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时间:2020-01-09 09:45:5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回首刚刚过去的2019年,贵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6119户13564人全部达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
蔬菜、水果、茶、畜牧业、中药材等主导产业的规模、产量、产值显著提升,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基本建立,“厕所革命”快速推进,百姓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全市预计完成一产增加值160亿元、同比增长6%,预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2元、同比增长10%……
如今,在贵阳大地上,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以大市场带动大扶贫
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年,贵阳“十三五”期间3004户、12090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入住任务全部完成。
如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贵阳制定印发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实施意见》《贵阳市开展“共筑行动”推进搬迁群众融和发展实施方案》等,以“共筑行动”破解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难题,确立了“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安置点、科级干部包楼栋单元、结对党员包户”的工作机制,构建党员干部、社会爱心力量与搬迁群众长期结对的帮扶机制。
按照部署,全市5435名党员结对帮扶3004户搬迁群众,实现了全覆盖,结对党员每月不定期走访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帮助协调解决搬迁群众就医、上学和社会保障转移接续等方面的困难,帮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安置地生活。同时,稳步推进培训和就业服务等。目前,搬迁群众全部达到了脱贫标准,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我终于住上真正的三居室了!”搬进位于清镇市站街镇枫渔小区的新家,搬迁户谢兴照高兴地说。
搬迁之前,谢兴照位于清镇市流长乡羊坝村的家也是“三居室”。只不过,那是一间建在山脚的石头房,低矮破旧,4口人挤在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用布帘把大通间隔成了三个房间。搬迁到枫渔小区后,新家有80平方米、三室一厅,小区里便民服务中心、惠民平价超市、卫生室等也一应俱全。通过竞聘上岗,谢兴照还在居委会做上了文书的工作,结束了外出打工的漂泊日子。
脱贫攻坚决战之年,贵阳市委、市政府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切实践行“六个精准”,认真落实“五步工作法”,按照大扶贫战略“1+10”行动计划,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2019年,全市累计投入1.68亿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8处,解决11.9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排查农村供水工程4711处,全市农村人口已达到饮水安全标准;投资2.2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学校20所,及时下达各级各类学生资助资金4.6亿元,惠及学生44万余人次,实现农村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加强控辍保学,全市未发现贫困户适龄儿童因贫失学辍学;实现全市912个行政村卫生室全覆盖和村医配备全覆盖,全市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落实“一站式”即时结算,全市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补偿109769人次,经“三重医疗保障”报销费用4589.38万元;全市动态新增的696户农村危房全部改造完成,加强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完成拟脱贫6119户房屋安全评定……
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6119户13564人已全部达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并严格按照脱贫退出程序,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标注脱贫。
作为贵州的省会,贵阳强化省会意识、扛起省会担当,积极以贵阳大市场带动全省大扶贫,借鉴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模式和经验,统筹各方力量帮扶长顺县、天柱县、普安县、罗甸县、习水县、印江县、镇宁县、麻江县,通过实施大市场、大就业、大产业、教育、医疗、干部互派人才培育等“六大帮扶工程”,逐步建立市级统筹、部门配合、区级包片、企业实施、社会力量参与的“3+9”总体帮扶格局。
“以前,一家人种庄稼,每年种的粮食也只够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把土地流转给公司,除了每亩900元的租金,我和老伴还在基地干活,每个月有工资收入。”长顺县贵阳市农副产品蔬菜保供基地开建后,长顺县广顺镇来远村的贺友凤成为了第一批在基地上班的产业工人。
建设蔬菜基地是贵阳帮扶长顺县发展农业产业、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项目核心区投资1.6亿元建设约2800亩现代化高标准蔬菜基地,目前,种植有西兰花、红油菜心、南瓜、红叶莴笋等,主要销往贵阳、广西等地。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年产蔬菜3万余吨,产值3000万元,带动当地1000余名农民就业。
截至目前,贵阳已投入资金16.6亿元,其中市县财政资金投入7.9亿元、动员社会力量投入8.7亿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371个,累计助推帮扶县43.2万人脱贫,为全省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积极贡献省会力量。
2020年,贵阳将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瞄准“五子登科”产业
全面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发展很关键。
在全省全面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战略部署下,贵阳对照“八要素”补短板强弱项,精准选择菜篮子、果盘子、茶园子、药坝子、奶瓶子“五子登科”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全市共调减低效玉米30.82万亩,调增经济作物22.3万亩,重点发展蔬菜(辣椒)、食用菌、生态家禽、生猪为主的“菜篮子”,猕猴桃、桃、李、刺梨等精品水果为主的“果盘子”,高品质绿茶为主的“茶园子”,石斛、白芨、黄精等中药材为主的“药坝子”,牛奶为主的“奶瓶子”。
同时,贵阳紧紧抓住坝区这个关键,把500亩以上坝区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作为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主抓手,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加快推进总面积7.96万亩的53个坝区建设。
这几天,在清镇市红枫湖镇骆家桥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当地村民一边忙着摘收成熟的蔬菜,一边忙着培育蔬菜苗,一派繁忙景象。
为解决我市蔬菜保供季节性缺口和供应结构性不平衡问题,去年,贵阳围绕500亩以上坝区建设选址,在蔬菜生产区域“三县一市”和乌当区、花溪区开工建设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同时,积极发挥大市场带动全省大扶贫的作用,在长顺县、平坝区、印江县等地同步建设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
如今,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已成为我市500亩以上坝区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
坝区搭台,产业唱戏。2019年,贵阳“五子登科”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全年预计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74万亩、产量240万吨,水果种植17.77万亩、产量29.54万吨,茶叶产量1.47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32万亩、产量10.6万吨,生猪出栏115万头,生态家禽出栏3300万羽,禽蛋产量3.5万吨。
发展产业是手段,带动群众增收、脱贫、致富才是最终目的。
贵阳坚持以“三变”改革统揽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整市试点,全市100个乡(镇、社区)902个村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和成员认定工作,所有行政村均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
与此同时,贵阳积极推进组织方式变革,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全市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00余家,带动农户15万户,促进农民增收近10亿元。
“种苞谷一亩地每年收入只有几百元。村里发展茶产业,我把家里10多亩土地全部入股,还在茶叶基地打工,一年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观山湖区百花湖镇温水村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茶叶,村民廖昭泽每天都要去村里的现代高效茶叶基地转一转,看着绿油油的茶树,他心里美滋滋的。
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贵阳不仅在“产品端”发力,还在“流通端”下功夫。大力实施加强产销对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攻坚行动计划,实施“百品百特”带动工程,形成北有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南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东有双龙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的一级批发市场格局,在131个农贸市场、50个大型生鲜超市和154个惠民生鲜超市布局零售市场网络,加快建设50个社区智慧微菜场,建成农产品冷链物流冷库63座、库容48.28万吨,打通产销对接关键一环,解决农产品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据统计,2019年,全市批发零售市场累计采购销售本省农副农产品49.63万吨、活禽802万羽,市域内学校基本实现“学生餐,贵州产”。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让美丽乡村更加生态宜居
清澈的老榜河静静流淌,沿着干净的沥青路走去,一座靓丽、静谧的精品旅游小寨映入眼帘。
仅有28户村民的花溪区黔陶乡黔陶村老榜河组,是“溪南十锦农旅观光带”景点之一。老榜河的发展,得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说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求经济繁荣、社会发展,而且要求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
去年,贵阳出台了《贵阳市千村整治行动方案》《贵阳市2019年“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实施方案》,按照生态宜居的要求,以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为载体,开展以“三清一改两拆三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以实施清洁人饮巩固提升工程、“农网”升级改造工程、道路畅通工程、农房改造及村庄环境治理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农村“厕所革命”工程等“七大重点工程”为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点到面全面铺开。
其中,黔陶乡投入了1000多万元,积极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通过农房改造、村庄环境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一系列举措,对村庄进行改造提升。通过“白改黑”,破损、扬灰的道路变成了沥青路;破旧的旅游长廊修复一新;对村民的庭院进行整治,房前屋后不再“脏乱差”;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将以前的旱厕改造成了卫生厕所;购买了环卫车,组建环卫队伍,对垃圾进行组收集、村转运、乡统一处理。
村子美了,老榜河发展起了乡村旅游。
“村子越来越漂亮了,来玩的游客越来越多了。”老榜河组村民杨华说,他开了一家农家乐,去年纯收入有10万元。
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贵阳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强化牵头抓总,坚持齐抓共建;强化要素保障,发挥财政“引子”和“杠杆”作用,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强化规划引领,坚持分类指导,因村制宜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严格按规划建设和管控。将整治村分为普及型、提升型、精品型三类,制定建设标准,分类指导建设。
一年来,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基本建立。全市900个行政村中,有810个基本完成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建设,提前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其中,237个城郊村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574个远郊村普遍推行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全市80%的村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有序的要求。
一年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全市74个乡镇中,有57个乡镇完成了所在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实现生活污水基本处理的村418个,其中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的村达210个,已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村达208个,生活污水治理率进一步提高。
一年来,农村“厕所革命”快速推进。全市新建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4736户,新建改造村级公厕325座,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越来越多的乡村美起来了。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贵阳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奋力谱写“三农”工作新篇章。(樊成琼)
(责编:罗彬月(实习)、陈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