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朱祁镇:从少年天子到成熟帝王,我用了八年

时间:2020-01-22 20:40:0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朱祁镇:从少年天子到成熟帝王,我用了八年

八年,能干什么?明英宗朱祁镇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八年能让一个人长大。

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任皇帝,同时也是明朝第八任皇帝。人家一辈子能当一次皇帝就已经是很牛了,他一生当中做了两次。而两度沉浮,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天子到牢狱重生的落魄皇帝,他的一生更是是跌宕起伏。

少年天子

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年仅36岁。朱瞻基虽然英年早逝,但他却留下了一个强大的明朝。此时的大明朝,经历了“洪武”、“永乐”以及“仁宣”三大治世,此时的大明王朝国力攀至鼎盛,可谓是国富民强。对内政治清明,百姓安居;对外四夷宾服,万国来朝。

这是朱家人历经五世积累的基业,是汉唐雄风之再现,是我汉家王朝之骄傲。只不过,这一切,是由一个九岁的孩子来继承。

朱瞻基驾崩同年,年仅九岁的太子朱祁镇继位,改元正统,是为正统皇帝。

正统初年,年幼的朱瞻基虽继承大统,但他却并没有太大压力,爷爷和父亲给他留下了太多的东西。前有大明第一皇太后,朱瞻基的祖母,如今的太皇太后张氏掌舵;后有明朝历史上最为贤能的“三杨”布帆,大明朝欣欣向荣,朱祁镇自然高枕无忧。

然而好景不长,从正统五年到正统十一年,“三杨”去世,此外正统八年,张太后也驾崩离世,大明朝的主心骨一个接着一个离去。重担逐渐交到了朱祁镇身上。

不过,这对于朱祁镇来说,压力并不大。父辈打下的基业是他最大的本钱,虽然祖母驾崩,“三杨”离世,但朱祁镇也已经长大,不再是那么懵懂的孩童。且摄政、辅政全部离世,如今的朱祁镇已没有了“桎梏”,大权在握。

懵懂孩童已经长成了热血青年,满腔都是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少年天子,意气风发。时值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叛乱,朝廷从正统六年至正统十四年,先后出征三次,派遣数十万大军征讨麓川,直至最终平定。

史称“三征麓川”,其最终的终结者就是朱祁镇。仅凭此一项,朱祁镇的武功就足以列入明朝历代皇帝的前列。

这位少年天子的前路,一片光明。

但,朱祁镇毕竟只是一个二十岁的毛头小子,且亲政之前,他都生活在祖母、母亲甚至于“三杨”的阴影之下,压抑了太多太多。意气风发的背后,同时也是叛逆青年的鲁莽无知。换句话说,此时的朱祁镇虽有雄心壮志,但却过于的年轻气盛。

这里不得不夸一下《大明风华》里面饰演朱祁镇的张艺兴,此时的朱祁镇少年不识愁滋味,母亲严管下的逆反,急于证明自己的肆意妄为,外加对于宠信的义气用事,他都演绎得可圈可点。

年轻的朱祁镇并没有意识到,“三征麓川”虽然凯旋,但也明朝的衰败埋下了伏笔。当时朝廷的主要精力都被牵扯进麓川战事,瓦剌借机坐大,等到朝廷最终平定麓川,北方草原上已经站起来一个全新的对手。

风霜北狩

公元1449年,这一年是朱祁镇继位的第十四个年头。已经壮大的瓦剌借明朝减少使者赏赐为由,大举南下。而年轻气盛的朱祁镇在接到瓦剌犯边的军报后,决定效仿先祖朱棣、朱瞻基,御驾亲征,征战沙场。

史书上说这里面是宦官王振撺掇的结果,我觉得有些片面。因为大明王朝以武立国,历代帝王大都有战场厮杀的经历。比如太祖皇帝朱元璋,本就是军旅出身。而曾祖父太宗皇帝朱棣从靖难之役到五伐北元,一辈子都是在马背上。至于自己的父亲,那同样也是亲征上战场,征蒙古、平汉王。朱祁镇此时正是热血爆棚,有着亲征想法再正常不过。再者,朱祁镇亲政不久,非常需要大的功绩来立威,来震慑那些老臣,甚至于一直压在自己头上的那座大山——孙太后。

所有王振的耳边风只是促使朱祁镇亲征的一部分原因,更多的还是朱祁镇他自己想要借此来建立功勋。史书上之所以讲过错都放在王振身上,无非是想为朱祁镇开脱。

话说回来,就常理而言,皇帝亲征其实没有太大问题。但没有太多军事经验的皇帝亲征问题就大了。

而朱祁镇显然就是这样一个人,二十岁的少年天子,完全就是“温室里的花朵”,他全然没有父辈先祖们那本浴血沙场的经历。

首先他在军中没有威信,单单顶着一个皇帝的名头,给将士带来的不是鼓舞,而是压力。他们不仅要考虑如何对付凶恶的蒙古人,还要思考如何应付和保护军中的这位大爷。得担心他的衣食住行,得满足他得无理要求,甚至于还要被他瞎指挥。

此外,朝廷刚刚结束三征麓川的战事,士卒尚不得歇息,军队未得到修整,损耗的国力尚未恢复。不仅仅是朱祁镇亲征不合适,就算是整个和瓦剌开战这个决定都可以说不算太明智。

但,朱祁镇不管这些,他满心认为此去定会凯旋而归,而他也会由此而声威大振,由此褪去拿所谓“少年天子”的名头。

公元1449年7月,朱祁镇集结50万大军(号称)北狩,由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城监国。这一次,明朝可谓是精锐尽出。比如大明帝国最精锐、配备先进火器的京师三大营,还有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埜等一众名将,甚至于还有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等等一大批文官。

可以说是带出了明朝文武百官的大半家底。但这些人,除了武将和后期军需调配,其余的全是累赘。这么大一队人马,且大部分是手无缚鸡之力,没有经受任何军事训练的文官。他们的行军速度,耗费的马匹粮草以及所需要的护卫部队,都是导致此次战败的关键原因。

当然,指挥失当和军队的实力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前面提到过, “三征麓川”对明朝实力的消耗不少。当时的明军虽然数量庞大,但事实上战斗力却不复当年。

就在朱祁镇率大军离开京城的前一天,西宁侯宋瑛和武进伯朱冕,就在大同阳和口与也先的3万骑兵爆打了一仗。结果却是明军全军覆没,宋瑛和朱冕战死。

当时明军在军力上是占据优势的,不仅有大同镇的数万边军,还有从京城增援而来的6万大军。结果连和瓦剌大军相持都做不到。可想而知,双方战力之差距。

也正是因为前方大败,朱祁镇大军惊慌失措,不敢再进,大家慌忙撤退。此后由于朱祁镇不按计划撤退,肆意改道,导致大军被瓦剌骑兵追上。朱祁镇和他的大军被困在了土木堡。

而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明军惨败于土木堡,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最惨的是,此次随行的数十位文臣武将,尽皆战死。大明朝廷从天子到朝臣来了一次大换血,同时包括京师三大营在内的数十万明军精锐战死,明朝军力一落千丈。自此以后,其在北方的战略地位由攻转守,国力大不如从前。

讲到这里,必须驳斥一下那些所谓的历史阴谋家。他们称土木堡之变是文官集团的阴谋,理由是此役,导致武将集团损失殆尽,文官集团抬头,明朝陷入了长时间“内斗期”,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伏笔。

但事实上,此次死在土木堡的文官首脑和大有前途的高级文官,比武将勋贵们只多不少。如果这也能称之为阴谋的话,那只能说明朝的文官们太有献身精神了。

当然,无论原因如何,朱祁镇终究是为他的年轻付出了代价,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战俘皇帝,并由此开启了他长达一年的漠北之旅。

在漠北的这一年,朱祁镇过得没那么差,也没那么好。好的是至少有吃有穿,毕竟明朝未灭,朱祁镇这个皇帝俘虏乃是也先要挟明朝的最大筹码,当初孙太后为了换回自己儿子,个也先可是送了不少财物。甚至于也先还想招他为女婿,只不过被朱祁镇以“生为俘虏却贪恋敌寇女色”的理由所拒绝,由此可见,朱祁镇骨气还是有的。并没有埋下身子去委曲求全。

但虎落平阳被犬欺,曾经的一朝天子如今却成了阶下囚,是个人都敢到自己身上踩一脚。就连当初自己身边毫不起眼的小太监喜宁,因为投靠也先而小人得志,对朱祁镇各种迫害刁难,欺凌故主。如此巨大的身份落差,有时候比死了还难受。

不过话说回来,或许正是在漠北这一年的备受欺凌,使得朱祁镇的心境有了一个质的飞跃,造就了一个坚韧隐忍的性格,以至于其在回朝后还能东山再起。

南宫幽禁

明朝人确实有骨气,并没有让也先达到奇货可居的目的,虽然要了些钱财,但并未得到诸如土地人口这些更为实际性的东西。朱祁镇被俘后,明朝上下秉着国不可一日无君的原则,立即着手选立新君。当时朱祁镇有儿子,但过于年幼,在此非常时期不适合继位。于是最终庶子出身的郕王朱祁钰被推上了皇位,而朱祁镇则是被遥尊为太上皇。

而朱祁钰也不负众望,和于谦、孙太后等人一起,守住了京城,将瓦剌人赶回了漠北。

对于瓦剌人来说,此时的朱祁镇显然已经失去了作为筹码的价值。于是瓦剌人将他放了回去,这样既可以不用遭受明朝人怒火,也可以让朱祁镇这位太上皇回去搅弄风云,为瓦剌赢得新的机会,两全其美。

这一招是个阳谋,大家都知道一山不容二虎这个道理,若是朱祁镇回来,他和朱祁钰该如何相对,这个皇位到底该谁来做,本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时瓦剌要送还朱祁镇的消息传到京城,底下大臣们主张去迎接,朱祁钰就很不高兴。

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

不过,朱祁钰本就是半路出家,根基不稳,兵权在于谦手里,满朝文武唯孙太后马首是瞻,他就是被推出来稳定军心的。所以纵使朱祁钰有一万个不愿意,他也无法阻止朱祁镇回来。

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

不过,回来归回来,这个皇位朱祁钰是决计不让的,他毕竟是孙太后钦定,又得群臣拥戴,并且在京城保卫战中,坚守京城,深得民心。打跑了瓦剌人的朱祁钰和朱祁镇这个瓦剌人的阶下囚,其地位有着天壤之别。

当然,不管朱祁钰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们只需要知道一点。那就是朱祁镇回来之后,便被软禁在了南宫,这一待就是七年。

朱祁钰和朱祁镇其实关系并不错,当初朱祁钰是庶子出身,但朱祁镇很器重自己这个弟弟,不然亲征时也不会让他监国。而他没想到,自己从漠北回来之后,这个昔日的庶子兄弟,已经爬到了自己的头上。做了自己的皇位不说,还想要废掉太子,让自己这庶出一脉转正。站在朱祁钰的角度,他的所作所为,其实是人之常情。这皇位不是他抢来的,是自己凭本事挣来的,而且权力的诱惑有几人能抵挡?

但放在朱祁镇面前,这是背叛,特别是后来还想废掉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两兄弟彻底掰了。

不过,这一切朱祁镇都藏在了心里,他不再是当年那个愣头青。他知道,自己如今没有和弟弟叫板的实力。他只能在暗地里徐徐图之。

很显然,朱祁镇的选择是明智的。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皇位的归属再度起了悬念,朱祁镇的机会来了。

夺门复位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清晨,武清侯石亨和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带着上千人马浩浩荡荡往南宫奔去,并控制了沿途出入口。面对着紧锁的南宫大门,徐有贞带着人直接将其撞开。而此时的太上皇朱祁镇,已经换好了朝服,立于台阶之上,嘴角微翘。

在大军护卫之下,朱祁镇成功登上奉天殿的龙椅宝座。而此时,午门之外,百官还在等着上朝,对这一切毫不知情。等到进入大殿之中,他们才知道,那个男人,回来了。而朱祁镇,在时隔八年之后,终于再度成为了大明朝的皇帝。

这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夺门之变“!

而之后在朝堂之上,朱祁镇逮捕并处死了力挽狂澜拯救明朝的于谦。

所有人都知道,朱祁镇的“复仇”开始了……

众所周知,朱祁镇夺门之变中最为人所诟病的便是杀于谦。于谦是谁啊?保卫了京城的国家英雄,甚至于连朱祁镇能顺利回归也是他的功劳。如今朱祁镇杀他无异于忘恩负义。

但站在朱祁镇的角度,他必须要杀于谦。朱祁镇成功复位乃是徐有贞等人鼎力相助,而这些人全都和于谦有隙,此时的朱祁镇还得靠他们来帮自己稳固地位。只能是选择杀掉于谦来安抚他们。此外,于谦是兵部尚书,掌控着当时的大部分军权,再加上百官又都唯其马首是瞻。朱祁镇如果不想被架空,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趁现在除掉于谦。

所以从后世来看,朱祁镇忘恩负义,残害功臣,是昏君,是暴君。但事实上,此时的他,在经历了八年的磨砺之后已经想当成熟。其所作所为,对自己都是非常有利的。

他可能不是一个好人,但绝对是一个成熟的帝王,他长大了。

从当初的少年不识愁滋味,到尝尽人间百态,朱祁镇用了八年。

上一篇: 世卫组织即将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疫情,主要聚...

下一篇: 现场图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采...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