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豆瓣9.1,这新剧光名字我就想给满分

时间:2020-01-29 00:53:0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豆瓣9.1,这新剧光名字我就想给满分

(本文由电影铺子原创:movpuzi)

疫情突如其来,给原本喜庆的节日蒙上一层阴影。

隔离,封城,确诊人数与日俱增。

短短两个月,整个中国几近沦陷。

全国人民神经紧绷,一场防疫战斗全面打响!

此时此刻,无数医生奔赴前线,向死而生。

武汉被病毒围困,年轻的女医生坚定的说:“我回来”——

除夕夜,本该是团圆的日子,医护人员们却连年夜饭都没顾得上。

全国各个地区的医生自告奋勇,星夜奔赴武汉。

……………………………………

他们是死亡线上的逆行者。

但是,最近两年却频繁发生令人心寒的伤医事件。

我们心痛之余,恍然发觉,医生虽然离我们很近,但其实又很远。

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医生这个职业。

真的以为他们是凌驾于疾病之上的“神”。

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了解医生这个职业。

职业剧,无疑是很多普通人的选择之一。

国内的医疗剧其实有,也不少,

但那些充其量,只能算是披着白大褂的言情剧。

对我们了解医生,没什么好处。

(这个浓度可以腌腊肉了)

今天,铺子就为大家推荐一部优秀的医疗神剧——

《良医》

从第一季开播以来,就收到观众热捧。

如今,已经拍到第三季。

豆瓣评分均在9分以上

如此好的口碑,自然离不开专业的创作团队。

该剧由《豪斯医生》的编剧大卫·肖和出品过《实习医生格蕾》的美国ABC联手打造。

刚播出三集,便一举打破《生活大爆炸》的收视纪录,登上美国电视剧收视率的榜首。

如此优秀,究竟有何魅力?

01

本剧采用单元剧模式,每集安排两个病例, 因此节奏紧凑,内容丰富。

每个病例又各具特色,治疗的过程险象环生。

第一季第一集,男主角肖恩便用精湛的医术迅速将观众带入节奏。

机场大厅里,一个男孩儿突然被广告牌的碎玻璃砸中,当场晕倒在地。

一位医生用衣服捂住男孩正在淌血的伤口。

肖恩看到后,却说:“你这是在害他。”

肖恩走上前,将医生的手往上移了移,男孩立马恢复了呼吸。

紧接着,他的大脑飞速运转,筛选着平生所学的医疗知识和手术操作。

他不仅学识广博,还能活学活用:用酒(威士忌)、刀子、塑胶管,进行手术抢救。

所有的一切,高效流畅,肖恩救活了男孩儿。

但是,外科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还要拥有团队协作,与病人沟通的能力。

肖恩作为外科医生,却患有自闭症。

而他恰好是自闭症患者中,仅占10%的学者症候群。

学者症候群,就是左脑语言表达障碍,但右脑空间记忆发达(在艺术上和学术上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

例如《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就是此类人群。

正因如此,肖恩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

当他查房时,会直接告诉病人最坏的结果:

“你要死了”,“肿瘤是恶性的”…………

有时也会当病人的面,指出上司的错误,让上司在病人面前非常难堪。

不仅如此,因为情感障碍,在面对焦虑时,他的情绪会突然失控。

有一次在做手术时,因为护士没有按标准动作递止血钳,他便开始与护士激烈争论。

这时,肖恩便有个两重身份——

外科医生+心理病人。

他要在工作中克服自己的障碍,努力学习与人沟通,逐步让自己适应工作环境。

如此一来,他能否成为一名好医生,成为该剧最大的悬念。

02

作为医疗剧,专业术语一定少不了。

如何准确罗织专业术语,同时又避免让观众枯燥?

《良医》非常聪明,它使用3D建模,并配有浮动字幕和图标来作解释说明。

例如一位病患的心率降低,医生们对这个问题展开分析。

旁边会相应展示出这些专业论断的图示和标语。

晦涩的医疗术语可以直观有趣得很多。

肖恩是个自闭症患者,不善语言表达。

但他有着超强的图像记忆能力。

每当诊断病患时,他的大脑便开动引擎,在汪洋的专业知识中搜索对应症状。

不光如此。

肖恩的空间模拟能力也十分发达。

例如一位女子腹部中弹,他便在大脑中模拟子弹在腹部运行的轨迹,精确判断出受伤的组织。

正是这些细心精巧的设计,使观众的思维节奏与剧中的专业医师完美对接。

犹如身临其境一般,代入感十足。

我们在这部剧中还可以看到前端的医疗技术。

虽然它的真实性暂时无法敲定,但至少能想见其未来的可能性。

有一名患者,因为心脏的病症太过复杂,所以手术精密度极高。

为确保万无一失,医生通过AR技术模拟心脏手术,让成功率大大提高。

一名男子股骨粉碎,截肢是常规的做法。

幸好有3D打印技术,为男子打造了一根钛合金股骨。

帮助他避免了被截肢的命运。

03

医生,关乎生死的职业。

一个抉择,便是一个生命的走向。

医生的抉择该立足于何处,是该剧的重点。

他们在尽力挽救病人生命的同时,也在帮助病患追求更有质量的生命。

这样的例子在剧中随处可见——

老太太的丈夫被确诊为癌症,但丈夫同时患有老年痴呆。

上一秒的事情,他下一秒就会忘记。

与此同时,老头的诊断医生摩根遇到一个千载难逢的转正机会——

如果自己接到合适的手术,便可亲自主刀。

恰好老头的肿瘤位置孤立,手术非常容易。

技术角度上操作简单,可用人情推论,或许并不是最佳答案。

手术之后,老头虽然可以活下来,但还要继续承受免疫治疗和放射治疗带来的巨大痛苦。

两位医生不忍看到老头的余生在困惑和痛苦中度过。

便劝说老太太放弃手术,让丈夫在最后的短暂时光中愉快度过。

老太太经过百般思考,还是接受了建议,最后搀扶着丈夫走出了医院。

两位医生虽然放弃了转正机会,但换来的是一对老夫妻安详的晚年。

还有时,一些复杂的病例几乎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手术。

但医生们没有放弃,为了病人更好的康复,

常常在医疗技术和手术风险中寻求着最优解。

有一天,一名男子下颌骨全部碎裂。

按照常规疗法,虽能保住他的命,但他将永远不能说话,并且只能靠流食为生。

手术室的医生们不想就此判定男子的一生,决定“发明一种方法”,以求让男子恢复得更好。

于是,他们开始加班加点,翻阅各种资料,参考大量病例,殚精竭虑,力图寻求手术的突破。

原本不该值班的摩根也自愿加入研究小组。

肖恩通宵达旦,搜索脑中所有的知识,组合成20448种可能的操作,并依据男子的情况一一排除。

终于,他们找到了一个方法,但风险极大,甚至会死亡。

由于是一次试验性手术,外科主任持反对意见。

主治医生安德鲁辩驳道:“到处都是风险,但如果不尝试,他一生都不能说话,不能吃东西了。”

手术终于在医生们的坚持下批准进行,病人也同意放手一搏。

幸运的是,男子手术成功,不仅恢复了面容,言语和咀嚼功能也得到了康复。

专业知识只是帮助病人的工具。

真正的良医,是要立足于人性,通达人的情感。

不论是朴医生建议老头放弃手术,还是救治小组冒险为男子做高风险手术

他们都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维护生命的尊严。

04

如果你以为这个剧常常看到的是成功,那你错了。

外科医生不是神,他们只是面对死神的谈判官,同时也是普通人。

一辆载有24人的婚礼大巴出了事故,伤亡惨重。

急救车通知医院,医院迅速做好部署,所有医护人员整装待战。

女医生克莱尔是实习医生,第一次面临这种惨重的局面瞬间有点不知所措。

她经过调整后,开始进入状态。

克莱尔在核对患者名单时发现只有23人,有一个人还在事故现场。

她立马带人返回现场寻找。

漆黑的夜晚,凌乱的现场,她终于在草丛中发现奄奄一息的患者。

克莱尔对患者做了临时处理后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抢救手术非常成功,但患者却在手术进行不到一半的时候就停止呼吸了。

老院长后来告诉她,是因为她在事故现场做的临时处理出现了失误——

插管过深,伤及受伤的肺部。

克莱尔接受不了这个打击,一直在愧疚和自责中无法走出。

老院长给她讲述了一个自己的病例:

有一个50多岁的母亲一直咳嗽,他便开了点抗生素,就让病人回去了。但六个小时后,病人送过来急诊,他才发现是心脏病,但为时已晚。

"从那以后,我每一天都会想起这个病人,永远不会忘记,她提醒着我以后再遇到这样的病例,我可以做得更好。”

医生是人,是人就难免犯错。

而更多的情况是,以目前的医疗水平,无法完整的检测出病人身体内部的真实情况。

在剧中,经常给我们呈现出当一个病患的身体被打开后,那种复杂紧张的状态,每一分一秒都是生与死的较量。

这些让这部剧紧紧的抓住观众,走到了第三季。

而我们也许能从这部剧中看到和想到更多。

剧中是美国医生的工作环境。

众所周知,美国医院都是昂贵医院。

他们的医生每天所接待的病人数量,和我们国内医生相比远远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这还只是浙江一个县级市的情况。

根据2018年《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

“三级医院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05小时;

二级医院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13小时。”

请注意,这里的数据是平均工作时间。

通常,那些业务水平高的医生将会承担最大的工作强度。

而一个医生从实习医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需要多少时间和条件呢?

我们真的应该借此契机,好好思考一下。

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医学,看待医生。

不要让他们在恐惧和担忧中工作。

最后,

愿这场疫情早日散去,

愿患病者早日康复,

愿前线的所有医护工作者们平安归来!

---------------------------------------------------------------------------------------

电影铺子原创,微信ID:movpuzi

微信搜索关注:电影铺子

上一篇: 内地狂轰36.5亿,香港大卖879万,张...

下一篇: 原创这些偶像竟然都已经30岁?童颜的外表...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