸氧;
②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kg·次)加入20ml 5%或2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推注,或氢化可的松100~200mg(小儿5~10mg/kg·次)加入生理盐水150ml中静滴;
③肌注异丙嗪25mg或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1mg/kg·次);
④温度较高者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1ml/kg·次)或口服布洛芬悬液;
⑤如末梢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 5~20mg(小儿0.1~0.5mg/kg. 次)。一般在用药30分钟后汗出热退而平稳下来。
4、空气栓塞抢救注意:
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5、安抚家属情绪:
患者出现输液反后,大多数家属会出现紧张、恐慌、着急、大叫大闹等不良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过程中,也需要对家属进行解释和安慰,避免医患纠纷,防止家属因为不明状况而妨碍医生救治,同时还可以积极获取家属的帮助。
6、相关液体及输液用具送检:
通过对静脉输液反应患儿进行抢救后,如果患者病情有所缓解后,医护人员需要和家属双方签字同意后,将导致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液体和输液用具一起送到有关检查部门进行检测,检测静脉输液反应发生原因。
输液反应的防范措施
1、把好药品质量关
选购质量保障体系完好的厂家产品,质量好的药物在使用时反应相应地就会少很多。
2、把好液体配制关
配药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操作前都养成先把液体瓶倒过来晃一晃、对着窗口看一看(看有无杂质及混浊)、把住瓶盖转一转(看瓶盖是否松动)、配好液体再晃一晃看一看的好习惯。
3、坚持“一人一管”、“一液一针”,一定不要在这里“节省开支”!
4、缩小液体与体温的温差,若液体瓶子太凉则不宜急用,适当升温最好,冬天输液时建议使用输液加热器。
5、输液速度要慢,千万不要因为有事情而加快速度,那样可能会耽误你更多时间。
6、液体配伍应避繁就简,尤其中药针剂最好不与西药配伍混合,如要用,必须有文献资料支持作依据,不可凭经验行事。
7、由于中草药提取制剂成分较为复杂,与含有离子成分的输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复方丹参、双黄连等中草药针剂,一般采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而不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氏注射液等含离子成分较多的输液作为稀释剂。
8、医护人员需严格掌握输液的适应症,并结合患者病情情况,提倡可口服药物治疗的避免注射。
9、输液期间,需强化巡视,对输液状况进行严密观察,若出现输液反应需及时解决,对输液室环境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 陈思,程晓微,黄秋萍. 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门诊静脉输液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医院统计,2019,26(5): 356-362 DOI: 10. 3969 /j. issn. 1006-5253. 2019. 05. 011
[2] 陈莉萍. 静脉输液反应患儿的护理应对措施 [J].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DOI:10.16281/j.cnki.jocml.2019.64.083
[3] 朱建英、钱火红,《静脉输液技术与临床实践》[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
[4]《守护针尖上的安全—中国输液安全与防护专家共识》[J],药品评价,2016,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