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档,电影败了吗?
时间:2025-01-10 14:24:0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作为一个最“年轻”的档期,跨年档前承圣诞节,后启春节。这个档期内主体观影人群的特殊属性不应完全等同于大档期的主要观众群体。档期内总体增益或减少也都应视为常态。
作者 | 布赫
编辑|小白
排版 | 板牙
“跨年档”作为一个单独的档期,也是中国电影行业最年轻的档期。相较于其他热度较高的档期如春节档、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等,尽管往年依然有部分跨年夜电影上映,可真正将“跨年”纳入档期也还是近些年的事情。
跨年档的认知形式与一部分群体在跨年夜当天的仪式感密不可分,同时也得益于先行者的勇敢探索与尝试。
而在这个档期内,任何探索与尝试都是值得肯定的。
2025年跨年档严格意义上的3日票房分别是2024年12月31日38369.65万、2025年1月1日30578.67万、1月2日7044.73万(以上数据源自灯塔专业版)。票房产出最密集的还是12月21日—1月1日这两天,全国场次保持在44万-47万场左右。
目前扛起跨年档票房的电影有三部:《小小的我》《误杀3》和《“骗骗”喜欢你》。
截至本文撰稿时,这三部电影的当日票房预测分别是2460.8万、3226.8万和1889.7万。目前这三部电影总票房均已过亿,预测总票房排在榜首的是《误杀3》(7.46亿),其次是《小小的我》(6.91亿)和《“骗骗”喜欢你》(3.97亿)。
和以往全年档期相比,2025年跨年档依然呈现头部影片领跑,票房大盘占比较高的特点。这三部电影在档期内三天的黄金场次占比就已达总场次的70%以上。从三部电影的题材分析,咖位、IP和类型依然是票房主导因素。
01
先天受限,独占鳌头略显孤独
《误杀3》作为经典IP系列续作,它的强悬疑、高反转无疑是影片最大的看点。陈思诚在犯罪悬疑题材领域布局数年,无论是《唐探》系列还是《误杀》系列,此前都赢得了较好的口碑。况且主演肖央在2024年或主演或参演的影片频出,在观众印象中已经形成了不错的观感。
《小小的我》固然在预售前期较有传统的“流量印象”,但主演易烊千玺的表演确实让这部电影成为跨年档必看影片。对于描述特殊人群生活、情感这类偏冷门的题材来说,该片无论从角度还是演技、主题等各方面均属上乘。
因此以上两部电影,也在跨年档三天内反复争夺跨年档单日票房冠军。
至于《“骗骗”喜欢你》,尽管金晨和孙阳目前并不是具备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但作为《孤注一掷》后的主演“二搭”,依然让观众对其有所期待。
何况自2018年,首部跨年档影片《地球最后的夜晚》打出“一吻跨年”的营销噱头之后,年轻观众似乎认定了跨年去电影院看一场爱情电影是一种“肌肉记忆”,加上该片本身的喜剧元素,使其跻身2024—2025年跨年档领跑前三。
当然,同2023—2024年跨年档总票房相比,2024—2025年跨年档存在明显差距。2024年元旦电影总票房依然是目前中国影史跨年档最高票房纪录,12月31日单日票房突破7.31亿,《一闪一闪亮星星》《年会不能停!》《金手指》《潜行》和《非诚勿扰3》等成为去年跨年档票房前五。
但有一个重要因素成为今年跨年档的票房制约——
2023—2024年元旦正好赶上周六、周日和周一(12月30日、31日及1月1日)。给予观众观影的时间和空间很大。
而2024—2025年跨年档(1月1日)正好“卡”在周三这一天,尽管今天“做四休三”冲上了热搜,大家纷纷表示一周内“插入”一天的休息日让自己不再患有“焦虑症”,但对于电影行业而言,实际留给观众的只有12月31日当晚和1月1日一天。
这也是跨年档目前面临的问题:
它与国庆、春节等大档期适配的法定长假不同,全凭“元旦”当天与周末是否契合。这种限定严重影响到各地影城的场次预排及影片呈现。因此跻身跨年档的影片,如果想在这个相对狭窄的空间里取得好成绩,就要求本身质量一定要有一拼的底气——
或提前点映先期拿下市场口碑,或凭借信息在上映当天惊艳众人。
如上所言,跨年档相对目前其他档期还很年轻。
所以今年跨年档内,有些行业动态依然值得关注。
02
花样翻新,降价增益争议重重
始终排在跨年档票房第四和第五名的《名侦探柯南:迷宫的十字路口》,自2024年12月31日上映以来,凭借“樱花雨”的营销方式,目前已在内地斩获9000万以上票房(1月3日数据)。
作为早期剧场版柯南系列,2003年在日本上映的《名侦探柯南:迷宫的十字路口》首次登陆国内院线,动画主打浪漫纯爱,更是一众粉丝心中的“白月光”。20多年的电影,用一场“樱花雨”成为很多观众的跨年首选,再次说明部分影城在营销方面努力塑造仪式感的必要性。
而在2023—2024年跨年档,《一闪一闪亮星星》就以“下雪场”拉满观众在观影之后的情绪价值。
除了《名侦探柯南:迷宫的十字路口》外,《“骗骗”喜欢你》也在部分影城用“放送”泡泡的形式提升观影氛围,结合本片的爱情主题,使该片在女性观众中好感飙升。
更值得一提的是,《“骗骗”喜欢你》与《火锅艺术家》分别从1月2日和3日起,将数字2D版本结算价格调至19.9元,让很多观众恍惚间回到了那个“花小钱,看大片”的年代。
这样做的效果很明显——
今天上映的《火锅艺术家》排片占比达6.7%,票房占比5.2%(目前数据),打败了《名侦探柯南:迷宫的十字路口》,位列本日票房排名第四。
与此同时,业界对降价做法看法不一,有些单体加盟影城对片方主动降价表示欢迎,并认为这是有效拉动影城排片,刺激观众观影的有效举措。而其他大型院线则基于种种考量,暂时对这种“复古”行为持观望态度。
此前我们也就“凭什么让观众走进电影院”作过一些解析,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票价占日常生活文娱开支比例较高”。
虽然目前大多数院线—影城有出于成本(房租、水电、人员开支、机器损耗及其他)上的硬投入考虑,对“票价”问题也多以“叠加商值内容”尽量做到让观众有“物超所值”的感觉。
但总体上,大多数观众还是会选择大体量(含制作、阵容、主演等)影片作为首选,同时结合网上评价与映后口碑进一步筛选观影清单——
既然票价下不去,那只能尽量“避雷”,把“损失”降到最低。至少“沉没成本”减少,那么几十块甚至上百块的电影票才有意义。
形成“高票价”的因素很多,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一部分人对利用“19.9看电影”来撬动市场缺乏信心,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文化消费品的打包服务的同价对比,让不少人觉得即便做到“19.9看电影”也未必能够吸引多少人。
不过从今天开始,上述两部电影的降价促销能否可以收获观众?
这个问题相信很快就能得到答案。
03
增量提质,言败为时过早
结合历年跨年档的总体成绩和影片类型来看,观众对档期内电影的期待值已愈发接近档期内观影诉求,即质量高、品质好、话题性强等特质。这类影片往往能够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收获较好的口碑。
同时,无论是现场营造氛围感还是主动降价吸引观众,也都是差异化营销的手段,同样利于口碑传播及票房增加。况且跨年档期间,选择看电影的人群多以年轻人为主,这个群体占比远远高于全年均值,尤其是学生群体,自2023年跨年档开始,24岁以下观众占比超过36%,性别上女性占比偏多,区域上则以三线城市以下票房贡献更为明显,且跨年档双人购票占比也有显著增加。
因此综合看待跨年档的大盘成绩,还需客观分析。除去上述的休息日区间因素,还应考虑观众对“跨年”的自定义。
如本文前述,作为一个最“年轻”的档期,跨年档前承圣诞节,后启春节。这个档期内主体观影人群的特殊属性不应完全等同于大档期的主要观众群体。档期内总体增益或减少也都应视为常态。
将其置于全年电影市场总览中,依然可以看到在2024—2025年新年之际,人们对电影品质和类型依然保持极高的期待与热情。对于好电影,观众保持着极高的推荐与分享欲望。
何况2024年尽管整体票房同比下滑,但过亿票房的影片依然高达71部,与2023年基本持平。再次说明品质、话题、内容对一部电影是否能够为市场接纳的重要性。
现在还有四周左右就要迎来春节档了,目前已定档上映的电影如《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蛟龙行动》和《熊出没:重启未来》等将作为2025年中国电影正式打响的新战役。其主要观影群体与跨年档相比又不一样,以家庭为单位的观众是主力消费群体。
总体上来看,我认为无论是跨年档还是春节档,乃至刚刚过去的2024年的中国电影,行业总体呈现的制作水平依然值得肯定,包括跨年档和春节档的影片内容供应充足。
只是在行业植根的大环境下,提升氛围感或价格优势,这些都必须纳入带动市场的必须手段,后续也一定要在提质与增值等方面多下功夫,迎合观众越发严格谨慎的观影要求。
2025年恰逢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讨论跨年和“跨年档”,对于“电影”这门视觉呈现艺术而言,具备一定的特殊意义。
观众讲性价比,从业者讲艺术呈现,行业追究经济效益。从宏观上看,这三者都不冲突,如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甚至允许在一定的阶段内经历探索和尝试带来的或好或坏的结果,都是必经的过程。
出品人|总编辑:谭飞
执行主编:罗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