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什么中国人又被称为“唐人”?不光因为唐朝,还跟一个城市有关
时间:2020-01-08 15:54:2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要说2019年的火爆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不得不提。随着该剧的热播,很多人对唐朝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十三朝古都长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跟随潮流凑个热闹,本文将隆重介绍一下古都长安,以及曾经威风凛凛的唐王朝,希望能为大家开点眼界。
从原始社会至今,唐朝无疑是一个令无数国人魂牵梦萦的王朝。无论是唐诗、唐人、唐都、唐装、唐事,还是唐三彩、唐丝绸等,如今,都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尽管,已有一千余年了,可是,盛唐的文化符号,仍是我国在世界文化中强有力的代言人,比如:如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
作为如今我国传统文化对外输出的代表与先导,唐人街甚至已经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本身,令人怀念,也令人膜拜。外国人通过唐人街来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而中国人,通过唐朝来向世人展示盛世的繁华。可以说,无论是唐人街还是唐朝, 都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精神依托。
既然已经说起了唐朝,那么,又怎么能忘记曾经名震天下的长安呢?如果说,唐朝是多少人心中的梦,那么,长安便是这个梦中最为浓墨重彩的存在。这个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长安,这个流光溢彩、尽显盛唐气象的古都,这个曾让万国来朝的国际化大都市,到底有多神奇呢?
在百度百科上,这样介绍长安:“唐朝的都城长安面积达到了八十四平方公里,它不仅是我国古代面积最大的都城,在世界古代史上,也是面积最大的都城。它的人口在最多时曾达到百万之众。”同时占据了这么多的中国和世界第一,想必当年唐王朝的强盛以及长安的繁华自是不必多说的。
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唐王朝的鼎盛点在唐玄宗的开元年间。据《唐六典》记载:鼎盛时期的唐王朝,有七十多个藩国向李隆基朝贡,就连当时强悍的中亚沙漠地区,也一样受唐朝支配,李世民甚至还被尊称为“天可汗”。
领先于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令人膜拜的大国包容气派,八方来朝,繁荣兴旺。这样的唐王朝,就如同神话一般存在着,如何不令人神往。有着如此彪炳于世的熠熠星光,世代以来,唐朝也受到了极大的尊崇和膜拜,使得古人对它好评如潮。
王夫之是我国明朝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对唐王朝亦是青睐有加,他说:“开元之盛,汉宋莫及”、“前有汉,后有宋,皆所不逮”。他将唐王朝推到了最重要的历史高度,认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而一向推崇唐朝文化的日本学者,则认为:随着唐朝的结束,中国的“中世”也结束了。同样,黄仁宇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认为:秦汉是中国的第一帝国时期,而隋与唐则是中国的第二帝国时期。
总之,唐朝国力强大,这点不容置疑。
不仅如此,工商业在唐朝也十分发达,其中,手工业在唐朝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而手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官营手工业。唐前期手工业主要为陶瓷业、纺织业和矿冶业等,而丝织业与麻织业,在纺织业中最为重要。
如今,河南、河北一带为丝织品的主要产地,这其中,主要品种有绢、绫、锦、罗、绮、纱等,花色繁多,图案精美织造精巧,以其鲜艳的色彩体现着盛唐气象。大家还记得,在亚太经合高峰会议上各国领导人曾身穿的中国服装吗?那便是唐装。
唐朝的印染技术水平相当高超,各类印染方法广泛流行,花纹精美。而陶瓷业在唐朝,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如雷贯耳的唐三彩,便是最著名的唐朝陶器。唐三彩造型生动,色彩艳丽,因为主要为黄、白、绿三色,所以,才被叫做“三彩”。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唐朝的商业和交通,也迅速发展起来。虽然,当时的城市性质仍多为政治性,少有单纯的商业城市,但是,所有的政治城市,也都兼容着商业城市的性质,并在不断发展。比如:京城长安,它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最大的商业城市。
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等三部分构成,外郭城包括坊与市。坊为住宅区,市为工商业区。市里面有店铺,称为“肆”。“行”是由集中于同一区间经营同一种货物的“肆”组成的。市分为东西二市,其中,西市较东市更为繁华,外商云集,盛行胡风。
当时,市在各大城市、州以及大多数县都有设置。
而乡村地区,也设有“草市”、“墟”或者“集”,作为定期交易的场所。甚至,到如今二十一世纪,一首“赶墟归来阿哩哩”的古老歌谣仍然流传甚广,这足以体现民族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除此之外,唐朝的交通也值得一提,当时,全国以长安为中心,河道纵横交错,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同时,当时唐王朝与亚欧大陆上的其他国家,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大家在诗歌中,经常见到的“阳关”,便是古代中原与中亚以及西北地区交通的要道,这也是成语“阳关大道”的由来之处。
唐诗通俗易懂、广为流传,许多成语便是从中诞生。
如今,大名鼎鼎的丝绸之路就是在唐朝时完全发展起来的。当年,丝绸之路沿途十分繁盛,是一条真正的黄金经济大道,向我们折射出了唐朝经济的极度繁荣。
唐中期以后,商业继续发展,而到了宋朝,其高度繁荣的经济,更是少不了唐朝的功劳。
参考资料:
【《旧唐书》、《长安志》、《隋书·经籍志》、《太平寰宇记·关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