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只有读书能让我们脱离当下困境
时间:2020-01-22 18:29:2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一个人在一段时期内的痛苦总量大约是一致的,但是这个人如果认知水平不一样,他就会跃升到另外一个更幸福的领域,这就是我们读书的目的。
如果我们试图通过认识一些人,经历一些事,我才能够获得足够的知识,那你就会被困在现实当中。
而真正能够带我们穿越的,能够让我们脱离当下困境的只有书籍。
关于阅读,@樊登 在一刻talks心流演讲之夜上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新思路与新启发呢?一起来感受聆听吧~
本期讲者:樊登(樊登读书创始人)
本期主题:阅读 书籍 心流
全文共4555字,阅读需要26分钟
古人云开卷有益,意思就是只要读书就是好事,为什么读书是一个好事?
其实我们从原理上可以论证这个事情。今天很多人觉得有微博,有抖音,我能够认识很多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然后就经常说“我喜欢通过现实生活当中的交往,通过视觉化的东西来获得更多的知识”。
我就问他们,你在生活中能遇见孔子吗?能遇见苏格拉底吗?
你一生中能遇到的人,都是跟你差不多的人,你天天跟你差不多的人在一块待着,偶尔比你强一点的可能是你们老板,这不就是把你困在原地了吗?
所以我们如果试图通过认识一些人经历一些事,才能够获得足够的知识,那你就会被困在这个现实当中。而真正能够带我们穿越的,能够让我们脱离当下困境的只有书籍。
我觉得「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肯定是能够做得到的,图书是非常好的一个传递信息的方式。而且不要只局限于读当代的、眼下的、或者某一个时期的书。
人类是一个演进的过程,人类的历史是不断进步的。所以如果你希望灵魂更自由,希望能够有更全面的认知,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历史上每隔三五百年找到几个大家的书好好读一读,然后中国、西方、中东、欧洲、美国的书都读一读,这时候你才能够彻底打开自己的眼界。
随着我们阅读的延展,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妙。
那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核心其实就是一件事,就是幸福,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人能够变得更幸福。
咱们今天的主题叫《心流》,这其实是一本书的名字,书的作者名字叫做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他这本书尽管这么厚,但最有效的部分其实就是前三分之一。你如果能够把那前三分之一读明白了,会收获极大。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为了研究人什么时候最幸福,他用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办法,就是他找了很多人,给他们每一个人配一个传呼机,不定时地呼他们。一呼,这些人就要立刻告诉他,此刻的心情如何,此刻在做什么。就是他用传呼机来打破人们的那种预备的感觉。
你不需要预备,就是每天好好生活,腰里边一震马上就记下来,“此刻我在做什么,我的心情如何。”这样的记录就获取了大量的数据,把数据拿到了以后他就总结,发现人们会处于一种特别幸福的状态,什么是特别幸福的状态?就是忘记了时间的这种状态。
当我们能够处于heart flow(也就是心流)这种状态中的时候,你的幸福感是最高的。也就是说有一个心流带,这个心流带是这样一个矩形的方阵,底下是你能力很轻易能够达到的边界,上边是超出你能力边界的部分,中间的这一带正好就是能力的心流区。
也就是说,一个事如果太没意思,太简单太容易,你不会有心流,你会觉得很麻木,不断地重复;一个事如果太难,让你跟科比打篮球,也太没意思了;最有效的部分是跟旗鼓相当的人打球,这个状态就叫做心流的状态。
我们读这么多书,做这么多事,其实目的都一样,就是为了在人生中更多地处于心流的状态,更多地让我们开心,让我们愉快。但是这里边有一个秘密很重要,就是开心愉快的状态跟你所处的环境没有任何关系。
比如说你想要有房子,你还完了房贷,然后想再买一更大的,然后买完更大的说不行,想再换一个house,你拥有的东西越多牵挂越多心越乱。所以如果我们每一个人把获得幸福的可能性,寄托在不断地改变我们外在的物质条件上,改变我们的社会地位上,你可能会变得很厉害,但你不会变得更幸福,你只会变得压力越来越大。
真正能够让我们幸福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改变你的认知水平,你怎么看待幸福这件事,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
所以,我们说一个人在一段时期内的痛苦总量大约是一致的,但是这个人如果认知水平不一样,他就会跃升到另外一个更幸福的领域,这就是我们读书的目的。
那我个人是怎么感受到这一点的呢?从2001年开始讲起,我之前是一个相当不爱读书的人,我爸只让我做数学题,他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那时候在我们家《儿童文学》是“禁书”,《少年文艺》也是“禁书”。所以我其实从来没有养成过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也没有什么国学的底子,我虽然今天给大家讲《论语》,其实这都是后期慢慢练的。
我硕士毕业的那一天,我记得硕士考的最后一门课,好像是财务管理之类的特别无聊的课,考完以后,我就让我们同学在垃圾桶面前集合,然后我郑重其事地拿出课本,当着同学的面说,“看好了,丢进垃圾桶,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参加任何形式的考试!”
后来到北京工作,在中央电视台觉得自己特别无知。每天跟郑也夫,杨东平这样的大教授一块开策划会,就觉得一句话都插不上,人家说啥也听不懂,就只能做个样子在那假装记,觉得很丢脸。知道丢脸就是好事,后来才会知耻而后勇。
2001年有一段时间真的没事儿干,那时候我做一档节目叫《三星智力快车》,一个月就工作三天,一天开策划会,两天录像,把一个月的节目录完了,剩下二十多天没事干。
2002年买房买车,北京那时候房价5900一平,然后每个月还三千多的房贷,三千块钱的车贷,我特别焦虑,就觉得完了这怎么办?那时候又没事干,又焦虑,我突然觉得我应该能够读点书,去听懂那些人怎么开策划会,否则就插不上话。
我就读《论语》,一开始读《论语》的时候,跟你们今天读一本很痛苦的书的感觉是一样的,就是翻了两个多月还在前三章,就怎么翻都在前三章,翻不过去,这么厚一本书怎么就翻不过去呢?就是什么字都不认识,哪个词都是陌生的。你就得去查,查完了有点事一折腾,就跑去干别的事了,回头又得从第一页开始读起。
拜这个无聊所赐,我在那一年的时间里边把《论语》啃下来了,读了各种版本的《论语》。我发现最大的收获不是我能更好地开策划会了,开策划会那事你该插不上嘴还是插不上嘴,而是你不焦虑了,就是读完《论语》那一刻你突然不焦虑了。
《论语》当中有一句话,对当时还房贷的我有极大的安慰,这句话说“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我。我一天到晚忧愁的就是还房贷这么点儿事,我突然特别鄙视自己,还房贷对于一个大丈夫来讲算什么,何患无钱。
「君子忧道」,你应该忧的是你自己有没有接近真理,有没有接近于道,有没有每天都变得不一样。再看一下孔夫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我当时再穷,一个月还有一万多块钱收入,还有房有车,而颜回什么都没有,为什么每天那么高兴?
子贡有一天问孔子,说“一个人贫而无骄,富而无谄,何如?”一个人修炼到我这种境界会怎么样?子贡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贫穷但是不谄媚,有钱但是不骄慢,夫子你觉得我这个境界怎么样?然后孔夫子说这境界不错,不过不如什么呢?
“不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就是你贫而无谄,你是一种强努的劲,我虽然没钱,但你有钱我也不羡慕你,怎么着,找到这种感觉了吗?就是你憋着一股劲,你和自己并没有和解,你很痛苦,你认为钱很重要,但你压抑着自己,这个叫做「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我有钱,我特别希望跟你们展示一下,但是我忍住,这叫作富而无骄。他有一种“找”的劲儿在这里边。但是你真的到了孔子这个境界,这两句话一对比,你立刻就能看到什么叫圣人,什么叫凡夫。
「贫而乐」,我没钱但照样高兴,庄子也没钱照样高兴,子路也没钱也高兴,这种发自内心的高兴,这是一个人真正处于心流状态的表现。
「富而好礼」,我有钱,不用琢磨要不要显摆,而是想我虽然有钱,我还能学点什么,这叫作“贫而乐,富而好礼。”所以这一段的阅读,这一年的经历,让我真的找到了读书的乐趣。
第二年我读了一年的《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然后第三年读了一年的《金刚经》。有次我在飞机上碰到柳传志这事我讲书的时候也讲过,我坐飞机时柳传志坐我旁边,那天我人生第一次坐头等舱,就碰到柳传志坐我旁边,我当时还晕机,一直吐。柳传志很耐心地看着我吐,吐完了以后我们俩还聊天,挣扎着聊天。我在看《金刚经》,柳老在看《杜拉拉升职记》。这书他真推荐,他特别喜欢这本书,然后我们俩就聊。
他说:“你这小伙子这么年轻,怎么看这样的书?你能不能给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书好在哪儿?”
我就问柳总:“你觉得人世间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他说:“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就是你想要的东西总也得不到,这个算不算人世间最大的痛苦?
我说:“很好,这个是八苦之一,求不得苦。”
大家知道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爱别离、求不得、不欲临,这是你逃不掉的,任何一苦在你面前显现你都撑不住。
所以我说:“您说的这个叫求不得苦,但这不是最大的痛苦。”
他说:“那你告诉我,什么是最大的痛苦?”
我说:“最大的痛苦就是你认为自己不应该有痛苦的痛苦。”
柳传志一下就听懂了。
他说:“哎呀,这句话说得好,回去得跟联想的人讲讲。”
什么叫做认为自己不应该有痛苦的痛苦?
比如你坐在这儿,觉得很痛苦很无聊,很难受很热不舒服,对吗?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你觉得凭什么我要坐在这儿,为什么今天晚上我不出去玩,坐在这儿?这种屈辱的感觉会给你带来痛苦。
其实假如你能够对自己的执着放低一点,想想这么多人都坐在这儿,凭什么我不能呢?为什么此刻不是一个修炼的好时机?
所以我们得每天经常性地去关照我们自己的内心,去感受我们自己是不是在一天一天变得更好,这就是读书带给我们的体会。
我以前不觉得我的读书能力跟别人有什么区别,但是从2013年我开始做樊登读书,每年逼着自己读50本书以来,我的确变得不一样了。不一样在哪儿呢?大脑的神经元链接变多了。
我过去也是翻书翻不过去的人。我们的大脑是靠什么来运作的?神经元。相当于20万个蚂蚁窝的蚂蚁的数量,这些神经元每一个会跟四五千个产生链接,电信号不断地传输,电信号不断地传输,这个叫做群智涌现的过程。
也就是你大脑中的神经元不断地链接,最后会冒出什么样奇怪的想法,你根本不知道,这个叫群智涌现。所以经常莫名其妙产生一些很好的创意,产生一些很棒的想法,其实是很多本书杂揉在一起带给你的感觉,这种感觉相当的美妙,这就是心流的感受。
所以我能够从一个读不懂一本书的白丁,慢慢地走到今天,相信你们也可以!你们只需要硬着头皮一本一本读下去,尽量读好书,尽量读能够给你带来心流体验的书。
实在读不懂的书先放在一边,证明你跟它的缘分还没到。我20多岁的时候读《瓦尔登湖》,就是怎么读都不知道这书在说什么。但是到了40岁的时候再读,就觉得那么美好,那么清晰,那就是禅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