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朱元璋能够成为开国皇帝,有哪些方面的原因呢?
时间:2020-01-22 13:52:0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第一,够幸运,后世有个世学家走访过朱元璋起家的路线,各方面比较来看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不由竖起大拇指,这个人真幸运!就说洞庭大战陈友谅最后决战时刻就快追上朱并准备杀掉他时,一支乱箭正好飞来射中陈友谅,敌兵看大势已去,只好鸟散。从朱手下战将谋士看:刘基、朱升、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胡大海,李文先、朱文正、邓愈。个个都是留名后世的大腕。做一个善于谋取机会的智士,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接近自己的成功目标!大家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机会是不等人的,如果白白放过,就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机遇是人成功的一个有利因素,有的人善于驾驭机遇,有的人则放弃机遇。
第二,做对事,从做农民起义军郭头领的付统领时就知道郭的两个儿子处处要至他于死地,于是外出边躲避边招兵买马,扩充实力。打败陈友谅之前,接受陈升提议:广积粮,缓称王。先打激进的陈友谅。果然张世成只是乘陈朱打得火热时试探的打一下,被早做准备的常遇春打的缩头而去。朱元璋做人极显眼力,他善于抓住机会,把机会变成成功的有力跳板,因此可以说朱元璋是善谋机会的人。不难发现,朱元璋已经从眼光,气度、谋略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做大人物的资格。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终于使他心想事成。
第三,时间短,朱元璋从做付统领到当皇上只用了十几年时间,是历史上白手起家当皇帝用时最短的,陈友谅如果慢慢跟他打,他未必能胜得了陈。可那个陈友谅就是喜欢赌一把大的主,而且还不找张士诚帮忙,而那个张士诚更没脑子,屁大个地方就要称王,搞得陈不太爱搭理他,熟不知,陈这找不到帮手的前后两次决战,把整个江山的权力都赌输掉了!
第四,善于求贤人辅佐。朱元璋在角逐天下的过程中,他胸中有一股不可遏制的霸气,时时涌动在心头。他知道自己现在还较软弱,他知道只有招贤纳士,才能成大事。总之,在朱元璋的用人方略中,“找能人来帮忙”为一大学问。朱元璋对人才的招揽,是动真格的,就是对俘虏中的人才,他也多加优待珍惜而用之。他坚持“神武不杀”的宽大处理政策,这都充分说明,朱元璋虽然布衣出身,仍然对人才的作用深有见地,并且还专门派人去各地寻访人才,尤其是德高道深、富有战略眼光、文武兼备的方家。
第五,得民心。朱元璋在实力积累过程中,非常讲究原则,遵守主流思想,比如拜郭子兴为义父,就一直甘于其下,于兄弟同甘共苦,这样易于收揽人心,传播威名。朱元璋认为,得人心而后得天下。得人心,才能创造“人和”的良好态势,有利于平定天下。有这么一段论民心的话值得后来者深思:“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或衅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天下之所衅,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是非常深厚的以民为本的做人之道。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朱元璋这个人,能够起身草莽,组织一帮弟兄,从成吉思汗的子孙手中夺得天下,打造造福十数代子孙的伟业本身,就证明了他的强大人格魅力。如果朱元璋真象现在一些文人描绘的那样阴险狡诈,形象猥琐,能将那个时代的汉族精英聚集在自己身边吗?像刘伯温这样的一大批英雄,难道都是不识货盲从的傻瓜吗?可见其人格魅力还是非常强大的。正是有了这些因素,最终他才能够成为一代开国皇帝。“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得民心则昌,失民心则衰,”这些都是成大事者对于得民心的认识。朱元璋重视民心,每到一处地方,便得一处民心,朱元璋的天下就是由此而来。朱元璋没有忽视人民,而且懂得爱民才是最大的政治,他任用当地德高望重的人做官,对百姓来说就是一件大喜事。
这样的一个人,既能够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也能够让自己视贤才如宝,最后能够统一天下,也是正常的。不过也因为他的出身问题,最后导致朱元璋非常的多疑,最后那些帮助他打天下的好兄弟,大部分都被他以各种理由处理掉了,这也是非常可悲的。你怎么看这样的一位开国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