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好评如潮的《别告诉她》,国内观众会喜欢吗
时间:2020-01-09 17:15:3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注:本文有剧透
北美颁奖季已经开启,其中大放异彩的影片,就包括华裔女导演王子逸自编自导的《别告诉她》,电影几乎是横扫颁奖季影评奖重磅奖项的提名。在刚刚过去的第77届金球奖颁奖典礼上,女主角奥卡菲娜(林家珍)凭借该片成为首位获得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演奖的亚裔电影人。电影1月10日起于中国大陆公映。
《别告诉她》海报
奥卡菲娜成为首位获得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演奖的亚裔电影人
《别告诉她》的特别之处在于,这是一部在美国拍摄、制作、公映,但讲述的却是中国故事的电影,对白以中文为主,且电影的演员阵容都是华人。电影在北美获得极好的评价,IMDB7.7分,烂番茄新鲜度98%,就连偏专业的Metacritic也给出了89分的高分。影片制作成本约350万美元,不包括中国大陆市场在内,目前全球票房近2000万美元,对于一部小投资、小制作的小众题材喜剧,这样的成绩已算是颇为亮眼。
Metacritic的专业评分高达89分,属于“必看电影”系列
《别告诉她》在北美的走红,不难让人联想到去年的北美爆款《摘金奇缘》。《摘金奇缘》是好莱坞制作的一部全亚裔的主流商业电影,吴恬敏、亨利·戈尔丁、杨紫琼等亚裔演员主演。该片在北美票房高达1.74亿美元,在北美爱情喜剧票房总榜里名列前茅,其全球票房也高达2.38亿美元。但《摘金奇缘》在国内上映票房遇冷,只有1149万元人民币票房,口碑也不理想,豆瓣6.1分,低于IMDB和Metacritic的评分。
《别告诉她》能否墙外开花墙内也香?
有文化冲突,更有着共通的爱
好莱坞制作发行(参与或主导)的以华人为主人公的电影,其一大主题便是中国与美国的文化冲突,比如李安的《推手》《喜宴》,王颖执导的《喜福会》,去年的爆款《摘金奇缘》。《别告诉她》亦然。
电影根据导演王子逸的真实故事改编。在美国的华人碧莉(奥卡菲娜 饰)得知从小抚养自己长大的奶奶(赵淑珍 饰)不幸罹患癌症,仅剩下三个月的寿命。奶奶有两个儿子,分别移居美国和日本,而奶奶则在长春生活。一直照顾奶奶的姨奶和碧莉的父辈商议后决定向奶奶隐瞒病情。
碧莉和奶奶
小时候就来美国生活、习惯了美式思维的碧莉不理解父辈们的选择,在她看来,奶奶对自己的疾病有知情权。但碧莉的父母告诉她,向病重病人隐瞒病情,是中国的传统,这是避免病人承担压力,是“善意的谎言”。
为了跟奶奶有一场正式的告别,长辈们编织了一个谎言,以为奶奶在日本长大的大孙子到家乡举办婚礼的契机,来一次家族大团圆。这是二十多年来,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在长春老家的第一次大团聚。不明就里的奶奶开心极了,可一家人却难掩忧心忡忡。
碧莉回到长春,一直徘徊于说与不说之间。在短短的相聚时光里,碧莉与奶奶亲密无间,仿佛碧莉仍旧是昔日的小女孩。
《别告诉她》剧照
在聚焦文化差异这一庞大议题上,《别告诉她》的切入口非常轻巧——是否告诉绝症患者病情。中国是一个崇尚集体、讲究大局观、推崇奉献与牺牲的社会。电影中的姨奶、父母、叔叔乃至于奶奶的主治医生,都认为别告诉奶奶,因为奶奶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当她遭遇绝症,家人有义务有责任为她承担这一份痛苦。就像电影中姑姑告诉碧莉,告诉奶奶会毁掉她的美好心情,干嘛要让承担真相的痛苦,现在奶奶不知道,就跟平常人一样。
姑姑认为不该告诉奶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类似的故事,亲人濒死或突然去世,因为家人担心我们知道消息后会影响学业、考试、出国等等,选择了隐瞒,直到我们的“大事”完成后,家人才说出真相。
碧莉的爷爷去世,碧莉的妈妈就没告诉她,担心影响碧莉学业,妈妈说,“我们这样做对你最好”。这一回,碧莉决定留下来照顾奶奶时,妈妈又反对,她问碧莉,你留这儿能做什么。碧莉哭着说,她关于儿时的记忆就是童年在奶奶家,爷爷带她抓蜻蜓,可当她们去了美国,一切都消失了,就连爷爷去世她也不知道,现在房子没了,人没了,就连奶奶也要没了。
碧莉哭着诉说,她在中国的家没了,亲人也没了
有不少人与碧莉一样,因错过与亲人的最后一面懊悔终生,或者内心总有一个空缺。矛盾的是,选择隐瞒的家人也是出于一个善意的出发点:为我们好,宁愿之后被我们指责,也希望我们彼时能心无旁骛地完成“大事”。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庭,一个家庭是一个整体,权衡利弊时权衡的是整体化的利益,而非个体的权益。
所以碧莉一开始并不理解,她甚至搬出了美国的法律,向病人隐藏病情是违法的。因为美国是一个个人当先的社会,生命不是整体的事,而是个体的事。
有意思的是,从北美影评风向看,《别告诉她》首先触动海外观众和海外华人的,倒不是电影中的文化差异,而是一种共通的情感,那就是——爱。哪怕这样的爱充满着中国特征,但它是可以打破区域与文化隔阂的,毕竟爱是谁都能读得懂的语言。
烂番茄评论一览,不少观众被电影打动
“别告诉她”,是家人“爱”奶奶,所以不想让奶奶背负沉重的真相。但《别告诉她》的真正内核是,奶奶对家人的爱、付出和牺牲,而家人对于奶奶的爱却始终有所亏欠和愧疚。就像碧莉临走前夜,奶奶偷偷塞钱给碧莉,对碧莉说,“你全靠你自己,奶奶也帮不上什么忙,钱不要花在交房租上,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亲人们走得再远,把奶奶留在原地,她惦记着依旧是亲人的喜欢,仍想着可以为亲人做点什么。
奶奶偷偷给碧莉红包
所以婚礼上,大伯到台上讲话,他涕泗横流地说,最感谢的人是妈妈,“原谅我,这么多年没有陪在您的身旁,我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你的功劳,你是全世界最棒的妈妈”。可能国内观众看得无感,但背井离乡的游子会明白这愧疚的分量。人们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漂泊海外,但国内的父母日渐衰老,异国他乡并不是想回就回,父母一旦有个三长两短也鞭长莫及,甚至赶不上最后一面。对于父母的牺牲,除了愧疚,就是愧疚。
而很多时候,外国的月亮并不总是比国内的圆。就像碧莉向妈妈抱怨道,她小时候跟家人去美国,儿时美好的记忆都消失了,她常常看到的是母亲眼里的“恐惧”,这令她困惑。海外游子面临着情感上的“撕扯”:背井离乡,背负着对至爱之人的愧疚,得到的却未必是更美好的生活,这值得吗?
盛大的告别之后,碧莉一家要重新回到美国,出租车远行,奶奶独自站立的身影越来越多远。此次离别,也不知何时再聚了。但家人们终究选择离开,对奶奶再愧疚,奶奶还是孤老于长春。
奶奶依依不舍与儿子一家告别
因此,撇开文化冲突的点不说,《别告诉她》可以看做是游子对家乡一次匆匆的故地重游,是游子“走与不走”心路历程的回顾,是游子对至亲无以回报的感激与无地自容的愧疚的反刍,万般滋味在心头。奶奶的形象,是异乡人的共同乡愁,电影由此也能打动国外观众。
因对故乡的乡愁,少了常见的刻板成见
《别告诉她》毕竟是一部好莱坞制作的电影,所以不可避免地,观众会尤其注意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和华人形象。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形象,都是偏向于负面。好莱坞电影较早的华人形象,是傅满洲,他是个精明险恶的华人头目,有着“整个东方民族的一切残暴狡猾”,妄想征服西方世界。傅满洲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排华的一种反映,傅满洲是“黄祸论”的产物。美国派拉蒙公司从1929年开始,接连推出了十几部傅满洲系列电影,电影的结尾常常是傅满洲恶有恶报被杀,在下一部电影中又诡异复活。
1960-1970年代,李小龙在好莱坞的出现,极大地扭转了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形象,《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等电影中,李小龙的银幕形象都是有情有义有勇有谋有功夫。“KUNGFU”一词也进入了英语体系中,直到今日不少外国人说起中国,第一反应还是“KUNGFU”。
到了1990年代,李安的出现,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形象才慢慢“正常化”。《推手》和《喜宴》关注的都是中西文化的冲突,但李安的视角不猎奇、不耽溺于刻板印象,他以开阔温柔的心态,试图找寻东西方文化冲突的纾解之道。
《喜宴》剧照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市场也成了全球第二大票仓,好莱坞电影愈发注重中国市场。这样的情境下,好莱坞大片中的华人形象越来越“刻意”地正面化。华人仍旧难以在好莱坞大片中担纲重要角色,她们(女性居多)充当的是花瓶式的功能,角色可有可无,存在只为讨好中国市场。
《独立日2》中的杨颖
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好莱坞的主流并不关心真正中国故事的讲述。这是文化的区域性使然,就像中国人也不会专门去拍一部讲述美国故事的电影,给中国的观众看。好莱坞讲述华人故事的电影,不约而同面临过相似的困境:因为是华人的故事所以融资难,或者被投资方要求将主要角色替换成白人。
《摘金奇缘》的女主角曾被要求替换成白人,导演顶住压力,拒绝提议
从《喜福会》到《摘金奇缘》《别告诉她》,这些华人电影之所以立项成功,是因为电影的导演是华人,他们或他们的父辈有丰富的中国记忆,与此同时,他们在美国的融入也自带两种文化的冲突,所以他们有“寻根”的冲动。同时,他们抵挡住了资方的压力,好莱坞里的中国故事才成为可能。
要感谢好莱坞的这些华人创作者,他们的努力直接或间接地让世界看到真正的华人世界。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于在美国成长、工作和生活的华裔导演来说,也很难不受整个好莱坞(乃至西方世界)对东方文化一些刻板印象的影响——毕竟从政治身份来看,他们是西方人。赛义德所说的“东方主义”,“东方主义是所有的对东方了解之后的沉淀:它的肉欲、独裁、畸形心态、不准确的习惯,以及它的落后”,可能仍旧藏在导演的思维深处。
就比如《摘金奇缘》的主人公虽成了大土豪,但土豪的重点在于“土”,粗鲁、缺乏教养、品位不高。因此当瑞秋到了新加坡后,她所见的富豪住的是金碧辉煌的房子,男性有钱但呆头呆脑、金钱至上,富太太们和千金小姐们有钱但胸大无脑、只会攀比。这是比较东方主义式的描述。
跟《摘金奇缘》对照,《别告诉她》得到更多华人观众的赞誉。有人说,“(这)是我在美国影院里看过,把中国描绘得最精准的一部电影了。没有功夫,没有crazy rich asians,没有理科成绩超群的小孩,没有任何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就一个简单的家庭故事和两种文化的冲撞。”
电影改编自导演的真实故事,电影中的姨奶就是导演的姨奶,而电影最后的彩蛋,奶奶也出镜了。从她确诊癌症到电影制作完成她又活了6年,仍然健在。导演似乎也在以这个彩蛋(包括碧莉学着奶奶在纽约街头的一声吼)含蓄说明了她的态度:她认同家人“别告诉她”的决定。
观众可以感受到导演对于中国一种乡愁式的情感,这种乡愁来自于故乡的亲人。因为故乡仍有所爱之人,所以导演镜头下的中国场景和中国人,要客观不少。电影中,碧莉被中国的酒店经理追问,“你认为在哪里更好,中国还是美国?”碧莉回答,“不一样。不一样。”“那怎么会不一样呢?肯定是在美国更好一些。”碧莉再一次回答,“就是不一样。”
这个“不一样”就是导演的态度。不是非得要说出一个高低,有“不一样”的理解和包容,《别告诉她》的文化格局就要比《摘金奇缘》高明不少。
但从豆瓣短评上的一些反馈可知,一部分国内观众对于电影中的诸多细节感到略微的不适。或许是因为长时间没有在中国大陆生活,导演对于一些日常场景的刻画,还是稍显“黯淡”——也许是电影的整个基调设置问题,可以察觉到这是外国人拍的,略微有一点点“隔”。
《别告诉她》的大部分场景都在长春拍摄。观众可以看到出租车拉客、外卖、老旧小区这些具有真实感的场景,但总是灰蒙蒙的天、林立但空荡荡的高楼、荒凉的街区,又让人感觉到,这并不是中国一个省会城市的全部图景;一家人一起在酒店聚完餐回去,闹得不欢而散,碧莉走出包厢与另外一个眼神空洞的“小姐”的那一个对视,除了迎合某种想象外,这个镜头并没有其他的叙事功能;除此,婚礼上的蓝色基调以及墓地上一拜再拜,似乎也夸张了一些……
《别告诉她》是近年来最为客观呈现中国文化的好莱坞电影之一
有声音说,《别告诉她》是另一部《喜宴》。事实上,跟《喜宴》相比,《别告诉她》还不是那种完全纯熟的作品,它贵在非常真,情感真实、拍摄真诚,但也带有一点设计感、学生气。但无论如何,它仍是10余年来一部比较准确呈现中国文化的好莱坞电影。导演说,这部影片专门拍给“离开家乡、离开父母、远走打拼、难忘故土的人”。《别告诉她》的确适合推荐给这一类观众,你会为它流下泪水。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