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40个重点行业 工业互联网加速创新应用
时间:2021-11-09 07:04:2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渗透40个重点行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
工业互联网加速创新应用
本报记者 李芃达
“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国在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800个,第四届‘绽放杯’大赛应用案例超过1.2万个。”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表示,工业互联网在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融合创新应用正加速拓展。
工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74.7%和54.2%,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连接工业设备总数达到7600万台(套)。
变革制造业生产方式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成效报告(2018—2021年)》显示,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日益活跃,已渗透到包括钢铁、机械、电力、交通、能源等40个重点行业,形成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应用模式,变革制造业生产方式与企业形态。
“工业互联网让传统设计研发方式发生改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介绍,平台数字化仿真等功能为设计提供软件工具,通过构建数字孪生体对复杂工程和产品结构、性能等进行优化,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研发效率。
华为在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设计3年后,高端产品上市时间从70个月减少到20个月,中端产品从50个月减少到10个月,研发损失从25%减少到6%;上海外高桥集团利用3D模型协同管理系统,将复杂设备建模时间从原来的一天缩短至半小时,模型完整性、准确度显著提高。
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实时采集生产现场各项数据,优化设备监测、诊断、执行的管控水平,促进生产方式向智能化转变。在老板电器茅山智造基地的“黑灯工厂”,5G网络将车间生产设备参数上传至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边缘计算等技术,使24小时运作生产所需工人数量从200多人减至2人;中国商飞将5G、VR等与工业互联网融合使用,开展基于数据驱动的产品、设备、工装、物流等全过程管控,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
“虽然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较快,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鲁春丛告诉记者,一方面,包括数字化基础和高端工业软硬件在内的产业基础能力较薄弱;另一方面,深层次应用推进仍待加强。
为此,鲁春丛建议,要以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5G工业芯片与模组、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加速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中小企业用得起用得好
中小企业对市场最敏感、创新意愿也最强,近年来开始拥抱工业互联网。但“上云上平台”需要购置传感器、工业级5G模组等终端设备和智能软件系统,前期资金投入较大,投资回报率难以量化。中小企业难以承担工业互联网的前置使用成本和试错风险。
如何让中小企业用得起、用得好工业互联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子文认为,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普惠政策支持力度,把中小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纳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等资金支持范围,鼓励有条件地区设立区域工业互联网产业资金和风险补偿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先军同样认为,对非高技术行业引入工业互联网时,考虑将相关费用作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支持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还要降低用网门槛。李子文建议,要大力支持工业智能装备设备行业发展,加速硬件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为中小企业提供价廉质优、易维护、可升级的智能装备设备;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跨界融合的产物,需要既熟悉生产经营和制造流程,又具备软硬件研发设计和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当前,工业互联网人才匮乏问题突出,存量人才素质亟需提升,制造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缺乏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思维理念和技能素质。
李子文认为,补足工业互联网发展人才短板,一方面要加强工业互联网及相关领域的学科建设;另一方面要强化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支持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参与工业互联网职业培训,提升不同层次从业者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素养。
鲁春丛给出了具体方案: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一批数字化转型基本技能培训服务,运用传统培训与数字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数字化资源服务平台。此外,还要加强优秀人才引进支持力度,鼓励用人单位柔性引进海内外专家智力资源。鲁春丛说,“构建工业互联网人才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分阶段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需求”。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