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先河!百济神州“三地上市”圈钱忙 曾因“烧钱模式”被做空
时间:2021-06-29 18:28:1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首个在纳斯达克、港交所、上交所“三地上市”的本土生物医药企业就要来了。
6月28日,百济神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济神州”)科创板IPO审核过会,这意味着,百济神州离“三地上市”的步伐又近了一步。
众所周知,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药企烧钱多,资金需求量大,自港股开闸以及科创板开启后,谋求多地上市已经成为创新药企走上融资高速公路的重要途径。
而自2018年8月8日以108港元/股发行价登陆港股市场后,截至北京时间6月29日,百济神州港股报收217.20港元/股,涨幅较发行价超100%,美股报收358.01美元/股,涨幅较当年24美元发行价超1392%,目前,百济神州公司港股总市值达1068.98亿港元,美股总市值达330.3亿美元。
在这样的势头下,百济神州自然想再接再厉,冲刺科创板。毕竟此前已有君实生物、康希诺、复旦张江成功开启“A+H”两地上市模式。
最会烧钱的百济神州
据悉,此次本次百济神州科创板IPO拟募资200亿元人民币,用于药物临床试验研发、研发中心建设、生产基地研发及产业化、营销网络建设项目等。
此前其在港股上市拟募资金额为70.8亿港元,相比之下,本次科创板募资金额大约翻了3倍。
不过对比百济神州曾经作为医药新贵,成为最早一批在港股新政后登录港交所时,一片看好又叫好的市场反响来看,本次百济神州“三地上市”的消息出来,业内反应不一,在稀稀拉拉的掌声里,还夹杂着许多其它声音:
“三地上市后,百济神州接下来继续冲击全球资本市场,圈遍全球?”
“多地上市玩转后,下一步搞分拆上市?”
……
可以看出,对于百济神州的不断上市圈钱,业内似乎多了些观望和揶揄。
毕竟作为拥有明星创始人王晓东(华裔生物化学科学家,2004年,凭借细胞凋亡领域的成就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又是最早一批在国内崭露头角生物科技企业,曾被寄予厚望的百济神州的在盈利大考面前的成绩单确实不够漂亮,反而还曾因“大手笔烧钱”经历了被“做空”的风波。
百济神州被“做空”事件回顾
2019年9月5日,一则“百济神州被指伪造60%的销售额”的消息传出,震惊业内,随即百济神州美股一度大跌13%,次日,百济神州在港股持续下跌。
该消息出自 J.Capital Research的一份新报告,报告指出,自2017年第四季度接管新基制药的药物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业务以来,百济神州已经伪造了超过1.54亿美元的营收,夸大了133%。除此之外,报告还指出百济神州有投入研发成本过高、可疑收购、可疑成本等问题。
尽管百济神州针对该事件紧急澄清,否认了该报告。
但受此风波影响后,百济神州的“烧钱速度”成为了业内关注焦点,其“最烧钱,亏损大”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财报显示,2017-2020年,百济神州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10.50万美元、-6.74亿美元、-9.49亿美元、-15.97亿美元,累计亏损额约达33.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约214亿元)。
这样的巨额亏损主要是建立在其高额的研发投入以及销售投入上,数据显示:
2017-2020年度,百济神州的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20.17亿元、45.97亿元、65.88亿元、83亿元,几乎是目前国内上市企业研发投入最高的企业。
此外,2017-2020年1-9月,百济神州的销售费用分别为0.84亿元、4.88亿元、13.59亿元、16.67亿元,连年激增。
尽管百济神州的“烧钱模式”引发诸多质疑,但值得关注的是,在百济神州“烧钱模式”背后一直有源源不断的资本买单。其中,最近的两次资本“输血”有:
2019年11月,全球生物制药巨头美国安进以27亿美元现金收购了百济神州20.5%的股份。
2020年7月12日,百济神州又向主要股东合计增发1.458亿股新股,再次募资近21亿美元,投资者包括高瓴资本、贝克兄弟和安进。
据悉,自成立以来,百济神州通过上市、定增及配股等方式,累计融资超过4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10亿元)。
资本垂青下,百济神州的实力几何?
为何资本如此垂青百济神州?答案还有待揭晓。
从目前的实力看,据招股书显示,百济神州如今已上市的自主研发产品有:
第一个国产BTK抑制剂——百悦泽®(2019年11月 在美国获批上市;2020年6月 在中国获批上市);
国内首个用于治疗尿路上皮癌的抗PD-1单抗药物——百泽安®(2019年12月 在中国获批上市);
国内首个用于治疗涵盖铂敏感及铂耐药复发卵巢癌(OC)患者的PARP抑制剂百汇泽®。(2021年5月在中国上市)。
几款产品上市后,百悦泽®2019年度、2020年1-9月实现销售收入717万元、16,289万元,百泽安®2020年1-9月实现销售收入69,76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款产品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百悦泽®获批之前,2013年和2017年,强生和Pharmacyclics合作研发的全球首个 BTK 抑制剂伊布替尼(Ibrutinib)分别在美中两大市场上市。除此之外,目前全球共有超20家企业有BTK抑制剂在研。
百泽安®是中国第6个PD-1药物,而在此之前,中国PD-1市场已有5款同类药物,其中2款为进口药,3款为分别来自君实生物、信达生物和恒瑞医药的国产药,竞争已然白热化。
百汇泽®国内市场目前已经上市的同类产品还有阿斯利康的奥拉帕利、以及GSK(葛兰素史克)/再鼎的尼拉帕利。全球市场方面,已经上市的PARP抑制剂则有阿斯利康的奥拉帕利、克洛维斯肿瘤(ClovisOncology)的鲁卡帕利、GSK的尼拉帕利以及辉瑞的他拉唑帕利。
除这3款自主研发药物正在上市销售外,百济神州还有8款自主研发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在研阶段以及36款处于临床或商业化阶段的合作产品,共计有47款商业化产品及临床阶段候选药物。根据招股书,预计到2021年底,百济神州将有至多12款产品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百济神州在攻克海外市场上跑得似乎比较快,2021年1月,百济神州宣布与全球制药巨头诺华就其自主研发的抗 PD-1 抗体药物替雷利珠单抗在多个国家的开发、生产与商业化达成合作与授权协议,首付款高达 6.5 亿美元,为迄今为止首付金额最高的国内药物授权合作项目,总交易金额超过 22 亿美元,创下目前国内单品种药物授权交易金额最高记录。
这是继 2019 年泽布替尼在美国获得 FDA 批准上市、实现「零的突破」后,百济神州创造的本土抗癌新药「出海」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究竟,在大手笔砸钱背后,在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在海外市场的争夺战中,百济神州已上市的产品未来将如何占据市场?未上市的产品管线又将释放出怎样的商业潜力?而“三地上市”后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又如何?新浪医药将持续关注。
来源:新浪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