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房地产巨头重金砸向医疗!
时间:2022-02-18 12:13:3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文|肖湘
碧桂园领投心血管龙头医疗集团
如果行业有热搜,那2022年开年不久香港亚洲医疗集团获得4亿美元融资的消息,或许能在热搜榜上占据一席之地。
2月10日,据财经媒体报道,心血管专科医疗品牌香港亚洲医疗集团完成4亿美元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碧桂园创投、春华资本领投。
香港亚洲医疗集团目前拥有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亚心总医院、新疆亚心心脏病医院等3家医院,同时在日本收购一家心血管中心,在香港联营一家心血管中心,总床位数近3000张。
碧桂园创投董事总经理孙梁浩表示,亚洲医疗兼具国内民营体系顶级的诊疗技术和优秀的专业医疗团队,同时有经历过新冠疫情充分考验的经营能力,是绝对的市场龙头。“未来我们将持续支持企业发展,陪伴企业成长为亚洲顶尖医疗品牌,惠及更多患者,创造更大社会价值。”
据了解,领投方碧桂园是一家世界500强的地产企业,2007年在香港上市,近年来,碧桂园的身影屡屡出现在医疗服务领域,且出手都不小。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1月,碧桂园集团宣布成立碧桂园创投,成立三个月后,2019年4月,头部非公医疗服务平台企鹅杏仁集团宣布完成新一轮2.5亿美元融资,碧桂园创投也是领投方之一。
而追溯碧桂园与医疗服务的过往,发现在2017年8月,碧桂园就与国际顶尖的医疗集团英国国际医疗集团(international hospitals group limited,IHG)在马来西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将就国际顶尖医疗资源与专家,医院功能规划与设计/医院建设项目管理、医院运营管理、医护培训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地产巨头有的建医院,有的买医院
这只是地产进军医疗的一个缩影。放眼地产行业,近年来营收增势不尽如往年,在寻求出路的要求下,进军医疗成为不少企业的优先选项。
以地产巨头万达集团为例,近些年也在医疗界搞出了不小的动静。早在2016年,万达就宣布与英国国际医院集团(IHG)签订合作协议,万达总投资150亿元,在上海、成都、青岛建设三座综合性国际医院,由IHG运营管理并使用IHG品牌。但几年过去了,万达英慈国际医院没有了下文。
2018年9月,万达集团更换合作伙伴,宣布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简称“UPMC”)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数年内,万还将与UPMC合作共建4家国际医院。
2021年2月1日,成都万达UPMC国际医院公布一则人事任免信息,曾担任北京和睦家医院的首席医疗官的Randy Jernejcic博士担任CEO。有消息称,该院将于今年年底开业。公开资料显示,医院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总投资60亿元。
2020年11月2日,由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的深圳合正控股集团投资并运营的深圳禾正医院正式开诊。据了解,深圳禾正医院总投资40亿元,编制床位1200张,首期开放床位700张;设有综合医疗中心、肿瘤诊疗中心和康复治疗中心共三大医疗中心;同时,打造心脏中心、妇产中心、儿科中心、康复中心、肿瘤中心和整合医学中心六大重点特色学科。
地产企业一边是自建医院,另一边也在收购医院资产。2021年9月29日,知名上市地产商龙湖集团发布公告称,10.8亿元收购重庆佑佑(备注:重庆佑佑宝贝妇儿医院)及相关资产。据悉,龙湖集团连续9年获“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10强”,入选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随着收购的完成,地产企业龙湖集团将增加妇儿医疗概念。
重金砸向医疗如何才能玩得转
不过,“隔行如隔山”的现状,在医疗领域显得尤甚。前期进军医疗的地产企业,有的打起了退堂鼓,而有的则陷入了泥潭。
2020年9月,恒大集团旗下港股上市公司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公司名称由恒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更改为中国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此前该公司曾发布拟改名公告,改名原因是“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恒大健康产业集团最重要的业务”。
据了解,2015年2月,恒大地产完成收购香港上市企业新传媒74.99%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并于2015年4月20日更名为恒大健康产业集团,简称恒大健康。在进军医疗健康这几年,恒大的健康“野心”付出了巨大代价。2018年恒大健康的借款总额仅为149亿元,到2019年时,这一数字已猛增到628亿元,同比增长了4.2倍。
在医疗健康领域,恒大可能更像是迈出了一只脚试探了一下,当感受到温度不理想,及时抽身离开,而同为房产企业的宜华地产,则是全面转型医疗大健康,股票更名为宜华健康。此后一路开启了“买买买”之路。不过,从2015年至2020年,转型医疗5年来,宜华健康的业绩一直在下滑,仅2019年一年,就亏了十几亿。
地产企业重金砸向医疗,跨界办医,可谓资金优势突出,但在医疗领域,仅有资本却难以顺利推进。
著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医生曾表示,和其它行业不同,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最缺的不是资本,也不缺医院大楼,缺的是医生人才资源流动的土壤,缺的是大量符合国际化医疗服务标准的医生团队,缺的是公平有序的民营公立竞争机制,缺的是国际化的医生培养体系。
有业内人士认为,资本雄厚的地产企业如何利用资本在经营管理、市场运营、人才培养和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医疗服务单元的有效整合值得更深入探讨。
来源:新浪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