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任美国教练被骂,读懂她的3次人生重启,才懂那个年代女排精神
时间:2020-01-15 13:40:4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一代人即将沸腾。
Sir已经感受到前奏的炽热。
来自一段怼上脸的质问:
咱们这场打得这么难堪
您考虑过换个战术吗?
来自一段撕破脸的逼问:
-你为什么打球!
-为我爸妈!
-那你永远也打不出来
再想!
-成为你!
-那你就搞错了
更来自一段,放下脸的自白:
其实我就是放不下
我们这代人是苦过来的
三段激烈的对话,让我们瞬间穿越时间。
而打开那个时代的钥匙,就是备受争议的人物——
郎平。
读懂郎平,才能读懂那一代的女排精神。
通过郎平人生的“三次重启”。
1995
什么叫时代记忆?
《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夺冠》单元。
1984年的一条上海小弄堂,挤满乡里乡亲。
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等着看电视转播的奥运会。
那场激动人心的比赛,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中国女排以3-0干净利落地击败美国队,首次拿到奥运会冠军。
并实现大赛三连冠。
能跨越时空,仍然激起一辈人感慨和共鸣的,才是所谓的时代记忆。
作为运动员,郎平早早就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但即使是当时,人们也无法料到——
随着她每一次大胆的重启。
郎平还将在我们接下来延续三十多年的时代记忆中频频亮相。
真正的压力降临在郎平“首次重启”的时刻。
——从国家队运动员,转型国家队教练。
1995年。
郎平应邀成为国家队教练。
但当时她面对的中国女排,早不是那支曾经辉煌满载的队伍:
失去亚洲冠军,位列世界第八。
中国女排的金字招牌,黯然失色。
比“白手起家”更难的,是“东山再起”。
有多少期待的目光,就有多少让人夜不能寐的压力。
其实我没有带过国家队
我当时也挺担心的
就是因为中国女排嘛
教练不好当
责任比较重大
作为国家队教练,她是刚起步的新人。
而任务又格外紧迫——
距离亚特兰大奥运会,只有18个月。
如何让已经沦为世界二流队伍的中国女排重振旗鼓?
没有别的路——
拼。
因为她本人,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多年后在《朗读者》,她还提到了当年作为运动员受训时受的伤。
历历在目:
严酷的训练近乎一场以青春为代价的献祭。
她时常自嘲:
这还铁榔头
我说我这是纸榔头了
下苦功,的确能在短期内收到成效。
郎平带领下,一年时间——
中国女排重获亚洲冠军。
一路打进奥运会的决赛,和状态正值巅峰时期的古巴队狭路相逢。
但最终,只收获了银牌。
拿惯金牌的郎平,并不为这个结局恼怒:
谁不想要冠军?
奥运冠军我不要 我要银牌?
但我觉得 当时那种情况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 能拿到银牌
我觉得我们队员
非常了不起
“非常了不起”这五个字,她说得掷地有声。
纵然有遗憾,但她知道:
这枚银牌不是中国女排的结局,而是重启辉煌的开始。
一如队员孙玥赛后含着眼泪的发言:
从老女排,到新女排。
郎平的铁军精神,正在成为中国女排的精神。
一直延续到多年以后,备战里约奥运会时:
主攻手朱婷手臂这头敷伤,那头做负重练习。
另一名主攻惠若琪,则带着心脏问题,进行了长久的恢复训练。
奥运倒计时99天,才重新回到国家队。
“最佳替补”徐云丽刚从韧带断裂中恢复过来,就开始弹跳和脚步移动训练。
是谓,传承。
1999年,郎平已经带领着中国女排重回世界最强,在世锦赛、亚运会上再创佳绩。
这时,她却因为身体原因卸任主教练。
在交接仪式上,一向以刚强示人的她也不免动容落泪。
回看她的就职演讲,语言朴素,毫不夸大其词。
她确实做到了说过的每一个字:
如果我不能够成功
我如果能够铺平一些道路
为今后的教练
为今后的中国女排成功
我觉得也是非常值得的
或者女排精神的底色正是如此。
——痛苦与荣耀。
让语言不能企及的,由汗水来证明。
这股拼劲儿,就是运动员郎平和教练郎平开始的力量。
但只靠拼,不一定能成就巅峰。
更不能永远停留在巅峰。
2005
体育竞技的一胜一败,都扣紧了国民的心弦。
广泛的关注,不仅带来光环,更惹非议。
郎平的“第二次重启”,就发生在高压之下。
2005年。
她决定接受邀请,成为美国国家队教练。
她的想法很简单,这样会有更多时间陪女儿白浪。
当时在欧洲俱乐部执教的她,与在美国的女儿相距甚远,聚少离多。
这已不是美方第一次对她抛出橄榄枝。
2000年,她拒绝,考虑到中国国家队还羽翼未丰。
而2005年的中国女排,已经在世界排坛上站稳了脚跟。
但这次投奔“敌人”,还是引发轩然大波。
尤其是在2008年奥运会,中国队负于美国队之后。
不仅是普通百姓,连有些名人都公开发声:
她出国执教,我很不喜欢。教出几个对手来和中国女排对抗,我不能接受。那些出国去执教其他国家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的教练,我都非常不喜欢。别忘了,你们是中国人。
毕竟很多人眼中,竞技比赛,尤其是奥运会,并不仅仅是一场体能和技巧的较量。
它背后的含义,太深太重了。
此时,郎平把一切看在了眼里。
被骂得最惨时,她不得不辩解:
我一直都是中国护照,没有想过入美国籍。
我是作为一名职业教练才接受这份工作的。郎平是属于中国的,无论走到哪里我时时刻刻记得,我是一名中国人。
但比起护照和国籍之争,Sir觉得这段话里最让人深思的,是“职业”两字。
这两字,道出郎平争议的起源和核心。
教练跨国执教,原本是世界体坛的一种常规操作。
早在1999年,韩国人金昶伯就执教中国女子曲棍球队,曾带领中国女曲以2:0击败韩国队。
2006年,日本人井村雅代出任中国花游主教练。在她培养下的中国花游队在多哈亚运会首次击败日本队,终结了日本队在亚洲的霸主地位。
这些人卖了国吗?
这个问题换个角度,其实是在问:
体育到底是什么?
奥林匹克精神这样总结:
“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
之于郎平,体育更是逼出人类极限的存在。
自传中,她写道:
打世界大赛,不是打世界大战,我们打的不是利益,而是一种人类的精神。
保持平常之心,才能保持超越极限的专注。
所以郎平心里——比赛,就是比赛。
所以,媒体再火药味十足的提问,她的回应也只是轻描淡写:
记者:那天您是不是特尴尬,因为毕竟陈忠和,你们之间是交情非常好的朋友。
郎平:到了这样的场合,一定是要决出一个胜负的。因为我们跟中国队打,不是第一次了,所以已经习惯了,就是说非常职业……当然我打中国队,不会像我打古巴队或者打其他队,欲望那么强烈,很少说特别兴奋。对中国队还是有感情的。
言语间落点仍然是“职业”二字。
有感情,但并不影响比赛的发挥。
因为真正的尊重,就来自于交战双方的全力以赴。
排球对于郎平,是热爱,是荣耀。
更是一份踏踏实实的事业。
做好这份本职工作,她也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
身为中国人的责任:
就作为一个这么大的
这么强的一个体育强国
它有一支这么强的球队
能是中国人在执教
我觉得应该是很光荣的一件事情
身为女人的责任:
你像我们世界大赛
其实坐在那里的
就我一个女性教练
我觉得 我也有责任做一个榜样
我们妇女也完全可以做高水平的教练
可以说,中国体坛幸而有郎平。
人们得以更深入地理解了竞技体育的真正内涵。
从当年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国民还是理智地对郎平的职业选择表示了支持。
女排唤起的不应只是激烈的民族情绪。
更当让人敬佩的,是热血背后的专业精神。
2013
郎平至此已做到了前无古人,可能也后无来者——
她以三种不同的身份参加过奥运会:
中国国家队运动员,中国国家队教练,美国国家队教练。
并分别斩获金牌,银牌,银牌。
但她没有满足。
再次出发。
“第三次重启”,是2013年,郎平再次出任中国国家队教练。
又是在中国女排成绩下滑的危机关头。
“铁榔头”还是“铁榔头”。
但好像,她或多或少地变了。
《中国女排》预告片里的最后一幕,让Sir忍俊不禁。
郎平对队员们说:去谈恋爱吧!
女队员们高兴得瞬间一哄而散。
这片段并非哗众取宠。
再次执教中国女排后,郎平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取消军事化管理,允许女排姑娘们化妆打扮、上网购物。
这并非懈怠的信号,而是与时俱进的人本思想。
虽然有汗水,有伤痛。
但女排精神归根到底,是一种爱。
包括,对于家国的大爱。
我现在是年龄大了也不想跑了
生活上也没有压力了
要教就带中国队
要不然就不带了
也包括,对于个人的小爱。
这些年,郎平伤病缠身。
在过去的中国体坛,伤病就是骄傲的奖章,“战士”们应当以受伤为荣。
但如今已经拥有世界各国执教经验的郎平意识到——
真正成功的体育训练,应该建立在科学和健康的基础上。
于是她请来最专业的体能训练和伤病康复专家,取消蹲杠铃等损害膝盖的练习。
进行真正科学化的管理和训练。
伤病减少了。
而成绩也上来了。
一场接一场的胜利——
中国女排重夺亚锦赛冠军。
里约奥运会冠军。
最终——
世界杯十一连胜。
但Sir最佩服郎平的一点,不在于胜利本身,而在于她的清醒:
女排精神一直在 别胜利了才谈
她知道,单纯鼓吹所谓的“精神”,不够力挫群雄、逆风翻盘。
那些不为人知的付出的过程,才是制胜法宝。
而那作为奋斗基调的“女排魂”,更不会因为一场比赛的胜利或失误而磨灭。
拼搏、专业、大爱。
女排精神,在郎平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驱使着她完成了人生的三次关键重启。
从运动员到教练,从出国到回国。
这激昂的半生,会在《中国女排》中展现出来吗?
距离电影上映还有不到半个月时间。
等不及的,可以先看看这段短视频。
这部肯德基以真实事件改编、郎平本人出演的《铁榔头的眼泪》,刚好也聚焦了她人生的“第三次重启”。
视频中的她表现出的,恰恰是最打动我们的那三点:
当女儿劝伤病缠身的她退休时,她望着自己当年夺冠时的照片,脑内回放起赛场上奋力拼杀的场景。
——这是拼搏。
可以不顾伤痛、穿越岁月。
记者问她,有没有想过可以世界杯十一连冠。她平静地说:“没想过,十一场一点点拼吧。”
——这是职业。
实绩不是靠嘴说出的,而是靠汗水去证明。
对袁导,她说:“老女排就剩我一个还在第一线。所以我还是希望能站好最后一班岗。”
对球员,她说:“只要穿上代表中国的球衣,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这是大爱。
她的心记挂的是这片爱得深沉的土地。
这不只是郎平的故事。
也可能是你的故事。
肯德基也想问你:
2020,你开始的力量是什么?
无论答案是什么。
找到它,坚持它。
新的一年,你定会发现自己的光芒。
记住——
无论终点有多远。
千万不要放弃出发。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