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A]留学美国高中的中国孩子,每星期打网球15小时!为哪般?
时间:2020-09-17 18:47:2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马上开学,我身边很多家长都纷纷摩拳擦掌,打算狠鸡学术。
不过我想提个醒:学习再忙,别忽略了孩子的体育运动,尤其是活泼好动的孩子们。
我只是网球队的“最后一名”
在不少家长眼里,让孩子玩体育可以是小升初时的筹码,也可以是美国名校的敲门砖。在我亲身经历之后,我发现运动能带来的远不止这些。
为什么美国人这么注重运动呢?这个问题在我8年级来到美国后得到了解答。
当时,我从上海转到美国密歇根州的一所公立学校读书。周围的一切对我来说都太新奇了,仿佛踏入了另一个世界。撇开各种语言、文化、食物上的冲击,最让我感到惊讶的,还是身边同学对运动的执着和热爱,甚至是鸡血,而在国内,运动还只是被人看作“鸡肋”。
在他们眼里,sports是比学业还重要的事:
一年三个赛季,每个赛季有不同的体育项目,他们恨不得把所有的运动都参加个遍;
每天一放学就扔下书包就去训练,晚上七八点才大汗淋漓地回到家;
周末更是忙上加忙,穿梭于城市各地的体育俱乐部,参加大大小小的赛事;
甚至有时候还会和老师请假去参加比赛。
既然身处于这样的环境,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那我不如也去尝试下“运动”的滋味吧!
于是,我先“试了试水”,报了门“游泳和网球”的选修课,第一学期天天游泳,第二学期天天打网球。
原本以为有着游泳基础的我可以在课上得心应手,可开学第一节课就给了我当头一棒。班上很多同学都是校游泳队的,完美地跳水、蝶泳出发,转身翻转动作一气呵成,一个个在水中飞驰。我畏畏缩缩地躲在队伍的最后,鼻腔里还残余着刚刚呛的水,准备开始下一组魔鬼般的训练。
此时的我悔恨交加,早知道当初就不报这门课了。
我咬着牙上完了一学期的课,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反转”,到了学期结束还是保持在倒数的位置。虽然纵向比较,从我自身来看,的确进步了不少。
殊不知,这是我“走出舒适圈”的第一步。
第二学期开始了,对于我从没尝试过的网球,我更不抱什么希望。经历过游泳池里的“挫败感”,网球场上的我变得“厚脸皮”不少,已经不在乎旁人的眼光,只专注于自己的练习了。
可能由于放开了心态,我打网球时的感觉比游泳好多了,相比之下进步也更显著。这无疑给我打了一针鸡血,原来我还不至于运动无能!
△JW和她的队友在其他学校打比赛的时候拍的
于是,激情澎湃的我止不住满腔的热血,二话不说在春季报名加入了网球队。
当时14岁的我还不知道,那会改变我的一切。
我这人也的确没什么运动细胞,就算体育课上练了不少,真的加入网球队后我的排位还是在最后。但我每天仍兴致勃勃地期待着放学后的训练,一直保持着对这个队伍的热爱,或许是这一切对我来说都太新鲜了,或许是因为我真正领悟到了体育带给我的收获。
我体会到如此强的集体感
我首先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集体感,也就是把这些学生运动员凝聚在一起的力量。
刚开始,我还担心队上已经有多年经验的小伙伴们会因为我笨拙的球技笑话我、排挤我。可我完全多虑了,每次当我没接到球或是打出界时,即使没有露出任何失望的表情,他们也好似能看穿我似得,马上来鼓励我,或是用恰到好处的玩笑来化解我的尴尬,甚至有时还会主动指导我的动作。
这让我逐渐变得乐观了起来。
原本的我对失误产生强烈的抗拒和羞愧,而如今,一个失手已不足以影响我的心态。我学会了正视错误,接受错误,并且从错误中学习。就算是世界第一的德约科维奇的一发成功率也不过是65%,我又何必把时间浪费在为一个打飞的球闷闷不乐上呢?
这份集体荣誉感,在外出比赛时体现得更加鲜明。
我们虽然是个初中“初出茅庐”的网球队,但气势完全不输高中球队:赛事安排、队服、家长后援团等等应有尽有,每周我们都会有一两场和外校的球赛。
根据传统,比赛当天我们要全体穿正装上课(女生裙子,男生衬衫领带),或者穿我们的队服,目的是“昭告天下”:我们今天要为校而战啦!所以,每当我穿着小裙子去上学时,总会碰到老师同学来问我是哪支球队的,和谁比赛,最后还不忘心领神会地加一句:“Good luck!”
尽管网球算是一项个人运动,可我们是一个紧紧拥抱在一起的集体,有时在赛场上甚至有股“同生共死”的使命感。
每场比赛结束后,在颠簸的校车上,教练都会慷慨激昂地作“比赛总结”。可无论结果如何,教练似乎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埋怨,反而更关注的是整个过程,有时甚至能复述出某些微不足道的“高光时刻”,对我们大加赞赏。
这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他对我们的无微不至的关注,原来我们的一切付出教练都看在眼里;原来结果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每场比赛后的反思和成长。
对于大部分美国高中生来说,参加体育队并不是注重名次,也不是功利地想在大学申请时走捷径。运动队更能带来的是一种归属感,特别是在一个没有固定班课的西方教育体系之下,有机会和一群对某项运动有着同样热情的人聚在一起,义无反顾地支持彼此。
一个球队十多个人,每个人水平参差不齐。可你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教练给我们的排位就会发现,并不一定打得好的人就一定排位更高。校之间的比赛是以学校为一个集体记分的,也就是说,为了战术策略,教练会把默契更高的两名队员安排在一起,方便双打时出战。
而打双打时,每个人也需要和自己的双打搭档不断磨合,充分了解彼此的长短处,相互包容和理解,才能保证“强强联手”。
△赛季结束JW和队友的集体照
“天道酬勤”这个道理,在运动训练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短短一个月,经过每天2个多小时风雨无阻的训练,我已经从完全接不到球变成能打几个来回了。而这种看得到摸得到的高回报率,是给我之前所有的付出的一个肯定,给我打了一针十足的鸡血,练得越来越起劲。
其实每一次训练,都是在心无旁骛奔跑,是逃脱现实、专注于当下时内心的一片宁静。无论那一天在学校过得怎样,是考试考了个高分,还是和好朋友吵了一架,在更衣室换上运动服的那一刻起仿佛一切都飘渺虚化了,只剩下随时准备迈开的步伐和一群永远笑脸相迎的队友们。
一起打比赛的友谊,坚不可摧
我还发现,这个集体正在渐渐帮我真正融入美国的生活。
球队给予了我认识其他年级小伙伴们的机会,每年赛季一开始,我就能和队友们打成一片。三四个月下来的“亲密相处”,大家早已超出“队友”的关系,无论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上,大家都无话不谈,还会相互帮忙。我们的友谊也在一次次“训练完拼车去downtown买冰淇淋”的旅途中,变得更加形影不离。
△JW和她在网球队最要好的朋友(图右 JW)
我和球队上一个女孩特别聊得来,每次训练和比赛的间隙,我们都会坐在角落里聊天。她是一个非常好的聆听者,似乎我所说的一切她都理解,还能给我特别好的建议。而我作为一个话痨,自然什么事都一股脑儿地向她倾诉。
渐渐的,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一直到五年后的今天,虽然隔着一万多公里的太平洋,我们还保持着联系,时刻挂念着彼此。
通过参加网球队,我对美国学校里的体育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和同学们聊天时,我也不再听得一头雾水。每周要花费近15个小时在打网球上,对之前的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而如今,我能得心应手地平衡着学业和体育,学会了管理时间,学会了孰轻孰重。
△JW和朋友(左一,JW)
若问我为什么开始打网球,我可能会说,因为我喜欢阳光,喜欢挥汗如雨的感觉,喜欢听网球撞击在丙烯球场上的声音。但若问我为什么坚持打网球,我会说,因为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的包容。
也许在美国的这几年我所得到的身心上的成长,就是“美国人为什么这么注重体育”的答案。
撰文:JW
由 头条号 @钱江晚报 综合自:真棒之选、INSIGHT视界等