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时间:2021-03-19 19:01:2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融合了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自信。据统计,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作者数量达1936万人,网络文学作品累计达2590.1万部,行业市场规模达201.7亿元,覆盖用户超过4.5亿。
从最初的文学网络化,到逐渐完成网络文学商业化、产业化,20多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发展迅猛。原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近年来一直关注网络文学的发展,他认为,应统筹推进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协同发展,加强对网络文学运营平台及创作群体的研究、培训与引导,培养新型文学人才队伍,共同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与时代情绪共振,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今年年初,电视剧《大江大河2》热播,其首部剧集在2018年播出,两部作品不仅有市场热度,还收获了好口碑。这一系列电视剧即改编自阿耐的网络小说《大江东去》。在潘凯雄看来,网络文学创作呈现出值得关注的新走向,书写社会变迁与时代情绪共振的作品引起读者共鸣,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成为新潮流。
从最初的玄幻题材一家独大,发展到囊括科幻、都市、历史等各个类别,网络文学题材日益丰富。网络文学作品自诞生之日起,每个阶段受到读者喜爱的网文品类,都是时代背景和社会心态的映射。其特有的在线更新和开放评论模式,让读者与作者之间消除了距离,实现时代情绪的共振。
与此同时,网络文学还以其天然的优势,发挥着传承历史文化并推动其焕发活力的作用。“网络文学自出现之初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它们或从远古神话中获得灵感,或从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或基于悠久的中华历史展开想象和演义。”潘凯雄说,这类网络文学作品有的被改编成影视剧,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比如《庆余年》小说的累积点击率2000多万,同名电视剧总播放量高达160亿次。比如来源于东方神话传说故事的《巫神纪》,深受古典四大名著影响的《赘婿》等。
此外,网络文学平台还承担着传统文化经典推广的作用。前不久,历经26年精校精注的《今注本二十四史》宣布,除了即将在传统出版渠道推广,还将选择在用户数量以亿计、通俗大众化的数字阅读平台上发布。
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自信、现代的中国
近年来,凭借独特的文化风貌和新颖的写作风格,“中国网文热”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
截至2019年,国内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万余部,覆盖4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从早期的玄幻类小说《盘龙》翻译输出,到现在的《诡秘之主》等作品中英文全球同步连载,短短十几年间,“网文出海”模式持续迭代。起点国际(Webnovel)是最早的网文出海平台,其在2018年上线海外原创功能,已吸引来自全球的超10万名创作者,推出网络文学作品超16万部。此外,网文IP改编影视剧在许多国家受到热捧,带来更广泛的文化影响。比如欧美主流视频网站、东南亚地区各大电视台上能看到《庆余年》《扶摇》等诸多网文IP改编剧集。
网络文学向世界呈现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同时自信、现代的中国形象,越来越多的海外用户通过网络文学作品深入了解中国的人文精神和时代风貌。
推动网络文学主流化、经典化
网文佳作不断涌现,与传统文学的界限日益模糊,但其创作还需主流文化机构进一步引导和扶持。网络文学蕴含的文化价值亟须相关部门和研究者更多关注、挖掘和系统梳理。推动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协同发展,有必要进一步细化与加强。比如,允许网文作品更多参与主流文学评奖,进入主流文化的审视领域,更好地发挥正面导向作用;在发展作协会员和作协各层级机构组成时,也应进一步考虑网络文学作家的结构与比例,而不是象征性地存在。
网络文学是具有引领性的新型文艺样式,优秀网络文学创作者是新型文艺人才。目前,已有多位网文作家入选国家“四个一批”人才、成为全国青联委员、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我国网络文学创作者近两千万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因为在家工作和自由写作,能力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潘凯雄说,相关部门和机构在文化人才选拔和梯队建设上,需要更多地考虑这一群体,如推动各地放开网文作家参与职称评审,吸收优秀网文作家进入青联、政协等组织等。
网络文学作者贴近生活、扎根社会,天然拥有现实题材创作的优势。多位网文作家表示,希望作协、文联等机构,为网文作家开展现实题材创作提供更便利的条件,营造更有利的环境,提供深入采访、采风考察的机会,鼓励作家们走向广阔天地,观察社会百态、记录时代变迁,写出更好反映现实生活的网络文学作品。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18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