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陈海良:心藏风云,吞吐万象,草书是简约的艺术,更是激情
时间:2020-01-10 09:24:2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喜欢书法艺术的朋友,欢迎关注、转发、评论、点赞均是对我的支持!
中国书法艺术中的草书是书法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一种快速、便捷的书体,更是一门最为纯粹的艺术形式。
陈海良作品 草书贵能出其不意
它需要有严谨的、高难度的技术来保证它的纯粹性,由此也体现其专业化的艺术特色。在“书以致用”的社会中,赵壹《非草书》一文曾首次对该书体提出了批评,可见,这种纯粹性、专业性古已有之。
为此,这种书体这对书家来讲,须拥有高超的技巧,在能熟练、准确地表达心中万象的同时,也需要所表达的形态各异的点画符合书法审美的要求,特别是草书所要求的视觉外象。
陈海良作品
艺术是情感的一种表达,甚至“艺术就是激情”。草书能够让历代书家所心仪的不仅是草书的高超技能、玄妙的变化,更是草书可寄“喜怒”、“哀乐”等作者心中瞬息万变的情思,可“心藏风云”,可“吞吐万象”,也可“养天地之心”。从书体的发展演变来讲,草书可分为章草和今草;以“情感”等为主要因素来分,则可飞为小草和狂草。
小草,由章草演化而来。章草往往字字独立,笔画带有隶意,取“横势”。
陈海良作品
为适应书写的便捷,单字的点画之间及行文时上下的字与字之间等渐渐变得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借鉴,取“纵势”,书写更趋“流便”,通过张芝、王羲之等一代代书家的优化改进,逐渐成为“今草”样式。
因此,从很大程度上来讲,“今草”往往指“小草”,它是汉字的一种最为简约的表达,但常常因情感、材料等因素以及书写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等制约而显得相对内敛、严谨。在魏晋时期,“今草”已八法皆备,全面成熟。
陈海良作品 羲之《修小园子帖》
由于那时的书写主要担当着“实用”的功能,书写的清晰度、准确性,制约着“今草”在一定时期内趋向于一种“规范化”的样式,如《十七帖》,它不仅树立了什么叫“今草”的样式,而且也规范了今草的笔法,通篇由王羲之的信札等组成,风格、笔法相对统一,所以汇成《十七帖》。
陈海良作品 《论书一则》 尺寸:0.8平尺
作者:陈海良,江苏常州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创作部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展评委
师从尉天池、马士达等教授(中国唯一楷、行、草书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当代行草创作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