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A]拜登六谈中国,从上任到现在,全面把握拜登的中国观
时间:2021-02-13 18:48:2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21年1月20日,美国新一任总统——约瑟夫·拜登终于在首都华盛顿迎来了自己的就职典礼。这一路,拜登可以说是“排除万难”才走到了这一步。面对史上最“难搞”的竞争对手,拜登真的是既幸运又倒霉。
幸运的是,他此次的胜利多少是要归功于他的这位“难搞”对手。因为很多人说,这次的美国大选,并不是为了选出一个最满意的总统,而是为了驱逐现代最糟糕的总统。倒霉的是,这位对手也没给他少添乱,让他直到就任的最后一刻也不敢松口气。
转眼间,拜登已经走马上任半个多月了,也先后发表了多次演讲。不管之前我们的目光如何被特朗普所吸引,也是时候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美国这个新任“当家人”身上了。未来,在他带领下,中美关系到底会走向何处呢?是会变得更好?还是会变得更差?
今天,笔者就带领大家一探究竟,看看这个新总统的“中国观”。六谈中国的拜登,从上任到现在,究竟是如何一种“中国观”在驱使他呢?
拜登
一、总体中国观:竞争大于合作
自上任以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拜登及其政府的重要工作人员就已经先后六次谈及中国。最近的一次是在2月4日,拜登在国务院发表其首次对外政策演讲。因为此次演讲被普遍认为是拜登在为未来四年政府的外交政策路线定下基调,所以其内容也是备受世界瞩目。
首先,在演讲中,拜登多次强调“美国回来了”,并大篇幅描述了美国与盟国关系的重要性,表达了美国将重回世界舞台中心的态度和决心。同时,在中美关系问题上,拜登在一共6次提及中国,仅次于俄罗斯的提及率,释放了不少对中美关系的态度。
相比于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明显敌对和恶意态度,拜登在对华方向上的政策显得尤为谨慎。
首先,在涉华的表述上,他的用词就更为温和、并留有余地,更多使用的是抗衡(rival)、匹敌(match)和挑战(challenge)等外交概念,而非敌人(enemy)、敌手(foe)以及威胁(threat)等情绪化的攻击性词汇,甚至前任政府常用的掠夺性(predatory)也没有出现。
其次,在演讲中,拜登更是将中国描述为“最严肃的竞争者”,认为美国需要直面中国在经济、安全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对其产生的挑战和冲击。当然,在国家利益需要的情况下,美国还是需要和中国保持重要的合作关系。
总体来说,从此次拜登的讲话中,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未来中美之间的竞争态势仍将大于合作,可能很难再回到以往的“蜜月期”了。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中美两国综合国力差距的逐年缩小,导致美国不得不面临着来自中国的全方位巨大压力并在短期内采取全面遏制中国发展的政策。
2019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就接近15万亿美元,大约占美国GDP总量的66%。
2020年在新冠区疫情的冲击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正增长,GDP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人民币。而同时期美国全年GDP较21019年下降了3.5%,这是二战以来的最大降幅。中国之间的经济实力差距进一步缩小。
毫无疑问,美国正在面临着冷战以来来自他国的最大压力,甚至其严重程度还远超当年的苏联。所以,在可预见的短期内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依然会处于一个收紧状态。
但如果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一旦中国成为美国只能共存而无法遏制的竞争对手时,中美两国将在努力经济、军事和技术等方面保持竞争的同时,尽力避免脱钩或引发新冷战。
其次,中美两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尖锐竞争在形式上可能有所缓和,但实质上将很难有根本改变。目前,全球经济已步入创新引领时代。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对于提升全球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将变得至关重要。
以移动通信半导体行业为例,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全球半导体行业无可替代的领跑者,拥有45%—50% 的市场份额。并且,从PC和IT基础设施到消费电子产品的最终应用市场,美国在23种半导体产品类别中也均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所以,对于中国有可能引领技术创新未来,美国一直是处于被超越的恐惧当中,并且全力遏制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发展。
此前,特朗普政府就采取了极其强硬的制裁手段,导致双方在相关领域的交流几乎完全停滞,战略互信几乎完全破裂。虽然,拜登上台后,看似相关政策和态度会比特朗普时期更为温和和内敛,但本质上还是“蓝色版本”的“美国第一”。
特别是此前拜登贸易团队要员曾透露,他们将会延续上届政府,继续对中国华为、中兴等高科技企业实施高压的既定政策,同时对华施加巨额进口关税等。因此,很明显,关乎两国关键利益的领域,拜登政府将继续对华态度强硬。
最后,美国社会美国社会对华负面情绪在特朗普执政期间持续上升,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变,这也将影响拜登对华态度基调。如果说,特朗普政府在中美关系上还有什么特别的政治遗产,可能就要数“人民的反华情绪”。
美国权威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对华态度明显恶化,持负面观点的受访者比例大幅上升。
4年内美国民众对华负面认知比率上升了20%,尤其在2019年更是上升了13%,达到了73%。要知道这一糟糕的数据在2006年时还仅有29%。更有甚者,还有65%的受访民众认为中国的抗疫成果“很糟糕”。
要知道,民众对一个国家的认知都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可以预见美国民众的对华情感,不大可能因为拜登的上台而改变。换言之,从社会精英到底层大众,美国人普遍认为,中国已经蜕变为足以挑战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战略对手”,必须予以遏制和打压。
为了迎合民众这一心态争取选票,即使客观上中美竞争并没有那么激烈,拜登政府也势必会通过各种手段,有意将中国塑造为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从拜登近期演讲透传的消息来看,尽管拜登相比特朗普,在对华政策和态度上更为谨慎,但总体强硬的态度将不会有很大的改观,中美两国关系在未来四年依然是竞争大于合作。
二、强调价值竞争,合作脱钩改善
虽然,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依然会对华保持强硬的态度,但从拜登上任的六次谈话中,我们还是能够清晰地看到他和前任政府的极大差异。
如果把中美关系比喻成坐过山车,过去四年里,这辆车无疑是在走下坡路,甚至在某些时间节点上还会呈现断崖式下降。如今,新总统上任,这辆车虽不至于马上爬到顶点,但至少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辆车不会再往下掉,并且还有回转爬升的迹象。
而且,就目前拜登的发言表态,我们可以看出,他在未来更多地还是会沿袭民主党建制派的做法,而非如特朗普一般乱拳出击、毫无章法。特别是在面对中国的态度上,除了保持强硬的基本态度,他也更是强调了战略与价值竞争的重要性,以及中美合作的必要性。
首先,在战略与价值竞争上,我们可以看到,拜登目前是将中国视为最大的对手,而不是敌人。
特别是与特朗普政府相较而言,他更加强调价值观因素。他上任第二天就禁止美国使用中国肺炎或武汉肺炎等用地名给新冠肺炎命名的方式,明确表示这是不科学且不友好的方式。
他又多次表示自己会始终如一地维护美国的价值观,并在人权及中美知识产权等问题上对中国提出负面评价,可以看出,在未来,在价值观念等领域上,中美会有更多互动和冲突。
其次,在中美合作上,此前的严重脱钩情况将得到很大缓解。在这六次对外讲话过程中,拜登多次强调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和中美合作的必要性。
因为他看到,中美差距在不断缩小,联系也在不断紧密,即便过去一年在特朗普疯狂打压下,中美之间的贸易依然实现了8.8%的增长。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地采取遏制中国策略已经不管用了,反过来还会损害美国的利益,倒不如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寻找两国之间合作竞争的新模式和新平衡。但笔者认为,虽然两国在合作脱钩情况上会有很大改善,但合作的具体程度依然有待观望。
因为从奥巴马政府时期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排除中国来看,我们就可以发现,美国民主党政府其实也一直有孤立中国的传统和意图。
加上目前新型全球化背景下,大量新兴国家崛起,冲击美国主导的旧有全球化体系(即以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为核心特征的全球化),拜登势必会在重建全球化问题上比特朗普积极。
到时世界很有可能会分化成以中国和美国两股力量驱动的体系,两国的合作与冲突也将在各个领域中复杂交织。
最后,目前美国整体状况决定了外交议题在短期内将不可能处于拜登政府政策最优先的地位,因此,在中美关系的各个方面,拜登将会保持强硬但不激进,冷静且又克制。
内政和外交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两个方向,保持这两者的适度平衡,考验着每一个国家政府的执政智慧和能力。在接下来的这段时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国内民粹主义的压力,不仅是拜登政府的首要任务,也将会是牵制拜登政府最多精力的两大事项。
因为美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会持续至2021年底,所以美国当务之急是尽快推动广泛使用新冠疫苗、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经济持续造成伤害,而非沉迷中美之间的关系,考虑如何遏制和打压中国,如何在国际上面向中国挑事。
在美国,新政府上台后一般会重新评估内政外交政策,这个过程大致需要 3到6个月,如今加上疫情影响,这个过程很可能会变得更长。而且,考虑到稳定等各种因素,在未来,新政府的这种政策调整也必将是渐进式的,而非一蹴而就的。
因此,目前我们对拜登的中国观,能做的只有大致方向上的预测和把控。
三、 理性对华强硬,良性与华互动
或许有人会问,对拜登中国观的探索,真的只能这么粗略吗?在这六次谈话中,我们是否还能捕捉到更多的信号,进一步了解拜登在某些问题上的具体态度呢?
其实也不是不可以,接下来,笔者将通过对拜登从竞选开始直到上任之后的这6次对话的分析,挖取更多的信息,进一步了解拜登的中国政策。
就如前面分析所言,根据拜登近期的发言表态,笔者认为,虽然在对华态度上拜登政府的总体态度依然会保持强硬,但他很可能会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整使中美之间的对话得以恢复,并在多个领域,让中美双边关系回归理性。
2020年3月,拜登就曾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题为《为什么美国必须再次领导世界》的文章,这篇文章透露出他在对外关系领域的一些基本思路:
第一,美国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创新优势,与世界上的“民主国家”加强经济合作,以对冲中国在全球的巨大经济影响力;
第二,美国必须引领以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发展潮流,削弱中俄等国家的“规则制定权”;
第三,美国还应该在全球气候变化、核扩散管控、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等领域加强与中国合作。
尽管在未来具体实施中,这些可能还会面临一定调整,但我们依然能从中清晰看到,拜登对华的整体态度强硬中带着克制,竞争中伴随着合作。
其次,基于历史经验分析,民主党对台湾、西藏等敏感问题的关注度高于共和党,也更关注人权、气候变化等容易引发双边摩擦的议题。
因此,有专家预测,拜登上任后可能会优先考虑通过具体领域的合作打破目前的僵局,逐步恢复双方高级别互信。而从目前拜登的发言表态来看,他也确实有可能在以下政策上做出一定改变:
首先,拜登将密切关注中美台湾和西藏等敏感问题,态度也将回归传统。“新官上任三把火”,有人统计,拜登在上任的第一天,就签署了十多条命令,讲了不少话。
但在这其中,唯一提到的外国人名字就是中国国家元首,唯一提到的外国事情,就是他10年前到中国青藏高原访问的经历,并主动谈及自己对中国的印象是“相互尊重”。 这一特别的表达足以看出,未来拜登对西藏问题的关注以及暧昧的态度。
除此以外,2月3日,拜登又就台湾问题,透过国务院发言人明确表态,在他领导下的美国政府仍将支持一个中国政策,维持住海峡两岸现状。这和特朗普时期相比,其实是个很大的转变。
与特朗普一直想要改变两岸现状,刺激中国的做法不同,我们可以看到,拜登一直是在强调和重视制度问题,希望两岸能够回到过去的和平现状。因此,拜登任期内,某些投机分子的“独立台湾”之梦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发展空间的。
其次,美国将重返多边主义框架,增加中美共同利益。
众所周知,拜登的前任特朗普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入主白宫之后,随着做起了“退群达人”。美国的多边国际合作体系,被他折腾的可谓千疮百孔,这固然有利于减轻美国的“国际负担”,但同时也导致了美国与盟友关系的疏远甚至恶化。
所以,上台后的拜登多次表示要努力扭转这一局面,重回世界多边舞台,修复与传统盟国的关系。而拜登的这些做法,对中国而言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如果拜登政府选择团结西方盟友与中国产生抗衡,那么未来中国所面对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另一方面强国美国重返多个国际体系,对于国际社会的平稳必然有着重要作用。
最后,拜登将重启中美双边交流,缓解保护主义压力,注重对于人才的吸纳。
贸易保护主义绝不是特朗普的专利,只是特朗普将这一主义发挥到极致,近几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美国方面是否从中获利,自然不言而喻。当然,贸易战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最终所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是任何国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如今,在美国经济颓势尽显情况下,即使出于实际的经济利益考虑,拜登政府也大概率会对特朗普时代疯狂的“贸易战”行为进行纠偏。
拜登几次谈话也透露出本届美国政府对创新和国际合作的重视:会对上届政府激进的“孤立主义”政策进行纠正,在对华科技合作、高等教育交流等领域放松管制,更不会不计代价地与中国甚至盟友打“贸易战”等。
在未来,相信适度稳定的中美人文、经贸、科技交流仍然是值得期待的。
四、结束语
经过特朗普执政的四年,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美国和世界的关系、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以及中国和美国的关系,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实力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实力在明显提升,即便是在贸易冲突和中美竞争中,也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抗压能力”、动员能力和治理能力。因此,拜登上台后,虽有一定的政治发挥空间,但在中美关系上,也将受到当前内外环境很大影响。
仅就目前情况而言,我们可以看到,拜登的“中国观”,相比特朗普,还是要温和很多的,虽然整体强硬的基调不变,但将更注重两国的互动和合作,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两国的交流会更加紧密,并且积极在有共识的领域进行合作。
出处:头条号 @趣史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