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断时续的需求 才是IVD的“生死局”
时间:2022-03-27 16:13:0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作者:弎
3月2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显示,各省份可按程序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临时纳入各省医保目录。参保人在定点基层医疗机构发生的相关费用按统筹地区现行规定支付,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检测试剂的费用,可使用个人账户支付。此外,各省份将新版新冠诊疗方案新增药品临时性纳入本省份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次日,经新闻联播报道,消息迅速传播,上榜当日微博热搜,引爆群众上万评论,纷纷表示此举当真值得“利国利民”四字。
不过,在近期新冠疫情不断反复,在上海封闭式区域检测背后,有人感慨失去自由的种种不变、有人期盼疫情早点结束,还有人看到了疫情背后,检测试剂所获得的“暴利”,却很少有人看到过检测试剂行业未来的种种风险。
“需求”造就了IVD企业的“生死局”
国内抗原检测市场爆发,政府一方面将检测试剂纳入各省医保目录,另一方面陆续加快批准抗原产品准入证,使得家庭抗原检测时代的临近。但如今的检测试剂需求大幅上涨却与之前有所不同,与需求大涨同时到来的还有整个行业的“低利润”时代。
出厂价低至5元,又有多少家企业能在此次疫情之后活下来。
回想新冠检测试剂每一次需求爆发,无疑都与疫情流行趋势息息相关,奥密克戎大流行使本已沉寂的IVD市场再次爆发,一夜间需求几无上限,全球产能供给不足。抗疫“优等生”上海疫情反弹,几乎在三天内掏空了附近所有的检测试剂库存,各地政府合同竞拍一单接一单,生产企业7*24小时保证产能供给。
瞬间,新冠肺炎检测企业成为国内资本市场风口,众多新冠检测企业凭借“疫情”一炮而红。净利2020年业绩最大增长后,本以为2021年行业业绩将有所回落,却不想在众多A股新冠检测企业公布的2021年业绩预告中,无一例外,都凭借“检测试剂”再次赚的盆满钵满。
不过,总有人相比关注IVD行业是如何如何挣钱,更愿意关心疫情平稳期的IVD企业又是怎样度过的吗?
2021年夏天,由于新冠感染病例减少,雅培解雇了部分新冠检测试剂盒产线的员工,但在秋天疫情再起后,雅培又重新雇用了他们。相信全球其他相关企业或多或少也有对“新冠疫情”需求的不确定性的处理方式,但毫无疑问绝不是一件易事。
时断时续的需求、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越来越低的价格,或许才是如今检测试剂生产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况且就算未来疫情常态化,市场检测试剂残余部分需求,很大程度上也无法满足数十家企业的生存,那时,又有几家能最后活下来?活下来的他们是否还是如此风光?
典型案例:三年78.5亿,艾迪康试想借“东风”上市
继去年6月艾迪康向港交所提交申请,却因“材料失效”而告终。近日艾迪康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成为众人评判IVD行业未来的重要标志事件。
回想艾迪康起死回生的生涯,检测试剂毫无疑问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2004年初,林继迅、林锋两兄弟看中了“医学检验”这一话题,于杭州联手创立了艾迪康,正式进军检测试剂业务。
但受制于当时资本市场对医学检验项目资金投入高、周期长的特点望而却步,同时外患之余,公司内忧也接踵而来,创始人理念不合造成团队分裂,可以说当时的艾迪康相较前辈而言只是不入流的角色。
值此,艾迪康破釜沉舟的引入凯雷、美年健康等资本,充分扩充了其实验室网络,拿下17个医学实验室的CNAS。
疫情伊始,艾迪康积极转向COVID-19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抗体检测等方面的投入,靠资本之力打开一条全新通道。几年时间过去,业绩实现大翻盘,仅靠两年的核酸检测收入就为公司贡献了21.57亿元。
优秀的业绩数据、强大的资本力量支撑,可以说艾迪康的上市就唯缺“成长性”的评判,也是如今的各大交易所面对IVD时断时续的需求也存在一份考虑,无数IVD企业都在观望,能否成功可是关乎整个行业的趋势。
新冠,重塑IVD整个市场体系
如今的IVD市场,不禁让人想起来那句“成也风云、败也风云”。
由于新冠疫情,近几年的体外诊断行业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整个行业格局,规模、研发重点等等都与之前有着质的区别。一旦疫情进入平稳化,现有平衡将瞬间打破,传统经销商与生产企业将迎来更大的挑战。
上市企业间,迫于趋势与压力,强强联合时代已是必然,迈瑞收购海肽,圣湘和科华,美康和亚辉龙,头部企业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合作越来越多,未来融合发展也不是全无可能。而现在还在处于融资早期以及大量没跟上发展节奏的生产企业,将在不久的将来的行业整合与洗牌中逐渐消亡。
来源:新浪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