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堡的致命天敌“钻地弹”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时间:2020-01-23 14:08:1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目前,随着世界各国的军事力量的飞跃式增长,武器装备的威力更是呈几何式的增长,传统的防御工事已经很难抵挡住现代武器的轰炸,于是各国纷纷将自己的打击和防御工事开始转入地下深处,迫于现代武器的强大威力,工事的深度也是越来越深。那么,为了针对这一情况,世界各国也开始研制新式的武器,这种新式武器被命名为“钻地弹”,而在最近的前一段时间美军也公布了一段2018年拍摄的视频,视频中正是B-2隐身轰炸机投放的正是被称之为“炸弹之祖”的钻地弹。这种炸弹编号GBU-57,并且还拥有着地表最强非核炸弹的称号。那么,这种炸弹对于地下工事的杀伤力到底如何呢,不妨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它。
B-2轰炸机投放钻地弹
对症下药
上文提到为了抵挡现代武器的强大威力,各国纷纷将自己的打击和防御工事修建到地下深处,而目前根据相关统计,大约已经有70多个国家拥有着较为完善的地下军事设施,在这其中便有着以俄罗斯、朝鲜、伊朗等国以及一些北欧国家作为代表。依靠着这些完善的地下工事,在和平时期,这些国家可以将自己国家的军事力量隐藏起来,战时作为杀手锏给敌人突然一击,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不仅仅能够避免使该国的军事设施在首次打击中极大概率的存活下来,并且拥有着对敌人实施二次反击的能力。而钻地弹的诞生就是为了针对其隐蔽性的特点对症下药,利用其强大的侵彻动能,专门摧毁那些拥有良好防护的地面工事、机场跑道和地下加固的军事设施。
实际上,从结构来看,钻地弹可以被粗略的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弹体和战斗部两部分。弹体通常选用空射导弹或者航空炸弹,弹体上通常设计有弹翼和可控稳定飞翼,可方便钻地弹在飞行过程中修正方向,在弹道末段调整其飞行姿态、攻角以提高命中精度。而为了提高侵彻动能,有的钻地弹还设计有火箭助推发动机,以增大其推力获得更大的动能。
巨型钻地弹
作为钻地弹的核心部分,其战斗部的构成并不复杂,主要由装药、侵彻弹头、引信组成。装药一般根据弹体大小从数百公斤到数吨不等;为确保钻地弹能攻破拥有岩层、钢筋混凝土等坚硬防护的目标,侵彻弹头一般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制成;延时或智能引信将确保弹头穿透目标外部防护层,到达地下一定深度位置时方才引爆,确保有效摧毁敌方地下防护设施。
就拿美国最新展示的GBU-57来说,其号称“仅次于核武器的最大威力炸弹”, 全重突破了以往任何一款钻地弹 达到13.6吨, 其弹体全长6.25米,直径0.8米。CBU-57采用GPS制导,弹翼包括弹体中部的4片X形短弹翼和尾部的4片可折叠栅格尾翼,通过GPS信号及时调整弹体滑翔姿态直至命中目标,圆概率误差为1.2米。GBU-57 的战斗部外壳由高强度的镍钻钢合金制成,依靠弹头接触目标瞬间释放的动能,对加固混凝土目标的侵彻深度达到了61米,对硬岩石层的侵彻深度为40米,对超强加固混凝土的侵彻深度也达到8米。GBU-57的战斗部内装有2400公斤AFX-757高性能复合高爆炸药,爆炸后将瞬间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和巨大的冲击波。据美媒报道,GBU-57空前庞大的体积和近14吨的重量,可将20多层大楼高的目标夷为平地。为了有效规避敌地面防空系统的拦截,GBU- 57钻地弹目前只能由B-2A隐身轰炸机携带(每架可携带2枚)。
gbu-57a/b 型炸弹的尾部视图,采用格栅尾翼.
久经风霜,不断地推陈出新
之所以说钻地弹饱经风霜,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钻地弹在很久以前就诞生了,并不是横空出世的新式武器,而是这种专用于对地攻击的机载武器发展至今已过大半个世纪。目前,美国、英国、德国、瑞典、意大利、俄罗斯、印度等国都在积极研的发钻地弹武器。
追溯历史,钻地弹的发明者其实并不是美国人。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就曾研制过可穿透4米加强混凝土的炸弹。盟军方面,为了应对德国拥有高强度保护的U艇洞库和V-1/V-2导弹地下工事,英国航空工程师巴恩斯▪沃利斯研制成功了一种名为“高脚柜"的巨型炸弹,由英美两国共同生产。这种具有良好穿透力的炸弹,长近6.4米,重约5.4吨,配备Torpex D1炸药,外观呈流线型,可由英国皇家空军“兰开斯特”四发重型轰炸机从7000多米高空投掷并自旋稳定下落,爆炸后可形成一个24米深、30米宽的弹坑,并能穿透5米厚的混凝土防护层。1944 年,该弹炸毁过德军位于法国布雷斯特的U艇洞库,该洞库有超过6米厚混凝土防护;在攻击位于法国的索米尔隧道过程中,炸弹穿过山体,在地表下18米的隧道内爆炸并成功摧毁目标;在空袭德军“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时,配合新型光学瞄准装置的“高脚柜”炸弹,又成功地将其炸沉。
投放“高脚柜”的兰开斯特四发重型轰炸机
被"高脚柜"超重型炸弹击中的"北宅"
虽然今天美国的导弹很先进,但是这一切都离不开德国,在德国战败之后,美国就获得了德国的许多先进武器装备,这些装备为美国日后的科研进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也是美国的武器装备一直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因素。二战后,随着威力惊人的核武器出现,巨型常规钻地炸弹的发展速度曾一度放缓,但出于对苏联庞大地下工事体系的忌惮,美国一直未放弃对钻地弹的研究。冷战初期,配备核战斗部、具备打击地下目标能力的核炸弹,一度成为钻地弹的主角,如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B53,以及后来的B61-11/12型钻地核弹。除核炸弹外,而对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的威胁,美军还相继研发出多型常规钻地弹并投入实战使用,从而迅速取代英国,成为当今世界数量最多、性中GBU-28 钻地弹、参能最强、谱系最全的“钻地弹大国”。
美军研制的gbu-28激光制导重型钻地弹
1984年5月,以MK84型航弹为基础,美国开始研制专用于攻击地面/地下、 或峡谷和绝壁内的机库、指挥部、弹药库等加固军事目标的BLU-109“鼹鼠”钻地弹战斗部,次年便研制成功,并先后配备于GBU -12、GBU -16 GBU -24 GBU -27、GBU-31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和AGM-154“联合防区外武器”等多型弹药上使用。BLU-109钻地弹战斗部,长2.4米,直径0.37米,重874公斤,可侵彻1米多厚的加固混凝土结构。海湾战争中,美军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制造的阿米里亚防空洞事件,就是配备BLU-109战斗部的GBU-27激光制导炸弹所为。不过,伊拉克、科索沃和阿富汗等战场的实战经验表明,BLU-109战斗部的引信设计强度存在一定缺陷,弹体在侵彻目标过程中引信容易受损,以至于有时无法成功起爆,此外,BLU-109战斗部的侵彻能力也有所不足。
美国空军研发增强型blu-109钻地战斗部
后来,在举世闻名的海湾战争之中,钻地弹也被大量的使用,而在战争之初,美军便发现BLU-109战斗部侵彻能力不足、难以彻底摧毁伊军地下指挥所的问题。当代号“沙漠风暴”的空袭行动发起后,美军便确认了现有的BLU-109战斗部无法击毁伊军地下指挥部,于是决定紧急研发一款新型的钻地弹。为节约时间,直接截取陆军M110型榴弹炮的203毫米口径炮管作为弹体,配以BLU-109B战斗部的现成引信和GBU-24B的制导系统,迅速研制出编号为GBU- 28的新型钻地弹。其弹长7.6米,弹重增至2268公斤,装药为304公斤高爆炸药,可穿透30米厚普通土层或6米厚加固混凝土,侵彻力相比GBU-27提高了3倍。在1991年2月底的对伊空袭中,GBU-28成功击穿了此前未摧毁的地下目标,取得良好效果。
进人21世纪后,美军认为,潜在对手的地下目标防护能力正在不断增强,而自身的打击能力仍存在不足,针对现有钻地弹侵彻能力和命中精度的短板,分两条主线开始了新一代钻地弹的研制工作。其中一个方向是,减小弹体体积和重量,提高制导水平和命中精度,便于普通战机大量携带的小口径智能钻地弹药,其代表作是2001年开始研制的GBU- -39/40钻地弹。二者具备基本相似的外观,都配备有滑翔弹翼、尾翼和可编程多用途引信,弹长1.76 米,弹径0.18米,弹重129公斤,战斗部重27公斤,威力可穿透2米厚强化混凝土或1米厚钢筋混凝土结构,辅以GPS/惯性导航系统,圆概率误差控制在5米左右,在伊拉克和加沙地带的空袭中,都取得不错的效果。另一个方向便是,2004年启动的巨型钻地弹项目,其改进重点放在了提高弹体动能、装药威力和侵彻效果上,这便是我们开始提到的GBU-57钻地弹。从侵彻效果和爆炸威力上看,历经四次升级的GBU-57,确实是当今世界除核武器外对地下加固掩体最具威胁的武器。如果换装更具破坏力的新型装药甚至核弹头,未来这种巨型钻地弹的威力将会更加恐怖。这也是美军之所以选择公开它的重要原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对手的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威慑。
巨型钻地弹
未来发展
钻地弹就好比是锋利的长矛,地下工事则是最后的保命盾牌,两者之间的较量必定会摩擦出大量的火花。为了应对这种锋利的长矛,地下防御设施的数目在大量增加,据国外有关估计,全世界约有70多个国家拥有深层地下掩体,总数目高达1万多个。另一个是运用高科技大力提高地下防御设施的挖掘深度和抗毁强度。主要技术有:异型表面技术,是在坑道入口等处构筑凹凸不平的表面,使钻地弹偏转,攻击角增大、甚至跳弹而不能钻地;弹道偏斜技术,即构筑尺寸与直径相当的石块堆积层,并利用弹道扰动装置对弹体控制系统实施干扰,使钻地弹攻入石块堆积层而消耗其动能;遮弹偏航技术,就是构筑特制的偏航板或带钢筋混凝土填板的混凝土防护层等,使弹道弯曲、弹体偏转、变形甚至断裂;综合防护技术,是综合运用隐蔽、伪装、分隔、分散、干扰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钻地弹的攻击效能。针对盾牌的各种防御手段,作为长矛的钻地弹自然也是与时俱进,针对以前钻地弹钻地深度不够、发现识别地下目标能力有限以及毁伤精度尚不够高等问题,外军正在着力探索新的技术手段:一是通过提高弹头速度和采用新的战斗部来提高钻地深度;二是对引信进行优化设计,研制既耐冲击、又能在最佳时刻引爆的新型引信;三是增大投掷距离,使钻地弹能够从对方防空火力圈外发射攻击对方目标;四是提高自主攻击能力和命中精度。此外,钻地弹还有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向小型钻地核弹方向发展。据外刊报道,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为了轰炸原南联盟普里什纳机场的地下机库,曾投掷了多枚号称“掩体粉碎机”的GBU-28型常规钻地弹,然而,战争结束后美军却发现,地下机库里的米格-21型战机等却毫发未损。于是,美军决定转而研究威力更大的小型钻地核弹。据悉,新型钻地核弹的研制主要是在两种现有钻地核弹基础上改进,重点是使弹头能穿透更深的土层、岩石和钢筋混凝土工事,以打击最深层地下目标。在这场矛与盾的较量之中,任何一方都不想落败,但是在小编看来,小编更希望盾牌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这一方面我国曾经有过非常大的教训,当年的大使馆时间就是由钻地弹造成的,作为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地下工事这枚盾牌更是许多人活下去的希望,更是一个国家击败侵略者的有反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