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推动中医药理论创新成果转化
时间:2022-07-22 10:00:2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推动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彰显了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显著优势,也更加坚定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信心与决心。立足当下,中医药现代化如何推进?如何让中医传统理论焕发时代生机?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在近期举办的“守正创新向未来·中医络病研究与创新成果转化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以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院院长魏聪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张伯礼提出,要坚持把中医药原创思维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努力走出一条中医药开拓研究之路,形成“思维+原创+科技+转化”的中医特色研究模式。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科技支撑焕发时代生机
回顾中医药发展的历程,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起着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发掘中医药精华,需要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注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构建扎实的理论体系,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让中医传统理论焕发时代生机。
张伯礼提出,当代中医药研究不仅要注重临床研究,还要讲明白其作用机理。“中医药有几千年的宝贵经验,可以很快地研究出一些药物,但仍要继续论证其作用机理,用现代科学讲清楚。以前技术设备不够成熟,如今从中药有效组方的筛选制备,到细胞分子研究、仪器、设备等都很完备,再加上大数据的支持,完全可以做得很好,从而推动更合理地用药。”张伯礼说。
“任何研究及创新成果都要敢于接受现代科学的检验。通过加强基础研究,我相信中医药疗效成果是能够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论证出来的。”张伯礼认为,科技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要将临床实践和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加以研究,在解决问题中推动成果转化、科技进步。
如何推动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魏聪建议,要坚持现代科技研究方法,运用现代循证医学模式讲述中医药疗效;应用现代医学科技方法,揭示中医药作用机理。同时,利用好多组学整合分析技术,研究适合中药复方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整合条件机制,多角度阐明中药联合治疗机理;将中医药原创思维与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寻找创新灵感和路径。
以络病理论为典范 推动中医药创新转化
吴以岭院士系统构建的络病理论体系,明确了诊断标准、适用范围以及现代生物学机制,也为中医药理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参考路径。
张伯礼认为,络病理论体系源自《黄帝内经》,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更好地将络病理论应用于重大疾病防治,以此服务广大群众具有重要意义。
络病理论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以岭药业在中医络病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有效处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后,再转化到新药研发过程中。其中既有原汁原味的中医理论支持和理法方药,又通过现代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证据来证实创新中药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充分发挥新药的临床价值。”魏聪说,“把循证医学跟中医学特点有机结合并付诸临床实践,不仅能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还能用现代方法揭示中医药治疗机理,为中医药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提供路径。”
魏聪认为,络病理论创新成果转化遵循“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理论假说为指导,以治疗方药为依托,以临床疗效为标准”的中药研发模式。“在此基础上,以岭药业开展了复方中药、组分中药、单体中药多渠道研发,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发体系。此外,为了检验专利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岭药业自1995年还开展了33项上市后临床研究,采用了国际公认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的循证医学研究设计方法,目前已经完成20余项,均取得了良好的试验结果。”魏聪介绍说。
立足人民健康需求 擦亮中医药“瑰宝”
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正在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勃勃生机。
张伯礼说,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一系列中医药法规和政策举措的出台,也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提供了新动力。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难得历史机遇,中医药在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中医药虽古老,但其理念并不落后,有些已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必须坚持把原创的中医药理念、经验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努力走出一条自己的开拓创新之路。”张伯礼认为,用现代方法揭示中医药的治疗机理,并在更深层次上说明它的原理,不仅仅能够促进中医药的与时俱进发展,也将为现代医学提供开创性思路。
“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魏聪说,“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