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徐峥的《囧妈》,我真的给了我老妈一个大大的拥抱
时间:2020-01-25 21:05:5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我直说了吧,现在关于《囧妈》的所有吐槽,我全都不同意。
没错,首部免费网络播放的春节档热门电影,在一片喧嚣声中亮相了。
爆了。不仅爆了,还炸了。
院线方的反弹、豆瓣开分优于《港囧》但不敌《泰囧》的评价,争议没那么容易停止,这是第一个吃螃蟹者必付的代价。是非功过,从未来的岁月往回看,自会水落石出。
我就说一句:网络平台并不必然是院线的对手,虽然现在两者看起来水火不容,但兼容并蓄才是大势所趋。
今天,只聊作品。
开分6.4。
老实港,有争议。喜欢的人,说这是这个稍显寒冷的春节温暖的礼物。不喜欢的人,说徐峥遇到了导演的中年危机。
《囧妈》到底行不行?它当然不完美,但真有某些影评人说的那么糟?
免费,的确从来不是拒绝批评的理由,但批评,应该是为了加深理解,而不是制造更多的误解。
《囧妈》不囧?它是我看过的最温暖的徐峥电影。
不囧?这是徐峥从影以来野心最大的作品
导演的生涯中没有几个五年,何况是在最黄金的岁数。
但徐峥却在囧系列声势正盛的时候,一停,就是四年,再出手,《囧妈》。
《囧妈》是徐峥准备时间最长的一部电影,因为它创作上、制作上都最难,也包含了他从影至今最大的野心。
首先看到的,是徐峥创作上的升级。
徐伊万(徐峥 饰)阴差阳错,人到中年,被老婆协议离婚,事业瓶颈,本来是要飞往洛杉矶,通过阻止和妻子的交易来挽回旧爱,结果因为自己的护照在妈妈手上,阴差阳错和老妈(黄梅莹 饰)一起坐上了从北京开往莫斯科的绿皮K3列车,踏上六天六夜的囧途。
徐峥采用了双线并行的模式来推进剧情,一条是郭京飞饰演的表弟跟踪袁泉到纽约长途电话给徐伊万汇报工作,当然,苏家的男人工作效率大家是知道的,有他在,伊万果然处于崩溃边缘。
另一条是徐伊万开始了和妈妈6天6夜的囧途,更加处于崩溃边缘。
都知道,囧系列中必有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搭档。
《人在囧途》和《泰囧》的宝王宝强,《港囧》的小舅子包贝尔。
《囧妈》中,搭档变成了妈妈(黄梅莹 饰)。简单来说,就是我和我妈的日常搬上了大银幕。不信?
感受一下——
坐个火车,洗澡的地方都没,你妈带了成套装备,零食泡面、红烧肉、鸡蛋、甚至有装满大米的电饭煲。
这种代际矛盾的对比,也带来了影片最密集的笑点。
比如说,时刻360°无死角抓紧机会投喂,从小番茄喂到茶叶蛋,中间还不忘给你擦个嘴。
到站休息,有景点就得拍照,还必须拉上儿子一起拍。
以及,最致命的到“60秒语音方阵”轰炸让你眼前发黑……
不满,想拒绝?
一句话从小听到大的“四字魔咒”就能搞定——
“我是你妈。”
搞笑只是如此而已?徐峥的喜剧,向来追求高级。
影片开场即使一段对白,袁泉单挑徐峥,吐槽他说,“你心里住了一个幻想出来的妻子。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难道你没有发现吗?我并不是那个你想象的那种妻子。”
而在在经历和妈妈的一系列拉扯之后,徐峥终于忍不住抗议:
“你心里住了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难道你没有发现吗?我并不是那个你想象的儿子。”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但喜剧只是电影一部分。
徐峥的囧系列,几乎就是一部风光大片,第一部,泰国,第二部,香港。
这一次从一望无际的广袤原野和漫天风雪,到阳光映照下的冰湖,到车厢内洋娃娃般的喷火没人等,俄罗斯的标志性风土人情一一呈现。
就连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北京至俄罗斯的K3/4次列车,也是国际联运快速列车,全程共需六天六夜,因其历史悠久、行程跨度长、运送旅客量大等特征被称为“中华第一车”,如今这趟列车仍然在运营当中。
徐峥显然是将《囧妈》的故事与K3/4次列车的独特运行方式巧妙结合,构建了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从而发散出雪地滚落、参加俄式婚礼、坐上热气球等一系列喜剧情节。
说到底,是用公路片的理念,完成了一场穿越西伯利亚冰雪大地的漫长囧途。
顺便,融入了自己 的无数迷影梗,《港囧》,是《英雄本色》《倩女幽魂》,这一次,是前苏联电影,比如伊万这个名字,显然就是来自塔可夫斯基《伊万的童年》。
看起来,一个元素丰富的故事,有用心的取景和配乐,也有着安全和成熟运作的商业公路片的结构,加上沈腾郭京飞宋小宝的强客串阵容,重点落在影片中亲子间沟通、中国式家庭亲密关系的探讨,笑中带泪,齐活。
再加上无意中高以翔参演的泪点,
整部电影,照道理是没理由不好看,为什么却有影评人不满意。
不好笑?徐峥真正想拍的,是中国式亲情
必须要说一句公道话:《囧妈》的豆瓣评分,偏低。
偏低,可能是观众期望过高,还有一种可能,是在当下“符合预期,捧上天,不符合,踩到底”的评价体系里,对于电影的误判。
《囧妈》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一部不完全符合预期的电影。
观众走进影院时,对它是怎样的期待:
1.徐峥+黄渤+沈腾,当然得「爆笑」,毕竟「长在笑点上」这个人设立了那么久。
2.囧系列,怕是继续中年危机话题吧。
但实际上,徐峥拍的本就不是《泰囧》那样的爆笑公路疯狂喜剧,他卸下过往的标签,竭尽宇宙之力,带着剧组走了六天六夜,其内核讲的其实是寻常不过的——中国式亲情。
《囧妈》其实是将将母子关系、代际沟通、家庭情感等属于我们最本真的情感状态融入到这趟囧途之中,然后试图以最让人开心愉悦的方式讲出一段亲情故事。
如果在这个层面就出现了误读,那观影体验一定不会好。
为什么拍《囧妈》,一次采访中,徐峥自己老实交代:
"有段时间不知道怎么跟妈妈相处,一见面就是吵架。”“陶虹就问我,多久没抱一抱自己的妈妈了?"
这一下给了徐峥很多启发。
如果把一对母子放到一个六天六夜的旅途中,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答案我们已经看到了,就像徐伊万一样,像一根被拉扯的弦,从焦虑到暴躁直至爆发,真实的如同原汁原味的中国式亲子关系——
徐峥要拍的,其实是中国式亲情的本质——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似乎永远建立在误解和相互忍耐上。
徐峥请来的老戏骨黄梅莹,和去年《送我上青云》里的吴玉芳,堪称“上海妈妈代言人”,当年在《孔雀》中的表演,已经令人过目难忘。
请她出山,演的是什么?
就是那种上海妈妈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用自己的方式对子女无孔不入地管束、控制、改造的中国式老妈。
小到三餐吃什么,大到跟另一半的感情。什么都是她说了算,什么都是她说了对。
带了一整盒红烧肉,最后一块不让儿子吃,理由是多吃那一块就会得脂肪肝。
永远在打断儿子说话。
永远都是一句我是为你好。
儿子呢?总嫌妈妈烦,又担心她被骗。
打心眼里不认同妈妈的一切观点,就暗戳戳反抗:不让喝酒抽烟,偷偷抽;让吃小番茄,偷偷丢;发微信方阵,一条都不听。
看,我们厌倦的不是亲情,是亲情中无处不在的控制。
两个人都在这么忍着对方,可忍耐就像积水,积久了,总有一天堤坝会崩。
眼熟不?这就像一种中国的传统亲情游戏——
长辈有长辈权威的霸道。
子女有子女多变的顽强。
平日里,一个忙,让能让家人闭了嘴。六天六夜在一起,所有矛盾都大爆炸。
徐峥把这个故事放在俄罗斯,显然是有一些用意的。这趟囧途的车窗外有什么?仔细想一想,都是“冰”。
只是大自然的冰天雪地?是不是,还有骨肉血亲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坚冰?
中国的亲情,一直是杂烩,是交融,也是一种共生。
这其实也是徐峥一直擅长的,在《泰囧》中,他就成功地将多线叙事融合到中年危机下的故事里来,这一次, 他的目标依然是将各种对我们有用的电影手段、技术、风格、类型,都转化到这个中国式亲情的故事里。
正如徐峥对于这部作品的解读:“希望观看电影后,观众能够通过电影感受到,母子之间的一种深深的、牢不可破的亲情关系。把心中非常深的挖掘出来,那个让每个人都曾拥有的柔软时刻。”
这才是徐峥这部电影的真意,吐槽的人,别搞错了。
徐峥导演的中年危机?看完我给了老妈一个拥抱
当然,《囧妈》并不完美,差点什么?
在我看来是,徐峥没有给出让观众去确信的具体过程。
电影的最大问题,在于融冰的过程,太戏剧性。
电影的高潮段落,伊万熊口救妈,是电影中最惊险的段落之一,这一救,当然让母子二人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缓和与改变。
而片尾是妈妈排除万难如愿登上红星大剧院的舞台,带领众姐妹高唱《红莓花儿开》,让台下的莫斯科观众如痴如醉沉浸其中。
这首旋律悠扬的老歌是前苏联电影《幸福的生活》的插曲,也可以视作妈妈对伊万爸爸的思念和往昔美好岁月的怀念。
台下的伊万,早已热泪盈眶。服了,气也顺了。
但,这样的大团圆结局,是不是太讨巧,太容易了?
这种戏剧性,是不是反倒影响了影片在内容表现层面更具深度和温度,及故事在情感和心理层面的深化?
这么说,当然严苛,但严苛,因为他是徐峥。
作为商业片导演的徐峥,一直以票房数字的飙升,证明了自己制造爆款的能力:
2012,《泰囧》,12.67亿票房。
2015,《港囧》,16.14亿票房。
但徐峥只会拍商业片?
别忘了,1998年,26岁的他,就拿到了一名话剧演员在国内能获得的最高荣誉白玉兰奖。
徐峥,可以做的更好。
怎么说?徐峥的拍法,是最终破冰成功。
看上去,大团圆?但世间的亲情之冰,哪有那么容易破解?
不破又如何?
说到底,冰层背后,是代沟,代沟的背后,还是爱。
无论是电影里的徐伊万,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难道不知道妈妈做的一切都是爱我们?
无论电影中的囧妈,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父母,难道不懂,过度控制会把爱的人越推越远?
但,还是忍不住。
这才是中国式亲情最难的地方——没法破冰。
然而我要说的是,永远无法破冰,真的是坏事吗?
中国式亲情里,子女最怕的,永远是长辈的唠叨。
可是你发现没?真有一天,父母不再唠叨你了,你就突然觉得,心里空了?
为什么?因为孩子长大了,其实和爸妈已经没那么多共同语言,父母维系和你的感情的方法,也许——
就是唠叨。
唠叨,你可能还应一声,不唠叨,可能就像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一样,寂静无声。
所以反倒是父母停止唠叨那一刻,你才知道他们爱你爱得有多无力。
道理他们也许都懂,但就是把握不好那个唠叨的度。
真的有天不唠叨了,也许是因为,父母已经再也够不着你了。
于是你的心里,咯噔一下。
所以,面对中国式亲情,《囧妈》给出的答案是,不要“破冰”,而是去“化冰”。但为什么一定要化冰呢?
代沟之所以是代沟,不正是因为父母慢慢跟不上时代,接受不了新知识,适应不了新的环境了?就像总有一天,我们面对我们的子女,也会老到跟不上趟一样。
但别忘了,正是如今老去的他们,一点一滴耐心养育、教导,才有了后来的我们。
不是说,妈妈呈现了自己的高光时刻,我们才有那种恍然大悟的内疚感。
而是父母就这么老去,变弱,他们依然永远是我们的父母。
而他们的唠叨、甚至是和我们的争吵,其实是一个家里最珍贵的烟火气。
当父母真的有一天离去了,没人唠叨你了,家也就不在了。
就像电影里说的,你在哪里,哪里就是父母的家。
所以徐峥如果这么拍,电影会不会更好一点?让唠叨,成为父母和子女之间若有若无的一丝牵扯。
让伊万默默理解,唠叨是囧妈表达爱的方式之一,因为囧的背后,终究是剪不断的亲情。
但,即使如此,电影依然可贵。
在我看来,徐峥从来是一个老实做电影的聪明人。
他一直在借由电影,完成对小人物困境的思考,因为最高级的喜剧永远都不是在讲喜剧,而是表现人生,但对他苛求,是因为他背上的是我们对国产喜剧的最高期望——
国产喜剧,可以既好笑,也有内涵,有制作。
有复杂的亲情,与复杂的人性。
有亲情中的隐忍、残酷、甚至计较,但也有永远剪不断的真心。
亲人之间,不是没有坚冰,而是有再多坚冰,但我们,还是一家人。
这是我期望中,囧系列将来的样子。
也可能是徐峥喜剧将来的样子。
因为有羁绊,才是人间。
最后一句,《囧妈》值不值得看,我就说一件事:在头条上看完电影,我真的跑去給了我老妈一个拥抱。
你猜我妈怎么着?她一脸不习惯,然后偷摸摸赶紧去看了这部电影。
谁说《囧妈》不囧?是你没看懂中年徐峥的温柔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