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医食品将成我国大健康领域新“蓝海”?
时间:2021-06-15 11:01:0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1. 特医食品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和经济学效应,是我国国民营养民生工程重要一环
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4亿,占总人口数量的17%。203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预计会达到3.6亿,占总人口数量的25%。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个器官功能退化,导致了老年人患病概率与营养不良概率提高,进而增加了老年人对特医食品的需求。
医疗资讯网了解到,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与《1990-2025年我国高发慢性病的流行趋势及预测》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人数近3亿,且其中心血管疾病、脑卒中与糖尿病患病率的年均增速均超过2%。特医食品作为慢性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营养支持产品,将更加受到重视。
图9:我国老龄化人口现状及趋势预测
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此背景下,国民营养成为我国重大民生工程,而特医食品为国民营养重要一环。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针对国民健康与营养作出重要部署。
从临床价值看,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先前的临床应用实践已表明,经过科学研究设计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能有效满足疾病状态人群的营养需求,降低他们的机体组织负担、加快他们的身体康复。
此外,该类产品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学效应,对减轻消费者医疗负担,减少国家医药卫生支出等具有积极作用。据相关部门统计,通过特医食品的营养支持,患者平均可节省近20%的医疗费用。
2. 面对我国特医食品供需关系长期失衡的局面,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举措促进行业发展
特医食品能为患者的疾病治疗和健康恢复提供良好基础,有些甚至堪称患者的“续命粮食”,但我国特医食品的相应需求长期以来未得到满足。从市场总体看,我国特医食品规模占全球市场不到3%,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从临床渗透率看,在美国,有65%的营养不良患者在使用特医食品,英国有27%,而中国大陆只有1.6%。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期刊显示,我国至少还有70%的特医食品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特医食品产业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导致我国患者营养不良现象普遍,进而影响治疗和术后康复效果,甚至导致死亡率升高,并发症增多,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提高,再次住院率提高等。
近年来,面对长期以来我国特医食品供需失衡的局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加速了特医食品行业的发展,也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路径。其中,作为最核心的管理办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已于 2016 年 7 月 1日正式实施。2017年4月,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成立了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特医食品的注册管理制正式拉开帷幕。相关一系列切实举措推进之下,我国特医食品行业的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
图10:特医食品相关国家政策法规
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在国家政策已经覆盖特医产业注册审批、生产许可、流通环节相关许可的基础上,地方政策法规也开始陆续发布,着力解决医疗机构收费、行业人才缺乏、行业标准不统一、患者对特医食品认知低等问题,已有多个省市出台有关特医经营使用的相关法规。河北、四川、江苏已发行特医食品纳入医院正规收费系统相关的征求意见稿或试行方案,浙江已将2个苯丙酮尿症特医食品纳入医保范围。
表2:特医食品相关地方政策法规
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3. 未来展望:政策、人才、技术多方聚力,打造大健康领域新“蓝海”
特医食品是多学科交叉产业,涉及育种、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临床营养、食品安全、产业开发、市场营销、科普宣传等多个方面,需要多学科多元主体协同创新。
当前已有越来越多营养学家、医生、临床营养师重视特医食品在临床上的使用。可以预见,未来特医食品将结合我国国民体质、饮食习惯等特点,建立营养健康产品研发基础数据库,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构建完整的技术体系,研发覆盖所有病种需要的产品。
同时,未来随着注册管理、产品检测等涉及研发、生产到流通、使用等环节一系列政策的进一步完善,特医食品行业有望在市场规范下迎来进一步突破,成为我国大健康领域继药品、器械之后的第三大健康“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