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链”助力陕西果农逆袭“双十一”
时间:2021-11-07 07:04:0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中新网西安11月6日电 题:“智能链”助力陕西果农逆袭“双十一”
中新网记者 张一辰
今年是佑长江种植猕猴桃的第21个年头,他所在的陕西省周至县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全县共有猕猴桃栽植面积43.2万亩,猕猴桃种植合作社1000余家,像他这样从事猕猴桃相关产业的人员就有超过30万。
“今年收成的8万斤猕猴桃已经全卖完了。交给‘智能链’,有人下单,三五个小时就能发货。”深秋时节,当各地果农都忙着备战“双十一”时,佑长江家的果园却迎来往年从未有过的悠闲。通过产地供应链中心的“智能”路径,成就了当地果农“躺平”逆袭“双十一”。
“刚种的时候,没有销路,只能雇人用大卡车运到山东、上海等行情好的地方卖,几年下来还赔了几十万元。”后来电商兴起,佑长江专门从电商平台把经销商请到家里合作,但仍旧容易出现滞销。“为了不让果子烂到地里,什么办法都想了,价格最低时卖过几毛钱一斤。”佑长江印象中,每年“双十一”心里都不踏实,猕猴桃采摘季节早已过去,他们只能一边等着经销商联系供货,一边心疼地挑出坏果。
图为“智能链”中心武功仓的现代化自动分选猕猴桃设备。 张一辰 摄佑长江的经历在当地并非个例。当前鲜果销售普遍面临容易滞销、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卖难”问题,一方面标准化程度不高,果品在装运发售时没有分级别,大小果好坏果混在一起卖。加上没有仓储、冷链无法匹配,销售期短,即使果品比进口猕猴桃更具品质优势,依然卖不上价,销量有限。
为了针对这两大“痛点”,近年来陕西省不断探索升级农产品产业链,在前端生产环节,加大机械装备、优质花粉等系列产品研发;在后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速提升果品分选、仓储能力,推动农产品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佑长江口中的“智能链”,就是陕西在升级农产品供应链上做的“智能”文章。2021年9月,在距离佑长江家20公里外的武功县,当地政府与京东联合打造了首家产地智能供应链中心,这也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果品采购、冷藏、加工、分选、包装、物流配送于一体的智能供应链中心。
京东物流西北区副总经理、陕西智能供应链中心项目负责人李大爽介绍,园区设有冷藏库、智能分选中心与流向分拣中心,从果园里采摘回来的猕猴桃在经过自动分选分级后进入冷链仓恒温保鲜,一旦有消费者下单,就可直接打包发货,快速运往全国各地,日处理能力可达16万单。
“过去‘双十一’,我们都会主动减少猕猴桃的销售,因为这类水果生鲜对冷链仓储要求高,遇到物流高峰期,送到消费者家里的果子质量难以保障,我们自己分拣运输的损耗率也相当高。”罗向锋是陕西当地一家颇具影响力的果品经销企业负责人,连续6年猕猴桃单品销量排在全国前列,他告诉记者,“2015年起,随着猕猴桃销售进入快速增长期,果品的分拣、包装、仓储、运输环节越发成为制约猕猴桃销路的最大瓶颈。”
记者在“智能链”中心武功仓看到,成箱的猕猴桃从周转冷库中被取出,在现代化的自动分选设备上,每颗果子都要经过清洗、烘干、红外摄像,并自动区分重量、大小、糖度、外观瑕疵和内伤,随后被带到相应标准的输出框内,经工人成品检验、自动化包装,完成一次从农产品到商品的华丽转身,整个过程不到半个小时。
对果农而言,供应链的智能化升级,彻底改变了原本粗放式生产、大小果子混着卖的情况,极大提高了农产品的议价能力。“今年虽然受天气影响,猕猴桃产量有所下降,但是销量提上去了,价格就上去了。我们也不用担心储存和运输,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佑长江笑言。(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