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BQ.1.1和XBB两种超级奥密克戎可能在全球秋冬季蔓延
时间:2022-10-13 15:56:2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随着天气转冷,公共卫生专家正在密切关注可能在今年冬天带来厄运和阴霾的 COVID-19 变体,就像 omicron 去年所做的那样。然而,这些迅速在国外传播的新生变体具有 omicron 所缺乏的邪恶转折:能够逃避人类为对抗 SARS-CoV-2 病毒而开发的药物。
一、超级奥密克戎现身!XBB和BQ.1.1降临人间
特别关注的两个子变体称为 BQ.1.1 和 XBB,前者是 omicron 变体 BA.5 的分支(但增加了几个关键突变),后者是BA.2的分支(增加了一些关键性突变)。尤其是XBB,与目前所有的亚突体相比,它的免疫逃逸能力最强!几乎逃逸目前所有的抗体,以及对先前感染也完全免疫。北京大学曹云龙教授最新一篇尚未经过同行评审的论文,该论文似乎表明先前感染了 BA.5,以及抗体药物(包括 Evusheld 和 Bebtelovimab)都不足以阻止 BQ.1 和XBB感染。
但这可能会在未来几周内改变。 BQ.1 和 BQ.1.1 在欧洲部分地区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根据巴塞尔大学病毒进化专家 Cornelius Roemer 的说法,BQ.1.1 感染的数量每周都在翻倍。 这种指数增长肯定会推动该变体在短期内成为全球主导。
如果把此前流行极快的BA.2.75.2.*相比,BQ.1.1*有极明显的增长优势,在美国19天增长了8倍。而XBB有可能较BQ.1.1*更有优势!
如果以BA.5作为参考的话,BQ.1.1, BA.2.3.20的增速较BA.5快15%左右。
不象此前BA.5在美国和欧洲传播,而印度则以BA.2.75为主,而此次BQ.1.1*涉及到全球各个区域。
如果以把不同亚突变株的相对增长速度和ACE2的结合率相比较,可以见下表
从上表来看,XBB.1几乎是超级病毒!主要突变特征为Spike_Q183E, NSP13_S36P,E_T11A,Spike_G252V。BQ.1.1相对序列较多,增长也较快。当然,也看到了BA.2.75.*仍然在不断突变,个别亚突变也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Cornelius Roemer教授以RBD关键突变的数量进行对比发现:
>=6处突变: XBB
>=5处突变: BQ.1.1, BN.1, BM.1.1.1, CA.1 + all of above
>=4处突变: BA.2.75.2, BQ.1, BM.1.1, BY.1, BA.2.3.20 + all above
>=3处突变: BA.4.6, BF.7, any BA.4/5+S:346T/S:444 etc + all of the above
从上述可以看出XBB突变数量最多,也最有竞争力。
二、BQ.1.1和XBB真能取代此前的亚突变株吗?
Cornelius Roemer教授做了一个对比,发现新冠病毒不断被取代,后一代相对前一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优势。比较结果如下:
Alpha较原始株,有约7%/天的增长优势;
Delta较Alpha,有约11%/天的增长优势;
BA.1 Omicron较Delta,有约20-25%/天的增长优势;
BA.2较BA.1,有约11%/天的增长优势;
BA.4/5较BA.2,有约11%/天的增长优势;
因此,BQ.1.1和XBB极有可能作为今年秋冬季的主要流行毒株的潜力。
三、现有的治疗药物还有效吗?
北京大学曹云龙教授做了一个比较,此前Bebtelovimab是最厉害的单抗了,几乎对此前所有类型的亚变体均有效,包括BA.4.6。但是,此次针对BQ.1.1已经无效了,当然Evusheld更不再有效。目前仍然有效的,仅SA55,SA55+SA58,但是它还没有商业化。而此前国内丹序生物研发的单抗BRII-196+BRII-198早已不再有效了。
不过,这次没有测试小分子治疗药物,从理论上说,目前几种小分子药物应该仍然是有效的。
四、接种疫苗有用吗?
北京大学曹云龙教授通过接种不同疫苗,以及接种疫苗后又感染后的血清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对BQ.1.1可能还有一点作用,但是对XBB几乎不再有效。
这张图,曹云龙教授解释到:XBB 比 BA.2.75.2 和 BQ.1.1 对所有突破性感染的血浆的免疫逃逸能力明显更高,与 SARS-CoV-1 水平的逃逸能力相当甚至超过。 BR.2、BM.1.1.1 和 CA.1 也表现出非常强的免疫逃避,但与 XBB 相比要少。
从目前有限数据来看,此前无论感染BA.1, BA.2 或 BA.5都无法对XBB感染产生保护作用,但是此前感染BA.4/5对BQ.1.1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前BQ.1.1在欧美先流行,而XBB还相对很少。
五、XBB和BQ.1.1的突变知几何?
XBB代表的是BA.2.*系列的突变分支,而BQ.1.1代表的是BA.5.*系列分支,目前尚不清楚最终鹿死谁手,但是表现的都是突变较多,见下图:
六、有必要害怕XBB和BQ.1.1吗?
这一波XBB和BQ.1.1可谓是来势汹汹!甚至可以说是势不可挡。BA.4.6, BA.5.2.1.7 (BF.7), 还没有站稳脚跟,新的亚变体就又来了!在10月1日,梅斯开始预警:奥密克戎可能是新冠病毒的终极形态,多种奥密克戎亚变种混合流行成为趋势。包括WHO也刚刚认为BA.5.2.1.7 (BF.7)有可能会引发下一波大流行。但是,从目前的数据来看,BA.5.2.1.7 (BF.7)与XBB和BQ.1.1相比,后二者机会可能会更大。虽然从全球基因组提交的数据来看,BA.5.2.1.7 (BF.7)和BA.5.2.1.5 (BF.5)提交的数量还是更多一些。
但是我们有必要害怕吗?是不是突变越多,就越担心??
其实,并无需太过担心,虽然,从上述数据看到XBB和BQ.1.1的免疫逃逸能力超强,但是,并没有毒性数据。而且从进化角度来看,突变越多,其毒性越弱。正好当时BA.5刚刚出现时,因为它继承了delta的突变,大家忧心忡忡,担心它的毒性会增强,最终结果大家知道了,BA.5的致病性极弱,甚至比BA.2还要弱,或近似。
从ACE2的结合能力来看XBB和BQ.1.1的能力与以往突变株相比,并不算太强,这是一项非常好的消息,预示着毒性可能不强,甚至很弱。
相信XBB和BQ.1.1的毒性较BA.5会进一步降低,甚至达到“无感”状态。事实上,从科研角度上看,XBB和BQ.1.1的传染性极强,但是,从基因组上传的数据来看,数量增加并不特别快,其中很大可能的原因是XBB和BQ.1.1感染后症状轻微,因此,没有被“检测和上传”所致。
有人认为XBB和BQ.1.1流行以后,现在的疫苗几乎都不再有效怎么办?事实上,到今天为止,感冒(是冠状病毒引起的)至今也没有针对性疫苗,因为它本身轻微到不需要疫苗防护了。
参考资料:
https://cov-spectrum.org/collections/24
Cao yl,et al.. Imprinted SARS-CoV-2 humoral immunity induces convergent Omicron RBD evolution. https://doi.org/10.1101/2022.09.15.507787
https://www.salon.com/2022/10/04/bq1-xbb-variants-resistant/
https://cov-spectrum.org/collections/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