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赚钱日子不再有:猪价濒临成本线 牧原缩水1300亿
时间:2021-05-27 07:00:3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来源:时代周报
早上8时许,广州番禺某菜市场热闹不已,街坊流连在大大小小的档口购买当天所需的菜肉。
市场内某生猪档口摆放着新鲜猪肉、排骨等任街坊挑选。档口前贴着一纸牌,上面写着“猪肉12元/斤”,而数字“12”旁边是被划掉的“13”。
猪价一降再降,躺着养猪也能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根据搜猪网数据,5月24日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17.46元/公斤,跌破9元/斤,对比今年1月初的阶段性高位36.7元/公斤,猪价已经腰斩。
伴随市场上猪肉价格持续走低,A股猪肉概念股股价也“一泻千里”。
5月24日,“猪中茅台”牧原股份(002714.SZ)逼近跌停,尽管5月25日开盘牧原股份股价有所反弹,但据时代财经统计,其股价已较年内最高点跌超30%,市值蒸发逾1300亿元。
而排在“一哥”后面的大部分猪肉概念股也跟着“掉队”。猪价承压,股价低迷的背后,猪企的利润情况也不容乐观。
全面开启护盘计划
正在档口买排骨的一街坊林琳(化名)颇为兴奋地告诉时代财经,排骨最近也便宜了,“前几天我买35块/斤,今天只要30块。”猪价下跌的近期,林琳迎来了“吃肉自由”,每次购买猪肉的量也比往常多三成。
猪价下跌,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是买到便宜猪肉的市民,愁的是一众养猪户和上市猪企。
根据Wind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1日以来,24只养猪概念股中只有牧原股份和巨星农牧(603477.SH)依然“坚挺”,其余22只均有不同程度的跌幅。
截至5月24日,区间跌幅最大的是新希望,跌幅达31.96%,自今年最高价跌幅达46.81%;区间跌幅较小的鹏都农牧(002505.SZ),自今年最高价最大跌幅也达34.12%。而正邦科技(002157.SZ)和天邦股份(002124.SZ)股价区间跌幅均超过20%。数据来源:Wind
眼看着股价一直“走下坡路”,不少上市猪企都启动护盘计划,稳住股价。
5月23日,天邦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高管、部分核心骨干基于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以及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信心,拟成立契约型私募基金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公司股票。
天邦股份拟成立的契约型私募基金为“力驶甬江力合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管理人为“上海力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人已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该增持计划期限为公告披露日起6个月,增持金额为2亿元-4亿元(含本数)。
5月24日,时代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天邦股份董秘办公室,其工作人员表示,可能因为公司实施了终止股票激励计划,所以当天股票走势没那么强,“但公司高管对公司是非常有信心,所以才提出这个金额比较大的增持计划。”
在宣布高管增持计划的同时,天邦股份也宣布终止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关于终止本次激励计划的原因,天邦股份表示,今年以来,外部经营环境快速变化,考虑到公司经营发展策略正在调整优化,与原先制定的股权激励计划已经不相匹配,遂决定终止实施该激励计划。
无独有偶,在同一天,正邦科技也推出护盘计划,启动了自2007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回购公司股份计划。
5月23日下午,正邦科技发布公告称,5月21日,正邦科技首次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221万股,占公司截止2021年5月20日总股本的0.07%,最高成交价为13.70元/股,最低成交价为13.50元/股,成交总金额为3005.63万元(不含交易费用等)。
此前,正邦科技曾发布公告表示,此次回购股份的目的,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以此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投资者信心,确保公司长期经营目标的实现。
养殖成本16元/公斤才有利润
从饲料加工、种猪选育、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到屠宰肉食加工,生猪行业的产业链并不短,越往下游,毛利越高,而越往上游,受到猪价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更大。
A股20多个猪企都有各自安身立命的一套模式,主要有几大类,分别是以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300498.SZ)为代表的全产业链模式、以新希望(000876.SZ)为代表的主营畜禽养殖的模式、以上海梅林(600073.SH)为代表的肉类加工模式和广弘控股(000529.SZ)为代表的多元产业发展模式。
而最能扛的全产业链模式再细分的话,牧原股份靠的是“自繁自养”,温氏股份立足“公司+农户”模式。
时代财经发现,猪企的股价走势与其经营模式有密切联系。股价跌幅大的企业,大都是以养殖业务为重的猪企。
而在生猪板块整体走势欠佳之时,上海梅林和广弘控股股价跌幅不算太“壮烈”。据Wind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1日以来,截至5月24日日收盘,上海梅林和广弘控股的区间跌幅分别为14.58%和14.16%。
但猪企也可以“见招拆招”,比如曾经的饲料大王新希望从2013年开始,将盈利模式从低利润的饲料生产向畜禽养殖转变。
如今,新希望正把生产成本一再压缩。5月25日,互动易平台上,新希望董秘称,公司已经基本停止了母猪和仔猪的外购,后续可以实现自供。
这主要是因为,在生猪行业中,“得母猪者得天下”,依赖母猪和仔猪外购的猪企相对脆弱。反过来说,自繁自养模式中,饲料自己加工,同时有自由的生猪育种体系,不需要从外面采购仔猪,生产成本能得到控制。
不过,猪企面临的难题还不止一个。
随着玉米、豆粕价格不断上涨,生猪饲料价格也持续上升。据华西证券研究所的数据,生猪饲料价格已经从去年5月的2.5元/公斤涨至3.5元/公斤附近,涨幅接近40%。
内忧外患,就连有成本控制优势的牧原股份也快扛不住了。5月24日,牧原股份股价逼近跌停,而在刚刚过去的股东大会上,牧原股份表示,接下来要做好迎接行业冬天来临的准备。
5月24日,时代财经致电牧原股份董秘办公室,其工作人员表示,股价涨跌都是正常的,但公司在经营方面没有问题,“猪价下跌最直接影响公司营收和利润,但目前公司猪价在成本之上,目前还有盈利。”
至于是否会像天邦股份和正邦科技启动稳价措施,上述工作人员表示首先会做好公司生产经营。
不过,对于“猪中茅台”牧原股份,国泰君安仍旧看好。其5月25日晨报显示,农业钟凯锋团队认为,牧原股份低成本扩张优势将强化,成本有望超预期下行,预计2021-2023年EPS分别为10.75/11.24/7.27元,维持“增持”,目标价131.56元。
而全产业链猪企天邦股份同样活在猪价持续下跌的阴影下。上述天邦股份董秘办公室工作人员称,公司在生猪养殖业务占比较高,因此受猪价的影响比较大,但公司未来会向下游利润率更高的屠宰和生加工进行产业链延伸。
该工作人员坦承,非洲猪瘟导致国内大量母猪产能被淘汰,是之前从未遇到过的。而自非洲猪瘟以来,受行业影响,公司在成本方面没有控制特别好,但目前已经有比较清晰的思路,“今年我们主要推进种猪业务,同时选定长三角、珠三角和新经济区域(山东、河北等)为重点发展区域。”
“对于这次猪周期持续多久,目前没有准确的定论。但据我们观察,从今年开始进入到猪价整体下行的阶段,而年内会有小周期,猪价可能也会有回升。”该工作人员说道。
5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企业利润下降是猪价回落、成本上升的结果,目前如果企业养殖成本控制在16-17元/公斤,每头盈利可以达到200元左右,可以回归到常态的盈利空间。
而对于“自繁自养”和“公司+农户”两种模式,朱增勇评价道,都有各自的优点,是市场、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的结果。
“‘公司+农户’轻资产快速扩张,但管理成本和沟通成本高,自繁自养的模式能够快速推广和应用新的技术,企业决策执行力高。无论那种模式,只要管理高效,生产成本竞争力高,均是可持续发展具备成长性的企业。”朱增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