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新作发布 3.8日北京北京乐空间首演

时间:2021-10-04 06:01:0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去年七月,由周凤岭、徐小国、李言增三位艺术家组成的组合 “17+”,在北京798艺术区的魔金石艺术空间进行了首次公开演出,如今,经过多半年的沉潜,17+组合首次把演出搬入LIVEHOUSE中,在38日,乐空间,“17+”将举行组建以来的首次LIVEHOUSE演出。

17+”的三位成员,周凤岭、徐小国、李言增三人各具不同的身份,周凤岭是中国资深的独立音乐人,徐小国是涉及绘画、图片、影像、声音艺术、实验音乐等多种形式的当代艺术家,而李言增则是多年一直从事实验音乐及声音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尽管三人身份各异,但是都有着共同的音乐、声音创作背景,从“面孔”“红桃五”、窦唯早期合作的吉他手,到后来的周先生,周凤岭一直致力于当代独立摇滚的创作,有《梦里舞蹈的人》,《旋律967》,《雅宝路》,《北京1986》等四张专辑发表,而徐小国和李言增,在2015年就已经共同组建声音艺术小组“XY Pattern”, 并在北京、重庆等地进行展演,因此,三个人的这番集结,也成为求同存异基础上的一次全新的合作。

周凤岭在众所周知的标签式的“INDIE ROCK”之外,一直在探索实验性的氛围电子乐,他的个人聆听趣味,也迈向了欧陆前卫电气之声与当代先锋摇滚乐,喜欢探索不一样的情绪表达形式,颠覆自己的他,已经不再满足于用传统的独立摇滚这一音乐形式来作为创作的方向,尽管周凤岭也说“不排除今后会回归传统几大件器乐做作品”,但对他来说,希望是来以“更有意思的架构形式”来呈现,他经常与徐小国李言增一起交流音乐,在实践中,大家发出在声音实验领域探索的愿望,藉此,周凤岭+XY Pattern,构成了如今的组合“17+”。

关于去年798魔金石空间的那次演出,是完全的即兴表演,参与到现场的听众会发现其中的多元化表达方向与声音影像互动的全新形式,诚然,那一次的即兴演出只是“17+”的一个雏形展示,而这次从画廊走到LIVEHOUSE,首先是大家对于声场的要求,专业的LIVEHOUSE的声场和音响设备,更适合“17+”音乐中的整体氛围展示与细节聆听,而视觉上的观感,LIVEHOUSE也有着完全迥异于画廊的表现。其次,“17+”对于自身形式的定位——“声音实验小组”,也意味着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空间里将自己的作品表达传递给乐迷,此外,这也也标志着“17+”将自身的展演向前推进,为更多的听众所知晓。


17+”的三位成员对于风格的定义也是各执一词,周凤岭认为风格的形式很难由自己来表达,“因为没有具体设定,只是在创作里碰撞到内心最满意的情绪”。而徐小国认为“17+”的风格只能说是统归在“实验音乐”这一个大的风格框架内,李言增则认为可以用“实验电子”的概念来广泛界定这个组合的风格,里面也包含有极简、工业噪音、暗黑氛围等元素。

当然,风格的定义只是一个抽象化的框定,而回归到作品本身,才能对“17+”的音乐风格有一个更为形象化地了解。从这次发布的首个录音室作品来看,作品名字“涌”,即是一种情绪的流动,也是万物在微观层面上的一种运动,这也暗合着“17+”着重于抽象化的情绪表达。这一次,周凤岭所使用的吉他,跳出了单纯的旋律线的功能的局限,他所使用的模拟效果器,更加具有人性化的色彩,更能把情绪的变化丰富表达出来。

录音室编曲作品的发布,并非兆示着“17+”跳出即兴音乐的一次转向,而是对即兴的重新认识,也正是从基于即兴探索出的共同的审美情趣的再出发,从即兴碰撞出的音色与思维结构出发,进行编曲创作,这也是在即兴基础上的一次创作深化。

这次演出的海报由徐小国亲自操刀,它从“17+”的创作呈现出发,极简微声基础上的情感露,色调以黑白为主调,理性的秩序感,而字体上以中国的楷体,英文采用了微软的经典字体,标志着数字时代的开启。映衬着“17+”作品中东西方的混合碰撞的样态。海报整体带着理性化编码的秩序性,又带有感性的推进挪移,他完美地阐释了17+作品中理性与感性的碰撞。这次“17+”专场,也将会向购买预售票的前100名观众赠送这版纸质海报。

38日,“17+”在乐空间的这次演出,也邀请到著名艺术家、评论家、策展人秦思源担任特邀嘉宾,秦思源与周凤岭一样,曾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摇滚乐的先驱人物,他曾是当年另类摇滚乐队“穴位”的主唱和歌词作者。这也是这两位老朋友的首次合作。作为声音艺术家的秦思源,和17+一同出演,自然也是让人抱有极高的期待!如果你去年在798魔金石空间看过“17+”的首演,那么不妨这次再来乐空间感受下LIVEHOUSE空间中,“17+”是如何用全新的形式来把编曲和即兴碰撞结合,同时,也在尚未发布之前,提前来聆听这些作品中的新意味。

上一篇: “云展映”让观众收获满满仪式感

下一篇: 张彬彬个人资料 今年张彬彬将有四部电视剧...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