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 : 脑中风后,房颤抗凝治疗的患者,小血管疾病会增加中风复发风险
时间:2022-10-13 15:59:3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虽然口服抗凝剂(OAC)对缺血性卒中或与房颤相关的短暂性脑缺血(TIA)的二级预防非常有效,但一些研究表明,尽管使用OAC ,复发性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依然不低(4.7%-7.7%/年)。尽管抗凝治疗对房颤有效,但反复发作的缺血性中风可能反映抗凝治疗不足,或者反映了中风相关的机制,因为房颤通常与其他相关疾病同时存在,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或脑小血管疾病(SVD)。
最近的一份病例对照研究显示,除了房颤外,在抗凝治疗中,其他原因导致的中风患病率为32.7% ,其中小血管疾病SVD导致的中风占10.4% 。SVD与年龄、高血压、中风和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可以通过包括血管周围空间、脑微出血、腔隙和白质高信号病变等在内的 MRI 生物标志物来检测和量化。以往未经选择的缺血性卒中人群的研究表明,基底神经节周围血管间隙(BGPVS)、 CMB 负荷、严重的 WMH 和多个腔隙(lacune)与复发性缺血性卒中有关。相反,在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SVD 与缺血性卒中风险无关。
英国UCL 的Houwei Du等人,基于CROMIS-2 [Clinical Relevance of Microbleeds in Stroke Study研究,探究了脑中风或TIA 之后的房颤抗凝治疗患者中,SVD和再发脑卒中的关系。
他们纳入曾有脑中风或者TIA的1419个病人,在基线MRI上评估 SVD 标志物: 基底神经节周围血管间隙(数目≥11) ; 脑微出血(数目≥1) ; 腔梗(lacune) ; 白质高信号病变。并使用 Cox 模型,调整了心衰、高血压、年龄 > 75岁、糖尿病、中风、血管疾病、年龄65-74岁、性别分数,分析SVD MRI 标志物与复发缺血性中风风险的关系。
结果显示,随访期间有 SVD 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2.20/100人年(person-year),而无 SVD 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0.98/100年(p = 0.008)。在调整了心衰竭、高血压、年龄 > 75岁、糖尿病、中风、血管疾病、65-74年龄段、女性评分、 SVD 后,随访期间SVD和缺血性卒中仍然存在显著相关性(OR=1.89 ; p = 0.046) ; 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随 SVD 评分增加而增加(HR=1.33 p = 0.023)。
这个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 在缺血性中风或TIA后进行房颤抗凝治疗的患者中,SVD的MRI 标记物与随访期间,缺血性中风的再发风险增加有关; 这提示在这样的人群中,及时进行预防干预,有利于预防中风再次发作。
原始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