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发展日新月异春运出行更加便捷温暖
时间:2020-01-22 20:10:2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瞿文斌):随着春节的临近,漂泊在全国各地的人们陆续踏上了回家归乡的旅途。经过这些年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春运”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中国人回家的路走得更快了,更便捷了,也更温暖了。
上午10点50分,由北京开往牡丹江的G393驶出站台,数百名乘客从这里出发,踏上回家的旅途。八年前,牡丹江人丛旭来北京上大学,之后留在北京工作,如今已是他第9个年头赶春运回家过年了。从普速列车到高速铁路,9年来,丛旭回家的路越来越“短”了。丛旭说:“春运最大感受就是变快了,从我2012年开始坐长达23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再到2013、2014年长达17个小时的特快火车,再到2018年北京到牡丹江开通的高铁仅用九个半小时,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回家时间变短了,车速变快了,这离不开国家对铁路建设的大力支持和投入。”
上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大量人员外出务工、求学。农历春节前后,在城市工作、求学的人们按传统习俗返乡与家人团聚,过完年后又返回城市工作,于是形成了全球罕见的人口大迁徙——春运。上世纪90年代,丛旭的父亲离开牡丹江到广州发展,从最北到最南,两个昼夜的旅途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他说,“我第一次春运是1999年去的广州,那时候从广州回黑龙江牡丹江没有直达火车,都是坐到北京再转车,从北京坐车到哈尔滨回来的。那时候卧铺票、硬座都很难买的,都是上窗口买票,提前十多天排长队购票。有一年在广州,没买到票没赶回来,在广州过的年。”
丛旭的妈妈也有过与车票“失之交臂”的经历。2000年春节,因为没抢到卧铺火车票,她只能硬着头皮坐了40个小时的硬座回家过年。她说,“那时候(火车)通道都走不了人,想上厕所都很费劲,为了回家再遭罪心里也是高兴的。”
从记忆中“通宵排队”到后来“手机上的轻点一触”,从记忆中的“一票难求”到现在的“候补购票”。丛旭觉得,春运的火车票越来越好买了。丛旭说,“那时候我先通过电话预约,然后再去售票窗口或者去火车站去排队取票,排非常长的队。慢慢的到2013、2014年就可以进行网上购票,再也不用去火车站排队了,也可以给我们省下了不少时间。最近新增了一个候补购票功能,假如这个车次没买到,只需要候补上,自动有余票的话就会帮我把票购上,这对我回家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从过去“吃泡面”,到如今“点外卖”。对于丛旭这样的年轻人来说,铁路的人性化服务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丛旭说,“以前坐绿皮火车的时候,走之前家里都要买大包小裹的,泡面、饮料、水、水果,一大包拎到火车上。以前的(绿皮)餐车上也有盒饭,但是种类太单调了,现在高铁车里便当有很多种类,味道也很好吃,而且如果你吃不惯,还可以用手机订外卖,它可以到固定车站直接给你送到车位上。”
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的铁路营业里程只有5.2万公里,到2019年底已经发展到13.9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更是发展迅猛。到目前为止,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已突破3.5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越来越密的铁路网,越来越多的高铁列车,越来越温馨的服务,正在让人们的春运出行变得更快捷、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