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社工+志愿者”联动创新癌症患者服务模式

时间:2021-02-04 21:00:1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疗活动已成为融生物医学、心理学与社会人文因素于一体的综合实践,仅依靠医务人员难以全面解决医疗服务领域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协助提供服务的模式应运而生,为患者提供心理关怀、社会服务等非医学诊断与非临床治疗服务,在方便患者就诊、建立和谐医患氛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09年,原卫生部等国家八部门启动“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要求各地卫生系统立足国内志愿服务实践,探索建立符合中国社会特色的医院志愿服务模式。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医疗机构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13年起开始探索社会公益服务,经过八年改革实践,初步建立起“社工+志愿者”联动创新癌症患者服务模式,推进公益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发展。截止目前已有注册志愿者2045名,策划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志愿服务60688小时,服务人次超过60万人次。

二、加强组织协调管理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医院志愿者管理办法》,明确志愿服务管理组织和职责;成立志愿服务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宣传教育部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实施,形成医院领导小组—宣传教育部—科室联络员的三级志愿服务管理网络,建立定期汇报沟通协调机制,全面加强公益服务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

二是落实经费保障。医院将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经费列入年度预算,每年投入30万作为专项工作经费,确定固定办公场所,购置必备设施设备,确保相关活动正常开展。

三是设立激励机制。结合不同群体属性建立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针对医务人员将志愿服务工作任务纳入科室目标考评,根据科室定位和性质设置不同指标任务;针对社会爱心人士建立星级会员制度,搭建志愿者之家,开展医学知识培训,增强志愿者获得感;针对癌症康复会者,提供就诊便民措施,实施癌症康复计划,增强康复患者归属感。年终根据全年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评先选优给予奖励。

三、构建联动创新模式

通过八年探索实践,初步构建起平台、团队、活动和资源四位一体的联动创新模式。

一是创新公益平台。医院不断加强公益服务平台建设,建成重庆卫生健康系统有声图书馆,成立重庆医务社会工作实践研究基地,建成西南地区癌症患者服务中心,探索建立肿瘤患者声景空间等公益服务平台。患者服务中心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构建和谐关系示范科室,宣传教育部荣获全国人文品牌团队,肿瘤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国家卫生计生委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全国医院品牌金桥奖和全国人文建设品牌医院等荣誉。

二是加强团队建设。医院成立志愿服务管理团队,下设综合协调部、宣传招募部、项目管理部和外联部,各部门日常运转均由志愿者自我管理及运行,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组建医务社工团队,联合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招募医院职工,心理咨询师和社工专业师生组建专业咨询团队,开展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为住院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订单式咨询服务,缓解心理压力和社会问题,搭建医患沟通新桥梁。组建常规志愿服务团队,主要由社会爱心人士、高校学生和癌症康复患者组成,提供志愿者服务技能多样化学习渠道,安排专业指导老师对志愿者进行统一管理培训,讲解服务内容、注意事项、志愿者权益义务,组织开展肿瘤科普、应急救助、院感防护等专业知识培训,实行服务科室老师示范带教,定期召开志愿者交流会,进行经验交流并相互学习。目前已有注册志愿者1807名。程雪梅同志荣获重庆市社会救助基金会优秀志愿者,王燕燕副主任护师荣获重庆市最美卫生计生志愿者提名奖,肿瘤肿瘤科王维主任荣获重庆市最美科普志愿者,医院荣获重庆大学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三是策划公益活动。医院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向癌症患者及家属提供医疗诊治以外的服务。策划科普嘉年华,连续多年承办重庆市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重庆希望马拉松等公益活动,联合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机构广泛宣传防癌知识,多次获社会公益奖,在全国形成较大社会反响。策划肿瘤患者关爱项目,联合重庆众多公益组织发起“微爱善行”公益活动,持续开展癌症患者帮扶项目;联合中国癌症基金会共同开展“肺越未来”肺癌关爱项目;联合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重庆山城志愿服务中心策划开展儿童肿瘤关爱系列活动;联合重庆市社会救助基金会及爱心企业开展肿瘤患者心理帮扶项目,为困难肿瘤患者筹款,捐赠假发义乳物品开展爱心义剪等活动。开展公益公益路演活动,与重庆市文化宫、民盟沙区支委、重庆市漫画协会等社会艺术团体爱心人士开展广泛合作,举办文娱活动,节日文娱演出、中秋音乐会、坝坝电影院、春节送祝福、漫画主题创作等,丰富患者院内精神生活。截止目前共策划“志愿服务进病房”“肿瘤患者心理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赠送肿瘤防治图书25000余本,累计服务60688小时。肿瘤家庭心理关爱行动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首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重庆赛区银奖。

四是整合专家资源。组织专家志愿团队制编制肿瘤防治资料,编印肺癌、结直肠癌等12个病种肿瘤单病种折页32万份;结合重庆癌症发病大数据,组织19位科普专家团成员编制重庆地区首个《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指南》,联合重庆、四川、贵州等地30家医疗机构共同倡议发布;连续八年更新17期30余万份《医院就诊导报》,指导肿瘤患者科学就诊;分析整理住院患者日常需求,编制《住院患者服务手册》,链接各类社会资源,向患者提供生活、经济、就诊等全方位帮助;联合重庆市癌症康复会出版《癌症康复通讯》杂志12期,广泛宣传抗癌防癌知识及经验。

近年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立足癌症患者服务品牌建设,探索“社工+志愿者”联合创新服务模式,充分运用院校合作模式,整合政府机关、社会企业、宣传媒体等资源,在社会工作项目中引入志愿者的辅助服务,志愿服务项目中引入社工指导,开发多样化服务项目,不断深化服务内容,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向西南地区癌症患者提供多方位全体系的综合服务。(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供稿 案例号:183104126)

上一篇: 吃对生姜赛过参汤

下一篇: 血液黏稠就是血脂高吗?听听专家怎么说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