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你看到的不是真相,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部分而已
时间:2020-01-18 23:24:5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叮铃,手机推送了一条消息。
瞟一眼,好像又有人戴绿帽子了,不厚道的笑笑,顺手转到了朋友群里。
群里瞬间炸了锅,有人说世风日下,有人说人心不古。但我这个导火索却没说半个字,咱也展现一下侠客风范——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原因很简单,我不信。
可能有人会说,这可是官媒发的,难道还有假?
这可不一定,我们先来看两张照片:
这是G7峰会上,默克尔和特朗普对话的场景。
是不是觉得默克尔气势逼人,把场子都震住了?
好,再看下面这张:
同样的场景,是不是又觉得特朗普淡定从容、舌战群雄?
你也应该猜到了,这两张照片分别出自默克尔团队和特朗普团队,但效果天差地别。
你看到的不是真相,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部分而已。
1
下面这张传播学的经典照片,很多人都见过:
中间是完整的照片,但只要剪辑一下,就能展现出两种完全相反的场景。左边是惨无人道的虐待,右边是人道主义的关怀。
这是一切媒体的通病和惯用手法。
媒体不用撒谎,只需要呈现「它想让你看到的真相」,就足以引导你的思想,作出它们想要的判断。
这和我们想象的可不一样,媒体难道不应该是客观中立的吗?
应该,但做不到。
无论什么媒体,终究是要为观众服务的。但观众有明确立场,而且绝大多数人不爱看客观中立的东西。
你搞一个客观中立的媒体,总不能就给自己看吧。
著名综艺《奇葩说》已经播到了第六季,它为什么好看?
因为他们选的都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种有争议的问题,正反双方观点的对立,冲突,碰撞……
这样才有意思。
如果它追求客观中立,辩手一上来就说:“这个问题双方都有道理,我觉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谁还看?
既然观众已经分出了阵营,那媒体也就无法追求客观中立。
媒体一旦选定立场,就要为这个群体发声,得到他们的认可,进而获得传播。
甚至为了追求点击量,发布信息的时候还需要极端一些,这样才能点燃人们的情绪。
之前的情感大号“咪蒙”一贯用的就是这个方式,刻意制造对立,让用户在最激动的时候,完成点赞,评论,转发一条龙。
其实这种情况很早就出现了,尼克松时期,当时美国“福克斯新闻”的负责人就提出了这种“先进”的新闻理念:
第一,频道这么多,你不可能,也没必要取悦所有观众,只需要迎合一个特定的群体就好了。第二,要提供有强烈主观观点的新闻。
这个洞察使得福克斯新闻,成为了全美收视率最高的新闻台。
他发现了一个秘密:
给观众想要的东西,比给观众事实更能赚钱。
观众想要什么?
娱乐和确认。观众需要你的信息能用娱乐的方式确认他们已有的观念。
那媒体要做的,就是选定一个群体,全力迎合他们已有的观念。
不要妄图改变一个人,除非他自己寻求改变。
2
面对任何事,我们都有两种判断机制:
一种是“科学家机制”,先有证据再下结论。
一种是“律师机制”,先有结论,再找证据。
我们一般用的都是后者。
你可能还记得这个新闻:《杭州网红殴打孕妇致流产》
文章里谈到知名网红的狗吓坏了孕妇,孕妇丈夫出面阻拦,网红却仗势欺人,殴打了孕妇,导致孕妇流产。
人们一看,这还了得!人命都不如狗命了,天理何在?
于是广大人民群众替天行道,纷纷指责谩骂这个网红,公安机关也介入了调查。
但过了一段时间,真相大白于天下:
孕妇丈夫先踢了网红的狗,随后又出手打了网红。随后,孕妇展现出影后般的演技,装病碰瓷,还伪造了病情通知书。
更狗血的是,他们竟然找人写文章,带节奏。
最终导致网红开的店倒闭,狗被安乐死,甚至气死人家的爷爷。整个事件直接来了个180°的反转。
事实摆在眼前,但依旧有人在骂网红,这又是为啥?
因为人有个特点,只喜欢看能印证自己原有观念的东西,对于和自己观点相反的信息会自动屏蔽。
用方法很简单:
取关一切反对的账号!
我们总会有一种倾向,那就是「我是对的」。如果你跟我不一样,那肯定是你错了。我要反驳你、击败你,证明「我是对的」。
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叫做“确认偏误”。
就是说如果你已经相信了一件事,那就会主动寻找能够增加你相信程度的信息,甚至不顾事实。
这就意味着,一旦我们认定了某件事,哪怕有人摆事实,讲道理。我们的态度都是:
不听,不听,我不听……
3
《未来乱语》中有一个实验,实验者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套性格测试题,然后根据他们的答案,给出了相应的“性格概况”,让学生自己评价这个报告是否准确。
结果,学生都表示这就是在说自己。但其实所有人拿到的都是同一份报告。
人们会主动从这些信息中,挑拣出和自己性格相符的内容,同时屏蔽不一样的地方。
只看自己喜欢的内容的确很爽,但凡事必有代价。
这样下去,你会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
合口味的信息,你天天“幸临”,时常翻阅。不合口味的立马“斩了”,直接取关。
这不是标准的昏君做派吗?
久而久之,你喜欢的这些信息,会慢慢的编制成一个巨大的“茧”把你包裹起来,“茧房”外面是真实的世界,里面是你以为的世界……
我曾经相信过很多阴谋论,这个倒是乔帮主也信过,他是这样说的:
当你年轻的时候,看着电视就会想,这里面一定有阴谋,电视台想把我们变傻。可等你长大一点,会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儿。电视台的业务就是人们想要什么他们就给你什么。这个想法更令人沮丧,阴谋论还算乐观的!至少你还有个坏人可以打,我们还可以革命,而现实是电视台只不过给我们想要的东西。
现在看来,的确没什么阴谋,一切都是人们用时间和金钱投票选出来的。
4
那我们该怎么办,还有挣脱束缚,看到真相的可能吗?
当然有,只要你愿意。
1. 主动消费反面信息
《信息食谱》的作者约翰逊给出过中肯的建议:
要主动刻意消费吸收,有可能修正我们观念的信息。
说白了就是别只看一家的新闻,多看看对立的观点。比如这几天伊朗和美国互相轰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时候伊朗肯定哭着喊着说美国不是人,恃强凌弱不地道。美国肯定说伊朗不听话,干扰了世界和平。
你不仅要看这两家的,还应该看看别家的,这时候就会发现一个问题:
虽然是美伊双方在打仗,但都在伊拉克的土地上轰炸。死伤最多的不是伊朗人,也不是美国人,而是伊拉克人。
这些才是真正的可怜人,他们招谁惹谁了?哭都没地儿哭去。
这时候,你才能看的较为全面,也会更加珍视现在的生活。
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
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只是幸运的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度。
2. 不要预设立场
你应该听说过“疑人盗斧”的故事吧。
从前,有人丢了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就暗中观察那个孩子。
这一观察不要紧,他发现那个孩子走路的姿势,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再看那个孩子的神色,也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听那个孩子说话的语气,更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
总之,在他的眼睛里,那个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人。
不久,他在刨土坑的时候,找到了那把斧子。原来是自己遗忘在坑里了。
从那以后,他再看邻居家那个孩子,又没有半点儿小偷样子了。
这就是预设立场的问题。
所以你看到一个问题时,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会看的更清晰。一把自己带进去就麻烦了。
比如你看到一个问题:
南方人聪明还是北方人聪明?
你别一上来就根据自己的身份站队,否则就会代入偏见。要把自己当成中原人,不南不北。这样就能发现,这是一个专门挑事儿用的“伪问题”。
世界是复杂的,你看到的很可能只是一面,甚至只是一角。
我们能做的,就是不站队,不妄断,用开放的心态去看待每件事。
如同菲茨杰拉德所说:
一流的心灵,是能够同时持有两种矛盾的观点,又不影响其行事。
共勉。
来源:李源的书房(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