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大半个中国五旬藏民在苏州九龙医院重获光明
时间:2020-01-14 18:30:3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1月10日,天气有些阴冷,但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的眼科治疗室里却洋溢着阵阵暖流。藏民仓木决紧紧握着该院眼科主任李超的手,用藏语反复说着:“卡卓!卡卓!”,一旁同样来自藏区的实习护士白玛央金赶忙用汉语翻译道:“感谢!感谢!”仓木决和她的家人将鲜花、锦旗以及洁白的哈达,随同一封用汉、藏两种语言写就的感谢信一起赠送给了医院的医护团队,并与每一位医护人员热情拥抱,此情此景令人动容。
突发眼疾 当地医治遇困难
仓木决今年52岁,来自西藏的深度贫困县——隆子县。多年来,仓木决始终感觉视物模糊。去年11月底,她右眼的模糊感突然变强,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害怕就此失去光明的仓木决在家人的陪伴下先后前往西藏的多家医院就诊。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医生建议她尽快前往内地的医院进行诊治。
对于仓木决一家来说,走出偏远的山区已经很不易了,更不要说前往更加陌生的内地。正当一家人为去哪里治疗而发愁时,在当地一所学校任教的弟弟带来了好消息。他告诉仓木决,自己同事的一位朋友曾患有症状类似的眼疾,在苏州九龙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家人立即与医院取得了联系,通过电话向院方简单叙述了仓木决的情况,得知她的眼疾可以通过手术得到治疗,这让一家人喜出望外。于是,在弟弟和女儿的陪同下,仓木决踏上了前往苏州的治疗之路。
辗转4000余公里 在苏迎来光明希望
翻开地图,从三林乡到苏州,需要横跨大半个中国,行程超过4300公里。1月2日下午,历时三天三夜,辗转西藏、重庆、上海等地后,仓木决和她的家人终于抵达了目的地苏州,随后一家人来到了九龙医院。
为了让仓木决尽快接受手术治疗,医院开通了绿色通道,当天就为患者进行了检查,并安排其在第二天接受手术。经过检查,李超初步诊断仓木决患上的是白内障和视网膜脱离两种疾病,这与高原地区紫外线照射强烈等因素有关。此外,李超还发现仓木决存在心率偏低等情况。为了能够一次性解决白内障及视网膜脱离这两大问题,让手术顺利进行,李超汇集全院的力量,协调了眼科、心内科、住院部、手术室、功能检查室和化验室等多个部门在术前进行了会诊。
常规的视网膜脱离手术并不复杂,但此次还要联合进行白内障手术,难度增加了不少。此外,考虑到患者长年生活在高原地区,术后回家会产生近五千米的海拔变化,若在手术中采用常规的惰性气体填充玻璃体腔的方法很容易引起眼压升高,产生多种并发症,进而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李超建议在手术中以眼用硅油代替惰性气体。
1月3日,仓木决如期被送入手术室。由于前期准备充足,手术过程十分顺利。
呵护、援助如暖流 汇聚九龙医院
除了为仓木决进行详尽细致的术前准备,九龙医院还在住宿、饮食、语言沟通、人文关怀等方面做了精心安排,让仓木决和她的家人感受到了如春天般的暖意。
首先,仓木决的病房被特意安排在离护士站最近的地方,并预留了两张床位,既方便护士观察病情,也方便她的家人照顾。其次,仓木决的饮食也是院方按照藏族人的习俗,安排食堂专门为其精心准备的。
由于仓木决及其家人都不会说汉语,语言沟通成了摆在医护人员面前的又一大难题。正在医院实习的藏族护士白玛央金得知此事,主动承担起了翻译的职责,并且在手术期间一直陪伴在仓木决身边,有效缓解了其不安和紧张的情绪。术后,为了更好地做好医患之间的沟通,白玛央金特地向护士长申请换班,并贴心地为仓木决和她的家人准备了藏族传统美食——糌粑。
当医院了解到仓木决一家并不富裕,随即向他们伸出了援手。该院孙福林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沈美英委托秘书长送来了5000元慰问金。
手术取得成功 藏民重获光明
经过医护人员一周的精心照顾。1月10日,终于迎来了拆线的日子,李超亲自为仓木决拆线。经检查,她的右眼矫正视力恢复到了0.3,手术很成功,术后恢复良好。
在即将离苏回藏之际,仓木决一家在医院的安排下,游览了苏州著名的商业街后,坐上了医院特派的送站车辆,踏上了回家的征程。
仓木决的案例不仅完美体现了苏州九龙医院成熟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与人文关怀、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还是医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